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醫學辟谷養生方法
時間:2022-05-29 08:59:00
導語:道教醫學辟谷養生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現代養生大潮中,各種養生方術蜂擁而至。道教醫學辟谷養生術因其實踐操作性較強,日益受到現代養生者的關注。但受歷史局限性影響,其又具有精華與糟粕同在、科學與神秘并存的雙重性質。研究者應以科學理性的精神加以批判分析,揚棄糟粕,對某些不合理的認識給予批判,以澄清誤區還原真相。同時,挖掘其科學內涵與現代應用價值,為現代養生學、治療學提供借鑒指導。
辟谷是歷代高道大醫經常采用的一種修煉養生之術,又稱“斷谷”、“絕粒”、“休糧”、“卻谷”等,即不食五谷雜糧。意指避免或減少谷類、肉類等食物的攝取,實際上是改善飲食結構的一種方法。葛洪在《抱樸子內篇•雜應》問辟谷“凡有幾法,何者最善與?”、“其服術及餌黃精,又禹余糧丸其服諸石藥,一服守中十年五年者及吞氣服符飲神水輩,但為不饑耳”[1]226。據此分析,早期辟谷術可分為4大類,即服餌辟谷、服氣辟谷、服石辟谷、服水辟谷。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有類似記載,歷代文獻中常出現的辟谷術亦可照此類分。服餌辟谷,即服藥辟谷,是一種服食有益于身體的藥物以代替五谷雜糧的養生之法。服餌辟谷方種類繁多,使用到的藥物一般營養價值較高,消化時間長,能夠起到“不饑”的效果,并且經常服用亦有健身益氣之功效。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的帛書《卻谷食氣》,最早提到了服餌辟谷的藥物為石韋。常出現在服餌辟谷方中的藥物有:豆、麻、茯苓、松脂、黃精、禹余糧、白術、白芷、天門冬、人參、柏葉、松子等。常配制成膏、丸、散、丹等便于儲存、攜帶的劑型,以代替日常的飲食,效果頗佳。如葛洪云:“令人多氣力,堪負擔遠行,身輕不極”[1]228。孫思邈論述服餌辟谷時,強調其醫療作用,如服天門冬辟谷方:“久服令人長生,氣力百倍。治虛勞絕傷,年老衰損羸瘦,偏枯不隨,風濕不仁。冷痹心腹積聚。惡瘡癰疽腫癩疾。重者周身膿壞,鼻柱敗爛”[2]。并進一步指出,堅持服用此方,無病不治,心腹固疾皆去。服氣辟谷,即以服氣之法與辟谷術相配合,通過呼吸吐納鍛煉達到辟谷養生之目的。服氣辟谷歷來被視為辟谷方術中最難修煉者,通常情況下服藥、辟谷、服氣三者相配合而用,并非提倡只憑借呼吸而不食用任何藥物和食物,在諸多辟谷術中服氣作為辟谷的一種輔助手段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服石辟谷,即服用一些礦物質藥物,達到辟谷養生的目的。據葛洪記載,辟谷術:“近有一百許法,或服中石藥數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饑,練松柏之術,亦可守中,但不及大藥,久不過十年以還乃吞石子大如雀卵十二枚,足辟百日,輒更服散,氣力顏色如故也。欲還食谷者,當服葵子湯下石子,乃可食耳”[1]226。葛洪在此描述的就是服石辟谷。孫思邈《千金翼方》詳細記載了服石辟谷的藥方。以服食云母為例,其具體服法為:“云母擘薄,淘凈去水余濕,沙盆中研萬萬遍。以水淘澄取淀”[3]。
服石辟谷兼有治療“金瘡一切惡瘡”、“風癩”、“痔”、“淋”等疾患的作用。此辟谷之法并不宜使用。服水辟谷。孫思邈的《千金翼方》專辟“服水”篇,認為:“夫天生五行,水德最靈,浮天以載地,高下無不至。故水之為用,其利博哉。可以滌蕩滓穢,可以浸潤焦枯”[3]。詳細闡述了服水的禁忌、時間、服法等。葛洪《抱樸子內篇•雜應》亦稱:“又符水斷谷,雖先令人羸,然宜兼知者,倘卒遇荒年,不及合作藥物,則符水為上矣”[1]227。此“水”常指酒類。辟谷效應古人對辟谷的效應的記載主要有兩個方面,即養生保健與祛病療疾。如葛洪記載:“余數見斷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輕色好,堪風寒暑濕,大都無肥耳”[1]227。長期堅持辟谷的人,多身體健康,狀態較好。《抱樸子內篇•對俗》記載了潁川人張廣定的幼女墜落古墓穴中,因仿效龜息,辟谷三年存活下來的故事。《梁書》、《魏書》則分別有陶弘景、寇謙之善用辟谷導引之術而終獲強身健體之效的記述。《宋史》則記述了陳摶等長壽之人善于辟谷之事實。孫思邈則認為辟谷服水能“滌蕩滓穢,浸潤焦枯”,即辟谷能浸潤六腑,蕩滌五臟行氣活血,排除病氣,加強自身的抗病能力。文獻中記載的辟谷效應多為身輕體健,年壽高歲,預防疾病等,與辟谷者常服用的藥物有著直接的關系。《神農本草經》中記載了18種用于辟谷服食的藥餌。葛洪的煉丹專著《抱樸子》則辟“仙藥”專篇,論述了仙藥125種,多為“養性”“除病”之屬。孫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記載辟谷方54首,涉及到的藥物有25種。這些常被辟谷者青睞的藥物多為性溫熱,味甘苦,如黃精、茯苓、松脂、白術、枸杞等,這些藥物含有人體所需的營養,并兼有療疾之功效。
1.“三尸”說道門中人認為,人食五谷雜糧,在腸中會積聚糞便,產生穢氣。另,道教理論中有“三尸”之說,“三尸”為“人之生也,皆寄形于父母胞胎,飽味于五谷精氣。是以人腹中各有三尸九蟲為人大害”。并進一步指出其“種類群多,蛔蟲長四寸、五寸或八寸,此蟲貫心人死;白蟲長一寸,相生甚多,長者五寸,躁人五臟”[4]。“三尸”靠體內的谷氣生存,是人體生病的根由。某些學者認為,道教理論中的“三尸”接近于現代醫學中的蛔蟲、寄生蟲,若實施辟谷,斷絕其賴以生存的谷氣,那么“三尸”在體內亦無法生存。葛洪據“三尸”之說,提倡實施辟谷術,強身健體。孫思邈在《千金翼方•辟谷》卷中記載了練松脂方,即為除“三尸”的辟谷方。
2.節制飲食節制飲食是道教醫學養生思想的一大特點,其核心內涵是過量的飲食會損害身體健康。《黃帝內經》提倡節制飲食,認為飲食失節是致病因素。《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提倡“飲食有節”,《素問•痹論》篇則認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飲食過量,就要損傷腸胃,這是脾胃病的常見病因,堪稱經典之言。葛洪指出:“欲得長生,腸中當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1]226。陶弘景關于飲食的認識是:“所食欲少,心愈開,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損焉”[5]。并且進一步指出:“百病橫夭,多由飲食。飲食之患,過于聲色。聲色可絕之逾年,飲食不可廢之一日。為益亦多,為患亦切”[5]。飲食與我們關系密切,“不可廢之一日”,而人體生病亦多與飲食有關,對此孫思邈則進一步指出“安身之本、必資于食”,合理的飲食才安身之本,健康之源。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反復強調節制飲食的重要性:“凡常飲食,每令節儉,若貪味多餐,臨盤大飽,食訖,覺腹中脹氣,短氣,或致暴疾”[6]。并且特別指出老人節制飲食的養生意義,因為人的臟腑功能會隨年齡的老化而衰退,無節制的飲食往往是致病之因。過量的飲食會損害身體健康。現代科學證明,科學合理的飲食是人類健康長壽的一條重要途徑。制定合理的膳食結構,嚴格控制食量已成為現代人保健身體的一種共識。蓋建民指出:“從理論上來講,降低攝食量可以減緩生命的成長和老化過程,吃的越少,體內產生的自由基的量也少,而自由基是導致人體日益朽壞老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飲食是人類的一條長壽之道”[7]。
現代醫學證明很多疾病的發生都和糞便在體內的滯留有關,長期的排便不暢會引起慢性中毒,以致發生疾病,加速衰老和死亡。通過短時間的辟谷,清除腸內的腐敗物質,加強腸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從而消除了很多潛藏的疾病危險。科學指導進行下的短期辟谷確有保健療疾之功用。但我們不提倡沒有任何輔助手段的單純的絕食之舉,長時間的忍饑挨餓有損身體健康,不但起不到辟谷養生的效果,反而會引發疾病。現代養生有提倡辟谷者,常見連續多天不吃任何東西,這是對辟谷術的一種誤解。辟谷不等同于絕食,并非某些人所認為的絕對不吃任何東西,并且宣揚其效應為長生不死。葛洪早已明確指出辟谷的效用:“敢問斷谷人可以長生乎?斷谷人止可息肴糧之費,不能獨令人長生也。問諸曾斷谷積久者云,差少病痛,勝于食谷時”[1]226。對某些夸大其詞之說,不可盲信、盲從,更不可無限擴大其萬能的作用。針對社會上流傳的一些錯誤認識有必要澄清,辟谷并非絕對地不吃任何東西,其具體操作更要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并且要伴有服氣、服餌等輔助辟谷的養生手段,以達到科學健身、延年益壽的目的。
- 上一篇:酬金制物業管理多任務激勵制度
- 下一篇:區群眾生活保障物價穩定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