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年例文化傳承的意義

時間:2022-01-20 09:35:37

導語:茂名年例文化傳承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茂名年例文化傳承的意義

【摘要】在春節期間的廣東粵西茂名地區,有一種盛大的地方民俗活動,叫做“年例”,年例活動對于粵西茂名人意義非凡,且年例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其活動范圍也較廣,因此粵西地區年例于2012年被選入了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新時代,年例文化的傳承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含義:年例文化結合“好心茂名”,打造茂名城市名片、創新年例形式,推動年例季旅游發展。

【關鍵詞】年例;嶺南文化;冼太夫人

一、研究意義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過洋節、購物節似乎成為人們更加青睞的節日形式,且近年來大多數的年輕人傾向于向大城市發展,這種形勢下,年例這種傳承舉辦在鄉村的傳統習俗仍能延續傳承至今實在難得。年例的傳承靠的不僅是老一輩人們的共同操持,更需要年輕的一輩人為年例賦予時代性的新意義。筆者是茂名市茂南區人士,從小是隨家里人吃年例長大的,年例是每個茂名人最美好的家鄉回憶和美食印記。但是對于許多茂名年輕人而言,年例的意義就是“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團聚吃飯”,他們鮮少知道年例的緣由,也不知道為什么老人們一直堅守著年例傳統;甚至在人們生活條件提高的今天,年例還成了一些人展現經濟實力,炫耀攀比的財富競技場。年例的傳承不能僅僅依靠老一輩人的共同操持,更需要年輕的一輩人為年例賦予時代性的新意義。因此,從多方面探討年例的時代意義,探討在新時代下年例文化的意義,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當新一輩的茂名人,體會到年例文化的新時代意義,才有可能將年例文化傳承下去。

二、年例概況

經過時間的沉淀,在政府的管理以及各村人民的傳承下,做年例已經歷久彌新形成了一個較為固定化的流程和模式。一般來講,各村會有自己的一些細微的在儀式流程方面的不同:例如從舉辦延續時間來看,有的村莊年例要經歷3天,而大多數村落都只舉辦1天;又例如在儀式方面,茂名靠海,有的漁民靠海為生,他們被稱為“疍家人”,他們的祭祀儀式會更加完整,和其他茂名人祭拜冼太不同,他們主要祭拜媽祖。總體來說,茂名“做年例”一般分為三個環節:“起年例”“食年例”“年例尾”。接下來簡單從這三個流程對年例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一)“起年例”

因筆者外婆家在茂名市林屋村,因此筆者選擇該茂名村落作為田野調查的對象。以茂名市林屋村為例,林屋村的年例一般只做一天,在農歷二月初二這一天的早上,每家每戶都會帶上貢品到村廟中去進貢各位神仙,這個過程被稱為“擺宗臺”,村民們燒香敬神后會開始“請神”的環節。在筆者對林屋村村民周婆婆的訪談中得知,村民敬奉觀音、猴王、三師、二郎神、冼太夫人、土地公和土地婆。請神環節頗有講究,請神既是指講神仙“請”出廟宇,沿著規定的路線在村子里“游神”。祖上定下規矩:“觀音菩薩”和“冼太夫人”是坐鎮廟宇,不參與游神活動的。神仙請出來后,由村里的中青年小伙子用轎子將眾位神仙抬上規定好的路線,奏樂游街,嗩吶聲響,鑼鼓喧天,一路上鞭炮聲不停,也預示著將這一年不好的霉運震個粉碎。村民們最是喜歡游神的環節,每年的年例大家都會來一瞻神仙容顏,祈禱自己能獲得好的運勢。游神過后,還會有戲班子們的表演活動,“春班”們紛紛表演“舞獅”“雜技表演”等。

(二)食年例

“食年例”就是“吃年例”,對于大部分的賓客和小孩子來說,“吃”是每年年例季永恒的主題。大部分茂名人對于年例最樸素的理解就是挑選一個吉利的日子,找一個由頭與家人朋友同歡聚會,在這一天,哪怕是不請自來的客人們,主人家也會用心招待。在筆者親身體驗到的林屋村年例中,菜式琳瑯滿目,有白切雞、燒豬、燒鴨、茶葉蝦、清蒸多寶魚、石斑魚等肉類,還有炒粉、海鮮粥等主食類和炒蜜豆玉米松子、蜜糖芋頭番薯等甜食,宴席的尾聲還會端上象征著生活甜蜜的百合蓮子糖水等。只消一頓年例,便能讓你領會茂名特色菜品的魅力。決定菜品的不僅僅是食材寓意吉利,更有地方特色的因素。若是到海邊博賀漁港、電白等地吃年例,則各式清蒸海鮮更能令你在另外一個角度品味茂名的美。

(三)年例尾

在一些地方例如茂名信宜,“年例尾”就是最后一天的年例,人們早起敬神,舉行火燒紙船的儀式,舞龍舞獅等一些表演后,將神請回廟中。“火燒紙船”是菩薩將霉運晦氣押送到紙船上,而后將一年的不幸通通燒掉,寓意著瘟神鬼怪被捉拿驅逐,這樣人們的病痛和不幸也能被驅散。“火燒紙船”是年例尾比較重要的儀式,也就意味著一年的年例結束了。林屋村年例一般只舉辦一天,其“年例尾”體現在將賓客送走后,游神隊伍將菩薩們神仙們請回廟中,夜晚的村廟還會舉辦一些粵劇表演,深得村中叔伯爺爺們的喜愛。

三、年例起源

關于年例的起源,有兩種較為普遍的說法,一是起源于古時候一年一例的祭祀活動,二則是民間普遍認可的招待冼太夫人的說法。兩種說法皆有考證以及說服力。

(一)年例祭祀傳統的起源

無論是在古時候還是現代,年例的習俗總是離不開祭祀,據記載年例發源于宋代的粵西地區,最早是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動,人們會在春節至清明期間挑選一個吉日,每村落都所不同,在這個吉日人們到寺廟前舉行游神敬神活動,稱為做年例。這在許多典籍上都有相關的記錄,例如道光《電白縣志》(電白縣即今茂名電白)中記載,家設糕果祭神,曰供養。是日,不殺牲,多素食,三日內不市。各鄉行春儺禮演戲,曰做年例。可以看到,其一當時的年例已頗具規模,得到政府的重視。從這些祭祀活動當中可以看出,古時的嶺南人對于祖先鬼神的敬重,以及對于生活安定的樸素追求。至今茂名年例還保留了游神祭祀的風俗,只是在儀式流程上有了許多簡化和創新。在傳承的過程中,它的意義得到了很好的傳遞,其活動形式轉變為更注重藝術、給人們帶來歡樂的表演,例如化州的“跳花棚”,高州的“木偶戲”,還有一些雜耍、舞獅等表演。這也說明在年例習俗的傳承過程當中,祭祀傳統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和創新當中,日益成為人們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

(二)年例習俗與冼太夫人相關

而“食年例”的傳統,以民間的說法來看,做年例是為了祭拜冼太夫人,古時候冼太夫人下鄉探巡各鄉居民,嶺南人民為了感謝報答冼太夫人平息戰亂帶領大家過上幸福生活,紛紛拿出家中最好的吃食招待冼太夫人,在古籍中也均有“冼氏親披甲”“巡撫二十余州”的記載。此民間說法具備一定的說服力,現今有年例習俗的粵西地區,包括茂名化州、高州、電白、信宜、湛江地區、廉江、吳川等地,都是以往冼太夫人管轄的主要地區;另外,在今天的“起年例”游神的過程中,有“擺醮”的儀式(由年輕力壯的村民將冼太神像抬出寺廟巡游),其實就是為了模仿當年冼太夫人出游巡撫各地。在“食年例”中,各家也是拿出家中的拿手好菜,最好的食物招待眾人。因此,“食年例”的意義對于茂名人而言也不僅僅是為了款待親友,趁機團聚,筆者認為其更深的意義是在于茂名人的那一份感激之情,不僅是報答冼太夫人平嶺南的恩情,更有主人家為了感謝各位親人朋友一直以來的關照和幫助之情賓客來吃年例往往會帶上一些好意頭的水果,而在送走賓客之前,主人家往往也會將賓客帶來的禮物用紅袋子分裝好送回到賓客的手里,還會塞上一個紅包來對客人表達感激。這番有往有來、有贈禮有回禮的“客氣”,正是茂名人對于親戚朋友深厚情誼的體現,也是嶺南人對于冼太夫人一生“唯用一好心”精神的傳承。

四、從年例對茂名發展的影響看其新時代意義

(一)結合“好心茂名”,打造茂名城市名片

城市名片能夠充分體現當地民俗特色、經濟特點、文化內涵、建筑特點等,在城市發展和宣傳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城市名片的打造對于每一座城市而言都是發展的必經之路。在以往,公眾對于茂名的印象都是石油之城、荔枝之鄉,想要更好的發展茂名旅游、推廣茂名文化,亟需注入新鮮的血液,重新挖掘茂名城市內涵,打造新的茂名城市名片。2017年以來,茂名打造屬于自己的城市名片,以冼太夫人文化和潘茂名文化為茂名文化底蘊的依托。冼太夫人曾說:“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好心茂名”的城市名片就是來源于此,冼太夫人此生致力于國家團結民族團結,鼓勵人們多行善事,做出了卓越貢獻,因此“好心茂名”由來已久。這一次茂名發掘文化發展新路線,意味著在新時代“好心茂名”也將迸發出其新的生命力。茂名年例習俗一直以來也推崇惠及他人,款待每一個來做年例的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陌生人,有“善待八方客,極盡一好心”的美名;這也體現了茂名人包容心強、熱情好客的美好品質。這正和“好心茂名”的城市名片內涵相契合。在新時代,若茂名年例習俗能夠與好心茂名文化同頻共振、相輔相成,則年例文化必將能夠更長遠的繼承和發展。文化部門極力打造具有茂名特色的文化名片大大增加了茂名人的城市認同感、對于年例習俗的文化認同感;這種“好心”文化必將吸引更多的茂名兒女參與到年例文化的發展和繼承上。同時茂名人的好客美德也能夠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朋友們了解到茂名特色,體會到茂名風味,參與到茂名與眾不同的年例習俗中來,又將打造茂名品牌文化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二)創新年例形式,推動年例季旅游發展

年例是一種獨特的賀歲形式,對于茂名本地人而言,年例是魂牽夢繞的“鄉愁”;而對于外地朋友而言,“睇年例(看年例)”是“印象粵西”的重要組成部分,“吃年例”又是“舌尖上的茂名”的一大體現。“印象粵西”體現為,在年例季來到茂名旅游,不僅能夠欣賞到各種粵西傳統民間表演,如木偶戲、雜耍、醒獅、粵劇、八音、飄色、游神等,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可以說年例季養活了茂名一方雜技藝人和粵劇團。這些豐富多彩的民間表演給平常的新年賀歲增添了一抹特別的風光。而“吃年例”不僅能夠讓人不費分毫飽餐一頓,更重要的是,茂名不同地區的年例菜各有特色,如果是“肉食愛好者”,那么茂名香油白切雞、酥脆多汁的燒鴨必定令人流連忘返;如果是“海鮮狂熱者”,那么也一定無法抵抗茂名漁港剛撈上來新鮮的白灼蝦蟹、椒鹽皮皮蝦和鹽焗各式螺類。無論喜歡吃什么,都一定能在茂名年例中找到你的歸屬。年例季的旅游一定令人乘興而來,盡興而歸。上文的介紹當中可以看出,年例形式也在這幾年得到不斷的創新,破舊立新。且近年來互聯網不斷發展,各式自媒體例如“小紅書”“抖音/快手”、公眾號等的出現給茂名年例季旅游宣傳提供了新機遇。例如“小紅書”上,茂名人們紛紛自發為自己家鄉的年例代言,上傳美食、活動等照片分享年例,為外地朋友繪制茂名年例“美食地圖”。政府也應當搭上時代的順風車,利用網絡資源推廣年例文化。在2017年,茂名曾體會到互聯網帶來的城市推廣紅利:2017年《魅力中國城》評選當中,茂名在第三輪競演中取得第一,獲得了“最具人氣魅力城市”的稱號,茂名也走進了全國人民的眼簾。而茂名的年例文化宣傳也應當乘勝追擊,在推廣上多做努力。例如通過微信公眾號、電視節目宣傳等形式向大眾普及年例文化以及茂名的飲食文化;年例期也應當合理規劃好各村落的交通路線,避免人流量過大造成的堵車等問題,解決出行問題才可以帶來更大的客流量。同時政府也總結出各村落年例時間表、節目表等,為外地朋友出行看年例提供方便。在這個方面,政府還可以做出更大的努力,可以與本地村莊合作推動“年例季旅游”產業化發展,給舉辦年例的村落一系列的政策補貼,如此才可以提高年例期老百姓接待外地客人的熱情,才能夠真正帶來年例文化的經濟紅利。

五、結語

新時代下年例對茂名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其時代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結合“好心茂名”,打造茂名城市名片;創新年例形式,推動年例季旅游發展。年例文化的傳承在新時代也面臨著一些新的時代考驗,這些問題值得人們進行新的探討。傳統活動一旦被禁止,其傳承必然遭受打擊,嚴重的情況下年例習俗甚至可能會被湮滅。而根據筆者的訪談,疫情期間這些村莊均無“吃年例、做年例”外的其他的活動形式以表達年例文化的意義,大家只能在家祭拜祖先和菩薩,和家人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餐以度過年例日。雖然和家人團聚就是最幸福的,但這個現象其實值得人們進行反思,政府應當鼓勵人們創新形式以繼續傳承和表達年例文化,更加應該思考當前形勢下年例文化的傳承之路,以及探討除了“吃年例、睇年例”外年例習俗更深層次的意義。這需要新一輩茂名人不斷地發掘和探索,只有堅定年例文化信仰,推陳出新,才能夠更好地將年例習俗傳遞下去。為此,筆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議:第一,可以設立年例文化博物館,隨著茂名的發展,政府越發重視市民的精神層面的建設,最近“潘茂名博物館”“露天礦博物館”等公益城所陸續建成,市民在景點旅游的時候也可以了解到相關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一舉兩得。年例文化的傳播也可以借鑒于此,設立博物館,呼吁群眾在吃年例之余主動了解茂名年例文化。第二,拍攝年例相關紀錄片,近年來以紀錄片的形式記錄文化、美食相當普遍,紀錄片的受眾再也不只是中年人,更是當代年輕人,目前也有團隊拍攝“食年例”相關的美食紀錄片,但是年例文化不止于“吃”,更有祭祀、戲劇等豐富的形式,通過真實的鏡頭深入年例期間的茂名村落,只有將真實的年例氛圍、煙火氣息傳遞出去,才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傳承茂名年例文化。

參考文獻:

[1]鄧妮茹,梁思曉,李伊琳,龍黎飛.粵西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研究——以茂名電白區傳統民俗“年例”為例[J].南方論刊,2020,(06):83-85.

[2]黃蝶.茂名年例的文化價值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7.

[3]黃雄杰.年例民俗的文化自覺——以茂名年例文化研究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19,(06):1-4.

[4]梁玉凡.粵西“年例”文化新解——以廣東茂名為例[J].大眾科技,2016,18(06):116-117+141.

[5]冼春梅,劉付靖.粵西的年例祭祀圈與冼夫人的歷史記憶[J].嶺南文史,2011,(01):41-47.

[6]徐雪.基于城市形象傳播的地方民俗文化翻譯——以“好心茂名”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9,3(16):11-12.

[7]謝子敏.淺談茂名年例文化[J].南方論刊,2019,(02):79-81.

[8]姚雪蘭.粵西地區年例文化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1.

作者:林衍君 單位:澳門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