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傳統民居建筑文化分析

時間:2022-12-27 09:24:42

導語:云南昭通傳統民居建筑文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云南昭通傳統民居建筑文化分析

建筑是一門綜合藝術,是集空間藝術、視覺藝術、造型藝術、民俗文化等眾多文化要素為一體的文化載體。民居是民眾生活安定的物質基礎保障,是集人類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同時也折射出民眾生活的各個方面。傳統民居建筑承載著民族的宗教信仰、審美追求和物質科技水平信息的符號。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傳統民居一方面反映社會區域的生態環境、生存狀況和發展水平,另一方面民居與鄉村社會的結構、生活、功能密切相關。昭通傳統民居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在云南民居建筑群里有一席之地。[1]民居建筑是傳統建筑內容之一,因它承載內容豐富,涉及地域性、民族性,故它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和濃厚的民族特色。

昭通是多民族地區,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長期與中原文化、巴蜀文化、黔文化交融,甚至外來文化的影響,博采眾長,在歷史長河洗禮中形成昭通自己的建筑文化。昭通傳統民居分為官式和民式兩種。官式的建筑有宮殿、官衙、寺廟、宅第、城門等,民式建筑有民居、祠堂、園林、會館等。昭通傳統民居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到了清朝和民國時期還包容了外來文化,中西合璧,今天我們還能在尚存的民居建筑上找到相關痕跡。歷史上的昭通開發較早,秦漢時期開鑿的五尺道是打開中國西南大門的重要通道,晚清和民國初期盛極一時,曾有“小昆明”之稱,商賈云集。這些商賈在昭通大興土木,修建會館、廟宇、居所,大量建筑群拔地而起,金碧輝煌,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如今的會館大多已消失殆盡,現存的龍、盧兩家私家祠堂和昭通城內零零星星余存的老建筑,如挑水巷的衡器度量廠,還是可以讓我們看到當年的風采。昭通傳統建筑民居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以海拔為界劃分的話,一類是高海拔(1500-2000米)地區,昭通市的政府所在地就屬于這一區域,該區域傳統民居多為木架結構和土坯結合;另一類是低海拔(低于1000米)地區,如鹽津縣城、水富縣城、彝良縣城的牛街古鎮等,這一區域因自然環境氣候炎熱,濕度大,傳統民居多采用木架結構和木板墻,一些在距離江、河較近的低洼地方還有吊腳樓民居出現,這也是適應氣候和環境變化而建的實用性住宅。以歷史的眼光來看,昭通傳統民居建筑主要分為兩個歷史時期:一個是清代年間修建的民居多數以木料的柱梁為支架,墻體多為磚墻、土墼墻和夯土墻;另一個是民國時期的建筑,木架結構,多用磚砌墻,在窗上的應用采用拱形,增強了室內的采光,同時也加強了外墻的裝飾效果。在龍家祠堂展廳里,我們還能清楚地看到當年龍云回昭通時,途徑昭通西街、陡街的隆重場面,街道兩邊的民居是民國時期的建筑,有明顯的中西合璧痕跡;昭通老城四門,東為撫鎮門、南為敉寧門、西為濟川門、北為趣馬門,這些城門和城墻建筑無不顯示了昭通昔日的風光和輝煌。從造型上來看,昭通傳統民居可以分為對稱和非對稱民居。昭通傳統民居造型極大多數都是對稱、規整、規律的。昭通合院式民居深受中原北方四合院建筑的影響,平面規劃是左右對稱。合院式民居因建造者的身份不同而有所不同,建筑群的大小有別,院內大小不勻。主人政治、經濟地位顯赫的民居莊嚴、雄偉、內外裝飾富麗堂皇,龍家祠堂就是典型代表;次之的是小合院落民居,主人多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士或文人雅士,小合院簡樸、素雅,如老城區姜亮夫老先生的居所就是如此。非對稱民居,相對于建筑群來說多為單體建筑,受經濟的制約和地形復雜多變的影響,因地制宜選擇地基建造,此類建筑形式自由,不受造型約束,不千篇一律,但缺點是難形成規模化,無莊嚴感。非對稱民居多在丘陵地帶、鄉村民居和城區的旮旯角落處,當中有的民居有的有院落,平面呈“一”字形和“不規則形”;有的沒有院落,這種沒有院落的民居以臨街就建的建筑為多見,平面錯折多變;有的并列式,由多座毗鄰的民宅組成一個連續多變的建筑空間,地面和立面都可能參差不齊,疊巒起伏。昭通傳統民居總體上是以木料的柱梁為支架,墻體多為磚墻、土墼墻和夯土墻。合院式民居多數在城區和擁有經濟實力的大戶人家,院落為空間組合的、幾重進深的、中軸對稱的空間布局;墻體采用磚墻、木墻、土墼墻或者混合型,墻體高高而厚實,底層有鋪設地板,墻壁起到擋風、保暖、防御作用;而單體建筑民居多數是在鄉村,因為經濟相對落后,主要墻體為土坯和土墼墻,少部分用石頭堆砌墻壁,但防御可以,保暖效果不及土坯和土墼墻。

建筑風格的流向除了建筑本身的基本造型外,還取決于建筑的藝術裝飾。昭通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傳統民居多是木架結構建筑,裝飾遍及整個建筑體,從屋頂到地面、立面、道路。昭通傳統民居的藝術裝飾,特點鮮明,主要體現在雕刻藝術、屋頂裝飾、繪畫藝術、圖形設計等方面。雕刻藝術。在昭通傳統民居里隨處可見,分為木雕和石雕兩類,包括了圓雕、浮雕、透雕、縷空等多種雕刻形式。木雕多應用于樑、柱、門、窗、家具等,石雕多應用于柱礎、地基、大門前放置的神獸。從現存實物和出土文物來看,昭通雕刻藝術在漢晉時期的是磚雕,石雕多為淺浮雕,木雕因時間久而保存不完整。整個雕刻藝術風格古樸、線條流暢、生動。木雕藝術應用最廣在傳統民居大門、窗戶上,大門是民居的入口,門頭往往是民居主人身份的象征,憑大門和門頭的裝飾就可探究房子主人的經濟實力。窗戶的木雕有浮雕、透雕、縷空,雕刻技術嫻熟,雕刻內容都是民間富有寓意的動植物。出土漢磚上的浮雕流暢、線條飄逸、雕刻內容生動,給人以質樸、富有原始生活氣息的藝術享受。到了清代的雕刻技術則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圓雕、深浮雕、透雕技法相互混用,雕刻風格有雍容華貴、高雅脫俗、秀麗清爽、渾然質樸,呈現出百花齊放形態。圓雕多為猛獅形象,放置于大門外的猛獅,還有許多建筑物中的附件,都是石頭作原料雕刻物石桌子,護欄等都是圓雕,如龍家祠堂內那塊聞名遐邇的九龍碑便是;威信觀斗山的石雕群更是讓人嘆為觀止,石刻造象十尊,木刻造象已毀,佛吐連環,喜鵲鬧梅,白鶴鬧松等浮雕,刀法流暢,重在于神的雕工刻畫上。雕刻內容有幾何圖案、有牧放畜牲的場景、傳說人物、花鳥、梅、蘭、竹、菊、松、牡丹及自然山水等。屋頂裝飾。屋頂是建筑中最突出、最顯眼、最重要的構成元素,她的變遷客觀上反映著建筑技術的發展;同時屋頂本身也是一件人工雕琢的藝術品,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藝術價值,而且本色地直接反映著每個區域的少數民族人民的生活習俗,以及蘊含著豐富多彩的屋頂文化和宗教信仰。昭通四季分明,春秋風大,傳統民居屋頂均用瓦片堆砌做頂,保暖性好,透氣,還有防風功能。昭通傳統建筑注重屋頂裝飾,一是為了滿足審美需要,二是祈求保吉平安。在昭通傳統民居屋頂上的圖騰崇拜雖沒有固定的統一物,但人們相信都是神、神獸的化身,能驅邪、保佑平安的吉祥物。這種吉祥物的豐富性要數“龍家祠堂”為最,有八仙過海、神器、神獸。云興街老房子屋頂中心和屋頂四角邊緣都有神獸在高高凝望。繪畫藝術。

建筑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建筑藝術與繪畫藝術是緊密聯系的。建筑是繪畫的重要場地。繪畫藝術在昭通傳統民居中應用廣泛,如墻壁、柱子、門頭等,都是繪畫的媒介。圖畫繪于建筑的墻面、立面、頂部、柱子等地方,既可以裝飾民居,又可以豐富建筑的空間層次,使室內的空間變得更加開闊和有趣。另外,繪畫在某種意義上可以反映出建筑的精神氣質,強化建筑的藝術性。在傳統的建筑當中,繪畫藝術融入了建筑藝術,成為建筑藝術組成的一部分。[2]繪畫內容寓意美好,具有象征性,期盼性,表現形式多為中國傳統書畫。昭通傳統民居把繪畫藝術與建筑藝術緊密結合在一起,相互生發輝映。圖形設計。圖形的運用在建筑里是美術的基礎,也要遵循美的法則。在昭通傳統民居建筑中,地面的鋪設(用磚、石板、鵝卵石鋪圖形)、墻面的裝飾效果、窗戶的布局、馬頭墻上的磚塊的拼圖等的處理直接影響建筑的美觀,所以做好圖形設計也是關系建筑藝術的一部分。總體而言,昭通傳統民居吸納了官式建筑、廟堂式建筑、民居式建筑等方面的精華,逐漸形成了以清代建筑為主體又包含民國、中西合璧建筑形式的多元建筑風格,具有顯著的地區特色文化,是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3]值得我們認真挖掘和保護傳承。

參考文獻:

[1]張興蓮,等.昭通建筑藝術探析[J].黑龍江科學,2014,(03).

[2]習麗.“詩意居住”的建筑藝術———與繪畫、雕塑藝術的比較視角[J].江西社會科學,2015,(11).

[3]魏金龍.云南玉溪民間民居建筑雕刻研究[D].西南大學,2014.

作者:張興蓮 魏蜻 單位:昭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