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勞斯傳播學思想
時間:2022-03-11 11:42:00
導語:斯特勞斯傳播學思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隱喻式的文化傳播論
1、親屬關系:婚配嫁娶中的“流通”
列維-斯特勞斯把在一個社會中發生的溝通(communication)與交換(exchange)歸納為女人的溝通、貨物和服務的溝通以及信息的溝通三個層次。他認為“女人在群體間的交換猶如詞語在社會生活中的個人交往一樣,只是‘信息的傳遞’,就猶如物體、服務、符號的交換一樣”,[1]P270)這一觀點對于理解人類社會傳播行為的發端狀態有著獨特的意義,而且在這段對于“溝通三層次”的表述中,女人其實是作為男人間維持交流關系的“中介”(mediation)存在的。我們還可以聯想到現代社會的諸多“中介”,如節目主持人。中介是大眾傳媒的基本效用,它其實就是一種溝通雙方間實施調停以影響彼此關系的行為,從現代的層面講即通過一種制度性公共機構(agency)向受眾傳輸社會文化價值與知識。比如在中央電視臺的《體壇快訊》2007年3月的節目中,主持人在介紹一場籃球比賽結果前先把它歸于辯證法中所謂“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的論斷,將一種社會價值觀和知識體系用這樣一種簡單的方式希望能夠傳達出去。
2、神話的延伸:關于媒介的現代神話
在列維-斯特勞斯看來,神話具有其復雜性、虛假性的一面,這是理解神話性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他在《結構人類學》中坦言人類學對社會科學的最大貢獻就在于提出了社會的兩種生存樣態之間的區別,一種是傳統的,一種是現在的,前者屬于“真實社會”,而后者靠不住的或真實得不徹底的嫌疑更大,這種嫌疑就好似神話有生俱來的虛構性一樣。因此用傳統社會中的神話來理解現代社會中的許多非真實現象在列維-斯特勞斯看來不失是一種明智之選,而且在現代社會里正是大眾傳媒與其它社會機構合謀了“非真實”世界的設定。故而,大眾媒介功能與部落社會、口頭傳播社會里神話的作用十分相似,大眾媒介就是“現代的神話”。
二、媒介環境下的“跨界儀式”
列維-斯特勞斯對于儀式的研究是建立在對二元結構的肯定的基礎上的。他認為,“最完美”的二元對立中任何東西都不屬于類目A就屬于類目B。既然如此,類目之間的界線就顯得十分重要。據此列維-斯特勞斯提出了“跨界儀式”(boundaryrituals)的問題。跨界儀式不僅僅出現在宗教活動、社會活動中,大眾傳播媒介里也能發現許多跨界儀式的例子。比如,在電視中,片頭和片尾的字幕或者臺名、臺標標示也是跨界儀式的現實表現,它們使觀眾隨著類目的改變而做出相應觀賞心態的調整(如在娛樂節目和新聞之間、在猜謎節目和新聞之間、在新聞和電視連續劇之間)。而媒體對待跨界儀式的態度不同,能夠反映出其價值取向的差異。比如,英國規定電視公司須采用空白畫面等技術手段將常規節目與廣告隔開,而在美國則沒有這樣的規定。[2]P159-160)
目前,我國正處于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期,電視臺也在不斷受到市場的沖擊,而越來越商業化的大眾媒介必然會傾向于消除跨界儀式,有意地模糊節目與廣告之間的界線,所以類似美國淡化甚至取消跨界儀式的現象在中國也同樣存在。這種情況除了在片頭片尾、字幕使用上出現外,還有的情況是在娛樂節目的演播室現場設置大屏幕,在節目進行過程當中就不時地播放贊助單位的廣告信息。再比如CCTV5的許多體育新聞節目中主持人服飾為胸口標志明顯的李寧系列,這同樣也是一種淡化和打破新聞與廣告間跨界儀式的實現方式。
三、列維-斯特勞斯傳播思想中的反思與批判
1、對現代傳播方式的反思
列維-斯特勞斯研究圖騰、神話,并非要將野蠻人的社會與文明社會對立起來,其意圖在于揭示人類共有的“未馴化的思維”。當然,他確實也對現代人的思維及傳播方式進行了獨立地反思。他指出,在看到文字和書寫技術發明、進步的積極意義的同時,也要注意到現代人主要依賴文獻記載而非口頭傳說的現實使我們在擴展接觸范圍的同時也降低了交往的可信度。因為口頭傳說意味著和其他人,如講故事者、教士、圣賢、熟人、長者等,可以直接接觸,而借助書本的習慣使我們想要了解作者并再現其本來面目的愿望越來越難以實現。就此看來,“文字在給人類帶來廣泛好處的同時,也剝奪了人類的某種根本性的東西”。[3]P388)
2、列維-斯特勞斯與批判理論
每個具有反思精神的學者在其理論中都難免會發現一些批判性的成分,列維-斯特勞斯與這種成分之間的關系除了對現代傳播方式的反思外,還在于他對于批判理論的影響。列維-斯特勞斯用結構主義方法闡釋人類文化現象的成功使得這些“不安分”于傳統批判理論的學者找到了一條新的管道。這是因為,結構主義與經驗學派一樣追求傳播規律和模式,擁有具有科學的分析方法和可操作的程序,但又保持著批判學派質疑既定體制的立場,因而具有經驗學派和批判學派的雙重特質,可以說是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結合。
總之,列維-斯特勞斯的結構人類學中不乏對于社會文化中一些傳播現象的探討,如同傳播學的幾位奠基人一樣,雖然術有專攻但其研究半徑仍擴展到了傳播學領域,其傳播學思想也有著它復雜的體系,有待研究者不斷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學派——文化研究的歷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2](美)約翰•費斯克.傳播符號學理論[M].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3](法)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結構人類學(1)[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 上一篇:電視劇的文化策略
- 下一篇:農業產品品牌媒體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