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探索

時間:2022-05-23 10:21:53

導語:校園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園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探索

摘要:高職校園文化是高校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體現,特色地域文化為高職校園文化建設提供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為高職校園文化的優質發展創造條件。高職校園文化的優質發展同時也會豐富和提升特色地域文化,二者相得益彰。

關鍵詞:高職校園文化;特色地域文化融合發展

江陰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的蘇南小城。今天的江陰民營經濟發達,有著中國制造第一縣的美譽。歷史文化和現代企業文化的結合使這座城市具有獨特氣質,地域文化特色鮮明。江陰職業技術學院是這座城市的唯一一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若能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融入江陰地域文化,對打造優質校園文化,提升特色地域文化內涵都將大有裨益。

一、高職校園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一)打造高職校園文化人文精神的需要。人文精神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核心追求,也是學生素養中的基本要求。江陰歷史悠久,有著7000年人類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2500年文字記載史,是江蘇省的歷史文化名城,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遺產和豐富的精神財富。境內的高城墩文化遺址、佘城遺址的發現,印證了江陰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開發江陰的人文始祖春秋季子明禮義、講誠信的品德被廣為傳頌,當地百姓為懷念他,在他的墓旁建了季子祠,至今仍被人瞻仰。明代千古奇人徐霞客拋棄名利,不畏艱險,遍覽祖國山川,對地理地質學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愛國精神、創新精神、實踐精神、科學精神。江陰素有“江海門戶”“鎖航要塞”之稱,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江陰軍事文化遺存豐富,黃山炮臺舊址跨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見證了一個個愛國主義的悲壯時刻。江陰被稱作“忠義之幫”源于江陰人民抗清守城81天,遭到清軍屠城,最后全城僅存大小53人的悲壯故事,這也是江陰人“民性剛”的體現。江陰自古崇文重教,人文薈萃,才俊輩出。近代文化名人“劉氏三杰”對中國文學和民樂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江陰民間文藝形式多樣,民樂演奏、舞獅舞龍、錫劇、評彈在百姓中廣為流傳,人才輩出。這一系列的文化遺存所包含的既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又反映著江陰獨有的城市人文精神,它和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所要培育的人文精神高度契合,并且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利于學生內化與心,進而外化與行。(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即是為地方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為促進一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做貢獻。江陰民營經濟發達,截止2017年有47家上市公司,有9家企業成為中國企業500強,在資本市場形成了“江陰板塊”,被譽為中國制造業第一縣。江陰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據統計我院畢業生近90%初始就業地都選擇在江陰,近60%最終在江陰落戶安家。畢業生能否在江陰順利就業、創業、守業,除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還必須要能適應、認同地方的文化。江陰人素以“南人北相”“吳風燕骨”為自豪,即指江陰人兼蓄南北文化精華,養成了既有南方人的委婉細膩、又有北方人的豪放爽直的剛柔并濟性格。江陰民營企業大多由最初的鄉鎮企業發展而來,期間經歷了多次發展的瓶頸和重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企業精神里多具有自強不息,堅忍不拔;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積極進取,永不滿足的品質。這些地方企業文化特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有所體現,讓學生提前了解學習,形成共同的價值認同,這樣有利于學生順利就業、創業,進而帶動一方經濟社會的發展。(三)提升特色地域文化的需要。高職院校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區域經濟發展需要而開展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院校,是地域文化的一張名片。高職院校在地方有較強的人才優勢,能為特色地域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一方面,高職院校在掌握人才培養規律的基礎上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點和需要量身定制人才培養目標,進而提升企業文化水平。如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結合江陰地方經濟特點提出了“現代班組長”的培養目標,“現代班組長”文化充實提升了江陰企業文化的內涵。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參與特色地域文化建設,對提高特色地域文化的影響力,提升城市軟實力能起到積極的作用。近年來,學院積極參與了形式多樣的具有江陰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成績突出。如體育部教師成立舞龍舞獅訓練隊,在全國舞龍舞獅錦標賽中取得第三名的驕人成績,讓江陰傳統的舞龍舞獅民間文化形式得到了傳揚。管理系旅游專業與江陰市徐霞客研究會合作,結合專業積極開展徐霞客研究,發表多篇研究論文,提升了對徐霞客研究的水平。江陰地域特色文化建設在高職院校的積極參與下,豐富了內涵,提高了水平。

二、高職校園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融合發展的實踐途徑

(一)把特色地域文化引進來,豐富高職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反映著一所學校的特色、教育理念、學生的精神風貌。校園文化的構建來自于諸多要素,地域文化的可實踐優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首先在教科研活動中融入地域文化。為此,學院組織編寫了有關江陰地域文化的校本教材,在思政理論課教學計劃中安排課時,并開設了《江陰歷史文化》的選修課程,利用課堂這一主渠道學讓生進行了較為廣泛和深入的學習。通過開展社會實踐,讓學生親身感受和認識江陰地域文化。學院長期組織學生參觀考察江陰博物館、渡江戰役紀念館、華西村、海瀾集團等,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江陰歷史文化的悠久,從而上升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認識;黃山炮臺、渡江戰役紀念館讓學生感受了愛國主義就在身邊,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華西村、海瀾集團等現代企業的參觀,讓學生認識了具有江陰特色的企業文化。科研工作中重視對江陰地域文化的研究。近年申報了相關課題并指導學生申報研究江陰地域文化的江蘇省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其次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例如用江陰明星企業來命名校園的各條道路,校園文化墻定期介紹江陰著名企業,在校園矗立徐霞客雕塑等。物質文化建設手段直觀,視覺沖擊力大,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心理。再次,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融入特色地域文化。高職校園文化活動是學生廣泛參與,傳播文化最為活潑和快速的一種形式。融入江陰地域文化的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快速高效地了解江陰地域文化起到積極的作用。學院結合學生特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具有江陰特色地域文化活動。如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邀請江陰文藝工作者用江陰地方的文藝形式,結合江陰的典型人物進行表演宣傳,形式獨具特色,深得學生喜愛。學生既受到了教育,也了解了江陰文化。再如,定期邀請江陰企業管理者、創業者來學院大講堂和學生交流,讓學生接受了江陰企業文化的熏陶,為今后順利就業打下基礎。(二)讓高職校園文化走出去,提振特色地域文化。作為地方的一所高等院校,本身就是地域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發揮著傳承人類優秀文化的功能同時,還肩負著為地方發展貢獻智慧,推動和引領地域文化建設的重任。這種作用主要體現在直接為地方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和間接的科研成果、社會化服務影響地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1.輸送高素質人才推動地域經濟文化發展。江陰民營企業發達,在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今天急需一批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學院針對企業的需要提出“現代班組長”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按現代班組長的素質要求培養學生,提出“現代班組長”既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又要有團隊合作意識,還要有一定的領導才能。為培養合格的“現代班組長”型人才,特開設了“現代班組長”課程,并以成功素質拓展計劃為抓手開展多種旨在培養“現代班組長”素質的活動,“現代班組長”文化氛圍濃郁,畢業生廣泛得到江陰企業的肯定,一些畢業生在事業上已經小有成就,社會反響良好。人即是文化的載體,學院向江陰企業輸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不僅促進了江陰經濟社會的發展,也提升了江陰企業文化的內涵。2.提供社會化服務提振地域經濟文化發展。高職院校利用自身的知識和人才優勢把科研成果直接服務企業或積極參與社會文化活動,不僅能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還能活躍地方文化生活,提升特色地域文化水平。近年師生在參與地方文化建設中表現活躍,成績斐然。模特隊、主持人協會應邀參與企業的各類活動,展現了青春活力的現代大學生精神風貌,成為城市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教師積極參與社區讀書會,做公益講座,提升了群眾文化生活水平。教師還參加了各級各類文化活動比賽,在省級、全國級均有驕人的表現,為學院爭光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江陰城市的知名度,豐富了江陰特色地域文化的內涵。

總之,高職校園文化融入特色地域文化,為高職校園文化人文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內容,并為高職學生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創造條件。高職院校培育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和為地方提供的社會化服務對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提升特色地域文化水平起著積極作用。二者互為融合發展,相得益彰。作為高職院校和地方政府都應為二者的融合發展積極地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江陰市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江陰歷史文化精華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2]仲淑秋.高職校園文化與淮安地域文化協同發展的探索[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6):54-56.

[3]楊洪澤,張森林,李正治.文化軟實力對地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以遼寧區域為例[J].社會科學家,2013(3):151-154.

作者:傅益文 單位:江陰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