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高校內部組織結構改革之思考

時間:2022-05-01 03:09:00

導語:詮釋高校內部組織結構改革之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詮釋高校內部組織結構改革之思考

論文摘要:現行高校內部組織結構已不太適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迫切需要加快高校內部組織結構的改革步伐。從高校內部組織結構的含義出發,提出改革高校內部組織結構——高校行政管理組織結構、高校學科組織結構。重構高校行政管理組織結構與學科組織結構,下移管理重心,激發基層組織的學術活力,提高學術創新能力,為保障學術自由、實現“黨委領導、行政負責、教授治學”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

論文關鍵詞:高等學校;組織結構;改革;思考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及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等教育獲得長足的發展,辦學質量、辦學效率不斷提高。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更深層次的要求,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快高校內部組織結構的改革步伐,創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現代大學制度相適應的高校內部組織結構。高校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學術組織,是單位與學科的內在結合,其內部教學、科研活動的展開與運作,以及對外關系的建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都依賴于高校自身良好的內部組織結構。隨著高校的發展,必然要求高校管理制度特別是高校組織結構不斷調整,積極推進高校機構改革,重構高校內部組織結構——高校行政管理組織結構、高校學科組織結構。

1我國高校組織結構的含義

高校的組織結構是大學組織內部結構要素在外部諸要素的作用下組成的具有一定關系的形式。大學組織結構的優劣、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大學功能的發揮和大學戰略目標的實現。大學的組織結構一般分為管理組織結構和學科組織結構。管理組織結構是指高校黨政管理部門及群團組織,管理組織結構為學科組織結構提供服務、咨詢、協調,大學組織結構的變動主要包括組織結構調整、增減,職能的轉變,及組織結構間的職責、權限、隸屬關系的重新劃分與界定。學科組織結構指高校按學科設置的學術管理機構。

2我國高校組織結構改革

2.1我國高校行政管理組織結構改革

2.1.1我國高校行政管理組織結構及存在問題

高校的行政管理組織結構是高校為了實現學校的戰略目標,依靠一定的機構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發揮管理和行政職能,帶領和引導師生員工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有效完成學校工作任務,實現預定目標的組織活動。行政管理組織結構要跟著學校的戰略目標而改變,在戰略發展的不同階段都要有與之相匹配的組織結構。我國現行的高校行政管理組織機構基本上都是在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下逐步形成的,呈現出以行政權力為主、高度集權的特點,學校的行政決策由上而下,逐級落實,并長期沿用及依賴這種管理。現行的高校行政管理組織結構主要存在的問題:(1)行政決策機構與行政執行機構合而為一;(2)高校內部管理機構行政權利泛化。(3)高校內設機構之間缺乏配合。(4)各類行政人員的積極性難以調動。

2.1.2重構我國高校行政管理組織結構及運行機制

高校作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的搖籃,科學研究的中堅,為社會服務的先鋒,必須要有一個高效的行政管理組織結構去支撐高校的改革與發展。良好的行政管理組織結構的建立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利用良好的行政管理組織結構促進學校人才培養水平、科研水平、社會服務能力的提高和辦學效率的提升,從而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

(1)將決策機構與執行機構徹底分開。我國高校組織結構是決策機構與執行機構合一,必須進行改革。借鑒國外高校,成立董事會,負責學校重大事務的研究、決定。董事會由書記、社會知名人士、大型企業董事長、名譽校長、校長、學術委員會代表、黨政管理部門代表、學生代表組成。雖然我國已有高校開始試行董事會制度,但董事會并不能決定學校的重要發展規劃及重要事務。改革現行高校董事會制度,讓高校董事會真正成為一個決策機構,負責處理戰略性、預算性政策及對學生有重大影響的事務等,真正做到“國家舉辦的高等學校實行中國共產黨高等學校基層委員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讓董事會負責做重大決策,校長及其行政系統負責具體執行與實施行政事務。

(2)成立校務管理委員會,科學設置副校長崗位職責。高校中成立校務管理委員會,校長是當然主任。校務管理委員會是學校的執行機構,管理學校的內部各項事務。校長將各項日常工作交由副校長管理,撤消現有的行政職能部門,給各位副校長配備各自的行政管理團隊,負責副校長分工管理的日常事務,并對副校長負責。副校長所屬的行政管理團隊,可以直接相互溝通、合作,完成計劃中的內部管理事務。

(3)合理設置二級學院,并下放權力給二級學院。我國高校二級學院的設置基本是按一級學科進行的,導致二級學院數量較多,不利于校長對二級學院的管理。對綜合性的教學研究型、研究型高校按學科門類進行二級學院的設置,以加強學校對各二級學院的宏觀調控。對應用型、教學型高校可以按現行高校的一級學科進行二級學院的設置。同時改革我國高校所有權力集中在學校,要將主要權力如學院規劃與預算、財務、人員招聘、教師聘任與考核、學科建設、科研管理等具體執行權力全部下放給二級學院。學校審定學院總體規劃,宏觀管理二級學院,為二級學院提供信息,幫助對外聯絡,給予二級學院財務及運行保障,最大限度地釋放二級學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4)完善規劃及預算制度。中國高校雖然有規劃,但是規劃在實施的過程中變化太快,往往制訂的規劃在很短的運行時間內就被調整或者是不被執行。因此建議我國高校要成立規劃及預算委員會,與校長管理委員會為平級機構,負責全校的規劃及預算,堅決執行規劃及預算委員會決議。良好的規劃及預算制度,可以為上述高校行政管理組織結構的運行提供保障。除董事會變更的規劃及預算外,一切不在規劃及預算之內的事務一律不予執行。真正做到制度管人管事。

(5)加強法制化進程,依法治校,減弱高校內部自主管理權,增強學術自由權。中國高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的調整下具有高度的自主管理權。但高校的法治化程度很低,要完善我國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規,將高校從以前的“獨立王國”中脫離出來,融入社會,真真正正成為社會的一分子,減弱高校的內部行政管理自主權,增強學術自主權。

2.2我國高校學科組織結構改革。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科研越來越被每個高校所重視,然而現有高校學科組織結構的制約與障礙作用已很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因此必須建立符合科研發展的按照學術邏輯建構起來的學科組織結構。本文僅對教學研究型高校、研究型高校的學術組織結構進行闡述。

2.2.1建立以學科門類為基礎的二級學院

二級學院是相對獨立的教育、科研單位和辦學實體。從現實情況來看: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以3O所計)平均每所不超過十個二級學院(部);其中更好的前五所,平均不超過八個二級學院(部)(不包括以聯邦的方式組成的大學)。但我國高校二級學院的設置基本是按一級學科進行的,導致二級學院數量較多。按學科門類進行二級學院的設置,有利于人才的培養及學科的交叉發展,同時有利于加強學校對各二級學院的宏觀調控與管理。

2.2.2建立以二級學科點為基礎的研究所

研究所為學校二級學院之下的新型基層學術組織。研究所設置的原則是以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點為基礎,規模大的學科點也可設置多個研究所。研究所一般有明確的研究領域和方向;有相對穩定的研究隊伍;有學術、學科帶頭人;有較為充足的科研經費;有具備開展研究工作的條件。在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研究所內可按三級學科或學科方向、重大項目設立研究分所。研究所在完成科研任務的同時,完成教學工作,并對所里的研究生進行教育與指導。研究所為集人、財、物于一體的實體機構,無行政級別,具體承擔由學院分配的教學、科研及社會服務任務研究所實行所長負責制。

2.2.3組建跨學科組織

隨著知識的進步和對現代社會如何發揮作用的理解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不同學術領域的教師和學生跨越了本學科領域,共同解決復雜問題,從而可以有計劃地、高效地完成大量跨學科科研項目和教育計劃。組建跨學科的組織結構的類別:(1)以一個二級學院為主,負責組織和實施管理,其他學院共同參與。(2)由科研部門負責組織與管理,各相關研究所參與。(3)學校單獨設置,作為附屬機構獨立運行。在組建跨學科組織初期,可以先組建跨學科的實驗室:(1)根據國家重大科學任務設立。(2)建立以研究所為基礎的更高一級的學術組織(研究平臺),如國家級重點學科研究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及創新平臺,也可以靈活設置研究中心和課題組等組織。

3結論與思考

通過重構,形成規范高效、反應迅捷、協調有力的高校行政管理組織結構;下移管理重心,激發基層組織的學術活力,提高學術創新能力,為保障學術自由,建立良好的高校學術組織架構,為實現“黨委領導,行政負責,教授治學”奠定堅實的組織基礎,從而促進學校教學質量、學科建設、社會服務等功能的提高和辦學效率的提升,進而促進學校、教師及學生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