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教育如何融入區域文化
時間:2022-07-21 04:20:57
導語:創新創業教育如何融入區域文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以時刻關注時代背景和社會需要為目標,對接地方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本次研究以問卷調查為參考依據,主要圍繞目前省內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成效和區域文化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現狀,探索立足省內地方經濟發展,融入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途徑。
關鍵詞:地方高校;區域文化產業;創新創業教育
一、前言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地方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主體部分,是推動地方振興發展的重要力量,承擔著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與智力支撐的重大責任。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以培養學生與時俱進的思維視角,時刻關注時代背景和社會需要為目標,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深化產教融合,對接地方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山東省正在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文化創意被列為重點發展的十大產業之一,各地市積極構筑文化產業人才高地。在2014的《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的意見》中強調促進集聚發展,加大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力度,推進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建設。2019年山東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山東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強調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全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梳理并研究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創意人才資源現狀與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的關聯和協同創新機制,是提升高校“雙創”實踐成效、培養文化創意產業領域“雙創”人才的重要突破口,更是加快山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舉措。近十年來,學者們通過實證調查研究和借鑒國內外經驗,開始探索圍繞著如何有效解決區域文化產業的強勢發展與文化人才有效供應的矛盾,其研究內容和方法進一步細化。當前的研究成果表達了一定合理的科學邏輯,也提供了一些合理有效的途徑。目前,已有不少學者對高校創新創業人才的長效供給的教育及發展模式進行深入研究,但對中小城市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及發展路徑方面的關注較少。本次研究選擇中小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為背景,以問卷調查為參考依據,主要圍繞目前省內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成效和區域文化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現狀設計問題,致力于指出目前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及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等,試圖探索立足省內地方經濟發展,融入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頂層設計,最終目的形成多元培養主體參與地方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二、問題
為獲取山東省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的一手資料,筆者通過互聯網調查問卷355份,調查對象主要包括煙臺大學、魯東大學、山東工商學院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其中省內大學生占比75.77%,問卷有效率100%。從大學生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理解、對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就業創業的意向以及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情況三個方面展開,客觀揭示大學生創新創業行為的基本表現、深層原因,有針對性地探索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成效的提升策略。
(一)基于地區文創發展的高校雙創教育功能效用發揮不足
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學理念與模式。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山東省新舊能源轉換重點產業之一,在高校雙創教育中的地位并不突出,高校雙創教育功能發揮不明顯。其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里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關注度較低。很多地方高校尚未開設文化產業專業,專業設置也不能跟上產業發展的需求,高校雙創教育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塑造與激發。調查中,僅有36.74%的大學生所在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涉及文化創意產業信息,66.67%的大學生表示從未在學校接觸過文創產業相關政策、課程或講座(如圖1)。在對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中,78%的大學生認為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有待創新或完善;89.86%的大學生了解文化創意產業主要通過途徑是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只有49%的大學生通過學校了解;在“影響您就業創業的因素有哪些”問題中,“學校就業指導工作”和“創業教育”達到80.28%,調查表明,大學生就業創業動機的產生更多來源于學校教育。其二,高效雙創教育尚不能滿足社會與個體發展的需要。高校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事業心、創造性思維和開拓性行為方式,也就是為其“設定創業遺傳代碼”。[1]根據調查問卷分析,目前大學生具有較好的創業理念,但其具備的創新精神并不能與其理念和行為相匹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缺乏層次性,局限于“創立企業”的單一教育內容,游離于“創業行為”之外,不能很好地指導學生擁有創新型的行為模式,從而泛化為一種通識性的“大教育”。[2]調查中,81.82%的大學生會考慮在文化創意領域進行創業;88.6%的大學生比較認同自己是一個富有個性有創新精神的人(如圖2),但89.22%的大學生不了解報告提到的有關文化產業的論述;62.88%的大學生不清楚山東省新舊能源轉化中的產業是否包括文化創意產業。本次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81%的大學生會考慮在文化創意領域進行創業,但只有22%的大學生關注文化創意產業相關信息,這兩個數據的不匹配說明大學生具有創新創業的主觀意識,具有相對明確的創業目的,但目前受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實踐等各方面的制約并不能鍛煉其創新創業能力,針對本文討論的文化產業領域更是了解甚少,存在該領域的實踐平臺短缺,與實踐脫節,指導幫扶不到位等短板。其三,大學生認知需求與高校教育供給嚴重失衡。從上述調查數據中可以推斷,大學生對于文創領域有極大的認知興趣或創新創業行為意愿,積極關注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尤其關注注重對學生個性、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此外,大學生有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也更傾向在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時更科學、更有的放矢,更大程度地發揮個人價值。但目前學校教育仍存在與社會需求脫節,與學生需求斷層等問題。
(二)基于地區文創人才輸出的高校雙創實踐功能定位有待完善
高校產教融合實踐平臺目前對文創領域創新創業型人才實踐平臺的定位不是十分清晰,文創實踐平臺資源有待進一步挖掘和整合。其一,針對文創領域的創新創業實踐內外部環境有待塑造和優化。在問卷“山東省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你了解或聽說的有哪幾個”(多選)問題中,接近一半的大學生“不了解,沒聽說”,其中絕大多數大學生對大學所在城市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不了解。在“您覺得不選擇就業創業的原因,或者在就業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有哪些”(多選)問題中,選擇最多的兩項分別是“不了解市場情況”、“缺少就業創業渠道”(如圖3)。在“你參加過的賽事有哪些”問題中,只有27%的大學生參加過“互聯網+”、“挑戰杯”等某一類創新創業賽事。由以上調查可知,針對創業實踐內外部環境而言,與大學生創業園建設相比,行業類的校外實踐基地或園區還有待增加和擴展,目前的創新創業實踐無法滿足學生迫切提升實踐能力的需要,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也無法對接地方產業園區的發展建設,對當地產業發展沒有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創新創業教育除了創業教學課程,也包括創業服務、創業實踐活動、創業競賽活動等,但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創業競賽、創業實踐項目參與度較低,驗證了創業教育仍需要對創業實踐做普及性宣傳工作,提供更多的實踐活動,以實踐體驗深化理論學習。其二,基于文創人才輸出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資源有待進一步挖掘和整合。在問卷“您覺得城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具備的條件有哪些”(多選)問題中,其中只有50%的大學生選擇“地方高校注重創新創業教育”(如圖4),在所有選項中占比最低;在“您認為煙臺文化創意產業存在哪些缺點”問題中,接近一半的大學生認為“創新創業能力不足”;在“您認為以下哪些途徑可以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問題中,81.84%的大學生選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加強該領域的人才培養”,在所有選項中占比最高,其次,71%的大學生選擇“實行關聯互動戰略,搭建高校與社會(政府、企業)交流平臺”。由調查可知,大學生對高校創新創業實踐的需求較為強烈,無論是對綜合能力的提升,還是對創業意向促進、創業渠道、行業情況等方面,都希望通過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得到幫助和指導。
三、對策及建議
(一)以文化建設為引領,豐富高校雙創教育內涵建設
創新貫穿在總書記有關文化建設論述的全過程,也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興盛的主線。這提示全社會要鼓勵創新創造,高校就要把握文化建設的時代脈搏,就要豐富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建設。高校強化文化創新創業導向,培育文化產業師資隊伍,開展文化產業宣講活動,逐步樹立“做中學、干中教”的核心理念,積極融入文化產業振興計劃,努力培養既注重實現自我價值又適應社會發展的文創人才。
(二)以文化創意為抓手,促進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的共同提高
創新精神是進行創新活動、創業行為必須具備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創新決心等思維活動。一方面高校通過舉辦各種創新創業競賽。實踐教育是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高校積極搭建創新創業實踐訓練平臺,通過創業大賽、創業實訓,掌握創業機會把握和資源整合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挖掘文化創意產業團隊小、成本低、投入少和產出高等方式及特點,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專業圍繞文創進行創業探索,搭建創新創業項目孵化平臺,為大學生創業者創建企業提供實踐演練機會,提升實戰能力。高校依據區域內文化產業的結構,立足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優勢和不足,通過反復的實踐與探索逐步確立以創新力價值鏈為核心的教育目標與理念,注重學生在文化產業領域的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協同發展,幫助他們獲得和掌握對文化產業行業前景的判斷力和洞察力。
(三)以文化產業為紐帶,打造多元培養
主體參與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2020年9月,總書記在長沙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考察時強調,文化產業既是一個迅速發展的產業,也是一個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地方高校要充分把握文化產業大發展帶來的機遇,如積極與企業對接,充分發揮企業的研發中心、實習實訓基地、企業具體項目、企業精英培訓等平臺作用;實現校內創業園與地方創意園區的實時對接,打造全方位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和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充分依托地方文化創意博覽會與文化創意園的平臺,依托區域文化產業優勢打造創新創業教育信息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等,逐步形成校內外資源的良性互動與優勢互補,以“政、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項目平臺與技術支撐,實現學生個人發展與社會發展、技術創新與社會進步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四)以區域特色為引擎,打造地方高校特色“雙創”教育模式
不同的歷史淵源、經濟基礎、消費習慣、地理環境等,導致文化產業具有較強的地域屬性。山東是文化資源大省,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山東省很多地方文化產業地域屬性較突出,有的是環渤海經濟圈內重要節點城市,有的是“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重點建設城市,有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的是紅色革命老區。每個地區具備自己獨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氣質。整體來說,山東省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建立。因此,地方性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基于地區產業發展、文化資源開發等方面,融入文化創意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加快培養符合市場和城市發展需求的文化創意人才。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完善中,如可搭建創新創業教育開放協同平臺,如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鼓勵企業以兼職師資、資金、市場、技術等資源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現校企協同育人、聯合創新等;結合地區文化資源、文化精神發展適應地方需求的高校創業實踐課、實踐基地建設、創新創業大賽、第二課堂建設、創新類校園文化活動等,也充分結合地域資源優勢探索建立基于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最終實現區域文化產業與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杰弗里·蒂蒙斯,小斯蒂芬·斯皮內利.創業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1.
[2]孔潔珺,王穎.中國高校就業創業教育溯源與釋義[J].思想教育研究,2015,(3):76-80.
[3]孫福兵,陳穎.文化產業大發展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3,(10):99-105.
作者:王安然 單位:煙臺大學
- 上一篇:語言文化教育構建研究
- 下一篇:建筑文化在村標設計的重塑方式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