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財務報告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20 09:50:00

導語:政府財務報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財務報告研究論文

一、改進會計基礎,引入權責發生制

目前的預算會計理論相對滯后,實際會計操作已經走到前列。當前的任務是要逐步引入權責發生制,規范會計核算。

(一)預算單位現行收付實現制核算基礎已顯露出的弊端

1.在收付實現制下,由于無法反映大量的隱性負債而導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務狀況信息被扭曲,不能對政府部門提供的公共服務進行成本分析并對政府部門進行績效考核,無法落實政府的經濟管理責任。

2.不利于進行成本核算、提高效率和績效考核。收入支出項目不配比,不能真實反映當年收支結余。收付實現制以款項是否收付為標準入賬,當收益實現和收到款項時間不在同一期間時,會計記錄便不能代表當期業務活動的真實結果,同理,當費用發生與支付不在同一期間時,會計記錄也不能正確反映當期業務活動所支付的代價。因此,收付實現制不能公正、客觀地核算成本和反映運營結果。

3.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真實價值。由于目前預算單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無法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凈值,不能在費用和成本中反映資產的耗費,以至固定資產賬面與實際價值嚴重背離,不能真實反映單位的固定資產狀況。

(二)實際會計實務中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早已并存

雖然按照《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規定,大多數預算單位的會計核算依據的是收付實現制,但在預算單位的實際會計工作中,卻是兩種基礎同時存在的。尤其是事業單位,其性質往往是經營性業務和行政服務職能并存。事業單位的性質介乎行政和企業之間,雙重性質和多元的職能決定了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對其核算基礎不應簡單地予以歸并。

(三)將權責發生制逐步引入預算會計的優勢

1.權責發生制有利于對資產的持續管理

在權責發生制會計基礎下,可通過資產的攤銷和計提折舊來反映資產的使用狀況及更新要求。這些信息對于資產管理及資產使用效率評價是十分重要的。收付實現制對資產的管理集中在是否投資于新的資產。權責發生制下政府對資產的管理不僅是增購資產問題,而更應重視如何對現有資產進行養護、改良以及延長其使用年限,對使用年限長的基礎設施尤其如此。

2.權責發生制能全面反映政府債務

權責發生制能揭示社會保險、雇員養老金等政府長期承諾形成的負債,避免了隱性負債藏而不露的問題。機構管理者也難以將其自身應承擔的當期成本轉嫁給繼任者,有利于政府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提高政府防范財務風險的能力。政府對其負債全面地加以揭示,既有利于今后的預算決定,也有利于政府制定正確的融資決策。

3.權責發生制能完整地反映政府部門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成本

權責發生制方法在配比基礎上確定產品或服務的成本,這種成本既具有期間可比性,也可與外部競爭者比較,從而有利于鼓勵競爭,有助于決定服務項目的收費和定價。同時基于真實成本基礎,在管理上就可以要求公共部門以產量(產品或服務)或經營成果來衡量其工作績效,從而有助于政府部門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

二、改進政府財務報表的構成

我國現行的政府財務報告存在很大缺陷。我國現行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包括:資產負債表、預算執行情況表、收入支出總表、事業(經費)支出明細表、固定資產情況表、基本數字表等。這些報表能總括地反映一定時期預算單位財務狀況和預算資金收支情況。但是,與發達國家政府財務報告體系相比,我國現行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存在很大不足,主要表現在:資產反映不真實,負債反映不完整,進而造成報表功能不強;政府整體的合并財務報告缺位等。改進政府財務報表的構成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改進會計報表主表,探索編制現金流量表

原預算單位會計報表信息不完整,項目列示不科學。比較嚴重的有:基本建設支出不在財務總賬中反映,而是單設基本建設賬,總賬上只是反映一個結轉自籌基建數,在建工程的進展情況、投入情況無法知曉;另外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中同時反映收支項目,既不符合資產負債表作為靜態報表,不應反映收支類科目的屬性,又因重復列示而無意義等。所以要逐步改進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細表,使之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閱讀。

(二)全面規劃會計報表附注,增加表外信息和財務信息的披露

附注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比財務報告本身更為重要的財務信息,它不僅用來披露會計政策,更重要的是對報表項目進行解釋和補充說明。著重提供以下四個方面的信息:

1.預算執行情況。即政府是否按照《預算法》的規定,將財政資金用于預算限定的用途,專款專用。如果政府的年初預算與后來的修正預算之間存在較大差別,則需要對有關變動作出解釋。

2.國有資產方面的信息。特別是國有資產的產權結構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情況。

3.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和使用情況的信息。另外還應將各類基金財務報表的數字匯總,合并為政府部門、各級政府的財務報告,以全面反映政府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

4.增加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闡述。

由政府部門對其工作職能及其履行情況予以解釋和說明,讓納稅人明白他們繳納的各種稅費都到哪里去了,究竟起到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作用。同時政府對管理業績進行討論與分析,這樣有利于政府強化管理業績的觀念和形成履行公共受托責任的政治文化,同時它可以讓信息的使用者作出正確的決策。

(三)增加編制合并財務報告

企業集團編制合并財務報告。政府各職能部門從屬于政府整體并受其控制的意義上講,各部門類似于企業集團。因此,與企業財務報告的情形相對應,政府各部門不僅應編制本機構的預算與財務報告,政府整體也應編制合并的預算與財務報告。從政府整體必須向公民、納稅人承擔受托責任的角度講,合并的政府整體的財務報告比單個機構的報告更為重要。

三、建立政府財務報告審計鑒證制度

政府財務報告是否真實可靠,是否能為公眾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往往需要經過審計師的審計鑒證。西方國家在政府財務報告的改革進程中,許多已經確立了政府財務報告的審計鑒證制度。政府財務報告往往必須由政府審計師鑒證之后,才能對外公布,審計報告已成為政府財務報告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直到目前,我國各級財政部門所編制的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在提交人大之前,并未經過政府審計部門的審計鑒證,并且我國在政府審計公開方面仍未形成統一的、具有強制力的制度。因此,我國一方面應當建立對政府財務報告的審計鑒證制度,以保證政府財務報告的真實,從而保證政府活動的預算遵循性、經濟性;另一方面,審計報告本身也要透明,除涉及國家機密外,應當將審計報告連同經審計的政府財務報告共同提供給使用者。

四、重新定位報告使用者

國外的政府財務報告改革無一例外地將公眾作為主要的報告使用者,認為政府財務報告主要是為了報告和解除政府對公眾的受托責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財政透明度良好行為守則》也要求,政府應向公眾提供關于過去、現在和預測的政府財政活動的充分信息。

然而,依據我國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預算會計信息主要是為了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和預算單位內部管理的需要,對于公眾的信息需要僅是模糊地用“有關方面”來一筆帶過。因此,目前不論是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會計報告,還是總預算會計的預算會計報告,都不用提交人民代表大會審議,更不用說對公眾公布了。各級財政部門在將本級及匯總的下一級的預算會計信息進行匯總后,僅將其中的部分信息反映在預算執行情況報告中并提交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政府部門是否可以像企業一樣,把公眾作為自己的股東,因為各預算單位的資金是通過國家撥款來實現的,實際上這些款項都是通過納稅人上繳稅款的形式匯集而成的。既然公眾為我們政府各部門提供了活動資金,各個部門是否完全應該將這些資金的使用情況公示給公眾呢?這就是我們政府的公共受托責任。而一個完整的財務報告體系才能真正實現政府的公共受托責任是否得到了落實。

綜上所述,改革現行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建立一個全面、完整、科學符合我國國情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不僅僅能夠使得廣泛的政府財務信息使用者能夠獲得所需要的有關政府的受托責任、財務管理、償債能力等各方面的信息,更主要的是能加強對政府的整體財務狀況和工作績效的監督,適應政府提出的“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綱領和建立透明政府、績效政府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琦.公共受托責任、政府會計邊界與政府財務報告的理論定位[J].會計研究,2007,(12).

[2]王雍君.政府預算會計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

[3]王瑤.民主政治制度、受托責任與政府財務報告導向[J].管理科學研究,2006,(5).

摘要:新《企業會計準則》已于2007年開始使用,我國企業的報告準則體系歷經修改完善,現已得到歐盟會計準則委員會的認可。而作為更大的會計主體——政府及其各部門,卻沒有一個完整的財務報告體系。隨著我國政府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探討如何建立我國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成為一種必然的要求。

關鍵詞:政府;財務報告;權責發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