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分析
時間:2022-10-28 09:16:53
導語:農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化肥、農藥等化學生產投入持續增加,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益凸顯。農戶作為農產品的生產供給者,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直接影響到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而在貧困地區,由于信息匱乏,社會網絡關系是農戶獲得質量安全生產相關信息的主要途徑。因此,在貧困地區背景下,社會網絡對農戶采用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產生的影響是一個亟待探討的問題。由于從事相同產業的農戶形成以技術或產業技術為聯系基礎的鄉土社會網絡[1],是農戶技術信息的主要獲取渠道之一,在農戶技術采納決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信息[2],因而近年來國內圍繞農戶社會網絡及其對農戶技術采用行為的影響開展諸多研究。例如,黃瑞芹認為,中國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的社會網絡是一種較封閉的傳統型鄉村網絡,親緣關系依然是其主要構成[3]。鄭艷華對不同的社會網絡進行分類,以“在當地遇到問題向誰求助”作為強關系與弱關系的劃分標準,并將遇到問題時向親友熟人求助定義為強關系,而將向工友同事求助定義為弱關系[4]。葉芳芳在研究中使用“業余時間與誰交往最多”作為社會網絡的變量,將戶口在本地的人口與其他外地人代表弱關系網絡,將同鄉視為強關系網絡[5]。王格玲等研究發現,社會網絡通過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種路徑對農戶技術采用行為產生影響,其中直接影響處于主導地位[6]。胡海華研究認為,增加農戶社會網絡關系數量、提高社會網絡關系間的互惠互助水平,都能顯著促進農業技術擴散,并且強關系的作用遠大于弱關系。此外,從觸發農戶采用意愿進而促進農業技術擴散的角度來看,弱關系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7]。由于農戶是否采用質量安全生產行為主要受到其技術信息認知的影響[8],而社會網絡作為農戶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9],必然對農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產生重要影響。但是,目前學術界關于社會網絡對農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的實證研究較少,現尚未系統地揭示出貧困地區農戶社會網絡強弱關系對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差異。因此,本文在貧困地區農戶社會網絡對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影響機理的分析框架基礎上,評價不同農戶在質量安全生產行為決策過程中的社會網絡特征,并就農戶社會網絡強弱關系不同對農產品生產差異影響進行比較分析。
1理論分析
本文假設農戶社會網絡對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產生影響。貧困地區中,農戶對農產品生產技術的吸納和使用的能力相對薄弱,農戶在進行農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技術方面的問題,此時,農戶在生產技術主要尋求幫助的對象依次為農戶本人、親戚、鄰居、農產品合作社、農產品企業。這些尋求幫助的對象也依次體現了從強到弱的社會網絡關系。本文認為,由于貧困地區信息匱乏,農戶社會網絡關系越弱,即農戶尋求幫助對象為農產品企業、農產品合作社時,由于農產品企業、農產品合作社獲取信息的渠道更為廣泛、準確和有效,使得農戶更容易獲得質量安全生產行為方面的有效信息。反之,農戶社會網絡關系越強,即農戶尋求幫助對象為本人、親戚、鄰居時,由于本人、親戚、鄰居社會網絡同質性較強,其掌握的生產技術信息趨同性高,使得農戶獲得質量安全生產行為方面的有效信息的可能性降低。因此,本文認為,社會網絡關系越弱,農戶采用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的概率越高。
2模型設計
按照上述理論分析,為反映農戶社會網絡強弱關系,本文設計“茶農在茶葉生產過程中遇到技術問題需要找人商量”問題,按照茶農選擇的對象分別是自己、親戚、鄰居、茶葉合作社、茶葉企業的選項,依次反映了農戶由強到弱的社會網絡關系。本文以農戶是否使用有機肥作為農戶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的變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分別就農戶社會網絡情況以及農戶年齡、農戶文化程度、勞動力數量、農產品種植年限、農產品種植規模、農產品合作社參加情況、農產品技術推廣基地參與情況等其他相關因素,對農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進行估計,以驗證理論分析假設。變量的解釋及賦值見表1。
3數據描述與實證分析
3.1抽樣數據描述與統計分析。本文數據來自2017年在貴州省貧困地區的茶葉產區,包括湄潭、正安、道真、普定、鎮寧、都勻(這些調研區域屬于貴州省精準扶貧重點地區)的村寨入戶調查。在樣本選取過程中采用隨機抽樣法,在每個自然村寨選擇8~10戶茶葉種植戶家庭進行實地調查。本次調查了260戶茶農,有效樣本數為223戶,有效率為85.77%。在223個茶農樣本中,使用有機肥的茶農占45%,不使用有機肥的茶農占55%,說明農戶采用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的比例不高。農戶在農業生產中主要尋求幫助的對象是自己。農戶平均年齡為55歲,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種植年限平均為9a,種植規模約為0.23hm2。有21.95%的茶農參與了農產品合作社,25.20%的茶農參與了技術推廣基地。3.2實證檢驗結果分析。根據上文所述,本文分別用社會網絡情況以及農戶年齡、農戶文化程度、勞動力數量、農產品種植年限、農產品種植規模、農產品合作社參加情況、農產品技術推廣基地參與情況構成了8個解釋變量,對農戶社會網絡對茶葉種植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進行了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3.2.1社會網絡情況對貧困地區茶葉種植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由模型可知,社會網絡情況對茶農是否使用有機肥有顯著正影響。即貧困地區農戶社會網絡關系越弱,茶農使用有機肥種植茶葉的概率越高;貧困地區農戶社會網絡關系越強,茶農使用有機肥種植茶葉的概率越低。這是因為貴州省貧困地區是喀斯特地貌的山區,通訊網絡不發達,社會網絡成了茶農了解茶葉生產方面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受貧困地區的影響,社會網絡是茶農是否使用有機肥的重要因素。當農戶社會網絡關系越弱,如茶葉企業,雖然與農戶的關系不密切,溝通交流較少,但是茶葉企業由于信息來源渠道廣泛,其提供的質量安全生產信息更為準確,更為有效,這樣更有利于茶農使用有機肥進行質量安全生產茶葉;農戶社會關系越強,如自己和親戚這類關系非常密切的社會網絡關系,因為社會網絡同質性高,彼此擁有信息的趨同程度高,導致農戶獲得的質量安全生產知識不夠準確和有效,從而不利于茶農使用有機肥進行質量安全生產茶葉。3.2.2農戶其他因素對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產生影響。從茶農個體特征來看,茶農的勞動力數量、種植年限、種植規模等生產特征對農戶使用有機肥生產的影響顯著。即勞動力數量越少,種植年限越長,種植規模越大的茶農,使用有機肥種植茶葉的概率越高;而農戶年齡、文化程度對茶農是否使用有機肥的影響程度不顯著。從茶農的生產環境特征來看,參加茶葉合作社和茶葉技術推廣示范基地的茶農,使用有機肥種植茶葉的概率越高。
4結論與對策啟示
本文以貴州省貧困地區茶葉種植戶為研究單元,以該地區茶農社會網絡對茶農種植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影響為研究對象,在構建基于農戶社會網絡對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影響分析框架的基礎上,利用實地調查資料和二元logistic模型,就貧困地區農戶社會網絡對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的影響進行驗證。研究結果發現:茶農社會網絡分為強關系和弱關系,社會網絡強關系對貧困地區農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產生負影響,社會網絡弱關系對貧困地區農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產生正影響。即社會網絡關系越強,貧困地區農戶采用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的概率越低,社會網絡關系越弱,貧困地區農戶采用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的概率越高;農產品種植年限、農產品種植規模、農產品生產環境均對貧困地區農戶質量安全生產行為產生正向影響。因此,貧困地區政府在制定質量安全生產技術推廣的相關制度安排時,應充分發揮社會網絡弱關系的優勢,加大農產品合作社和茶葉技術推廣示范基地扶持力度,著力培育技術能手,促進質量安全生產技術推廣高質高效。
作者:王靜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公管學院
- 上一篇:煙草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探索與實踐
- 下一篇:財政稅收工作深化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