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間公共建筑城市意象分析
時間:2022-01-28 09:21:52
導語:大空間公共建筑城市意象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建筑行業不斷的發展,以及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國家對于城市空間建筑設計也在逐漸加強;城市建筑是時展最好體現,所以如何將城市這個大空間,結合城市要素,進行現代化的設計,使其城市面貌蘊含強烈的建筑文化,成為了城市意象研究的重點。對此本文就大空間公共建筑城市意象,結合文化學和人類學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見解,希望可以促進國家城市空間結構的發展。
關鍵詞:大空間公共建筑;城市意象;建筑文化;審美文化
建筑是人們生存的必然產物,是打造成城市意象的基礎;而要想通過建筑文化來打造城市空間結構以及城市意象,應當充分的了解建筑文化以及城市空間形態對于人們生活方式和審美文化的影響,并通過城市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進行分析,從而有效的提高人們的審美文化自覺和城市的精神面貌。
一、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對此
(一)建筑文化差異
1.建筑結構方面
我國傳統建筑,在建筑結構上以木質材料為主;在建設上多采用以梁柱為主的支撐系統;以單一的建筑結構為單位進行群組,建筑組合形式,結合街道、邊界、區域、節點以及建筑標志,形成一個大的城市空間;同時這個空間,還會以古代建筑理念,以中軸對稱、協調等建筑文化進行空間擴展;并且整個建筑空間,多以形狀規矩的方形為主;對于建筑外觀處理,使用的顏色多以白和紅、黃為主,具有一定的個性和特色;建筑風格多以柔和、實用、簡捷的建筑為主,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生活態度,表達出生活的和諧和安逸。而西方建筑文化使用的建筑材料多以石質材料為主,以墻柱為支撐系統;并且完美的詮釋建筑力學,在建筑設計上大膽、精密;在建筑空間上,西方建筑不是運用的橫向發展,而是垂直向上發展,講究立體、建筑面積和高度,追求建筑的大膽和自由;外觀處理使用的涂料多以白、灰為主,顯現出一定的宗教信仰和精神文化;對此西方建筑建筑風格給人的感覺是莊重、不可侵犯的。
2.建筑因素方面
中國建筑文化,注重的是時間因素,主要是以單一建筑組成的群體組成為主,以中軸線進行布局;時間因素體現的最濃厚的就是居室的分配,以及對于建筑形成的觀念;人們始終相信建筑是人們的勞成果,對此建筑都是以實用為主,并且都是相同風格,講究南北向或東西向,建筑變化不大;對于居室的分配,也是以歷史文化中的孝道為主,進行居室的合理分配;而西方的建筑文化注重的是空間因素,因為西方國家始終相信建筑是由神的旨意所決定的;并且建筑的技術、理念以及材料都比中國的先進,對此西方建筑比中國的建筑在外型上更加的獨特和夸張,每個建筑都有一定的特色和個性。
3.人類審美方面
中國建筑文化的形成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點為主,逐漸形成的名族特色;我國從古到今,都是以臨近和平相處,互相幫助的原則,所以建筑單位都很近;并且對于建筑的審美,注重虛與實,以及建筑的線條等,從而感受到強烈的建筑文化和民族特色。而西方的建筑風格,也充分得體現出了西方國家人們的個性、獨立、有思想、觀點的個性;并且建筑材料多以石質為主,面積較大,寓意著他們向往自由的生活態度;尤其是一些雕塑建筑,與周圍的建筑風格不同,更是體現了出了西方國家人們的宗教信仰、特立獨行以及開放的生活觀念。
(二)形成建筑文化差異的原因
形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異的原因,多數是由地理環境、自然背景、生活方式、宗教性信仰、政治文化以及歷史文化傳承有關。中國的地理環境中,森林木材居多,受到古代人們使用木材的影響,石質材料搬運不便,發展不是特別的迅速;傳統的生活方式是以農耕為主,生活作息規律,追求和平;并其生活環境是冷熱交替,為農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東方國家的宗教信仰信念不是很強烈,對此宗教信仰對于建筑文化幾乎沒有什么影響;當時的政治文化比較封建,等級制度嚴重,人們的生活方式較為規律,政治思想較為統一,所以建筑風格沒有大的波動,并且建筑特點相同。而西方的這幾點因素與東方截然不同,對此也就有了現代建筑文化的差異。
(三)中西方差異影響
建筑是很多國家發展的基礎,是結合不同區域的文化和生活環境所成立的,對此中西建筑文化本應具有一定的不同性質;但是隨著科學技術全球化,導致建筑全球化,使其本土建筑文化不清晰,沒有建筑特色,對于名族文化的傳承具有一定的阻礙。人們受到不同程度的西方潮流因素的影響,對于建筑的審美觀點,產生嚴重的分歧;使其國家的建筑文化的發展,造成一定的矛盾。對此合理的結合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同時,重點突出民族文化和本土建筑的象征意義,幫助人們調整審美觀點,并引其大眾的文化自覺是非常有必要的;從而賦予城市新的精神面貌。
二、建筑文化差異的解決辦法
(一)數字的象征性表達
中國人因為具有濃厚的民族精神和歷史文化傳承,在人們的審美觀點中,常常借物烘托思念、吉祥或是祝福,尤其是在建筑中,人們經常用數字象征著陰陽、時間因素等;像古代宮殿的建筑,常常會用四根立柱,象征著一年四季,在宮殿的中央,用十二根立柱,代表著一年十二月或是十二個時辰等;尤其當時的政治現狀是以帝王為主,而數字九,不僅是帝王之數,在很多建筑中,廣泛的應用,其中建筑的九仗,就是指帝王的地位,至高無上,高不可攀的帝王之威。
(二)通過建筑裝飾
無論是古代建筑,或是現代建筑,都非常的重視對于建筑外圍的裝飾。久而久之,人們意識到建筑裝飾是建筑文化體現的重要部分,并且會借助一些古代文化標志。像傳統符號等,并且修飾的方法也是靈活多變,不僅沒有顯得突兀。反而將建筑文化表達的非常清晰。同時,也夾雜著濃厚的民族精神,從而不斷的突出東方建筑文化。同時,也不斷的提醒大眾的審美觀念,從而進行良好的文化自覺。但是大多的建筑裝飾都是以建筑結構為基礎,講究建筑和諧、統一、立體感強烈,對此都是以中軸線進行建筑裝飾,從而加深建筑美感,以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同時,建筑裝飾,對于建筑文化象征性的表現分為祝福、吉祥意義以及文化禮節制度的意義。其中象征著吉祥的建筑裝飾,像古代建筑中應用到的神獸或其他的動物,以及文字像福、喜等;植物如松柏的長青、花朵的高貴等。等級制度象征性的表達,則是對于建筑結構進行調整,從而提高建筑整體效果的,像門洞、屋頂等不同形式的建筑,結合象征性強的事物,使其建筑裝飾象征的意義更加明確。
(三)建筑顏色的象征性表達
建筑經常運用顏色進行象征性意義的表達,其中顏色的運用,是以自然環境、審美觀念、等級制度以及生活態度等方面進行參照并結合的,從而使建筑文化表達的更加形象和準確。如:建筑中常用到的黃色琉璃瓦,其是象征著金色的靈魂、生命等意義;藍色琉璃瓦的應用,是為了襯托天空的顏色,充分的借住自然因素,象征著和平、質樸;而建筑中經常用到灰、白、黑的顏色,是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方式、精神向往以及陰陽五行,進行建筑以及顏色應用的;陰陽五行對應的顏色是青、赤、黃、白、黑幾種顏色,其中黃色位置居中,象征著主要位置,也就是帝王統治的意義,也是帝王所在建筑的專用顏色,所以黃色是古代宮殿或是現代重要場所建筑所用到的建筑顏色;青色常用于屋檐等建筑位置,以天地顏色為建筑顏色,所以青色象征著寬闊、統一的意義;灰色因為沉悶,在建筑中象征著穩定、安逸;而白色在古代中,有不吉祥的象征意義,其中多以平民建筑使用,又因為白色象征著質樸,隨著封建思想的退去,和平時代的推進,白色也被現代的建筑廣泛應用;黑色在陰陽無形之中代表著神秘宗教信仰,并且有水可以化解火災的意義,所以經常被用在諸侯、大臣的建筑結構立柱上,而紅色用在帝王的宮殿柱子居多。
三、以人類審美文化價地角度突出建筑文化
基于人類的審美文化,來突出建筑文化。并以此來引起大家的文化自覺和審美要求:首先,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結合大眾的審美觀點、生活方式以及社會趨勢建筑。同時,在突出建筑文化的同時,一定要帶領大家提升審美文化;然后,結合中西方建筑文化對于的人們的影響,以及城市空間形態對于人們的影響進行分析,從而更好的保證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文化精神。
(一)城市空間結構對于人們的影響
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看重利益,對此城市公共空間,逐漸的成為了人們開發利用的物質產品,像商品生產一般;在利益的誘惑下,城市建筑空間儼然已經失去了文化審美的價值,不僅不能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同時也沒有達到人們的審美需求;隨著城市空間結構演變速度的提升,以及交通、建設的迅速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步伐、節奏也逐漸加快,從原有的身心體驗逐漸演變為視覺體驗;甚至城市建設,也把很多傳統的建筑環境、建筑標志翻新代替,使的人們的城市意象比城市空間結構的演變形成有一定的差距。
(二)提高人們對于城市建筑文化的審美研究
1.街道;街道是城市空間、城市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雖然是一個交通通道或線路,并且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道路建設對于城市意象的重要性,其街道一直是城市建筑布局設計以及空間形態發展的有利依據;而且街道的建設裝扮直接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對此具有明確指明道路或具有辨識度的道路,是非常容易形成城市意象的,從而有效的提高人們的審美需求。2.邊界;城市邊界是指城市結構的邊圍,也是區分區域的線性中斷,同時也可以通過延展或是連接形成新的城市空間結構和城市意象。3.區域;區域指的是城市平面,同個范圍里具有相同特性的分區,也是構成城市意象的重要元素;將城市區域內的指定的環境范圍進行明確的區分,像商業區、行政區以及工業區等,因為具有相同的建筑文化,對此給人一種形象、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間審美。4.節點;是區域的抽象表達,是人們生活的交匯點,或是城市建筑的連接點,以及一個小的單元,總之是城市大空間中的一個點或段;是可以通過城市空間節點,進行美化的,或是建立多個典型的城市節點,使其人們在節點,可以明確自己的位置,明確周圍的標志建筑、環境。從而通過城市建筑更加了解到城市空間形態。5.標志物;標志物可以作為城市的代表建筑或是區域內的參照物,可以是一座建筑、商店、山峰或具有代表性的雕塑等,像悉尼歌劇院或比薩斜塔等。并其多數的標志物都是在城市中心,同時也是交通、購物等的中心。對此人們可以通過參照物,明確自己的位置,不僅突出建筑文化,也為城市空間結構指明了方位。對此,對于大空間城市意象的構造,可以通過的具有特色的建筑物,并且在高度上獨樹一帆,以便人們通過日照斜影判斷方位;并且標志物的建筑風格,要與周圍建筑物不同,或是形成鮮明的對比,或賦予歷史文化、神秘意義等,使其被人們的熟記,從而有效的保證城市空間結構的文化價值。
(三)城市意象形成研究
城市意象的形成,離不開建立城市空間結構的主要因素;而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街道、邊界、區域、節點以及參照物,這幾個條件對于城市意象的構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同時將這五種重要因素按照結構性質分為點狀結構,以及節點和標志物;線性結構分為街道和邊界;面狀結構主要指區域要素。雖然這幾種結構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但并不是單獨存在的,要素之間的聯系也是非常緊密的,也是城市建設的主體結構;對此這幾種元素之間會相互影響和推動發展,同時也會互相制約和阻礙。而城市意象是將這幾種元素,進行綜合性的整理,并由專業人士結合當地的生活習俗以及建筑學、人類學以及大眾的審美文化進行協調和統一,盡量的避免幾種元素之間的阻礙影響,使其幾種構成城市意象的因素通過相互作用,合理的進行城市建設。
綜上所述,對于大空間公共建筑城市意象的分析,是通過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對比、建筑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確定人們建筑設計文化以及人們的審美觀念,然后通過本土建筑的象征意義表達形式進行分析,從而引起大眾的文化自覺,最后回歸本質,堅持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原則,對于城市大空間中的城市意象進行分析,從而帶動群眾的審美文化和文化價值觀念。
作者:王靜 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參考文獻:
[1]朱美.基于場所營造的文化建筑綜合體公共空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
[2]陳治邦.歷史文化名村中民居建筑的空間形態比較研究及當代借鑒[D].北方工業大學,2014.
[3]秦豪.公共建筑外部空間的公共性策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
[4]羅丹.城市濱水建筑外部空間的地域性表達[D].西南交通大學,2011.
[5]陽作軍.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景觀演變及趨同性的規劃對策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2.
[6]劉永剛.關于城市區域景觀改造與公共建筑設計相結合的案例分析———社區圖書館設計[J].設計,2013,11:67-68.
[7](美)凱文•林奇.城市意象.華夏出版社.2001.04
- 上一篇:大學數學教育中翻轉課堂的運用
- 下一篇:數學文化對大學數學教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