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咸陽市渭城區周陵鎮的調查報告

時間:2022-02-19 03:18:00

導語:來自咸陽市渭城區周陵鎮的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來自咸陽市渭城區周陵鎮的調查報告

農業稅全免之后,鄉鎮改革已成為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不可置疑的一個急迫而凝重的話題。鄉鎮究竟如何去改?改什么?人往哪里去?錢從何處來?工作該怎么干?近日,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深入到咸陽市渭城區周陵鎮做了一番調查。

周陵鎮地處市區北郊的城鄉結合部,有38個行政村,3萬多人口,是渭城區最大的一個鎮。早在2002年,該鎮就大膽在鎮機關干部中進行了改革,推行了“一分流、雙選聘、三動態、四考評”的管理機制,改革在當時起到一定成效,但在新的形勢下,隨著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特別是我省從今年起,全面實行免征農業稅政策,使機構臃腫、人浮于事、財政吃緊等老問題顯得更加尖銳,更加嚴重。

人往哪里去?

“我們決定還是從‘人’改起”。鎮長秦旭波堅定地說。周陵鎮在冊干部職工105人,對于同樣是吃飯財政的渭城區來說,經濟上的確是一個巨大的壓力。機構臃腫、冗員太多,是眼下鄉鎮政府存在的普遍問題,可真正要把多余的人裁下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為此周陵鎮的領導費了一番腦筋:允許52周歲以上的干部提前離崗,騰出位子,讓年青有為者一展身手,有8名干部主動離開了崗位;鼓勵機關干部“下海”經商或自謀職業,政府每月給其發放60%的工資,第四年可重回機關競聘。今年有8人簽了“下海”合同;重新進行聘任,定編、定崗、定員,進行優化組合,對落聘者每月發放215元最低生活保障,有15人落聘;成立鄉鎮企業服務中心,設立8個崗位,與鎮財政脫鉤。經過一番改革,減員32人,只剩下73人。

鎮機關設“一辦三委兩中心”,即黨政綜合辦公室、農村建設委員會、經濟發展委員會、民事信訪調解委員會及財務管理中心和勞務培訓中心,其他組織職能不變,人大、政協、婦聯、共青團、工會、武裝、老干老齡、統計工作由相關人員兼任。

機構重新設置后,一些上劃轉移的職能減掉了,一些不適應發展的崗位減掉了,一些觀念落后、工作滯后、服務意識不強的干部減掉了。

機構改革不一定光減,也有增。他們將法律賦予的、發展需要的、群眾盼望的職能、崗位增加。如成立保潔公司,在原有9名管理人員的基礎上增加15名清掃員,全力搞好社會公益、服務性事業;將原來的城建辦和城管中隊合并,組建為城建環衛辦,由以前的6人增至9人等等。

錢從何處來?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鄉鎮級財政體系經歷了幾次大的演變過程。

先是最初的縣鄉財政“分灶吃飯”,誰收得多就留得多。接著是5842體制,即區縣財政每收100元,自己只能留下42元。縣鄉兩級財政融為一體,鄉上完成稅收任務了,工資才能保住。聽說今年區縣級財政留成還要大大減少,只到21%,到時基層政府辦公經費將更為減少。

在稅改前,“三提五統”是鄉鎮手中僅有的一點“活錢”。農業稅全免后,上級財政只保鄉鎮“人頭費”,其他辦公費用可就沒了著落。2004年,上級給周陵鎮下達的稅收任務指標為100萬元,實際只收回80萬元,區上補貼了一點,總算能勉強正常運轉。今年到底該咋辦?誰心里都沒譜。周陵鎮政府在等候上級出臺新政策之前,結合自身實際,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向市場要:成立鄉企服務中心、保潔公司,除開展公益性事業外,利用自身政策、信息等優勢,向市場要飯吃。

盤活資產:通過開發、出讓、招商引資,盤活鎮上閑置資產。

爭取資金:通過農發、水利、扶貧、小城鎮建設等項目積極爭取資金。

不論是激活經濟、培植新稅源,還是更新鄉鎮干部的思想觀念、轉變職能,最終還要通過發展來解決,發展是解決一切困難、問題的關鍵和根本。這是我們在周陵采訪中的強烈感受,也是大多數干部群眾的共識。

工作怎么干?

前些年有人把鄉鎮工作戲稱為“收糧要款、刮宮引產”,雖然是玩笑話,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鄉鎮工作的現實。現在,計劃生育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而農業稅現在不收了,鄉鎮工作下一步到底該干些啥?如何干?成了亟需解決的問題。

“鄉鎮職能,就是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由粗放型向法制型轉變,最根本的還是服務,為農民服務,為農村服務,為經濟服務,為發展服務。”黨委副書記、人大主席團主席強立鋒說。

信息服務:開辦《大棚簡訊》、《周陵信息》,送信息、技術到村組、到農戶;鎮上出錢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傳技術;請專家教授及時解決農戶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出現的問題。

環境服務: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投資環境;為群眾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信貸服務:加強協調、溝通,積極幫助企業、農戶解決發展資金缺乏困難。西部農機汽車商城在建設中資金出現短缺,鎮上及時出面,促成銀企掛鉤,先后兩次貸款50萬元,使這一西北規模最大的農機城如期營業。五莊村是一個奶牛村,但一直由于資金問題沒有形成規模,鎮上協調73萬元小額貸款,一舉使該村由120頭奶牛發展到260頭,并與西安銀橋聯系投資2萬元在村里建起了奶站,很快奶牛成了五莊村的主打產業,家家戶戶邁上了小康路。

政策服務:幫助企業決策投資、經營,提供可行性建議書,指導哪些項目是國家限制發展的,哪些是朝陽產業,包括項目立項、申報、產品質量審核等環節,都積極參與,主動服務企業。

法制服務:開展普法宣傳,及時化解農村矛盾,協助排查案件和調解民事糾紛。

就業服務:將全鎮適齡勞動力全部建立檔案,定期舉辦勞務培訓班。現在已舉辦5期,300多人被輸送到南方去打工,全鎮帶有勞務輸出性質的人員達2500多人。

“周陵鎮的服務,不是一般的服務,而是很具體很細微,還更具有人情味的服務,有些更是讓人意想不到的。”崔家村黨支部書記白志峰說。服務型政府的理念讓周陵鎮的干部重新找到了位置,找到了“崗位”。

鄉鎮職能轉變任重道遠

“雖然我們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僅是一個方向和探索,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只能救急,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從根本上講,鄉鎮職能轉變不是某個單個鄉鎮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社會問題。鄉鎮改革的成敗取決于經濟、政治、社會的大環境,要通盤考慮,辨證施治,畢竟鄉鎮是我國政權的基礎,‘牽一發而動全身’,僅以鄉鎮為主顯然是有心無力,還要靠上級至少縣(區)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鎮長秦旭波感慨地說。

調查走訪中,我們通過與鄉鎮領導、一般干部、群眾交談,感到鄉鎮職能轉變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群眾所盼,但也存在很多現實和不容回避的問題,事關干部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鄉鎮干部大都認為,以前也曾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過貢獻,至今沒有享受“三金”待遇,也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改革成本需要政府和社會共擔,而不應由鄉鎮干部來承擔;而對于決策層而言,在新形勢、新情況下,急需給鄉鎮職能一個重新明晰和劃分,否則改革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探索中各自尋求突破口。

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