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管理考現狀及對策思考

時間:2022-11-14 08:58:31

導語:刑法管理考現狀及對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刑法管理考現狀及對策思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明確:“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為他人實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為實施考試作弊行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試題、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處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刑法新增的條款不僅規定考試作弊行為本身要受到刑法處罰,還將組織作弊、幫助作弊的行為入刑。這意味著,考試作弊已從違規違紀上升到違法層面。在這種刑法管理考試背景下,本文就刑法管理考試出臺的背景、大學生誠信考試出現問題及原因、促進大學生誠信考試的對策進行思考,為大學生自覺踐行誠信考試提供指導和幫助。

1刑法管理考試出臺的背景

1.1繼承傳統美德的必然要求。誠信是“初始性的道德,是道德體系中的母德”[1]。誠信在中國古代傳統道德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誠信道德則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行為準則。誠信乃做人的基本準則,它要求人們誠善于心,言行一致。誠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與人之間正常交往,社會生活穩定協調,經濟秩序得以保持和發展的重要保障[2]。繼承傳統美德對于推進改革開放,健康發展特色社會主義,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1.2現代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市場經濟化以及信息化發展使一些非法助考利益集團利用竊聽、竊照等專用器材,以及網絡、無線傳輸等途徑組織考試作弊,危害了考試的公平與安全。當今社會是考試舞弊形式發展最多、速度發展最快、后果發展最嚴重的時代,防止國家考試舞弊已到了與維護國家穩定、維護法制社會、維護社會公信力的重要歷史階段[3]。刑法管理考試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1.3考試管理工作的法治要求考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和有機組成部分。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高校面臨著依法治校的改革需要,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國”方略在高校管理中的具體體現,是高校現代科學管理的內在要求。考試管理工作法治化是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實現考試公平公正的內在要求與必然趨勢。

2大學生考試誠信出現的問題及原因

考試是檢測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學生對待考試的態度及其守規行為,是檢驗大學生誠信狀況的重要標準。然而,考試作弊現象近年在高校中屢禁不止[4]。歸納起來,大學生考試誠信出現的問題及原因包括社會文化環境對大學生誠信認知的影響,學校教育教學及考試管理的問題,高校對大學生誠信教育存在形式化,家庭誠信教育不完善,大學生自身心理因素,大學生對刑法管理考試認識的不足等,具體闡述如下。2.1社會文化環境對大學生誠信認知的影響。社會環境是誘發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社會根源,現代社會科技進步飛速,媒體報道的誠信缺失惡性事件,嚴重影響大學生對誠信的認知[5]。“民以吏為師”,當今社會少數政府官員、黨員、社會人士以假文憑、假唱等一些不誠信行為嚴重影響大學生對誠信的認知。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雖然已經具備基本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但是由于社會閱歷和實踐經驗有限,對于很多問題還缺乏辨別能力,面對價值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社會現狀,很多大學生在道德思想方面還處于迷茫狀態,功利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文化不斷充斥在大學生周圍,這些為他們的非誠信行為提供了萌芽的土壤[6]。2.2高校教育教學及考試管理的問題。當前高校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仍然是傳授已有的知識,并不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的重要性遠大于“學”,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也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7]。高校的課程考試一般是任課老師出題,而且是按上課的教材、內容出題,質量不高,重知識記憶,輕能力的施展。學生只需考前背筆記、劃重點就應付考試。考試形式像“計劃經濟”,高度統一;命題像“八股文”,呆、死。傳統的大學考試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應試教育”,同時清理考場不力、監考老師在監考過程中不作為、監考紀律松弛等現象仍普遍存在,都為大學生考試作弊提供了可能性。2.3高校對大學生誠信教育存在形式化。高校在各種考試前,都會要求輔導員專門召開“誠信應考”的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專門的誠信教育,告知學生考試違紀的后果,并要求每位學生簽署“誠信應考承諾書”。轟轟烈烈的誠信教育宣傳月、誠信簽名等活動,看似熱鬧但實效不大。高校在誠信守信教育上,只走過場不重實際,只有處罰機制,無規范教育教程,缺乏德育為先的主體教育[8]。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活動只是“說教”,只是紙上談兵[9],存在形式化傾向。2.4家庭誠信教育不完善。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導致孩子們對誠信的認知度逐漸下降,尤其是暴力型的教育方式會導致孩子們對本來信任極強的父母逐漸失去信任,自我保護意識逐漸加強[10],其后果是孩子們為了避免挨打,編假話逃避皮肉之苦,久而久之,孩子們逐漸就會將其作為自衛的“借口”,導致了誠信的缺失[11]。家長們采用陳舊的“家長制”作風,缺乏與孩子們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溝通也導致了孩子們誠信缺失。家庭誠信教育不完善也是長期潛在的考試作弊原因。2.5大學生自身心理因素。大學生考試作弊有三種自身的原因:學習動力不足,對所學課程不感興趣,以及對考試的不良認知[12]。另外,還有部分大學生在看到其他學生作弊成功時會感到自己吃虧,一種求“公平”的心理,下次也要嘗試作弊,將他人作弊的錯誤行為變成放縱自己作弊的理由,這種盲目的“趨同”,認知偏差,在學生中引發惡性循環。另外,大學生初次離開父母,面對外面世界的誘惑,對自己的學習時間缺乏合理的安排,集體的宿舍生活使大學生相互攀比,滋生了一定的虛榮心,將希望寄托在考試作弊上。2.6大學生對刑法管理考試認識不足《刑法修正案(九)》從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很多大學生對考試入刑并沒有引起關注,同時慣性地理解該條款只是針對高考,和自己參加各類考試并沒有什么關系。大學生對刑法管理考試認知不足,導致一部分大學生仍然存在作弊行為,包括協助作弊。

3促進大學生考試誠信的對策思考

誠信是構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的道德基礎和重要基石,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13]。高校培養的人才不僅應該具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還應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誠信考試是品格操守的試金石。促進大學生考試誠信意義重大,勢在必行。3.1營造誠信的社會環境。家庭和高校的誠信教育都不能脫離社會誠信大環境,誠信是一項重要的道德規范,是社會文明、穩定發展、人人得以信賴的重要保證。在現代社會中,政府誠信是社會誠信的核心與關鍵,它引導、影響著公眾的誠信精神,推動、決定著社會的誠信度。一個講誠信的政府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障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基礎[5]。3.2高校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完善考試管理體系。高校要從根本上進行教育教學改革,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摒棄“應試教育”,采用多種方式考試,如動手能力、演講面試、社會實踐等,同時建立健全全校性的考風、學風建設相關規章制度,確保加強考試管理、促進學風建設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成立專門的考試督導委員會,對考試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巡視督查,及時、客觀、公正地處理考試管理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樹立考試的嚴肅性、權威性。對考試作弊的學生要依照事實、情節進行公正嚴明的處罰,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14]。3.3高校注重誠信教育的實際效果。高校在誠信教育過程中,要不斷地探索和拓寬誠信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運用社會學和心理學理論疏導學生的作弊心理,應用榜樣的力量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同時將誠實守信貫穿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讓誠信教育不斷認知、不斷內化,促進大學生誠信意識和觀念的自覺形成,真正使誠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3.4誠信行為從家庭教育開始。俞美麗[15]認為家庭生活從保持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長方面,奠定了孩子誠信教育的物質和精神基礎。家長是孩子思想和行為的參照點,家長的價值觀、道德觀念和生活情趣的表達對孩子的誠信行為產生示范作用。要培養子女的誠信行為,從根本上來講是一種內在的道德信念的培養,既是內心所想與外在言行的一致,又是與人交往中言行的一致[16]。父母親的言傳身教以及父母親教育方式和誠信品德對于孩子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3.5學生“一日三省”培養自律精神誠信不只是一種契約責任,不僅只是社會對個體的道德約束,不僅只是法律制度上的強制約束,而是一個人內在的人格追求。古人言:“吾日三省吾身。”意在反省自己是否踐行了正確的價值觀。大學生要堅持“一日三省”,要堅持“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的原則,在實踐中,不斷認知,不斷感悟,培養自律精神。3.6加強刑法學習,提高刑法管理考試的認識。學校開設一系列相關法律學習講座,增設一些與刑法管理考試有關的活動,如知識競答、辯論賽等。讓大學生知道刑法管理考試的內容,包括考試類型、處罰對象、協助作弊的手段等,真正讓他們意識到違背誠信考試的危害和后果。綜上所述:當今社會,誠信作為人才素質的一項基本要求,是現代文明的基石和標志。大學生作為今后社會活動、經濟活動的重要個體,其誠信意識的建立與否對未來社會的道德取向產生重要的影響。對大學生而言,誠信意識是未來法治社會的立身之本。誠信既是一種道德素質,又是一種法律意識,大學生在即將邁入社會門檻的關鍵時期能否樹立正確的誠信觀,是關系個人成長發展的大事,同時更是關系到未來社會整體誠信觀的大問題[6]。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把誠信內化為價值觀,外化為行為準則,才能實現自我價值[17]和社會價值。

作者:陳維麗 王雪琴 余潔玉 汪 攀 單位:皖南醫學院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