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籌劃城鄉就業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時間:2022-04-04 07:49:00

導語:統一籌劃城鄉就業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統一籌劃城鄉就業縮小城鄉收入差距

[摘要]當前我國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呈不斷擴大的趨勢。而造成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國城鎮下崗失業人員不斷增加和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滯留在農村。因此,縮小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關鍵是要讓城市中大量的下崗失業人員重新就業和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

[關鍵詞]收入差距;失業;擴大就業

[ABSTRACT]Atpresent,thegapofincomebetweeninhabitantsinourcountryisassuminglargerandlarger.Thissituationiscausedmostlybytheincreasingnumberofoutofworkerinourcitiesandamassoflaborforceresortinginthecountry.Therefore,thekeytoreducethegapofincomebetweeninhabitantsinourcountryislettingout-of-workersobtainemploymentagainandquickeningthediversionoflabourforceinthecountry.

[KEYWORDS]thegapofincome,outofwork,enlargingreemployment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普通勞動者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就業收入。由于就業是民生之本,因而失業風險的主要承擔者,往往是那些處于社會最底層的平民百姓,或者稱“弱勢群體”。這些人本來收入就不高,一旦失業有的就基本失去了收入來源而成為新的“赤貧”。據權威部門的專家分析,近年來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相對緩慢,首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下崗失業人員在不斷增加。調查表明,80%左右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下降,是因其家庭主要成員長時間下崗或失業造成的。另一方面,農民收入低下,成了最大的低收入群體,這無疑與我國廣大農民長期“就業不充分”密切相關。可見,失業問題突出,就業形勢嚴峻是導致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筆者認為,縮小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關鍵應該是積極擴大就業,給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一、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現狀及趨勢

(一)是城市居民間收入差距拉大。一方面,高收入者的收入大幅度增長。在一些地區,高收入和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差距相當突出。據最新的調查統計,最富裕的20%的人口掌握的財富是最貧窮的20%人口的11倍,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一般在6~7倍。另一方面,相對貧困化人口在不斷增加。據民政部調查,全國城鎮應列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達1938萬人,占全國非農業人口的5.8%,在個別老工業基地占20%。而城市貧困人口中95%是下崗職工。盡管大多數城市制定了最低生活保障線,但由于多種原因得不到實施。一些下崗職工是再就業無去處、生活無著落、醫療無保障、甚至孩子上不起學。因此,筆者認為,縮小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關鍵不在于“劫富”,而在于濟貧,讓大量的下崗失業人員重新再就業。

(二)是城鄉收入差距擴大。按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1995年36個國家的資料,絕大多數國家的城鄉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只有三個國家超過了2,中國是其中之一。從全國范圍看,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占總收入差距的75%,個別省份甚至可以達到85%以上。2000-2002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6280.0元、6860.0元,7779.2元;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別為2253.4元、2366.4元、2476.9元。城鎮居民收入分別是農村居民收入的2.79倍、2.90倍、3.10倍。表面上看,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比為3.1:1,而實際上可能更高。由于城市居民享受到的各種福利性補貼無法統計,如教育、住房、醫療,以及公共用品上的消費,比如用電,公共交通等,實際收入被低估;而農民收入可能被高估,如果扣除農民收入中不可交易的實物性收入,以及農民收入中要用于下一年再生產的生產資料,其收入更低。據估計,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實際是5:1甚至是6:1(趙欣欣等,2003;吳忠民,2003),這一比例遠遠高于其他國家,并且呈不斷擴大的趨勢。

按照“十五”計劃安排,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都保持5%的年均增長速度,這樣,“十五”期末城鄉居民的絕對收入差距,將由2000年的4026.6元進一步擴大到2005年的5193元。“十五”前兩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都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的2倍以上。2003年前三季度,城鄉收入差距仍保持在2倍水平。以此計算,則“十五”期末城鄉收入差距將至少繼續擴大到3.5:1左右。

二、嚴峻的就業形勢導致我國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目前我國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最主要原因表現在近幾年來城市下崗失業人員不斷增加,以及農村居民的非農收入增長緩慢。這說明城鄉廣大勞動者參與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機會正在減少,城鄉失業的勞動者不能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由失業所引起的收入差距擴大的問題是我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所面臨的一個比較迫切的問題。

首先,從城市來看,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加大,城市職工下崗失業問題成為拉開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70%以上來自工資收入,就業權是影響城市家庭收入差距的根本因素,城市勞動者一旦失去工作,就立刻跌入到城市貧困的最高發人群。據有關部門統計,2001年全國城鎮登記失業人員(680萬人)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為1200萬人,2002年達到1400萬人;如果加上國有事業單位,城鎮集體企業與事業單位、大專以上和高職畢業生,估計今年將超過2000萬人。下崗職工一般由于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已經成為我國城市中低收入群體。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下崗職工再就業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如果不解決這些人的再就業問題,將成為我國縮小城市居民間收入差距的一大障礙。

其次,從農村來看。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農村居民的收入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但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滯留在農村,使農民的收入增長緩慢,已經成為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據統計,我國農村現實的剩余勞動力約為1.6億人左右。考慮到發達國家農業就業量在社會總就業量中的比重都低于10%,我國目前農村潛在的剩余勞動力將達到4-5億人。近年來,由于鄉鎮企業的發展處于一個結構升級時期,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作用逐漸減弱。從1997年開始,鄉鎮企業從業人員規模有所下降,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壓力越來越大。目前制約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障礙主要有:一是勞動力市場建設滯后。當前勞動力市場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流動障礙仍然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現在城鄉之間勞動力流動的制度障礙,雖然存在著流動的可能,但是由于輸入地對于外來勞動力收取的各種管理費太高,導致進入成本太大,形成外來勞動力與當地勞動力不平等的就業歧視。這種歧視不利于規范勞動力市場的形成。二是農村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素質普遍偏低。這就造成了農村勞動力只能就業于一些對勞動技能要求比較低的崗位,干一些城里人不愿干的臟、累、差的工作,并且收入不高。如何使農村勞動者能有與城市勞動者平等的身份,以及獲得與城市勞動者差別較小的教育,從而獲得到現代部門就業的機會,這是我國各級政府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三是城鄉戶籍制度限制了勞動力的流動,這也造成了我國城鄉勞動力就業機會的不平等,導致了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三、做好城鄉統籌就業工作,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差距

1、大力培育非公有制企業,為擴大就業創造環境。非公有制企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他們吸納就業的能力很強。2001年全國平均每年有4000多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進入個體私營企業實現再就業,而我國大部分進城務工農民也往往就業于個體私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就業渠道。目前全國登記注冊的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為3400多萬戶,從業人員超過1億。如果法律環境更加平等,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的數量和就業人數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前景。為此,一方面,政府要依法行政,進一步擴大非公有制企業市場準入的范圍,簡化審批和辦事程序,清理有關稅費,使各項制度公開化,透明化,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自由輕松的環境;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中小企業主的素質。一是加強對現有中小企業主的培訓工作,提升中小企業的發展能力。二是鼓勵大學畢業生創辦各類小企業,激勵他們的創業意識。三是引導城市失業人員和下崗職工創辦小企業,或者去小企業就業。

2、大力提倡非正規就業,拓寬就業渠道。非正規就業是相對于正規就業而言的,是指未簽定勞動合同,無法建立或暫無條件建立穩定的勞動關系的一種就業形式。它包括階段性就業,自主擇業,獨立服務型就業等。隨著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節奏加快,對餐飲,清潔,保姆,老人看護等方面的要求顯著增長。這些都為發展非正規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發展非正規就業首先要轉變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觀念,同時要將發展非正規就業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上來。政府應通過各種渠道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另外要設計切合實際的針對非正規就業的貸款機制,完善配套政策,切實落實國家優惠政策,幫助下崗人員自主創業。

3、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應積極發展中小城市,實現城市規模擴張,使更多的中等城市發展為大城市,使更多的小城市發展為中等城市。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二、三產業發展,完善城市功能,充分發揮大中城市對區域城鎮化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城市規模的擴大建設,創造大量適合農民就業的崗位,增強吸納農民進城的能力。要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快城鎮化進程,實現農民就近轉移。重點是要加快鄉鎮企業的發展。對處在困境的鄉鎮企業各級政府要繼續給予大力扶持和指導,擴大企業規模,增加企業數量,克服鄉鎮企業非農化傾向,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型企業,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同時要引導鄉鎮企業向城鎮工業園區集中,以增強鄉鎮企業進一步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

4、完善就業服務體系,促進農民有序轉移,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勞務輸出必須強化政府的宣傳、組織、引導和管理的服務功能。建立健全勞務信息網絡,加強勞動力需求的信息交流,為農民外出務工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各級勞動部門要積極與用工單位聯系,組織勞務輸出,引導農民外出就業。對用工單位的工資福利、勞動保護措施、居住生活等實行全面的用工考察,確保外出人員的勞動、生活安全。同時,還要外派負責人在勞務輸出人員較為集中的地方進行跟蹤服務管理,幫助務工者排憂解難,切實維護農民外出務工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胡鞍鋼:《擴大就業與挑戰失業》,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2]《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

[3]楊宜勇:《就業理論與失業治理》,中國經濟出版社。

[4]《2000年世界就業報告》,中國勞動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