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問題分析

時間:2022-07-21 11:41:49

導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問題分析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領袖人物關于基本原理的思想

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把馬克思主義明確區分為基本原理和個別結論兩個方面的,首先還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自己。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說:“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某些地方本來可以作一些修改。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如果是在今天,這一段在許多方面都會有不同的寫法了。由于最近25年來大工業有了巨大發展而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也跟著發展起來,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實際經驗而后來尤其是有了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達兩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實際經驗,所以這個綱領現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1]這就是說,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基本原理是他們思想體系中最具有普遍意義、長期起作用的部分,而個別結論只是對具體問題的具體闡述,因時因地而異,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變化,是會失去時效性的。但是馬克思、恩格斯在這個序言中沒有進一步概括闡述《宣言》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不過,恩格斯在馬克思逝世后為《宣言》所寫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強調指出:“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社會發展各個階段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而這個斗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這個基本思想完全是屬于馬克思一個人的。”[2]在這里,恩格斯所闡述的《宣言》的基本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這一思想與他在《反杜林論》“引論”中所闡述的基本思想完全相一致。恩格斯說:由于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這兩個偉大的發現,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了科學。這就是說,在恩格斯看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指: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科學社會主義。按照列寧對《宣言》的評價,《宣言》中所表述的基本原理是:“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觀,即把社會生活領域也包括在內的徹底的唯物主義、作為最全面最深刻的發展學說的辯證法、以及關于階級斗爭和共產主義新社會創造者無產階級肩負的世界歷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論。”[3]

簡而言之,按照列寧的觀點,《宣言》中所闡述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是:唯物主義、辯證法、階級斗爭、共產主義的基本理論。后來,列寧在《卡爾•馬克思(傳略和馬克思主義概述)》(1914年)中,全面系統地概括和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概述》中,列寧強調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他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概括為四個方面,即“馬克思的學說”、“馬克思的經濟學說”、“社會主義”、“無產階級階級斗爭策略”。這里,“馬克思的學說”指的就是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4]包括“哲學唯物主義”、“辯證法”、“唯物主義歷史觀”、“階級斗爭”四個部分。“馬克思的經濟學說”又包括“價值”、“剩余價值”兩個部分。很顯然,列寧這里是對關于馬克思主義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思想的進一步闡發,這也就是列寧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于中國共產黨的三代領導核心來說,他們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既各有特點又一脈相承。在談到他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并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的時候,曾經這樣說過:有三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的心中,使我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接受馬克思主義,認為它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就一直沒有動搖過。這三本書是: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這是中文版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書;考茨基的《階級斗爭》;以及柯卡普著的《社會主義史》。我只取了它四個字:“階級斗爭”,老老實實地來開始研究實際的階級斗爭。在建黨前夕,還指出過,唯物史觀是吾黨的哲學根據。自那時以來,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在他的思想中占主導地位并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是:以對立統一規律為核心內容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原理,以實踐論為核心內容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原理,以社會基本矛盾為核心內容的唯物史觀的原理。這些原理,就是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鄧小平在談到“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時候說過,他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他還強調說,我讀的書并不多,就是一條,相信講的實事求是。在鄧小平看來,《共產黨宣言》和《共產主義ABC》所闡述的思想,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精華,也就是屬于基本原理層面的東西。

正是這些基本原理引導他登上了馬克思主義的殿堂,有了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在后來領導革命、建設的過程中,特別是在他作為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領導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思想,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在鄧小平理論中,貫穿其中和作為理論根基的主要是,關于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及其規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革命(改革)和無產階級專政、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在講到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必須做到兩個“堅定不移、不能含糊”的時候,曾經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兩個問題,而不是一個問題。他說,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一點,要堅定不移,不能含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社會存在和思想理論研究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點,既堅定不移地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又賦予它們鮮明的時代精神和實踐要求,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二、關于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方法論思考

從上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核心關于基本原理的思想,所引發的思考主要是,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需要掌握以下方法論原則:第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屬世界觀層面,是關于一般規律的結論。大家知道,世界觀是人們對于世界的總的、根本的觀點,其特點一是根本性,一是普遍性。關于世界觀的理論,就是關于世界一般規律的結論,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東西。對于馬克思主義來說,這就是屬于基本原理層面的東西。恩格斯說過:“我們黨有個很大的優點,就是有一個新的科學的觀點作為理論的基礎。”[5]這個“新的科學的觀點”,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本質上是建立在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礎上的”。[6]所以唯物主義歷史觀就是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基礎和科學世界觀。列寧對《宣言》的評價,就是認為“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觀”。列寧所說的“新的世界觀”與恩格斯所說的“新的科學的觀點”完全一致,它所內含的科學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層面的東西。這些基本原理,也就是所說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他們研究廣泛的真實生活和革命經驗所得出的關于一般規律的結論”。[7]所以,考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其根本著眼點,就是世界觀。當然,馬克思主義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科學的方法論,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體。但是方法論與世界觀相比較,畢竟是從屬于世界觀的第二位的東西,是屬于應用層面的東西。第二,對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把握和區分具有相對性和層次性。如同自然科學對基本粒子的看法一樣,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區分也具有相對性和層次性,這主要取決于劃分基本原理的參考系的不同。如對于世界的本質的看法,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原理就是基本原理;對于世界的發展狀況的看法,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就是基本原理;對于世界的可知性的看法,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原理就是基本原理;對于人類社會的本質的看法,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原理就是基本原理。就對于人類社會的看法而言,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等原理,就是基本原理。

不過,這些基本原理與前面從世界的總體來看的基本原理,不是一個層次的東西。這里的關鍵問題,就是要注意把握問題的參考系,區分層次性和相對性,不能混淆不同層次的基本原理。第三,必須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本質特征。這個問題是說,在馬克思所闡述過的諸多思想理論中,哪些是馬克思的發明創造,哪些是屬于繼承前人的東西,需要搞清楚。不能把不屬于馬克思的思想說成是馬克思的思想,也不能把馬克思的思想說成別人的思想。要注意劃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原則界限,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本質特征,弄清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和發展。有一種觀點說,階級斗爭理論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因為馬克思自己說過階級斗爭不是他的發現。我認為這種看法有失偏頗,需要作具體分析。馬克思在1852年給約•魏德邁的信中是講過這樣的話,但是在接著這句話之后,他所講的則是更為重要的話。馬克思說:“我所加上的新內容就是證明了下列幾點:(1)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2)階級斗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3)這個專政不過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8]這三點“新內容”是馬克思對階級斗爭學說的偉大創造,是馬克思的階級斗爭學說與資產階級階級斗爭學說的本質區別。我們不能因為前人首先提出和涉獵過這個問題,就因此而否定馬克思主義在這個方面的新的貢獻,進而否定馬克思主義相關的基本原理。否則,如果按照這種邏輯推論下去,勞動價值論、社會主義學說也不能說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了。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當既堅持歷史的唯物論,又堅持歷史的辯證法。第四,要弄清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關系。在這個問題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領袖人物有諸多相關的論述,大致是兩種情況:一是強調二者的并列關系,如前面我們提到的的論述。另一種是強調派生關系,如習在講到唯物史觀和群眾路線的關系的時候就說過:“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方法,必須學習和掌握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根本工作路線和根本工作方法。”[9]

這就是說,由基本原理派生出方法。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也要作具體分析。立場和方法都是世界觀的具體體現。立場是人們觀察、認識和處理問題的立足點。這個立足點,從根本上講是由人們的世界觀所決定的。方法具有工具性特征,是世界觀功能的具體體現。方法論意義上的方法,是最高層次的方法,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方法就是方法論意義上的方法,是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相統一的方法論,它是指導我們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除此之外,還有具體方法、實踐藝術等,都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運用和具體體現。觀點是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看法。觀點可以區分為具體觀點和一般觀點。對具體事物的具體看法,就是具體觀點;對具有世界觀意義的看法,屬于一般看法。這種一般看法對于馬克思主義來說,就是具有基本原理性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關于自然界、社會和人類思維一般規律的科學觀點,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列寧說,馬克思的觀點極其徹底而嚴整,“這些觀點總起來就構成作為世界各文明國家工人運動的理論和綱領的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10]所以對觀點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有世界觀層次上的觀點才是屬于基本原理性質的東西。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在發展問題上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體,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當代中國的運用、創新和發展。就科學發展觀來說,就是屬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層面的理論觀點。第五,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要立足整體性,注重宏觀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顧名思義,就是具有根本意義上的原理,因此概括性的層次性越高,普遍性就越高,越易于把握和運用。鄧小平說: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用的話說,就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提倡這個,不要迷信大本子。迷信大本子,那是形式主義。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的這種概括,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精和管用。這也是我們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最重要的方法論原則之一。

三、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體系概述

恩格斯當年曾經把黑格爾哲學體系比作一座宏偉的建筑物大廈,說只要“深入到大廈里面去,那就會發現無數的珍寶,這些珍寶就是在今天也還保持充分的價值”。[11]馬克思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所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是科學,集兩千多年來人類文明發展之大成,吸收了包括黑格爾哲學在內的“資產階級時代最寶貴的成就”,實現了人類思想史上偉大的變革,更是珍寶無數,具有世界歷史性的意義。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體系的一系列原理中最根本、最具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的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的“珍寶”中之“珍寶”。這里,我們只是做一些概述。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最具有基礎性的內容,科學回答了世界的本質“是什么”的問題。這一原理,闡明了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揭示了世界的普遍本質及其運動和發展的一般規律。人類社會不過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特殊形態和特殊領域,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物質、運動、時間、空間具有內在的統一性。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和反映,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科學揭示了自然界和社會的物質統一性。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是徹底的唯物主義一元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原理,揭示了自然界、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最一般的規律,科學回答了世界的狀況“怎么樣”的問題。唯物辯證法是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聯系和發展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和根本觀點,“辯證法是關于普遍聯系的科學”,[12]同時又是“最完備最深刻最無片面性的關于發展的學說”。[13]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主要從事物的內在矛盾方面揭示了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質量互變規律主要從表現形式方面揭示了事物發展過程中量變和質變之間的內在聯系。否定之否定規律主要從事物發展的趨勢方面揭示了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道路。在唯物辯證法的科學體系中,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其他規律和范疇都是對立統一規律的補充和展開,它們相互聯系、相互貫通和補充。唯物辯證法向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提供了“最好的工具和最銳利的武器”。[14]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原理,闡明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以科學的社會實踐為特征的能動的反映論。它揭示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逐步深化和提高,是人類認識產生和發展的一般規律。真理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真理是客觀的、絕對的又是相對的。真理永遠處在由相對向絕對的轉化和發展中,真理與謬誤總是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這是真理發展的規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哲學上的“價值”是揭示外部客觀世界對于滿足人的需要的意義關系的范疇,是指具有特定屬性的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意義。任何成功的實踐都必然是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統一。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是一個由必然到自由、并且表現為人類不斷地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歷史性過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原理,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根本前提出發,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闡明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規律。社會形態是同生產力發展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統一體,社會形態的更替是普遍性與特殊性即統一性和多樣性、必然性與歷史選擇性、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階級斗爭是社會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中的表現,是階級對立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社會革命是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改革是推動社會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又一重要動力。科學技術特別是科學技術革命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杠桿,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個人在歷史上具有重要作用,唯物史觀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的一致性。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唯物史觀的根本要求。

馬克思創立的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馬克思在肯定古典經濟學提出的勞動創造價值的科學命題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商品二因素和勞動二重性的理論,從分析商品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入手,從交換價值引申出價值,提出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商品二因素是由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決定的。馬克思從質的方面分析了價值實體,揭示了價值的本質,闡明商品的價值是人類抽象勞動的凝結,抽象勞動形成價值,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商品交換本質上是價值交換、勞動交換。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馬克思進一步闡明了價值形式的發展、貨幣的起源和本質、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規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馬克思創立的剩余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石。馬克思通過分析剩余價值的生產、積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價值的運動規律及其作用,創立了剩余價值理論。馬克思論證了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向資本轉化的基礎,進而闡明了剩余價值的形成過程,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實質是剩余價值的生產,生產剩余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馬克思根據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將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與可變資本,揭示了雇傭勞動者的剩余勞動是剩余價值的唯一源泉,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產是生產剩余價值的兩種基本方法,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是工人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資本積累的實質是剩余價值的資本化,資本主義制度必然走向滅亡是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和歷史趨勢。資本的增殖職能是在運動過程中實現的,資本的運動過程是生產過程與流通過程的統一。剩余價值分割的過程是利潤向平均利潤的轉化過程,剩余價值是利潤的本質。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根源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剝削本質,同時也揭示了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的一般規律。列寧創立的壟斷資本主義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的重大發展。這一科學理論,闡明了壟斷的形成和實質,即自由競爭引起生產集中和資本集中,生產集中和資本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引起壟斷。壟斷是帝國主義的經濟實質,即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進而發展到帝國主義,帝國主義是壟斷的資本主義。壟斷在自由競爭中形成并作為自由競爭的對立面而產生,但壟斷并不能消除競爭,反而使競爭變得更加復雜和劇烈。壟斷具有向資本主義更高階段過渡的性質,即金融資本和國家政權日益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新發展,但是并沒有根本改變資本主義的性質;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范圍內進行的自我揚棄,也為社會主義準備著更充分的物質條件,使社會主義不可避免地取代資本主義。科學社會主義亦即科學共產主義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表現,是關于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性質、條件和一般目的的學說。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兩大基石。科學社會主義原理闡明了關于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及其一般規律、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和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無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戰略和策略、共產主義和全人類解放及人的發展、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科學揭示了從資本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發展的一般規律,是共產主義的思想體系。

作者:石云霞工作單位: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