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信貸與傳統銀行信貸論文
時間:2022-10-23 10:20:18
導語:電商信貸與傳統銀行信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用3年的時間經歷了一個從萌芽到快速發展的過程。2014年3月5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實體經濟之樹。這在政策層面對互聯網金融起到了進一步的推動作用,互聯網金融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作為互聯網金融子產品之一的電商信貸也將迎來新一輪發展的春天。那么電商信貸和傳統銀行的信貸有什么相同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電商信貸與傳統銀行信貸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這些問題的研究對于促進兩者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是十分必要的。
二、相關概念界定
信貸(Credit)也稱信用,是指貸款人在一定期限內按一定利率將一定數量的貨幣資金出借給借款人,期限屆滿時,借款人應將借入的本金連同利息,一并償還給貸款人的一種信用活動形式。傳統銀行信貸(TraditionalBankCredit)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將自己籌集的資金借給企事業單位使用,在約定時間內收回并收取一定利息的經濟活動。電商信貸(E-commerceCredit)是指諸如阿里巴巴、蘇寧等電子商務企業利用其自身電商平臺優勢直接向平臺上的供應商和個人提供借貸的一種經濟活動。電商信貸屬于互聯網金融模式之一的網絡借貸,是對傳統銀行信貸的創新。根據《奧斯陸手冊》(OsloManual)對創新的定義和劃分,電商信貸屬于營銷創新(渠道創新)。它跨越傳統金融中介直接將資金借貸給資金需求方,通過電商平臺降低交易成本、促進資金融通、加速金融“脫媒”。
三、電商信貸與傳統銀行信貸的共同點
首先,電商信貸與傳統銀行信貸本質上是相同的。兩者同屬于信貸,都是以到期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為條件的借貸行為。貸方之所以讓渡資金使用權,是因為借者承諾在約定時間內將歸還本金并支付利息作為回報。其次,電商信貸與傳統銀行信貸的流程相同。即貸款申請→征信評估→同意放貸→貸后跟蹤→歸還貸款。最后,電商信貸與傳統銀行信貸都要加強信貸風險控制。只要有信用,就會有信用風險,因此兩者都需要建立信用評價體系,進行信用風險控制,嚴防信用風險的集聚。正因為電商信貸和傳統銀行信貸在本質上相同,使得兩者在業務滲透和融合方面成為可能。
四、電商信貸與傳統銀行信貸的不同點
(一)目標客戶不同
電商通過平臺優勢,構筑金融活動中消費者和供應商之間的橋梁。信貸的目標客戶主要是是電子商務平臺上的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業者,而平臺之外的微觀主體很難被觸及。以阿里小貸為例,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檢測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2月,阿里小貸累計投放貸款超過1700億元,服務平臺上的小微企業超過70萬家。這些客戶的特征是盈利能力不高,信貸需求額度低,70%以上的客戶貸款需求在50萬元以下。傳統商業銀行奉行“二八定律”思維理念,認為80%的利潤來源于20%的客戶,于是“高大上”的高端客戶成為他們的目標客戶,其余80%的“小散”很難被顧及。考慮到小微企業分散廣、單個客戶貸款金額小,而且存在信息不對稱和風險不確定等問題,傳統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提供信貸的利益驅動力不足。然而,從細分市場的角度來看,電商信貸正好延伸到商業銀行信貸領域的“長尾”客戶,電商與傳統商業銀行實現了差異化信貸服務。
(二)客戶黏性不同
電商信貸可以增強電商自身對平臺用戶的吸引力,從而促進電商生態的良性發展和推動自身行業的擴張。一方面通過給電商平臺上的商戶放貸,間接提升店商的應收賬款周轉速度,資金周轉率顯著提高,從而破解了平臺供應商的融資難問題,使供應商能夠為平臺消費者提供更完善和更持續的商品和服務。另一方面電商平臺上有資金需求的消費者,獲得貸款后會增強對平臺所供應的商品和服務的購買意愿,形成一個供需兩旺的良性閉環,進一步提高消費者和供應商對電商平臺的黏性,達到“平臺消費者—電商平臺—平臺供應商”共贏。傳統銀行信貸的客戶和銀行間只有純信貸關系,沒有其他商業利益綁定關系,因此銀行很難黏住客戶。
(三)交易成本不同
電商信貸具有渠道優勢,不需要花費高額費用籌建實體店、不需要多環節去調查目標客戶的信息,基于得天獨厚的平臺大數據來降低交易成本和邊際成本。相關數據顯示電商信貸的交易成本具有明顯優勢,阿里金融單筆信貸成本僅2.3元,只是傳統銀行信貸成本的0.115%。電商通過大數據系統,還可大大節約融資的時間成本,單純的放款時間最快只要幾分鐘即可完成,如3分鐘融資到賬業務的“京保貝”。電商信貸從申請、獲批、償還均不受工作日的限制,企業當晚申請訂單貸款,第二天就可以使用這筆資金采購原料,擴大再生產,等買家確認收貨后,系統會自動扣除原先的貸款金額。傳統銀行要開設實體網點、需要借助外在力量逐一收集、分析、篩選目標客戶財務數據、一對一征信申批,勢必增加了信貸交易成本。有關數據顯示,傳統銀行單筆信貸成本高達2000元。受制于上述因素,傳統商業銀行要數個甚至數十個工作日才能走完線下審批放貸流程。
(四)資金來源和信貸規模不同
按央行等監管機構的規定,電商信貸的資金來源被嚴格限制,只能用自有資本金進行放貸,不能通過吸收存款、證券發行等方式融資,最多只能從銀行融入限額資金,即從銀行融入的資金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一定比例。即使“各種寶”里的資金充溢,也不能直接用于放貸。由于可放貸資金量小,放貸對象享受的信用額度受限,因此電商只能提供小額信貸業務,加上貸款地域限制,雙重壁壘阻礙了電商信貸規模進一步發展。傳統的商業銀行擁有充足的可放貸資金。不僅可以用股東投入資金、同業拆借資金出借,更可以利用海量存款放貸,單個商業銀行僅零售存款余額就達十萬多億元。剛剛出爐的工商銀行2013年度報告顯示,客戶存款余額為146208.25億元,客戶貸款及墊款余額比上年末增加11186.82億元,增長12.7%。其中公司類貸款、個人貸款與票據貼現分別占71%、27.5%、1.5%,信貸規模很大,占總資產的51.2%。
(五)貸款的期限不同
鑒于貸款對象對資金“短、頻、急”的需求,電商適宜提供短期貸款,期限可以是1個月、3個月、6個月和1年。目前,“淘寶小貸”對B2C平臺客戶的貸款期限有30日和6個月,而針對B2B平臺企業客戶提供的貸款期限為1年,可以隨借隨還,按日計算利率,非常靈活方便。傳統商業銀行信貸按照期限劃分,可分為短期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從期限結構上看,中長期貸款所占比例高。以2013年為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長期貸款分別占65.35%、65.43%、54.7%和66.89%,其中中國銀行內地人民幣業務中長期貸款為35833.41億元,占貸款總額的66.89%。往前追溯發現1年以上的中長期貸款均高于短期貸款。這是由于中長期資金主要投向在建續建項目,如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型產業等,這些產業對資金的需求較大,占用時間較長。(六)政策監管不同小額貸款監管遵循屬地原則,由地方監管機構負責,但作為新生業態的電商信貸,植入了互聯網元素,相應監管政策仍處于空白狀態。其貸款審批、流程、風控、貸后跟蹤是由電商的注冊地政府監管,還是由目標客戶所在地政府監管,還是由雙方共同監管,如何管制等等目前均缺乏相關依據,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律。傳統銀行信貸在長期實踐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監管體系。傳統銀行信貸的監管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及中國銀行業協會。相關監管法律法規比較健全,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這些完善的法律體系保護了傳統商業信貸中的貸款人和借款人的利益。
(七)風險控制不同
電商借助大數據平臺進行風險控制,實現信貸工作全過程監控,有效規避和防范貸款風險。貸前依托客戶在電商平臺上的行為數據(認證信息、交易記錄、信譽評價、實時運營狀況),輔以第三方認證數據對客戶的信用水平和還款能力做出評估,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小逆向選擇的風險。貸中通過電商平臺實時監控客戶的交易狀況和現金流,來判斷貸款是否發生偏離。貸后通過電商平臺對企業經營狀況動態監控,對可能影響正常履約的行為及時預警,避免貸款出現逾期甚至壞賬的可能性。和傳統銀行相比,基于大數據的動態分析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風險。以阿里小貸為例,截至2014年2月,其不良貸款率低于1%。傳統銀行沒有類似電商的大數據平臺來獲取實時、真實、完整、可控的數據,不能進行有效的風險控制。貸前依靠客戶自己提供的標準化“三張”財務報表以及擔保抵押證明等資料,結合外部數據來綜合評估客戶的信用及還款能力,資料的真實和完整性審批效率因人而異、因行而異,這種時間差在很大程度上會形成風險積聚。貸中很難對貸款對象的資金流向進行監控。貸后風險管理更是銀行薄弱的環節,銀行不能實時跟蹤到企業最新的經營狀況,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難以及時預警和風險監控。
五、幾點建議
(一)銀行與電商要加強合作,優勢互補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知傳統銀行資金充足、擁有優質的大客戶、監管制度完善,但真實的交易數據缺乏、信貸成本高、對小微企業貸款的意愿較低。而電商能借助數據平臺實時獲取小微企業的交易數據,信貸成本低、客戶粘性強,但信資金來源有限、現有金融監管體系未覆蓋。如果兩者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銀行具有資金優勢,電商具有大數據優勢)進行長效合作,那么在解決電商信貸資金來源問題的同時,也能夠提高銀行信貸效率、降低信貸成本、放寬信貸準入門檻,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信貸風險。而兩者形成的合力又將進一步促進實體經濟的良性發展。
(二)將電商納入現有監管體系
創新本身是不可預測的,電商信貸是新生事物,在發展中會遇到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從短期看,一方面需要給予電商信貸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自身管理、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來解決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另一方面需要出臺一些指導性意見,借助窗口指導、道義勸說等輔助政策實施適度有效柔性監管,來規范引導電商信貸健康發展。從長期看,需要將電商信貸監管納入現有的監管體系中,在不改變監管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實行分類監管,可以由銀監會牽頭,從平臺數據系統安全性、平臺信息的共享性等方面進行監管。充分發揮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加強溝通協調,形成監管合力,共同有效防控風險。
作者:褚紅梅單位: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地質檔案規范化管理制度論文
- 下一篇:勞動爭議調解的企業工會論文
精品范文
10電商行業市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