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透析

時間:2022-04-18 08:52:00

導語: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透析

摘要:民族大學生作為未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其思想素質直接關系到民族地區的發展與穩定,關系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本文從六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加強民族地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民族地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們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民族大學生作為未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其思想素質直接關系到民族地區的發展與穩定,關系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發展,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切實針對民族地區高校民族師生的特殊性,因勢利導、科學施教、持之以恒地做好民族地區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少數民族大學生是各少數民族青年的優秀代表,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他們肩負著建設和發展民族地區社會、經濟、文化,促進和鞏固民族團結的特殊重任。因此,把他們培養成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熱愛家鄉,服務于國家、服務于人民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現就民族地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如下幾點思考。

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本著尊重多樣、包容差異的態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當今世界是一個文化多元的世界,我們要尊重人類的多種文明成果和形式,主張維護文化的多樣性,文化只有在多樣性的碰撞中才能不斷繁榮發展。社會思潮屬于人類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差異性和多樣化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尊重差異絕不是放任自流;包容多樣絕不是放棄主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多元化的社會思潮中處于主導地位,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當前和今后一個很長時期全體社會成員必須遵循的思想追求、價值準則和行為規范。大學生是即將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主力軍,理性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掌握其精神實質,以此規范自己的行為[1]。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大學生進行主旋律教育,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引導大學生辯證學習當代社會思潮,正確處理好主流意識形態和非主流意識形態的關系。

二、把愛國主義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內容

愛國主義是我們祖國的優良傳統美德。愛國主義的形成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從有人類開始,先輩們出生、生長在自己的土地上,也用辛勤的勞動和智慧改造著這塊土地,他們熟悉著祖國的地理環境,并不斷受惠于祖國的物質資源,創造了文化,積累了文明。他們一代又一代享受著祖國文化的熏陶,又為促進文明奮斗著。國家如同自己的家,有誰又不愛自己的家呢?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對祖國的愛戀之情,并通過演化、提煉、升華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對民族對祖國真摯而深厚的愛。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疆域,創造了悠久的中華文明,締造了偉大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組成了相互依存、同甘共苦、和睦相處、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激勵著無數的優秀中華兒女為捍衛祖國的領土完整統一、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實現國家富強而不懈奮斗。

在民族地區要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激發高校學生的愛國情懷。宗教,“借助心力,即認知能力的擴張,超越有限,領悟無限,乃至把握無限,從而實現人生的終極價值的合理性過程,或者說思想實踐”。顯然,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受制于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綜合作用,有其產生、發展和消亡的自然過程。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宗教將長期存在,這就告訴我們:“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滅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發展宗教,而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信仰應自由,即“公民有信教或者不信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或者那種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一宗教中的這個教派或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信教現在不信教或者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在民族地區高校,抓住民族學生對宗教信仰的特別情感和強烈的敏銳性,通過認真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進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其主要途徑有:第一,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信教”問題,讓他們主動吸收宗教文化的積極因素、剔除其精神糟粕,自覺明辨正教與邪教,堅決與利用宗教來分裂祖國的行徑作斗爭!努力培養他們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和熱愛祖國的情懷。第二,加強民族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教育。我們知道:個人的前途和命運,總是與祖國民族的興衰榮辱休戚相關。沒有“大家”,何言“小家”?愛國主義意識教育通過對祖國大好河山、燦爛文化和自己的骨肉同胞、國家的深深的愛,來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來創造更加強大的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來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來推動人類社會歷史不斷前進,使愛國主義——這一“激勵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發揮出它的真正巨大作用!第三,要求信教學生應把愛國與愛教結合起來,宗教必須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作為當代民族大學生,應通過對世界發展趨勢的正確判斷、對中國國情的深入了解、對祖國的前途和命運的深切關注,來養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習慣,從而肩負起當代大學生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通過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繁榮富強祖國的社會價值的結合,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建設祖國、服務祖國、報效祖國而譜寫最輝煌壯美的樂曲和詩篇。

三、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培養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學生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

我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綱領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出了具體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其中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的內容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實施“拒絕邪教”的防范教育鋪設了良好基礎。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增強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列寧指出:宗教偏見最深刻的根源是窮困和愚昧;我們應該吸收科學來驅散宗教的迷霧,使群眾擺脫對死后生活的迷信。在全面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通過普及科學精神和提高哲學辯證思維兩個方面來防范邪教歪理邪說的蔓延。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不停留于科學知識的普及,而是突出科普工作的精神實質,使科學精神深入人心。如果學生具備科學精神,觸類旁通,就能根據一般的科學方法辨別真偽,使邪教原形畢露。思想政治教育從關系國民的整體素質和未來的高度上來重視科普事業及其對人的品質塑造。一方面,強調利用科技推動經濟發展和致富;另一方面,重視對人的科學精神、科學品質的塑造,而且要延伸到社會生活、思想道德領域,覆蓋所有社會群體。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用哲學的辯證思維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發展觀。任何科學技術包括高新科技都只能解答、解決目前認識水平與物質條件所允許范圍內的問題,而無限“必然王國”的疑問及神話,也只能靠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的新手段不斷回答、解決。在科學技術發展面前,永遠有一個未知領域。邪教利用人們在認識論上的理論誤區,利用科學上的許多未解之謎,故意曲解現代科學中的相對性和不確定性原理,夾雜一些神秘主義的怪誕理論,使這個未知領域成為了異端邪說、偽科學的滋生之地。認識論上的困惑僅用一般科學知識本身是解決不了的,要用哲學上的辯證思維來解決。要在科學未知的領域上捍衛真理,防止少數較高層次知識者走入歪門邪道,造成惡劣社會導向,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思維,使大學生掌握辯證的科學發展觀這把揭露和批判邪教本質的銳利武器,使形形色色的偽科學、歪理邪說無機可乘。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增強學生辨別善惡的能力。驅惡向善是人們美好的愿望,但如果看不透生活中披著偽善面具的“惡”而“從善如流”,必定造成害人害己的悲劇。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過灌輸“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引導人們自覺地把有限的人生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促進社會風氣不斷改善,社會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在現階段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突出道德建設,著重深入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塑造國民的整體道德素質。處在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應遵守社會公德,講平等、誠信和互助,不能不允許有不同意見、不同聲音,不能靠邪門歪道發不義之財,不能受人蒙騙又蒙騙他人,更不能以過激行為損害社會生產和生活秩序。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各成員間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維護權利和盡好義務是建立家庭美德的要求。提高全民道德素質,應從多方面著手,但主要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現階段,我國的道德建設正處在“爬坡期”,更需要正確的道德發展觀來指導。只有常抓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才能防止各種歪理邪說和邪門歪道乘虛而入,保護精神文明建設成果,不致釀成嚴重社會問題。

四、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尊重少數民族學生主體地位”原則

因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的差異,相對來說少數民族學生的自學及自我教育、管理能力與漢族學生相比有差距,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充分認識他們的差異性,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加強對他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堅持民族團結的時代精神,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要為國家的政治穩定和民族團結事業服務,要體現民族團結、民族進步這一時代精神。關注少數民族學生在經濟生活、文化風俗及社會背景方面的差異,照顧少數民族學生對思想教育的特殊需要,成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五、開展適應少數民族學生特點的活動寓教育于活動之中

要發揮少數民族大學生易興奮、好動、熱情高,集體觀念強等優點,開展一些政治性、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健身性、娛樂性、公益性等多種形式的各項活動,通過這些有意義的活動,學生起到耳濡目染,移默化的作用,有如春雨一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學生的思想變化產生積極而美好健康的影響,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6]。在組織開展各項活動時,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和活動主題內容,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切忌使活動流于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那一種方式,其目的和落腳點是解決學生思想中的實際問題,完成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

參考文獻:

【1】傅三順,霍旭.當代社會思潮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0,8(4):73~77

【2】郎潤芳.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我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西藏教育,2010,6:18~20

【3】陳茂榮.把握民族高校學生特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2):100~107

【4】麻天祥.中國宗教哲學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

【5】羅宗火,楊倩.論思想政治教育在防范邪教中的作用[J].廣西社會科學,2004,11:25~28

【6】晉齡,扎西.淺談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途徑和方法[J].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3:9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