電視新聞故事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9 09:25:00

導語:電視新聞故事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視新聞故事化分析論文

一、電視新聞故事化的強大潮流

美國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富蘭克林說:“用故事化手法寫新聞,就是采用對話描寫、場景設置等,細致入微地展現事件中的情節和細節,實現事件中隱含的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富有戲劇性的故事。”這種讓主人公自己去表現的手法,用在新聞寫作上,就叫“新聞故事化”。一般來說,我們所關注的“新聞故事化”是指一種“講故事”式的新聞敘述方法,但它現在也已經從新聞生產的后期處理環節影響到新聞采集、報道策劃等前端環節,甚至影響到整個媒體的編輯思想。在中國,上個世紀90年代,是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的子欄目《生活空間》首先把“講故事”的理念帶入新聞報道,一改電視新聞在觀眾心目中單一、刻板的形象。這之后,用故事化的手法去表現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的理念在中國得到迅速普及。

目前的中國電視新聞業界中,故事化的新聞報道已經形成一般強大的潮流。綜觀全國的電視節目,中央電視臺的《講述》、《人與社會》、《道德觀察》以及《社會記錄》等欄目都是以故事為核心的新聞節目,而省級衛視中,江西衛視的《傳奇故事》在2005年元月開播不久后便創造了收視率穩居全國衛視收視前十位的“收視傳奇”。此后,與此相類似的欄目在各級電視臺層出不窮,大同小異,如安徽衛視有《天天故事會》、河北衛視則是《天下故事會》、山東衛視和四川衛視的欄目則為同名的《天下故事》等,此外,很多地市級電視臺也開有以《城市故事》、《真實故事》、《背后故事》等為名的欄目。一時之間,新聞故事化成為在電視熒屏上遍地開花的一種電視新聞敘事模式。

二、新聞故事化存在的隱患

1導致受眾欣賞視線轉移,消弱引導社會輿論的效果

新聞故事化是借助戲劇性的情節來對新聞加以報道的,在當前新聞故事化的應用過程當中,情節性已經成為新聞媒體的首要考慮因素,這就可能會導致受眾過分關注故事的情節,從而消弱了對新聞事件本身的理解;另外,新聞故事化過分注重情節,則有可能導致許多重要信息的缺失,因此一些情節性不強但對社會生活影響重大的事件就有被屏蔽危險,在不知不覺中轉移了受眾對新聞的辨識視角,無形中消弱了新聞引導社會輿論的效果。

以在整個山東省備受歡迎的故事化新聞欄目《拉呱》為例(自開播以來《拉呱》節目在全省平均收視率在40%以上)。筆者曾對《拉呱》2008年s月1日到5月7日35篇新聞報道做了一下分析,瑣碎的“故事化”題材的新聞高達26篇,占70%左右,如《孩子手頭有點緊,路邊小店來支援》、《一條狗一萬五,這價也忒狠了吧》等等。而這些故事化的內容內容雖然生動有趣,吸引受眾,但更多的時候是為老百姓提供的是茶余飯后的談資而不是對公共空間有效建構。

2新聞故事化報道消弱新聞真實性

對于新聞報道的媒體來說,堅持新聞真實是其首要職責,也是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新聞故事化,這種新鮮生動細膩的新聞敘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國新聞報道中長期以來存在的生硬、枯燥的狀態。但是與客觀報道手法相反,新聞故事這種追求曲折情節的特點也容易引發人為安排、主觀介入較多等不良后果,從而影響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原則。有些故事化后的新聞節目,越來越重視“情景再現”和“真實再現”等招數。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不論怎樣“再現”。都要留下擺拍和導演的痕跡,這與電視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是背道而馳的。

“不論如何,文學技術在新聞中的應用,必須以事實為根基,不要濫。即使使用,主觀的影子也必須克制”。當新聞真實與藝術真實不再涇渭分明時,新聞的真實性就會削弱。有一條新聞題目為《看病容易,拿錢怎么這么難》,講的是兒媳和女兒為老母的醫藥費反目為仇的事。新聞在處理時,鏡頭側重于兒媳一一數落兩個小姑子的不是,而作為當事人的兩個小姑子從頭至尾都沒有出現在畫面中,鏡頭末了更是兒媳哭訴的特寫。故事化的處理方式使得該新聞只停留在了表面現象,出現了過于主觀的弊端,其對于新聞真實性的削弱是顯而易見的。

3過度強調刺激性將新聞引向庸俗和低俗

由于新聞故事化強調以故事作為新聞的主題,把講故事放在了主要位置,導致記者編輯在新聞選材上往往選取有生動、有趣味元素的故事性題材,而與此同時又在新聞事件報道中偏愛把那些故事性強的部分放大,進行細致的潤色和加工,以達到吸引讀者和觀眾的目的。這個出發點并沒有錯,但是為達到刺激觀眾的眼球和耳膜的效果,有意無意地在“故事”講述過程中帶有大量的粗俗語言或低俗畫面的現象也由此出現。例如,某電視臺曾經播出這樣一條新聞,名為《她說我不行,其實我覺得還可以》,講述一對夫妻因為性生活問題鬧到離婚的事件。在長達五分鐘的鏡頭中,主要當事人“丈夫”一直正面觀眾對其夫妻性生活的細節進行較詳細的描述,語言直接,話題敏感。如此“故事化”的處理方式,不免有偏向獵奇隱私、流于低俗之嫌。

三、關于新聞故事化良性發展的建議

1適度運用故事化敘事方式,不脫離正確引導輿論的本質

傳播學奠基人之一拉斯韋爾認為,傳播的基本功能是:監視環境、協調關系、傳承文化以及提供娛樂。新聞故事化,是將新聞用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廣大受眾,新聞不是文藝作品,脫離新聞本質的故事不是新聞。因此在具體的的新聞故事化操作過程中。要求新聞工作者密切關注各方面的新聞動態,深入挖掘隱含在新聞事件中的故事化元素,借用這種故事化元素,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也就是說。新聞故事化的操作過程中,應當樹立和諧的社會價值觀,始終將新聞對社會所帶來的影響作為第一考慮的因素,尋求一種積極的輿論引導作用。

2胎當運用故事化敘事方式,尋求與新聞真實的契合點

新聞故事化過分強調情節就會使新聞失去其真實的本質,因此必須在選擇事實和處理情節上加以斟酌,尋求新聞故事化與新聞真實的契合點。

在挑選事實的過程中故事化新聞須堅持真實性這一生命原則,圍繞主題挖掘鮮活生動的例子用故事化的手法處理敏感、真實的新聞事實。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在故事化愈演愈烈的今天,每一個新聞從業者都必須時刻謹記。我們通過新聞故事化手段去表現的正是新聞的生命一真實。

3藝術化的運用故事化敘事方式,追求更高的新聞品位

在具體的新聞故事化操作過程當中,新聞工作者為了能夠吸引受眾的眼球,就要不斷的發現隱含在新聞信息中能夠引起受眾關注的地方,還要將這些能夠引起受眾關注的地方適當表現出來,在擇了新聞事實的同時還要注意在情節上的尺度,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吸引受眾的同時又不缺乏新聞品位。通過藝術化的運用故事化敘事方式,無疑可以盡量避免目前出現的電視新聞泛故事化的庸俗和低俗之風,使新聞的品位自然得到提升。

四、結束語

電視新聞故事化是一柄雙刃劍,在拓寬新聞媒體的傳播思路這一方面,它豐富了媒體的傳播形態;但隨著媒介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許多電視新聞傳播媒體逐漸背離了新聞故事化的初衷,出現了將故事化發揮到極致的現象,不僅沒有發揮出新聞故事化的優勢,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因素,造成了諸多的問題,甚至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對待新聞故事化我們不能過分樂觀,應該認識到泛故事化背后存在的隱憂,在利用的過程當中把握好新聞故事化的“度”,從而保證電視新聞向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摘要隨著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整個媒介環境開始出現一股泛故事化的趨勢和傾向,進而影響到新聞的品位甚至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對于新聞故事化這種手段,我們應該加以辨證的看待。

關鍵詞電視新聞故事化故事新聞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