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大眾文化傳播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7 03:52:00
導語:電視大眾文化傳播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大眾文化;審美;傳播載體
論文摘要:電視是大眾文化的具有多元文化視角的傳播載體,集聲、屏、報多種傳播優勢于一體,所以,電視必然承擔著當代大眾文化的主導者和大眾文化屬性審美取向引導者的責任。因此,要想優化電視主導文化的功能,就必須進一步細分觀眾群和節目的功能類別,展現節目獨特的個性,用符合審美取向的大眾的邏輯和大眾傳媒的大眾對話。
在電視競爭激烈的時代,在娛樂充斥熒屏的時代,《百家講壇》火了,火得讓所有的電視人感到嫉妒。講桌一放,老師一站,就這么一個缺少包裝、缺少炒作、缺少明星的“高級評書”,竟然以不可思議的“小成本”制作,拿下央視收視率排名第二位節目的成績?!洞髧绕稹坊鹆耍鸬米屓梭@嘆,對西方大國崛起歷史深入淺出的演繹,讓內容如此精英化的節目,把學者、政府官員和普通的老百姓同時吸引到了電視機前,并引發了受眾對當代中國崛起的思考。
無可辯駁的事實,充分證明了說老百姓“只愛八卦,不愛文化”絕對是錯誤的。作為承載大眾文化最重要的載體,電視的內容包羅萬象,天文地理、人文自然、娛樂生活、新聞資訊、知識傳播、生活服務,每一個方面都不可或缺,每個方面也都能創造成功。電視節目通往成功的道路究竟在哪里?在電視傳播中大眾文化屬性的審美意義怎樣體現?筆者以為,“洞察人性,洞悉人心”,這個曾被易中天老師用來概括曹操馭人之術的論斷,同樣適用于電視節目的創作。
審美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活動過程,人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會對人們審美的評判標準產生很大的影響。成功的案例已經表明,能夠與時俱進洞悉大眾心靈的節目在爭奪觀眾中已經獲勝。當今很多電視節目的成功就在于它用大眾的語言與大眾對話,使電視表現邏輯和大眾思維邏輯達成精確對接,正是電視美學再創造的功勞。因此,在為成功節目創造的奇跡感動之余,深入探討電視作為“家庭藝術”的審美規律和特征,探討電視制作對素材的再創造等問題已成為不可回避的話題,因為,觀眾正在期待著更多這樣的節目出現。
電視的觀眾:愛看故事的那群人
節目受到觀眾的追捧和喜愛,在于說的內容,更在于說的方式。從成功的案例來看,內容編排的故事化或者說劇情化已經成為電視節目制作的一個基本方向。很多節目的成功在于講故事,《百家講壇》是在講故事,《大國崛起》是在講故事,湖南衛視的《變形計》是在講故事,《魯豫有約》是在講故事……其中的道理并不復雜,因為故事有人物、情節、環境,有懸念和猜測,有推理和判斷,符合人們的心理認知和審美需求,能使觀眾獲得融入其中的樂趣,從而對節目念念不忘。
“講故事”能夠將龐大而復雜的題材分解為若干個小巧而單純的單元。小巧,讓觀眾不至于疲勞;單純,可以將一件事講得更精彩。有人說,《百家講壇》就是比較高雅的評書,這個評價比較準確地體現了該節目“講故事”的表現特征。說評書的辦法就是每一回說個故事,完了來個“下回分解”留個懸念。傳統的評書、章回小說,現在的電視劇,都可以說是這種模式的應用。
從扭轉《百家講壇》節目命運的《正說清朝十二帝》說起,主講閻崇年以“董鄂妃身份之謎”、“太后再嫁之謎”、“咸豐”大大小小的故事串起整個節目,一樁又一樁的清宮疑案是大多數觀眾知悉卻不熟悉的事實。這些事實,正是節目吊起觀眾胃口的興趣點和切入點,跟著閻崇年老師,讀史的過程被簡化為聽故事,不知道怎么看書和沒時間看書的觀眾被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吊起了胃口。
通過“講故事”能夠將抽象、枯澀的理論轉化為觀眾看得懂,且愛看、具體、感人和形象化的電視節目,這是電視作為“家庭藝術”的內在規律決定的。電視節目通過“講故事”,可以使觀眾娛樂、愉快地學習,也可以使觀眾由直觀的事實,形象、輕松地去接觸事物本質。
CCTV經濟頻道耗時三年的恢宏大作《大國崛起》,便是以生動的故事在講大道理,在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九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歷程講述中,貫穿了若干生動的故事,為觀眾建立了立體的時代背景,從“伊莎貝拉女王御駕親征光復西班牙”的故事中,觀眾可以了解到基督教在歐洲影響的增強;從“獨裁英國女皇伊麗莎白寬容莎士比亞”中,觀眾可以感受到英國的政治文化氛圍;從“法國皇后瑪麗安東奈特”一句名言“法國老百姓吃不起面包,可以吃蛋糕”中,觀眾可以領悟到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必然性等等。故事,使節目更加生動,豐滿,親近。
再舉一個與普通大眾生活更加密切的例子,湖南衛視的《變形計》之《網癮少年》。這是真人秀節目,以網癮少年魏程與貧窮農村少年高占喜互換身份為節目賣點,7天的時間里,魏程能夠在艱苦的農村里生活,而從未接觸繁華都市的高占喜在經歷7天奢華的城市生活之后,繼續回到落后困頓的農村,能否保持農村少年的純樸?可以說,這是一個集煽情與懸念于一體的故事,節目開播之前,如此“噱頭”已經撩撥起觀眾的興趣,而節目開播后,百度的“魏程吧”、“高占喜吧”更是很好地說明了該節目的影響力。
以上案例,說明了內容編排的故事化、劇情化,能夠增強節目的觀賞性。但這并非電視節目吸引觀眾的唯一技巧,而征服觀眾的根本依然是節目的立意和內容符合這一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審美需求。至于技巧,則依立意的內容去靈活創造、靈活取舍。
電視的成功:讓觀眾感動和共鳴
一位觀眾曾經對筆者說過,最好看的電視作品并不是那種雕琢文字、刻意求怪的東西,而是將觀眾心里面一些有感覺但又說不出來的東西用具體的節目表達出來了。這實際上就是電視節目和觀眾心理的共鳴,也就是本文開始指出的——電視表現邏輯和大眾思維邏輯的對接。對接得好,觀眾會成為節目的鐵桿粉絲;對接不好,只能讓觀眾按動手中的遙控器。
電視節目和觀眾心理的共鳴有兩個境界:一是讓觀眾愛看,到時間肯定要坐在電視機前;二是促進觀眾思考和學習,節目播完了還要通過其他途徑滿足被節目激發的興趣和求知欲。
《百家講壇》和《大國崛起》都很精彩地展現了這兩個境界。首先說《百家講壇》,該節目的成功取決于調動觀眾學習歷史的興趣。以閻崇年老師的《正說清朝十二帝》為例,針對影視劇對歷史的戲說,他的“正說”不僅保證了節目不會偏離歷史教育的軌道,而且巧妙地吊起了觀眾的胃口。看了節目,很多觀眾不禁驚呼,若沒有《百家講壇》,受電視劇的“欺騙”不知何時能夠清楚:首先是,知道了電視劇中大臣們稱呼活著的孝莊“孝莊皇太后”是典型的文化錯誤,因為“孝莊皇太后”是在她死后才擁有的謚號;受《鹿鼎記》影響的金庸迷,許多人第一次知道建寧公主其實是康熙皇帝的姑姑,而不是妹妹。節目播出后,意猶未盡的觀眾不僅購買《正說清朝十二帝》圖書收藏,同時也紛紛尋求節目中提到的歷史典籍,了解更多的信息。
從完成收視率到引發觀眾學習歷史的熱潮,《百家講壇》展現了電視媒體對大眾文化的強大引導力?!栋偌抑v壇》播出《劉心武解讀<紅樓夢>》,很多觀眾通過論壇等形式表達了對該節目的觀感,并提出很多與劉心武老師對《紅樓夢》不同的理解。這是一件很好的事,說明觀眾對電視節目傳播的資訊不再是簡單的被動接受,而是轉變為主動思考。觀眾開始主動思考了,電視媒體的導向功能便達到了,節目保持長盛不衰就有了后勁。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觀眾審美心理需求的共鳴是電視節目的內涵與大眾生活的搭接?!栋偌抑v壇》馬瑞芳之《說聊齋》,節目是這樣進行的前期宣傳:20世紀80年代,芝加哥大學教授九迪·蔡曾說:現在美國報紙上鋪天蓋地的文章都是教女人如何在男人面前保持性魅力,而在300年前封建閉塞的中國,蒲松齡竟然已經寫出了像《恒娘》這樣的小說!妻子利用性魅力打敗競爭對手,把丈夫牢牢握在手心。17世紀中國作家竟然寫出了可供20世紀美國婦女參考的小說,太神奇了。這期節目一經播出,立刻征服了觀眾。在這個案例中,節目運用了這樣的技巧。
這個案例的成功,充分說明了藝術來源于生活,而生活的秘密往往是隱藏于人心之中的人性本能,洞悉了這個秘密,便找到了感染他人的力量。找到了這種力量,就找到了以獨特審美視角打造成功電視節目的切入點,在讓觀眾心靈震撼的剎那,便是節目成功的一刻。
電視的精神:洞察時代的召喚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每個時代的心態。電視作為大眾文化的主導力量,必然應該承擔起弘揚時代精神的重任,電視節目的成功,完全取決于編導策劃能否洞察時代的召喚。
對于《大國崛起》被廣泛認可,總編導仁學安指出:“這完全是由于我們作為一個電視新聞工作者對于當時輿情的了解,對于今天中國所處的歷史階段的判斷而做出的?!?/p>
《大國崛起》是偶然和必然的交織,在節目制作三年前的一個早晨,任學安在汽車上的收音機里聽到了這樣一條新聞,中共中央政治局組織了題為“15世紀以來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歷史考察”的集體學習,任學安在同名叢書《大國崛起》的后記中將其稱作“歷史的召喚”。沒有對時代精神領悟的必然,這條偶然聽到的新聞,就不會激發創作者的靈感。
依據《大國崛起》主創仁學安的觀點,該節目受歡迎的原因有三個。第一,知識性。這部系列片較系統地反映了九個國家在過去五百年中逐步成為影響世界的大國的歷史,……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有些國家不僅給中國人民帶來過傷害,也給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造成過傷害,我們對他們既熟悉又陌生;第二,符合中國人包容性很強的對外學習心態;第三,符合走向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人對民族未來發展方向的集體思索?!?0年來的改革開放,使我們的國力越來越強,中國正走在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其實,我們從來就是一個大國,而作為一個現代世界的大國到底是什么樣子,人們有不同的理解,也就由此產生了思考它的一種現實需求(摘選自人民網《大國崛起》與中國發展論壇)。
上述這段話其實說明,《大國崛起》的成功三要素:第一,引人興趣的故事(既熟悉又陌生的歷史);第二,符合中國人傳統的認知習慣(中國人包容性很強的對外學習心態);第三,與時代民眾對國家富強的集體向往形成了共鳴(其實,我們從來就是一個大國,而作為一個現代世界的大國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
相對于《大國崛起》這一類型大題材紀錄片對國計民生的關注,央視的《夢想中國》和湖南衛視的《超級女生》等節目則典型地映鑒了普通人心中的明星夢?!冻壟泛汀秹粝胫袊?,與美國的《美國偶像》屬于同一類型?!睹绹枷瘛吩诿绹就恋氖找暵食^了《誰是百萬富翁》,甚至冬奧會和奧斯卡轉播收視率也無法與其相比?!冻壟泛汀秹粝胫袊吩谥袊淖呒t同樣證明了草根文化在全球的走紅,也證明了電視的大眾文化屬性,與大眾的心靈越貼近,就越能獲得成功。
電視的使命:大眾文化的主導
電視海納百川包容多元文化的特點,決定了電視成為大眾文化的主導者。乍聽起來,這個論斷似乎很矛盾,既是大眾的,又何須多元?解開這個疑問,還得從文化的概念說起。
文化包括四個層次:(1)主導文化,指體現特定時代群體的文化形態。(2)高雅文化,亦稱“精英文化”,指表達個體理性沉思、社會批判或美學探索的文化形態。(3)大眾文化,指運用大眾傳播媒介傳輸的、注重滿足大眾需要的文化形態。(4)民間文化,指體現普通民眾日常通俗趣味的、帶有傳承特色和自發性的文化形態。而“大眾”這個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在廣義的大眾概念層面上,大眾文化是一個包容主導文化、精英文化、民間文化、狹義大眾文化的泛文化概念類型。
傳媒文化是大眾文化。電視的表現模式比較典型地體現了大眾文化(大眾文化語言)的社會功能:以大量的信息、流動的和模式化的文體、類型化的故事及日常氛圍來滿足公眾對信息的審美需要。電視是廣義的大眾文化的代表,是多種文化的轉換器。這是因為電視文化是直接面向家庭的傳播媒介,任何一個階層的人都有家庭,也就形成了電視對多種文化形態類型的超強包容性,加之集多種傳播優勢于一身,成為當代大眾文化傳播最先進的載體,在電視傳播中大眾文化屬性的審美意義和主導意義顯而易見。電視文化傳承的是廣義大眾文化,這正是電視節目觀眾群體細分和影響其他媒體的內在動力。
結語
綜上所述,電視是綜合主導文化、精英文化、民間文化、狹義大眾文化的具有多元文化視角的傳播載體,集多種傳播優勢于一體,所以電視必然承擔當代大眾文化的主導者和大眾文化屬性審美取向的引導者的責任。但由于大眾文化的流行性和模式化以及故事的類型化,使很多電視節目顯得較為商業化,甚至變得庸俗、低俗,藝術個性明顯不足。因此,優化電視主導文化的功能,就必須進一步細分觀眾群和節目的功能類別,展現節目獨特的個性,用符合審美取向的大眾的邏輯和大眾傳媒的大眾對話。
- 上一篇:電子配送模式管理論文
- 下一篇:糧食企業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