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生命力論文
時間:2022-07-17 04:46:00
導語:馬克思主義生命力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中,一些學生產生了這樣一種疑問:為什么歷史上一些思想家的思想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會過時,而馬克思主義作為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的理論,卻至今仍適用,不會過時?本文擬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問題作出分析。
一、應該區分馬克思主義創立的歷史條件和它的歷史使命與研究主題
馬克思主義開始創立于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以后到此時在西歐英、法、德處于一定的發展水平。英國已經開始工業革命,成為當時世界生產力最為發達的國家;法國在大革命以后,資本主義生產也有很大的發展。馬克思恩格斯的出生地德國萊茵河地區資本主義也有一定的發展。但整個說,資本主義仍然處于發展的早期。在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在資本主義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還適用嗎?這個疑問的關鍵,在于不知道馬克思主義創立的歷史條件和它肩負的歷史使命與研究主題之間的區別。學生們對這個問題理解的困難主要來自對這兩者的混淆。
馬克思恩格斯雖然生活于自由資本主義階段,但他們探討的問題并不限于自由資本主義而是關于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向何處去的問題,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問題,因而是對人類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規律性的探討。我們只要讀一讀馬克思發表在《德法年鑒》致盧格的信,以及《論猶太人問題》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這兩篇早期文章,就能非常清楚馬克思恩格斯創立新的學說的目的和使命。恩格斯1845年1月20日致馬克思的信對這一點說得非常清楚。他對馬克思說,“目前首先需要我們做的,就是寫出幾本較大的著作,以便給許許多多非常愿意干但自己又干不好的一知半解的人以一個必要的支點。”(《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18頁)
正因為馬克思恩格斯肩負著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歷史使命的目的從事寫作,因而科學性是它的首要要求,他們不是停留在資本主義的表層,不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現象的描述,而是著力于通過現象把握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本質和規律。這樣,他們終生從事艱苦的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恩格斯說過,“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776~777頁)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的認識條件,可能會給馬克思恩格斯對材料的運用和理論視域帶來某些限制,但從根本上說不會影響他們對人類社會和資本主義一般規律的探求。一般存在于個別之中。資本主義社會早期暴露出來的社會矛盾中包含著它的發展規律和往后發展的趨向。這是馬克思主義雖然誕生于自由資本主義階段但至今仍然適用的一個最重要原因。
我們可以通過對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的分析來說明這一點。例如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關于商品二重性和勞動二重性的理論,關于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的理論,關于雇傭勞動和資本的理論,關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性和私人占有的矛盾等等,并不因為資本主義后來進入到國家壟斷階段而消失其科學性和理論價值。恩格斯在整理《資本論》第三卷時已經看到資本主義發展的某些新變化,如股份制的問題、托拉斯和壟斷組織的問題,因而出現社會資本對私人資本的揚棄,出現資本主義無計劃狀態的某些克服。但是他強調,這種轉化仍然是在資本主義限制之內,因此這種轉化并沒有克服財富作為社會財富的性質和作為私人財富的性質的對立,而只是在新的形態上發展了這種對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仍然是資本主義,雖然它有一些新的特點,但這些特點并沒有根本改變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理論,關于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理論。認為在當代勞動價值論已為知識價值論所取代,剩余價值理論已為利潤是組織管理生產報酬的理論所取代,國家的干預已徹底消除生產無政府狀態和經濟危機,新的中產階級已經消除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等等說法,都是非科學的。實際上,科學技術在生產中的作用的提升,并不是勞動價值論的失效,而是勞動價值論正確性的證明。因為科學技術研究本身是一種復雜的高級的勞動,創造價值的是科技勞動而不是被物化的各種生產設備。各種最先進的設備本身并不創造價值,而是價值的轉移。勞動價值論(包括腦力勞動對價值的創造)是正確的。剩余價值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仍然是存在的,仍然是多出于必要勞動而為資本所占有的部分。沒有這一部分就沒有利潤。創造剩余價值的仍然是勞動(包括科技勞動)而不是科技本身和各種先進設備。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資本主義國家的跨國公司,并沒有消除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有(雖然它以股份制的形式存在)之間的矛盾,而是在世界范圍擴大了這種矛盾。因而我們說,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說仍然是有生命力的。
就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來說,它的最根本的內容并不是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未來社會特征的描述,而是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的轉變,即把社會主義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建立在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分析的基礎上,從而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進一步發展的趨向和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較之空想社會主義以人性為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兩個必然”的理論是科學的,因為它是建立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分析上的,至今沒有失效。而且馬克思恩格斯在論述“兩個必然”以后,還提出了“兩個決不會”的論斷,即: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結合,構成了一個關于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這個理論是對當今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狀況最具說服力的解釋。馬克思恩格斯當時關于未來社會主義某些特征的描述,如關于由國家掌握全部生產資料的問題,關于商品生產和計劃經濟的問題,關于分配方式問題,等等,他們都是以資本主義高度發展為前提的,是從兩種社會形態本質特征的角度論述的。它并不是每一個國家實現革命后立即實行的行動綱領而是一種追求的社會理想。至于社會主義革命首先在落后的東方國家實現,并在實踐中具有許多超出甚至不同于馬克思恩格斯當時所設想的措施,這完全正常。說過:“馬克思活著的時候,不能將后來出現的所有這些問題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時把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加以解決。俄國的問題只能由列寧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由中國人解決。”(《文集》第8卷,第5頁)因此,馬克思恩格斯由于歷史條件限制所不可避免的局限,并不影響他們關于社會主義理論整體的科學性質。
馬克思主義哲學仍然是我們時代不可超越的哲學,這一點在西方連薩特都承認。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最一般規律的揭示,是不能推翻的。有人說,既然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那我們時代變了,為什么馬克思主義哲學不能過時呢?這種說法,有雙重誤解。一方面,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并不會因為時代的改變而喪失其對人類的價值。例如歷史上許多對人類有貢獻的哲學家的思想,并不會因為時代改變而由精華變為“糟粕”。具體到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現在距離馬克思生活的年代雖然有一個多世紀,時代特征和面對的主題發生了變化,但這個變化并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肩負的歷史使命。歷史是大尺度的。我們仍然在以不同方式實踐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偉大理想。在這個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包括它的哲學仍然是我們的旗幟。當代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當代的社會實踐,沒有也不可能有任何證據,來推翻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條根本性的原理。由上可見,因馬克思主義誕生于自由資本主義時代而否認它當代的適用性是錯誤的。
二、應該區分馬克思文本中某個論點的過時和“馬克思主義過時”論
我們強調馬克思主義的適用性,并不否認馬克思恩格斯的某個論斷可能過時。但要把它和“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區分開來。
馬克思主義過時論是針對整個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說的,是一種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理論;至于說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的某些論斷過時,這完全可能。馬克思恩格斯自己也從不諱言這一點,相反著力強調自己的某個論斷因為客觀情況變化而過時。例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就明確指出,由于最近25年來大工業有了巨大發展而工人階級政黨組織也跟著發展起來,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實際經驗而后來尤其是有了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達兩個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實際經驗,“所以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在講到《共產黨宣言》中關于對待各反對黨的態度時也說,“雖然在原則上今天還是正確的,但是就其實際運用來說今天畢竟已經過時,因為政治形勢已經完全改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1卷,第248~249頁)。他們也承認自己有過預測的失算,例如恩格斯說他在19世紀40年代,曾根據1825年到1842年間的事變進程,曾預言資本主義工業大危機的周期為五年,“但是1842年到1868年的工業歷史證明,實際周期是十年,中間危機只具有次要的性質,而且在1842年以后日趨消失。從1868年起情況又改變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424頁)。恩格斯逝世前在關于馬克思的《1848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一書的著名導言中的自我批評,非常坦率,非常誠懇。馬克思恩格斯宣稱自己的某個論斷過時,預測失效,甚至某些論斷存在錯誤,這種自我審視、自我批判的精神,充分表現了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理論的發展是辯證的,可以說相反相成。正因為敢于宣布自己的某個論斷過時和錯誤,從而在總體上保證了這個理論體系的科學性。宣布永遠不包含任何錯誤或失誤的理論,不是科學而是神學。
馬克思主義過時論不同,它不是針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某個論斷,而是針對整個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宣布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他們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各種理論都打著維多利亞時代資本主義的烙印,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第二次浪潮即工業革命時期的產物,現在是信息社會,是后工業社會,現在再使用馬克思主義,就像在電子顯微鏡時代還使舊式的放大鏡一樣。這種種說法,都是從根本上反對和取消馬克思主義。我們要向學生講清楚,我們承認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某個論斷或預測的過時的可能性,但要堅決批判“馬克思主義過時”論。
三、要充分理解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及其功能
我們考慮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在今天的適用性問題,決不應該把馬克思恩格斯與他們的后繼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只就馬克思恩格斯來談論馬克思主義。實際上,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創造性,在于其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馬克思是1883年、恩格斯是1895年逝世的,把他們逝世后一百多年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看成空白來談論馬克思主義的適用性問題,這種思維方法是錯誤的。馬克思主義學說是發展著的學說,馬克思恩格斯的后繼者與他們是一脈相承的。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的一個多世紀,是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的時期,是馬克思主義大發展的時期。僅就中國來說,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歷史。不僅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過時的論斷,某些沒有實現的預測,某些判斷的失誤,完全可以在后繼者的實踐和理論發展中得到克服和解決,而且馬克思主義被創造性地向前推進了。把馬克思恩格斯的繼承者與馬克思恩格斯對立起來,實際上就是把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變成教條,這本身就是一種理解上的錯誤。所以要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生命力問題,必須充分把握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這就是我們黨經常提出的堅持和發展的問題。
我們還應該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的功能。所謂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適用性問題,不是對號入座,也不是說它是包括當代一切問題現成答案的“圣典”。有人總喜歡問,馬克思主義哪些原理是普遍的不可違背的,能不能列一個清單?這樣我們就能容易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如果這樣,那堅持馬克思主義比解一個一元一次方程式數學題還容易,何至于存在那么多失誤?這樣提問題本身就是違背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恩格斯一再強調,他們的理論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加以機械重復的教條,他們的學說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因此對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理論聯系實際,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面對的實際問題,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正確結論,這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態度。我們應該在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學會在實踐中運用馬克思主義,學會在實踐中區分哪些應該堅持哪些應該揚棄。離開實踐預先列清單的想法是教條主義的思維方式。這當然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堅持任何東西,不是的。例如,我們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之所以要堅持是因為它們是經實踐反復證明了的真理。所以我們應該樹立以實踐為標準來確定我們應該堅持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
四、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高度來回答
在經過上面的分析以后,我們最后應該把問題提到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高度來進行總結,以便對學生進行一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教育。我們要告訴學生,一種歷史上產生的思想體系或學說在當代是否還有價值,最根本的是取決于它自身包含的真理性,而不是取決于它產生的時間的長短先后。如果以馬克思主義產生于19世紀就不能適用于今天,那產生于18世紀的學說應該如何看?依此類推,產生于17、16世紀或更早的學說豈不是一文不值嗎?這種看法,實際上一筆勾銷了人類的認識史。事實上,一種學說的價值和作用取決于它所包含的真理性內容或它所提供的知識和智慧,而不能以出現時間的長短先后來衡量。
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不同于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生產工具和技術屬于工具性的。人類有了新的生產工具可以不再需要舊的過時的生產工具,有了新的更先進的技術可以取代舊有的生產效率低的技術。可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不同,它只要是具有真理性或能給人類的智慧以啟迪都具有存在的價值。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是積累性的而不是取代性的。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傳統文化例如儒家的創始人孔子,距今已二千多年,可我們仍然可以從他的思想中吸取智慧和教訓;同樣古希臘羅馬的哲學距今也已二千多年,可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贊揚古希臘哲學家的天才智慧,并說我們現在討論哲學問題還要不斷回到那些天才哲學家們的觀點。可見,判斷一種思想和學說的價值不能抽象地以時間長短來衡量。
歷史和現實中有兩類哲學家,一類是對人類長期起影響作用的思想家。像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等等;在中國,如孔子、老子、莊子、范縝、朱熹、王陽明,等等,都是以不同方式對人類思想長期起作用的哲學大家。哲學家會死,但是他的思想不會死,因為它通過文字對象化為著作,可以為后人研究、吸收、借鑒。黑格爾說過:“偉大的靈魂——哲學史上的英雄們的身體,他們在時間里的生活,誠然是一去不復返了,但他們的著作(他們的思想,原則)卻并不隨著他們而俱逝。”(《哲學史講演錄》第1卷,三聯書店1956年版,第42頁)
還有另一類思想家,他們的作用是短期的。有的如夏夜的流星,雖然紅過一陣,但很快消失。有的如朝生暮死的蟲子,轉眼就完了。當今西方有些哲學思潮如同走馬燈,你方唱罷我登臺。這種思想對人類的文化的積極貢獻不多甚至沒有,只能算是一種流行思潮,如同流行歌曲一樣,唱一陣就過去了。
在所有對歷史和現實發生長期影響的思想中,在當今應該首推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變革,它在哲學、經濟學和社會主義思想方面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馬克思主義產生雖然距今已有一個多世紀,但至今沒有任何主義和思想體系能與其相比。原因正在于它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科學性,在于它的經濟學說和社會主義學說對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規律和內在矛盾的科學揭示,在于它對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必然趨向的科學揭示。正是馬克思主義學說中對人類規律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規律性認識,正是它的學說中的真理性內容,是它雖然產生于19世紀仍然對當代具有指導意義的根本原因所在。真理性的認識是任何時候都不能推翻的。真理無新舊,可以有古老的真理也可以有最新的謬誤。鄧小平和一再強調“老祖宗不能丟”的認識論根據正在于此。
大家知道,后現代主義者德里達最近出版了一本書《馬克思的幽靈》。他說我們都是馬克思的幽靈即處在馬克思的陰影之下,意思是說都受馬克思的影響,還說我們不能沒有對馬克思的回憶。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在當今世界,不僅馬克思主義的堅決擁護者,即使是馬克思主義的形形色色的反對者,都繞開不了馬克思。可以說,全世界都受到馬克思思想的影響。不同的是馬克思主義已不是一個幽靈,不像1848年時的歐洲共產主義一樣,而是一個在思想理論領域在現實政治生活中,最具真理性最具影響力的學說。對于我們來說,重要的是使自己的思想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以創造性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譜寫馬克思主義的新篇章。
- 上一篇: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意見
- 下一篇:縣政務公開的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