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論與思想
時間:2022-04-05 04:00:00
導語:鄧小平論與思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文】
中圖分類號:A8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8520(2001)04-0022-04
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主要締造者,思想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對同志的評價,對思想的闡述,不是僅僅涉及個人的問題,這同我們黨、我們國家的整個歷史是分不開的。”“這不只是個理論問題,尤其是個政治問題,是國際國內的很大的政治問題。”因此,如何科學地認識和評價和思想,就成為我們歷史研究和理論學習中永遠不可回避的一個重要問題。在這方面,鄧小平有關與思想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我們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行動指南,樹立了科學典范,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研究。
一
眾所周知,在的一生中,他既為我們黨、國家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同時也在晚年犯過嚴重的錯誤。“”結束后,我們黨內在如何看待一生的是非功過問題上,曾出現過“左”的和右的兩種錯誤傾向。一種不愿正視晚年的錯誤,并企圖在實踐中繼續堅持這種錯誤;另一種則借口晚年犯了錯誤,而企圖否定的偉大歷史地位。顯然,這兩種錯誤傾向都違背了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態度,都不可能對的歷史地位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針對這兩種錯誤傾向,鄧小平旗幟鮮明地提出,我們對的評價,既要實事求是,又要恰如其分。因為“我們共產黨人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只能實事求是地肯定應當肯定的東西,否定應當否定的東西。”對同樣也不能例外。“因為他的功績而諱言他的錯誤,這不是唯物主義的態度。因為他的錯誤而否定他的功績,同樣不是唯物主義的態度。”“同志在他的一生中,為我們的黨、國家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勛。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他的錯誤是第二位的。”“這個估計是合乎實際的,決不能加以懷疑和否定。”這一論斷從整體上充分肯定了的一生是功大于過,從而堅決維護了在我黨、我國歷史上的崇高地位。
在整體肯定一生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前提下,該如何具體看待一生的是非功過呢?對此,鄧小平指出,“總起來說,1957年以前,同志的領導是正確的,1957年反右派斗爭以后,錯誤就越來越多了。”這樣,鄧小平基本上以1957年劃線,對一生的功績和錯誤分別做出了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具體評判。
關于的功績,鄧小平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首先,鄧小平高度評價了為中國革命所建立的豐功偉績。他指出:“中國革命為什么能取得勝利?就是以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獨立思考,把馬列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找到了適合中國情況的革命道路、形式和方法。”“回想在1927年革命失敗后,如果沒有同志的卓越領導,中國革命有極大的可能到現在還沒有勝利,那樣,中國各族人民就還處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之下,我們黨還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說沒有就沒有新中國,這絲毫不是什么夸張。”“同志在長期革命斗爭中立下的偉大功勛是永遠不可磨滅的”。其次,鄧小平充分肯定了為我們黨和軍隊建設所做出的重要貢獻。他指出,“遵義會議以后,在同志領導下,我們黨建立了一套健全的黨的生活制度。比如民主集中制;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等等。這些都是同志一貫提倡的,是我們的黨規黨法。”在軍隊建設方面,“從井岡山起,同志就為我軍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樹立了非常好的作風。”比如“我們這個軍隊是黨指揮槍,不是槍指揮黨”;“軍隊內部很團結,聯系群眾也很好”等等。這些都是我軍在領導下所形成的好傳統。此外,鄧小平還特別強調了在晚年曾為我國國際環境的改善做出過重大貢獻。他指出,“同志在他的晚年還提出了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并且親自開創了中美關系和中日關系的新階段,從而為世界反霸斗爭和世界政治前途創造了新的發展條件。我們能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中著手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不能不銘記同志的功績。”總之,鄧小平認為:“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從危機中把黨和國家挽救過來。沒有,至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最偉大的功績是把馬列主義的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結合起來,指出了中國奪取革命勝利的道路。”
關于晚年的錯誤,鄧小平也給予了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的批評。首先,鄧小平準確地把握了晚年所犯錯誤的“度”。他指出,盡管晚年犯了錯誤,“但他終究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拿他的功和過來說,錯誤畢竟是第二位的”。“在他的偉大的一生中的這些錯誤,怎么能夠同他對人民的不朽貢獻相比擬呢?”因此,“對同志晚年錯誤的批評不能過分,不能出格,因為否定這樣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意味著否定我們國家的一段重要歷史。”“給同志抹黑,也就是給我們黨、我們國家抹黑,這是違背歷史事實的。”其次,鄧小平嚴格區分了的錯誤與、“”的罪行。他強調:“同志犯了錯誤,這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犯錯誤,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犯錯誤。”“的錯誤和、‘’問題的性質是不同的。”“犯的是政治錯誤,這個錯誤不算小。另一方面,錯誤被、‘’這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了。他們的目的就是陰謀奪權。所以要區別的錯誤同、‘’的罪行。”第三,鄧小平深刻分析了所犯錯誤的歷史背景。他指出,對晚年的錯誤,“我們當然要承認()個人的責任,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歷史的復雜的背景。”如果“單單講同志本人的錯誤不能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一個制度問題。同志說了許多好話,但因為過去一些制度不好,把他推向了反面。”“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即使像同志這樣偉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嚴重影響,以至對黨對國家對他個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這一精辟論述深刻指出了晚年所犯錯誤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政治制度方面所存在的某些嚴重弊端,這為我們進一步從深層次分析和認識晚年的錯誤指明了方向,樹立了榜樣。第四,鄧小平批評糾正了某些人對個人品質的詆毀。他指出,“對于錯誤,包括同志的錯誤,一定要毫不含糊地進行批評,但是一定要實事求是,分析各種不同的情況,不能把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到個人品質上。”“現在有些同志把許多問題都歸結到同志的個人品質上。實際上,不少問題用個人品質是解釋不了的。即使是品質很好的人,在有些情況下,也不能避免錯誤。”事實上,“同志在‘’中也不是想把所有老干部都整倒”。“雖然誰不聽他的話,他就想整一下,但是整到什么程度,他還是有考慮的。至于后來愈整愈厲害,不能說他沒有責任,不過也不能由他一個人負責。有些是、‘’已經造成既成事實,有些是背著他干的。”因此,“同志的錯誤,決不能歸結為個人品質問題。從而堅決維護了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的光輝形象。此外,鄧小平還明確指出了的一個重大缺點。他認為“有一個重大的缺點,就是忽視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是說他不想發展生產力,但方法不都是對頭的,例如搞‘’、,就沒有按照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辦事”。這一點對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別具有啟發意義,我們應該以史為鑒,堅決糾正忽視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缺點,牢記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教導,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綜上所述,鄧小平對一生是非功過所做出的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評價,既破除了“”期間、‘’所制造的精神枷鎖,堅持了領袖是人不是神,使從神壇上回到了人民中間;又維護了“”結束后作為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在中國革命史上所應當享有的崇高地位。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
“”結束后,我們黨內在如何對待思想的問題上也曾出現過“左”的和右的兩種錯誤態度。一種因為晚年犯了錯誤,就企圖否認思想的科學價值,否認思想對我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作用。另一種則對的言論采取教條主義態度,以為凡是說過的話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實事求是地承認晚年犯了錯誤,并且還企圖在新的實踐中堅持這些錯誤。這兩種錯誤態度都是沒有把經過長期歷史考驗形成為科學理論的思想,同晚年所犯的錯誤區別開來,而這種區別是十分必要的。針對這種情況,為幫助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完整地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思想,鄧小平以其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和作為政治家的遠見卓識,義不容辭地承擔并圓滿完成了這項艱巨的理論任務。他指出:“思想是一生中正確的部分”,我們“應當把思想和同志晚年的錯誤區別開來”。“我們堅持的和要當做行動指南的是馬列主義、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說是由這些基本原理構成的科學體系。至于個別的論斷,那末,無論馬克思、列寧和同志,都不免有這樣那樣的失誤。但是這些都不屬于馬列主義、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構成的科學體系。”因此,“經過長期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思想的科學原理……在今后長期的斗爭中,仍將是我們的指導思想。對于黨的這樣一個重大原則表示任何懷疑和動搖,都是不正確的,都是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相違背的。”
鄧小平把思想同晚年的錯誤區別開來后進一步提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思想來指導我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把黨和社會主義的事業,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事業,勝利地推向前進”。在這里,鄧小平所講“要用準確的完整的思想作指導的意思是,要對思想有一個完整的準確的認識,要善于學習、掌握和運用思想的體系來指導我們各項工作”。對此,鄧小平身體力行,理論聯系實際,為我們多層次多方面完整地準確地闡釋了思想。首先,鄧小平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對思想做了明確的科學概括。他指出:“思想,就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思想。”“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不是在個別的方面,而是在許多領域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論斷為我們從宏觀上完整地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提供了理論指導。其次,鄧小平理論聯系實際對思想的精髓做了深刻闡述。他指出:“同志在延安為中央黨校題了‘實事求是’四個大字,思想的精髓就是四個字。”從來反對離開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實際去研究馬克思主義,他“從參加共產主義運動,締造我們黨的最初年代開始,就一直提倡和實行對于社會客觀情況的調查研究,就一直同理論脫離實際、一切只從主觀愿望出發、一切只從本本和上級指示出發而不聯系具體實際的錯誤傾向作堅決的斗爭。”“中國革命的成功,是同志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現在中國搞建設,也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新時期,“我們總結了我們革命和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針政策。這些方針政策,歸根到底就是恢復和堅持同志提出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根據這條思想路線來探索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實踐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思想的理論也才能順利發展。”第三,鄧小平特別強調要全面地學習、宣傳和貫徹思想,用思想的體系來教育我們的黨。他指出:“思想緊密聯系著各個領域的實踐,緊密聯系著各個方面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方法,我們一定要全面地學習、宣傳和實行,不能聽到風就是雨。”過去,“否定思想,說‘老三篇’就代表了思想。還把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割裂開來。這是對思想的嚴重歪曲。”實際上,“思想是個體系,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我們“要對思想有一個完整的準確的認識,要善于學習、掌握和運用思想的體系來指導我們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割裂、歪曲思想,損害思想。”為此,鄧小平希望“做理論工作的同志,要花相當多的功夫,從各個領域闡明思想的體系。要用思想的體系來教育我們的黨,來引導我們前進。”最后,鄧小平還明確提出我們要永遠高舉思想的旗幟,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他指出:“沒有思想,就沒有今天的中國共產黨,這也絲毫不是什么夸張。”“中國的革命,不是由別的思想引導到勝利的,而是由思想引導到勝利的。革命勝利以后,也正是在思想的指導下,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才獲得了這樣偉大的成就,并且繼續勝利地前進著。”因此,“思想這個旗幟丟不得。丟掉了這個旗幟,實際上就否定了我們黨的光輝歷史。”新時期,鄧小平特別強調:“我們搞改革開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上,沒有丟馬克思,沒有丟列寧,也沒有丟。老祖宗不能丟啊!”不但如此,他還將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使之成為了與思想一脈相承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綜上所述,鄧小平對思想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既從多層次多方面對思想進行了深刻闡釋,為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完整地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思想提供了理論指導;又理論聯系實際對有關思想的種種錯誤認識進行了批評和糾正,恢復和維護了思想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本來面目和歷史地位。
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主要締造者,思想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我們對其歷史地位和指導作用的認識與評價,實際上早已超出了其自身的意義與范疇。這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同志的事業和思想,都不只是他個人的事業和思想,同時是他的戰友、是黨、是人民的事業和思想,是半個多世紀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經驗的結晶。”因此,“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損害同志在整個中國革命史上的光輝形象,不能動搖高舉思想旗幟的原則。我們要有這個覺悟,要有這個認識。這不但是中國共產黨的利益所在,中華民族的利益所在,而且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利益所在。”正是從這一指導思想出發,在鄧小平的親自主持下,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的歷史地位和思想作了專門論述。《決議》充分體現和反映了鄧小平上述有關與思想的一系列論述精神,把晚年的錯誤同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是正確的思想區別了開來,既反對了那種因為晚年犯了錯誤就企圖否定的歷史地位和思想指導作用的右的錯誤傾向,又反對了那種不愿實事求是承認晚年犯了錯誤并還企圖在新的實踐中繼續堅持這種錯誤的“左”的錯誤傾向,從而實現了全黨和全國人民在堅持和發展思想基礎上的大團結,為新時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和鄧小平理論的創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這是鄧小平為我們黨和國家所做出的一大歷史性貢獻。
收稿日期:2000-11-30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 上一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產生與發展的背景探析
- 下一篇:對思想研究的幾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