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莊文化與特征探索

時間:2022-12-24 11:39:17

導語:避暑山莊文化與特征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避暑山莊文化與特征探索

本文作者:畢國忠工作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避暑山莊文化里面含有西方文化的許多因子,這與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大背景有著直接關系。吸收外來文明,以異質來激活固有文化,促其發展繁榮,為我所用,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一個優秀傳統。中華文化自成一統,在明末清初,以傳教士為先導和主體的西方基督教文明開始向我國滲透,教士們帶來了西方的哲學思想、科技知識,特別是在天文歷法、數學邏輯、機械制造等方面的先進知識,在藝術方面則表現在西洋繪畫技術的傳播,特別是油畫透視方法的運用。本著“收其人必盡其用,安其俗不存其教”的原則,清廷任命了一大批傳教士為其服務,比如主持欽天監工作的比利時人南懷仁,同時也是一位火炮專家,曾為清朝制造大中型各種火炮;在宮廷里制造西洋鐘表、機械玩具的葡萄牙人安思文;歷經康雍乾三朝,為清帝服務長達33之久能工巧匠瑞士人林濟各,等等。康熙時期,康熙皇帝學習、吸收西方文化主要表現在數學上,由白晉、張誠進講《幾何原理》、法國數學家巴蒂的《應用和理論幾何》以及對數,在出巡時,康熙皇帝令張誠扈從,隨駕講學,又“協助他運用幾何,作些實地測量工作。”對于西方天文、歷算知識,康熙皇帝也很重視,康熙五十二年(1713)六月二日,“諭和碩誠親王允祉,律呂算法諸書應行修輯。今將朕所制律呂算法之書發下,爾率領庶吉士何國宗等,即于行宮內立館修輯。”所立之館即為避暑山莊澄觀齋,《律歷津源》就是在這里修輯校訂的,這比在暢春園蒙養齋立館修書早三個月。康熙主持測繪《皇輿全覽圖》,這是世界測繪史上的創舉,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碩果。首次由法國傳教士白晉、雷孝思、杜德美負責測繪的就是長城以外的熱河一帶,于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1709年1月10日)測完還京,繪圖進呈。直到康熙五十八年(1720)二月,《皇輿全覽圖》才告完成。根據《陳設檔》記載,此圖曾鑲嵌于避暑山莊的淡泊敬誠殿中。此外,諸如哲學、邏輯學、西方醫學、西方動物學、音樂、物理學、化學都曾引起康熙皇帝的濃厚興趣。而當西方地圓說傳入中國,遭到一些人的反對時,康熙皇帝則堅信地球是圓的,十分難能可貴。乾隆四十五年(1780)朝鮮學者樸趾源的《熱河日記》記載,八月十五日,與“藏修”于承德太學的王民皞舉人共話宇宙,兩人都認為地球是轉動著的,太陽、地球、月亮都浮于太空,日、月、年由于三球的轉動而決定,這在當時是很先進的認識。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避暑山莊文化吸收了外來文明。根據嘉慶年間清宮的《陳設檔》記載,在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里曾擺放有40多架大大小小的西洋鐘表,美輪美奐,既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實用性也極高。應該指出的是,這些鐘表并不完全是從西洋進口,有的是在國內制造的。清代的制表業很發達,這得益于康熙皇帝,他把西洋鐘表當作是一種科學技術來看待,利用傳教士,以之為師,培養人才,引進技術,形成自己獨立的生產,康熙時期,曾在宮廷設有“制鐘處”。康熙五十二年(1713),意大利人馬國賢完成了銅版畫《避暑山莊三十六景圖》的制作,此銅版畫深受康熙的賞識,被大量復制,賜予王公大臣。馬國賢不僅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銅版畫家,而且也把避暑山莊介紹到了歐洲。1724年,當他把這組畫帶到倫敦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由于馬國賢的努力,西方美術在清廷得以流傳。郎世寧系意大利米蘭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來到中國,為清廷服務了五十一年。

郎世寧用畫筆記錄了清王朝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乾隆朝。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郎世寧用畫筆為乾隆的文治武功做了生動形象的記錄,也為后世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乾隆十九年(1754)九月二十三日,郎世寧、王至誠等應上諭來到避暑山莊,參加乾隆接見輝特部臺吉阿睦爾撒納的活動,十一月,阿睦爾撒納來到承德避暑山莊,郎世寧親自為阿睦爾撒納等10位輝特部首領畫像。乾隆二十年(1755),郎世寧與王至誠共同完成了《萬樹園賜宴圖》和《馬術圖》兩幅畫作,前者展示的是乾隆在萬樹園設宴招待杜爾伯特部首領的情形,后者表現的是乾隆與大臣同輝特部首領在山莊觀看馬術表演時的情形,特別應該提出的是,這兩幅畫是由郎世寧、王至誠主繪,中國畫家參與完成的,可謂中西合璧,現今,這兩幅畫仍然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康熙、雍正、乾隆統治時期,是清王朝的鼎盛時期,也是中國長達3000余年封建社會中屈指可數的鼎盛時期之一,堪稱黃金時代。人們在提起這一段歷史時,往往用康乾盛世來概括。康乾盛世從康熙二十年(1681)開始,至嘉慶元年(1796)結束,歷時一百一十多年。在這一時期里,國家完成了真正的統一,實現了大一統,奠定了疆域版圖,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經濟繁榮,生產發展,商業發達,國家財政收入大大增加,人民負擔減輕;隨著盛世的到來,文化學術也迎來了一個繁榮、興盛的局面。《四庫全書》自乾隆三十八(1773)年開館編纂,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完成第一份,歷時十年,總計選錄書籍3510部,近8萬卷,僅存的書目就有6760種,9萬卷,共計36200冊,分裝在6143函。《四庫全書》成書后,又發現一些錯誤,于是,在總編纂官紀曉嵐的主持下,在避暑山莊進行了校勘。避暑山莊的文津閣,就是為庋藏《四庫全書》而建造的。在《文津閣記》中,乾隆表達了為“塞外伊古荒略之地”的承德增添文采的心愿,要把這個皇家避暑之處變得更加“地靈勝境”。由于當時《四庫全書》刊抄尚未完成,乾隆便把康熙年間編纂的《古今圖書集成》貯藏于文津閣中,該書1萬卷,乾隆每每感嘆:“偶至據床輒蒿目,望洋徒自愧知津。”乾隆五十年,第四部《四庫全書》正式入住文津閣,直到一百三十年后被運往北京。文津閣藏《四庫全書》,是目前保留最為完整的一部。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大多建在康乾盛世期間,它們不僅是宏大的建筑群,更是巨大的文化藝術寶庫。山莊里大量的詩文碑刻,楹聯題字,書畫琳瑯,充滿了濃郁的文化氣息。外八廟里,各種風格的建筑、雕像、壁畫、法器,無不美輪美奐,陳列的各種器物,敕印的《滿文大藏經》等等,一件件都是民族文化的精品。除此之外,山莊里的戲曲、音樂,寺廟中的步踏法事,生動地向人們展示著民族文化的多彩與絢爛。從避暑山莊文化源頭看,遼代的捺缽文化、金元的春水秋山,最能表現滿族及其先民民族性格的騎射文化,都為避暑山莊文化增添了異彩;從宮史研究的角度看,以“八珍旨酒前賢戒”為標榜,滿族特色飲品糜兒酒(滿語詹沖努力)進入御宴的酒文化;以《駕次熱河哨鹿節次照常膳底檔》所記的飲食文化;以《味甘書屋》、《荷露烹茶》等詩歌所展現的茶文化;以和闐玉鑑賞、收藏為代表的玉石文化;以清音閣演出為表現形式的戲劇文化;還有皇家的家法、家規、婚育禮俗、服裝配飾、園林建筑、騎乘儀仗、游藝畋獵、節日慶典、宗教活動、禁忌回避等等,都表現了避暑山莊文化的豐富蘊含,也為我們從宮史視角深入研究避暑山莊文化提出了新課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可能永久地與外部世界隔絕,相互交流,取長補短,與時俱進,才能夠發展、壯大。避暑山莊文化植根于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得益于多民族文化乳汁的滋養,又受到西方文化的點染,最終形成了它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