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旅游文化開發研究

時間:2022-04-13 11:31:26

導語:道教旅游文化開發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道教旅游文化開發研究

【摘要】當前,農村地區旅游已經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在中國民間有深遠的影響力,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地區是道教全真派的發源地,融于自然的抱犢崮三清觀,是全真道文化的載體和集中體現,是眾多道觀的代表之一,為旅游開發提供了絕佳的資源。然而,三清觀道教作為旅游資源面臨開發不充分、未形成優勢特色等問題。為此,需進一步明確道教旅游開發的目標和思路,挖掘道教文化內涵進而推進三清觀道教旅游資源的開發。

【關鍵詞】鄉村振興;道教文化;旅游資源;開發

新時代下,關注山區村落和貧困群眾的發展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然而,鄉村旅游經濟開發仍然停留在初始階段,各類資源要素的潛能尚未得到有效激發。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機遇與挑戰往往并存,如何探索一條適宜的鄉村經濟發展模式,成為當前鄉村振興中需要關注和思考的重要課題。開發利用道教旅游資源,一方面,可以傳承弘揚中華傳統道教文化。另一方面,有助于促進鄉村宜居宜業,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在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的大背景下,道教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迎來了新的機遇。本文是對道教旅游與鄉村宜居宜業的重新審視與再思考。

一、抱犢崮三清觀道教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抱犢崮山深林靜,洞奇石美,環境幽邃,其豐富的自然資源為道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抱犢崮是道教圣地,道教歷史悠久,道教文化資源豐富,旅游開發潛力巨大。三清觀的選址是將道教自身之需求、傳統文化之審美意識、世俗之審美需要以及適宜的自然環境有機融為一體,蘊含著道教“虛靜恬淡”的文化內涵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從山地道觀選址的角度來看,主要是由于抱犢崮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顯著特點才成為“洞天府地”的:首先,高峻雄奇,奇花異卉。抱犢崮坐落于山東省棗莊市東北的山亭區北莊鎮,海拔584米,為魯南第一高峰,居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崮”,歷史上素有“魯南小泰山”之稱。抱犢崮在嶧縣“北六十里”,“壁立千仞,去海三百里,天氣澄朗,海上望之,宛然在目”,自古及今幾易其名。漢時稱樓山,魏晉時稱仙臺山,那么又為什么稱抱犢崮(抱犢山)呢?《嶧縣志》云:“平田數頃,昔有隱者王老,抱犢耕種其上,后仙去,因得此名。”[1]1992年抱犢崮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其次,山奇水秀,環境清幽。抱犢崮因群山環抱,嵐靄輕鎖,林木雜茂,景致壯觀秀麗,遂有洞天福地之譽,成為唐代直至明清時期魯南地區道教中心。其西南麓有中唐時依山所建的巢云觀,幽異的環境與道觀相得益彰,使抱犢崮成為遠近聞名的道教名山。

二、抱犢崮三清觀道教文化的旅游資源及其價值

歷經千年,三清觀道院雖飽經磨難卻始終香火不衰,成為當地一代又一代信眾的精神家園。進一步講,這座全真道觀是精美絢麗、令人神往的仙境,有利于道教的傳播和發展。(一)道教建筑。三清觀坐落于抱犢崮西南麓一條幽深的山谷中,此處遠離塵世,山清水秀,如詩如畫,道徒遂選擇此處作為修身養性之地。三清觀坐北朝南,道蘊悠長,其建筑格局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筑思想與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之融合。征諸史實,巢云觀自唐代始建以來,就以其豐厚深邃的道教歷史文化而成為魯南地區的道教活動場所。由于殿內供奉著三清天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因而又被世人稱為三清觀。作為山東省重要的道觀遺跡,三清觀——這個古老的道教名勝古雅精美,其建筑造型既體現了道教文化的精髓,同時亦為中國古代傳統建筑藝術的完美詮釋。(二)道教樹栽文化。中國的道教宮觀,除了道教建筑外,道觀供奉的塑像,道觀中的道士,乃至道觀院中的樹栽,都是構成道觀的重要元素。道士或是信徒通過在道觀種植特定的樹栽,來傳達道教的文化內涵,彰顯其實際功效。值得提及的是,在三清觀主殿——三清殿正前方有一株千年銀杏樹,虬枝旁逸,冠蓋如云,軀干蒼勁,高24米,胸圍4.6米,樹齡在1400年以上。其根部又向西伸出一粗壯茂盛的枝干——“子”樹,高10米多,周長2米多,此棵飽經風霜的古銀杏于此見證了千年古觀的歲月滄桑和山東道教各個歷史階段的發展演化過程。三清觀院內的千年銀杏樹根深葉茂,它默默地生長著,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道觀滄桑的歷史,體現了莊嚴肅靜、清靜無欲、潛隱歷練的道教特質。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銀杏樹還具有改善生態環境的功效與驅疫避害的作用。(三)坤道旅游文化。山東是中國道教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更值得關注的是,金元時期的全真道(全真教)是王重陽祖師在山東創立并發展起來的,成為后期中國道教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道派之一。尤其是“全真七子”——馬鈺、丘處機、譚處端、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劉處玄對該教派之形成、傳承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使山東道教在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并影響了蒙元以及明清中國道教發展的方向”[2]。因之,長期以來三清觀成為全真教坤道修行之地,全真教有舍俗離家、住山修行之教規,抱犢崮三清觀即是女冠修行的坤道宮觀。在中國道教發展史上,潛心修煉的女道士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中國道教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高道是魏晉時期的魏華存。魏華存(252—334),字賢安,山東任城樊縣(今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人,晉司徒劇陽文康公魏舒之女,亦是中國首個女道教學者。《太平廣記》載:“幼而好道,靜默恭謹,讀莊老、三傳五經及百氏,無不該覽。”[3]三清觀的主持孫宇德道長,河南開封人,她童年的成長環境即具有濃厚的道教氣氛,受家庭熏陶而虔誠信仰道教,1996年春皈依道教,至泰山王母池道觀出家修道,專心向真,在接下來的1997年和1998年隨師先后參學湖北武當山、陜西八仙宮和樓觀臺、山西朝陽宮等著名的道教宮觀,1999年赴華山參加道教知識培訓班,翌年春又至棗莊抱犢崮三清觀靜修,并成為三清觀主持道長,現為中國道教協會第九屆理事會理事。近年來,孫宇德道長還致力于三清觀的未來規劃和建設。她剛到三清觀時,由于年久失修,道觀破敗不堪,每間房子都漏雨,是她帶領坤道眾人進行了修繕。(四)道教文化傳承。為了秉承全真道統,重振廟風,2012年秋三清觀主持孫宇德道長勒石于三清觀院內,碑石上刻有《三清觀賦》。該文作者韓邦亭,當代著名辭賦家,現任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文聯副主席、作家協會主席。《三清觀賦》全文如下:聞夫山人采藥,野老抱犢。其地多傳乎楮墨,此山絕勝于蓬壺。于時千林葉茂,萬壑煙浮。窗開碧葉之中,仙家覽勝;路遠紅塵之外,道長結廬。且有館納歸云,巖生爽氣。追萬古之幽蹤,訪三清于舊跡。隋唐之肇造,石徑偏幽;后世之經營,芳階不僻。察其勝也,洞奉呂祖,名傳葛仙。霞偎福地,鳥翥高天。仰三清為主宰,察眾妙之昌繁。厚土無垠而不改其德,長留草樹;高天無際而不移其道,普佑仙凡。況夫寶殿迎人,山門邁古。常屬意于黃庭,復凝神于紫府。山禽鬧處,喧翠樹而愈幽;巖月來時,照蒼苔而可睹。斯則風生氣象,路轉陰晴。仰梯航而有幸,闡法理于未明。觀夫洞號巢云,仿佛步瀛洲之境;谷生清籟,恍若聞寶誥之聲。考其宗也,祖述全真,院稱坤道。可察造化之玄,還賞自然之妙。復有金丹彩映,聚三才以見風云;銀杏枝繁,經百世而舒懷抱。昔傳帝子巡山,頻寫鶴書之句;宮娥傳信,還分翠葉之痕。已逢盛事,莫嘆殘文。縱清思于一瞬,瞻峭壁之千尋。煙霞起而無俗客,山野清以仰仙尊。更期悟玄機于奕世,傳勝地于萬春!

三、開發中存在的不足及對策

(一)開發中存在的問題。近年來,抱犢崮三清觀成了山東境內的一個旅游熱點,但它的開發和旅游業畢竟起步晚,問題不少。第一,開發不充分,旅游業態單一。鄉村旅游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道教旅游本身是一種文化旅游,但三清觀旅游開發不足,未深入充分挖掘道教文化的內涵,在旅游資源開發時僅僅局限于宗教本身,而宗教本身開發出來的旅游產品又比較單一,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缺乏內涵和競爭力。道教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利用。第二,宣傳不夠,品牌意識差。三清觀是棗莊地區最大的全真派道觀。三清觀主持經常應邀到外地參加慶典活動,因此三清觀在外地的名氣比較大,不少信眾慕名而來,相當于為三清觀做了宣傳。但在當地,三清觀知名度并不高。目前,大部分游客來自山東省內。省外、國外的游客鮮有人知抱犢崮,登高游覽者更是寥寥無幾。原因大致如下:首先,宣傳力度不夠,缺乏特色。對三清觀的宣傳上停留在感官層面,未對道教文化進行深入的宣傳。其次,宣傳手段落后。由于宣傳手段單一,大多數游客僅知曉三清觀是一個道觀,大多數游客對道教圣地的了解僅僅停留在風景秀麗方面,對三清觀的文化和其構成內容知之甚少,這不利于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再次,在節慶上,三清觀舉辦的廟會、齋蘸等活動,由于宣傳不夠,導致影響力不大。第三,原始語境遭割離。目前,社會追求經濟發展,往往忽略對整個建筑聚落的保護,致使古建筑被現代化城市所孤立。在抱犢崮旅游景區,為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存在簡化、扭曲道教文化等現象,將道教文化割裂于中華傳統文化語境中,這些道教建筑勢單力孤,僅僵化成為單個的文化符號,未能真正體現道教的歷史文化內涵。第四,游客結構不均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壯大鄉村經濟關鍵在“人”。鄉村旅游缺少游客便缺乏廣闊的市場與后勁,發展要素也就受到了制約。由于抱犢崮鄉村旅游的開發起步較晚,三清觀雖香客眾多,但文化層次較低,農民占大多數,而且以中老年婦女居多,消費水平低,其目的僅為朝山、進香。(二)未來的開發設想。鄉村振興戰略中,道教文化旅游資源是鄉村旅游資源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抱犢崮三清觀的僻靜清幽為隱逸悟道之人造就了修真勝處,如何能更好地利用、傳承和發展?筆者提出以下建議:首先,開發抱犢崮三清觀相關的文化創意產業。針對傳統文化面臨的困境,文化創意產業的良性推動往往能帶來轉機,不可忽視的是,新的文創產業能為走向衰微的傳統文化帶來發展契機。在三清觀道教文化遺產的保護過程中,需厘清保護與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既保障保護的核心位置不動搖,又能在鄉村旅游開發中進行文化創新。其次,科學技術帶動。現如今,新興科技高速發展,5G時代的到來重新定義了傳播方式。從前受限于地域偏遠的道教文化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得到高效傳播。在保持傳統道教建筑文化精髓基礎上,科學技術能夠去粗取精,使三清觀道教筑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更加便利。最后,打造品牌。拓寬開發思路,對產品進行科學合理包裝,實現從粗放式到集約式的轉變,進而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利潤空間。如此,景區道教文化產品能夠滿足不同文化層次的游客,游客結構必然會有所優化,同時抱犢崮三清觀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必然會進一步提高。

四、結語

道觀是許多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吸引物,但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對道觀旅游的影響因素研究缺乏共識。三清觀建造在風景秀麗、地勢開闊的鄉村地方,使得道教活動、道教建筑與優美的自然景觀有機地融為一體。概言之,影響三清觀旅游體驗的關鍵因素有六個:旅游期待、本真性、體驗營造、美食吸引力、文化接觸和服務品質。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目前抱犢崮道教旅游的開發還處在比較粗放的初級階段,急需更加完備的鄉村旅游開發體系來滿足這六個方面的治理需求。“為了加快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創新發展路徑勢在必行,這也是鄉村振興下產業興旺的關鍵”[4]。只有全社會共同關注,群策群力,才能更快更好實現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振錄,周鳳鳴修,王寶田纂.光緒嶧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山東府縣志輯(第9冊)[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52.

[2]趙芃.山東道教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6.

[3]李昉.太平廣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89.

[4]趙建剛.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產業振興之路探索[J].山西農經,2021(2):29-30.

作者:咸成海 單位:遵義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