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新聞互文性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5 11:48:00
導語:圖片新聞互文性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
首創互文性概念的是20世紀60年代朱麗婭·克里斯特娃。互文性概念經過長期的發展,其理論內涵十分豐富。互文性是話語研究中一個側重點,關乎文本生產、文本分配和文本消費三個向度。圖片新聞作為眾多話語類型的一種,新聞話語的互文性研究不僅打破了孤立文本分析的僵硬和固化,提供了一個流動的視角,使目光投向文本對社會的表征、依賴和繼承,使得文本分析成為考量社會實踐、批判社會意識的有利工具和武器。
關鍵詞:互文性;話語;圖片新聞
引言
第一節圖片新聞的研究現狀
在萬方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筆者輸入相關關鍵詞(2000年—2007年)“圖片新聞”、“新聞圖片”和“互文性”進行檢索。其中利用關鍵詞“新聞圖片”共搜索到7篇文章。這7篇文章主要關注新聞攝影,新聞圖片的合理選擇與利用及其新聞照片的審美特性等方面的研究。例如陳紅梅的《新聞圖片美的意蘊》文章中用美學的觀點審視了新聞中配用的新聞圖片。白長銳的《報紙新聞圖片運用理論探討》中主要探討了新聞圖片在新聞信息傳播中的巨大作用,指出了如何更好的利用新聞圖片的兩點建議。這些文章是新聞圖片使用的經驗性的總結,新聞實踐性較強,讓筆者進一步認清新聞圖片在新聞實踐中的運用與地位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其中利用“互文性”關鍵詞共搜索到59篇文章,經過統計發現與新聞有關的文章共6篇,它們分別為《討論帖的互文性研究》、《互文性與英語報刊消息的漢譯》、《英漢“神舟五號”新聞報道中轉述語的互文性分析》、《互文性研究》、《傳播視野中的克里斯蒂娃符號學透視》》和《互文性及其在當代媒體中的應用》。陳琦的《互文性及其在當代媒體中的應用》主要關注媒體中互文性理論的運用,集中探討互文性在廣告中的作用。劉小俠《英漢“神舟五號”新聞報道中轉述語的互文性分析》主要集中于新聞報道中的轉述語中的互文現象的研究,綜合了內容分析與文本分析的方法,細致地探討這方面的互文理論。這6篇文章都探討新聞中的互文現象,豐富了互文理論,為筆者研究圖片新聞中的互文現象提供了方法上的有益借鑒。
在中國優秀博碩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筆者同樣輸入相關關鍵詞“圖片新聞”、“新聞圖片”和“互文性”。其中利用關鍵詞“圖片新聞”和“新聞圖片”搜索到的結果相同,共搜索到12篇文章,并且有3篇文章與萬方數據庫中檢索的結論相同。這12篇文章主要研究新聞攝影的作用和新聞圖片的合理使用,實踐強。利用關鍵詞“互文性”共搜索到98篇文章,多集中于探討廣告創作中的互文現象和英漢翻譯過程的互文現象。筆者經過篩選,與新聞有關的文章一共2篇,其中《英漢“神舟五號”新聞報道中轉述語的互文性分析》與在萬方數據庫中查找的文章重復,《網絡文本傳播中的互文性研究》以文本寫作的理論為基礎,用傳播學、接受理論、解構主義等西方經典理論做理論支撐,系統地分析和闡釋了中國網絡傳播中的文本的互文性。縱觀搜索到的文章,筆者發現在圖片新聞中做互文性分析和研究的案例很少,幾乎還沒人做這方面的嘗試。關于圖片新聞的主要元素之一新聞照片一般都注重傳播者的研究,即對攝影記者的拍攝經驗研究,圖片編輯的行為研究。但是作為圖片新聞傳播主要媒介的圖片新聞,卻很少有人把它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來研究,局限于人們對圖片新聞傳播特點、傳播方式等諸多方面的了解和把握。圖片新聞正被媒體廣泛運用,對其做理論上的探討有其現實意義。事實上,作為新聞信息傳遞工具的圖片新聞,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存在的,新聞圖片、標題和新聞主體都是構成完整的圖片新聞不可或缺的部分。互文性理論對于解釋新聞文本的生產、分布和消費過程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結合圖片新聞進行分析有助于進一步豐富互文性理論內涵,也可以將圖片新聞置于系統的理論關照下嘗試得出新的結論,指導實踐。
第二節研究主題和研究框架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確定為圖片新聞。由于圖像相比單純的文字能起到更好的傳播效果,所以在現代媒體中圖片新聞被廣泛采用。廣義的圖片新聞主要包括在新聞報道中運用新聞照片、圖畫和圖表等的新聞;狹義的圖片新聞指報道中主要運用新聞照片或漫畫配合文字報道的新聞。在本文的分析中選擇使用圖片新聞的狹義概念。互文性是在文學批評話語中出現的一個概念,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其理論體系呈具開放性特征。將互文性理論運用到圖片新聞分析中,是筆者的一次嘗試。不但有助于分析單個新聞文本,更有助于關注新聞文本與社會的聯系,探討傳播者如何將自身的意識形態體現在新聞文本中。本論文研究框架主要分成:第一部分互文性理論的梳理。互文性理論經過長期的發展,其體系是龐雜的,對于其理論的發展的歷史梳理有助于進一步了解其豐富的內涵;第二部分介紹圖片新聞的特點,界定了論文的分析對象。
互文性作為一種關于話語的研究途徑,對于話語實踐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是話語研究的側重點,圖片新聞是一種話語,互文性自然也是一個有益的分析途徑。論文主要是在明確的互文性和建構的互文性的理論視角下分析圖片新聞中各種互文現象,從而進一步探討新聞文本背后的傳播者的意識形態的影響。在明確的互文性部分主要分為內互文和外互文,在分析內互文和外互文時借鑒了蒂費納·薩莫瓦約的互文手法,更好地揭示圖片新聞中的互文現象。建構的互文性部分主要從新聞話語結構和話語類型這兩個方面來探討。第三部分關于互文與受眾解讀。文本的互文性關乎文本的生產、分配和消費,產生了文本內部和文本之間的意義的連貫性,從而對讀者閱讀與理解文本產生深刻地影響。
第一章互文性——話語研究的途徑
互文性源于拉丁文intertexto,意在編織時加以混合,又譯為“文本間性”。“互文性”指通過歸因發現某一文本或意義是從其他文本或意義中析取并據以建構的,它著眼于特定文本與其他文本的聯系。當然,互文性并非單指文本之間的關系而言,歷史的、社會條件同樣是改變和影響創作實踐的重要因素,受眾先前的閱讀經歷、知識儲備和文化環境所處的地位也形成了至關緊要的互文性。互文性理論試圖揭示的是文本表象世界下意義世界的無限豐富性和共生互換性。
第一節互文性理論的歷史回顧
互文性作為一種理論和研究方法,其內涵是豐富的,對其發展歷史進行必要的梳理有助于對其更好地認識和把握。
在互文性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巴赫金、朱麗婭·克里斯特娃、羅蘭·巴特、吉拉爾·熱奈特、里爾特法、安東尼·孔帕尼翁、諾曼·費爾克拉夫等人促進了互文性概念的發展和理論的完善。
(1)巴赫金:“互文性”的思想始見于米伊爾·巴赫金關于文體的研究。雖然他從未用過諸如“互文性”和“互文”這一類的詞。然而為了闡明兼容文體以及語言學、社會和文化分支的可能性,巴赫金提出了通過詞語來承擔更多言語的思想。“每一表述都以言語交際領域的共同特點而與其他表述相聯系,并充滿他人話語的回聲和余音。每一表述首先應視為是對該領域中此前表述的應答:它或反駁此前的表述,或是肯定它,或補充它,或依靠它,或以它為已知的前提,或以某種方式考慮它。”文本的語言承載著其他人的詞,在巴赫金看來,這是生活和意識本身的活動。
(2)朱麗婭·克里斯特娃:在巴赫金的理論基礎上,朱麗婭·克里斯特娃在《詞、對話、小說》1966年中正式創造和引人了“互文性”這個術語,并在《封閉的文本》1967年中又進一步明確了其定義:“一篇文本中交叉出現的其他文本的表述。”克里斯蒂娃認為“互文”既包括文本之間空間的組合關系,又包括此時的文本與彼時的文本在時間上的聚合關系。
(3)吉拉爾·熱奈特:《隱跡稿本》開篇,吉拉爾·熱奈特就提出區分五類文本的跨越關系,他給互文性的定義是“一篇文本在另一篇文本中切實地出現”。兩篇或幾篇文本共存所產生的關系(手法為引用、抄襲、暗示)。
(4)羅蘭·巴特:20世紀70年代,隨著文本從文學載體的附庸地位變成純粹的理論對象,“互文性”對于文本的重要性也日益得到關注,羅蘭·巴特在1973年為《大百科全書》撰寫的文本論的詞條中則徑直將其作為文本的定義:“我們將文本定義為一種語言跨越手段,它重新分配了語言次序,從而把直接交流信息的言語和其他已有的或現有的表述聯系起來。”這一定義明確指出了文本之間的相互聯系:文本實為各式表述片段的交匯處,所謂新文本不過是從現存文本的基礎上所得出的,凡文本都有“互文”。從此,“互文”成為文本語言研究的基本要素。
(5)安東尼·孔帕尼翁:安東尼·孔帕尼翁于1979年系統地研究了最主要的互文手法:引用。他把引用描述為一種特別的表現形式,從全局把握,并把它當作所有文學寫作中需要進行轉換和組合的標志。
(6)諾曼·費爾克拉夫:諾曼·費爾克拉夫闡釋了互文性途徑在話語研究中的重要性;根據“明確的互文性”和“互為話語性”之間區別來論述互文性的概念,并指出互文性是文本的一個屬性,關乎文本生產,文本分布和文本消費三個向度。
(7)里爾特法:隨著里爾特法的研究《文本的創作》1979年出版和《詩的符號學》1983年出版,互文性才真正成為一個接受理論的概念,因而形成了這樣一種閱讀模式,它以深層把握修辭現象為基礎,主要把文學材料里的其他文本當成是本體文本的參考對象。在里爾特法看來,讀者對作品的延續構成了互文性的一個重要層面,它是讀者的記憶,是無時序性的。只要這一延續能夠促使能指性的產生,它就對閱讀產生作用。互文性被濃縮為分析文學性的關鍵工具,其基礎就是文學性的修辭現象。
第二節新聞話語與互文性
當代西方一些主要的文化、文學理論,如結構主義、符號學、后結構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新歷史主義和女權主義都或多或少對互文性理論有所指涉。在眾多的批評話語里,互文性批評話語試圖吸納不同批評話語生殖的各種意義,在今天受到眾多批評學者的廣泛關注。話語雖然最初從語言學發展而來,但它不是一個單純的語言學概念,“它主要是一個多元綜合關于意識形態再生產的實踐概念。”
從話語角度看媒體,正如話語理論
者梵·迪克所說“媒體從本質上說就不是一種中立的,懂常識的或者理性的社會事件協調者,而是幫助重構預先制定的意識形態。”話語是語言系統和社會環境系統的交匯點。新聞作為一種話語,反映著社會生活,隨著社會變遷而發生深刻的變化。具體的新聞文本具有語言學上的話語特征,但是它并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和抽象的。新聞文本是新聞制作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的語境中運用語言學進行新聞事實建構的產物,是新聞機構按照專業制作模式下的產物,是社會現實的再現。新聞制作者扮演著信息的傳遞者,新聞消費者即受眾是信息的接受者。新聞制作者和新聞受眾處于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新聞傳遞者在新聞制作中必須遵循一定的社會習俗,承擔新聞把關人的角色。
圖片新聞具有新聞一切特征,圖片新聞最大的特征是集圖片與文字于一體,具有視覺傳達與文字深度的雙重優勢。圖片新聞話語作為一種話語類型,具有話語的一切特征:首先在微觀層面上它具有語言上的系統性,詞語、句群和圖片的選擇和宏觀結構上的倒金子塔結構等等都是連貫的;其次新聞的意義建構是一種互動的過程。新聞傳播者并不是新聞意義的唯一制作者,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的互動共同完成新聞意義的生產。新聞接受者也不是如新聞接受期待的那樣總是順從的接受信息,往往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積累,懷疑的、消極的接受新聞信息。所以新聞文本的意義是新聞傳播者和新聞接受者互動形成的結果。“所以完全可以把圖片新聞作為一種話語并對它進行分析,對新聞進行話語分析,稱之為新聞話語。”
- 上一篇: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
- 下一篇:娛樂新聞失實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