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音樂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

時間:2022-08-20 10:25:07

導語:黎族音樂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黎族音樂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

【摘要】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中,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和創新都依賴于新媒體和環境的引導。因此,從現代化科技環境角度,應該充分地重視少數民族文化內涵,把握主要的保護方法和傳承方向,在新的時代背景和文化創作中形成建設性指導和思想的規劃。本文主要以立足音樂文化保護為主要研究方向,根據“互聯網+”的時代背景進行梳理和引導,結合“互聯網+”的主要思維和運行方式,融合黎族音樂文化的發展需求對保護傳承給予重要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黎族音樂;文化保護;傳承

少數民族地方音樂文化的保護歷來是文明建設的重點,基于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歷史悠久、文化形態各異的條件,各種區域文明以及文化的保護程度參差不齊,傳承的思想以及文化的把握都沒有形成良好的穩定效果。

一、“互聯網+”的主要特征

(一)信息化。“互聯網+”的信息化內容主要體現在技術革新方面。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信息化覆蓋了整個人類的生活,很多社會資源以及物質和精神內容都整合在了互聯網平臺上。這種資源的整合并且現實結合虛擬的內容就會形成一種信息集群,這種信息集群和環境就是現代社會的信息化表現,現代物質文明已經充分覆蓋了這種信息化的理念,并且進行了廣泛的應用。(二)開放性?!盎ヂ摼W+”的環境中,應該充分地重視其中的主要內容,并且根據主要的思想條件和文化的模式進行資源的梳理,這種互動和模式就是一種開放式體現。網絡信息平臺和人們在數字信息建設中的具體要求都是形成資源調整的重要標志,根據現實中的網絡應用習慣,針對音樂文化和少數民族開發的方向,“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將是非常有效的科技環境和手段應用。(三)跨界結合。“互聯網+”能夠根據主要的思想內容和建設方向形成一定的跨界分析和融合,當對位的目標和文化內涵之后,可以實現針對網絡技術和應用的現實拓展,并且根據網絡信息的主要內容和建設要求標準,形成了一種文化的需求和不同領域的契合。在信息網絡、藝術領域、教育、文化等多個方面都進行整合,帶動了跨界的整合進程以及針對互聯網+環境的特征進行摸索。(四)創新驅動。“互聯網+”是新時代的技術研發土壤,在互聯網+的環境中很多高新技術以及應用的內容都會隨著時代的需求不斷進步和創新,互聯網的疏通和調整能夠在第一時間形成一種文化的整合。互聯網+能夠為各種高新技術提供交流平臺,并且在交流和互動中完善各種科技環節的對比,這種對比是比較透明的,不同的思維樣式能夠順應這種創新思想的容納,為創新提供良好的理論依據。(五)全民參與。“互聯網+”能夠充分地提供這種新技術和思想的整合,能夠實現全民的互動,在全民互動的情況下進行藝術創作的梳理。根據互聯網的操作內容以及主要的思想規劃,形成主要的文化互動,“互聯網+”的開放性能夠在新時期的經濟發展和文化進步中找到這種完美的契合,運用主要的藝術形態和全民參與的內容進行關注和總結,最終形成具有時代影響力的互聯網+技術環境。

二、“互聯網+”思維下黎族音樂文化發展中的主要問題

(一)黎族區域閉塞制約民族音樂開放。黎族地區的音樂文化種類繁多,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在黎族的發展歷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音樂風格的轉化以及音樂的整合方面受到了黎族區域位置的影響。我國很多少數民族都有非常優秀的文化,但是基于市場條件的約束以及黎族區域的位置閉塞,很難實現音樂的開放型拓展。黎族地區交通閉塞,在很大程度上阻滯了音樂文化的向外推廣和發揚,這也形成了外界對黎族音樂文明的一知半解,從文化和藝術交流的角度分析,這是一種相互的阻滯,影響文化交流。(二)黎族區域教育不足人才匱乏。黎族區域教育沒有做到真正意義的人才傳承與培訓,在黎族地區的教育背景中,往往在基礎教學以及其他教學領域進行了整改和完善,對教學中的音樂文化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升。很多時候,這種文明的表現并沒有實現真正的價值操作和文化的形成,其中的主要問題和調整的約束都沒有完成,黎族地區的教育方式也沒有得到普及,音樂文化的傳承效果也得不到充分發揮。這在人才的培養以及文化的進步中是非常重要的影響條件,也是制約區域音樂人才建設的主要難題。(三)信息交流不暢,音樂文化無法和時代接軌。在黎族地區及其音樂文化發展過程中,沒有實現信息疏通以及現代化技術的應用,音樂的文化思想以及黎族音樂的文化內部不能充分發揮和拓展,信息的不暢通會直接影響文化內容以及藝術表達的效果。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在文化建設中形成的思想表達方式和文化內涵不能夠通過信息手段進行傳播,只是停留在自我封閉的狀態中,形成了一種不良的文化效應和自我狀態的規避,這種信息的阻滯不僅不利于自身文化的進步,同時也得不到外界的信息溝通與認可。(四)傳統固化沒有相對的創新。在黎族地區的音樂文化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很多音樂文化的內涵以及信息交流都出現了問題,其中音樂文化的本族意識過強,即在文化發展中黎族人民過于注重自我保護,對外封閉,始終保持著自我的文化發展習慣和歷史的傳承,并沒有實現真正的建設性意義和發展的需求意向。在文化和歷史背景中產生滯后的前因,黎族文明的文化歷史和文化背景非常具有研究價值,在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沒有進行音樂的梳理和歸納,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藝術轉移和創新還存在很大的障礙。

三、“互聯網+”思維下黎族音樂文化發展中的主要策略

(一)開放民族音樂文化與外界融合。針對黎族音樂的發展以及“互聯網+”思維下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從民族文化的溝通和外界融合入手,形成重要的思想文化疏導和外界文化的融合,應該在黎族文化理解以及部分文明傳承中形成一種平衡,針對黎族文化的主要思想以及在“互聯網+”中的主要應用需求進行民族音樂文化的梳理,調整對外開放的民族音樂文化方式,根據在主要策略和文化背景中形成的思想以及統一的文化,根據實際建設需求進行調整,在黎族音樂文化找到一種平衡,形成與外界的緊密相連,達到一種文化的統一和開放的最終效果,完成黎族音樂的可塑性與音樂文化的拓展效應。(二)與現代化音樂教育接軌。在現代化音樂教育中,應該強化其中的音樂教育類型,形成現代化建設資源與音樂的統一,建設高端的現代化教學,運用合理的資源以及文化交流方法,采取電信化和網絡化的運籌,在“互聯網+”環境中找到現代化元素并且加以充分運用。運用“互聯網+”技術,保證音樂文化的教育整合,在網課中表現音樂內容以及黎族風情,帶動大家對黎族文化進行了解,建設主題性思想,并且在實踐中進行音樂教學和文化的融匯,形成一定的條件規劃和音樂文明的塑造。(三)結合多媒體信息跟隨時代步伐。現代化媒體資源在信息融合的過程中非常注重藝術類別,在藝術文化塑造以及多媒體應用過程中,應該強化其中的主導思想,并且進行時代脈搏的摸索。主要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如網絡自媒體平臺、通信信息、多媒體娛樂應用,建設性資源的整合與調整,配備音樂文化的主要思想和拓展思路。運用多媒體時代的文化特征,融合現代藝術應用,形成具有象征性和開發功能的時代藝術信號,在這種藝術模式下,可以實現黎族地區和外界的溝通,充分運用這種溝通的內容形成建設性資本,推動在信息時代和音樂文化的整合。(四)在傳統音樂文化基礎上形成創新。根據傳統音樂的主要特征和形態的多樣化,對黎族的音樂文化進行摸索和探討,形成思想內容進步。主要在傳統音樂模式的梳理和文化表達中找到文化創新樣式,再根據音樂文化的水平和基礎推動文化內容的塑造和重新定位。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主要思想和文化內容,應該形成對基礎音樂和黎族文化的一種充分認知,只有達到這種認識水平,才能夠從理念上實現新的突破。在傳統音樂文化和思想建設中的創新定位和文明建設的需求,可以在教學和社會實踐中設計模擬操作和藝術比賽等多種形式,根據主要的傳統文化音樂內涵進行整理,實現最終的藝術創新目標。

四、總結

綜合全文的整理和理論分析,需要從技術和理論方面入手,形成對黎族地區音樂文化的剖析,根據在建設中的主要思想問題和主要的建設意見進行總結。從文化保護方面入手,強化黎族人民對自身音樂文化的思想和感受,保證其中的文化內涵,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中找到發展的創新模式。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能夠為少數民族藝術文化傳播帶來革命性的轉變,以黎族為代表的文化豐富的少數民族都應該充分地利用當前的“互聯網+”環境和媒體,將自身的藝術文化發揚光大,這樣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文化知名度,也能夠將精彩的民族文化傳承下去。這是一個民族融合的象征,更是新時代藝術推廣和文藝復興的重要舉措,這其中不僅需要少數民族人們配合文化發展的方針,更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及大眾的文化理念的督促。

參考文獻:

[1]梅玉倩.“互聯網+”背景下畬族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J].藝術教育,2018(17):58-59.

[2]董懷巖.“互聯網+”思維下的黎族音樂文化保護與傳承[J].戲劇之家,2018(8):62,64.

[3]唐寧.文化生態視角下的海南黎族音樂傳承與保護[J].北方音樂,2017(1):14-15.

作者:吳柳靜 單位:武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