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發展及改革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6 10:21:00
導語: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發展及改革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勞動價值理論鐵路改革分配機制創新
論文摘要: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勞動價值理論必須走出歷史的局限性。應以發展的觀點、全面的視野和與時俱進的精神發揚這一思想的深刻內涵,更好地指導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實踐。
一、馬克思“勞動理論”的思想內涵及其在“勞動價值理論”中的地位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在批判繼承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創立的。為找到剩余價值的來源,揭露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馬克思從商品開始,分析了勞動的基本屬性,提出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概念,指明了“勞動二重性”與“商品二因素”的關系,即“具體勞動”是“使用價值”的來源;“抽象勞動”是“價值”的源泉,從而創立了“勞動二重性學說”,奠定了整個“勞動價值論”的理論基礎。
“勞動二重性”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諸多經濟現象的本質:“勞動二重性”學說不僅闡明了價值的實體,而且也闡明了商品價值量的確定問題,即商品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所消耗的人類一般勞動量即勞動時間所決定。不過它不取決于個別勞動時間,而取決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二重性學說闡明了商品價值形式,是揭示剩余價值來源問題的關鍵,是把資本科學地劃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以及建立資本有機構成學說的依據,是闡述社會資本再生產間題的前提;馬克思勞動二重性學說使其貨幣理論、勞動力商品理論、剩余價值理論、資本理論、工資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經濟危機理論、地租理論、平均利潤理論等有了科學的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中,“勞動理論”具有重要的地位。“勞動價值理論”的核心問題是創造商品價值的源泉問題。而這個源泉,說到底就是“勞動”。馬克思對商品價值、勞動力價值及剩余價值理論的分析和闡述,都是以“勞動理論”為基礎和前提的,即勞動在創造社會財富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當代勞動出現的新特點
按照傳統的政治經濟學觀點,只有物質生產部門的體力為主的勞動才是創造價值的勞動。這一論斷是馬克思依據一百多年前的社會經濟狀況作出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無論是社會背景還是經濟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革。知一經濟的出現、當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市場經濟程度的提高等,使當代勞動的內容、形式和結構與馬克思的時代相比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變化使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也發生了改變。在這種條件下,只有認識當代勞動的新特點,才能在此基礎上深化對“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一)服務型勞動的種類多、比重大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市場經濟調節范圍的擴大,使很多服務型勞動從原來的物質生產部門中分離出來并實現了產業化。同時,現代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過程的需要又導致了很多新興服務業的產生和形成,這兩個方面使現代服務業部門不斷擴張,僅世界貿易組織統計并要求各成員國之間相互開放的服務貿易部門就達到150多種,而細分化的各種各樣的服務型勞動更是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另一方面,需求結構的變化使直接從事物質產品生產的勞動比重大幅度下降,而從事服務業的勞動比重大幅度上升。1965年,全世界低收人國家中從事服務業的勞動力只占13%,高收人國家中為48%;而到1990年,世界高收人國家中從事服務業的勞動力達到4%,而從事工農業的勞動力下降到36%,這種趨勢還在進一步發展。在社會總勞動中比重越來越大的服務型勞動,既參與了社會財富即使用價值的創造,也參與了社會價值如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創造。并且,這些服務型勞動已經成為全社會商品生產和市場經濟運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科技型勞動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有的經濟學家認為,在當代社會中,商品價值的創造已經由馬克思時代的以體力勞動為主轉變為以腦力勞動為主。生產過程中科技型勞動的比重和作用上升而一般性勞動的比重和作用下降,就是其中一個重要表現。現代科技革命的發展,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和電子計算機的應用,不斷地加強著這種趨勢。科技型勞動包括科學研究、發明和應用過程的勞動,技術創新、技術應用和技術服務的勞動包括企業內部的科技勞動和為社會服務的科技勞動。隨著現代生產過程中科技水平的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技術含量的上升,不僅科技人員勞動的比重和作用在迅速增長,而且一般生產者勞動中的科技勞動含量也在不斷增加。就是個體農民所從事的農業勞動中,科技勞動的含量也已經產生了不容忽視的作用。科技型勞動既比一般性勞動創造了更多的社會財富和價值,又帶動或促進了同一生產過程的相關勞動提高生產率,從而使這些勞動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創造了較多的價值量。
(三)管理型勞動在經濟運行和增長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所謂管理型勞動,包括微觀、中觀和宏觀的管理型勞動,對于企業經濟、部門經濟和國家經濟的運行和增長起著重大的作用。與馬克思時代相比,當代的管理型勞動已經滲透到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在社會總勞動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成為現代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并且不斷走向規范化和科學化。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趨勢、運行規律和調節特點的基礎上,管理型勞動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部門經濟的協調發展和整個國民經濟的有效運行。管理型勞動不僅參與了社會財富和價值的創造,而且與科技型勞動一樣,也能夠帶動其管理下的相關勞動提高生產率或工作效率,從而創造更多的價值量。
(四)勞動社會化、商業化和市場化的程度大大提高
馬克思勞動價值中的勞動,主要是指與商品生產和市場經濟運行有關的勞動,而將家務勞動、自給自足和自我服務的勞動排除在外。但是,在當代社會中,很多個人事務和家庭事務的勞動社會化,形成了社會性產業;這些勞動轉變為有償性服務,成為一種商業化行為;同時,作為產業化和商業化的勞動,又形成了市場供求關系,產生了競爭和價格機制,實現了勞動的市場化配置。發達國家中家政服務、服務和中介服務的高度發展,就是個人和家庭勞動社會化、商業化和市場化的結果。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同樣將出現這種趨勢。個人和家庭勞動的社會化、商業化和市場化,使這些勞動成為市場經濟運行和國民經濟發展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擴大了創造社會財富和價值的社會勞動的范圍。公務員之家
(五)從事精神產品生產和社會發展事業勞動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和社會文化進步,使社會需求結構中的精神需求和發展需求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為適應和滿足這些需求的增長,當代社會勞動中從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以及其他社會發展事業勞動的比重也大幅度上升,與馬克思的時代相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些勞動中有一部分直接是商品生產和市場經濟運行所必需的,還有一部分則有利于促進市場經濟的協調運轉和國民經濟的有效發展。
三、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勞動價值理論”,指導鐵路改革與管理實踐
(一)拓寬生產性勞動的界限,實行按勞分配和按貢獻分配相結合的企業分配機制
就鐵路企業講,不僅生產物質產品的行政干部的工作是勞動,而且生產精神產品的政工干部的工作也是勞動;不僅在生產中支出的體力活動的一線工人的工作是勞動,而且支出腦力活動的管理人員、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也是勞動,并且是越來越重要的勞動;不僅直接從事生產活動的行車部門工作是勞動,而且間接為生產服務的后勤保障部門的工作也是勞動;不僅從事生產有形精神產品的活動是勞動,而且從事生產無形精神產品的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勞動。
承認上述勞動,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基礎。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上述勞動對企業發展的重要程度是有很大區別的。當代創造價值的勞動作為一個整體,其內涵主要由科學技術勞動、經營管理勞動和熟練操作勞動三部分復雜勞動構成。對于鐵路企業來說,從事高速、重載技術的研發部門、調度部門、機務和電務部門的技術含量比較高,而且隨著鐵路現代化步伐的加快,他們的作用將越來越關鍵。所以,貫徹按勞分配原則時,必須充分并注這些因素。為此,需要加大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盡快建立起面向廣大科技人員、教育人員和管理人員科學有效的分配激勵制度和責任制度。
(二)客觀認識生產要素在財富創造中的作用,實行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有機結合的企業分配制度
勞動創造價值并不意味非勞動要素不能參加分配。這里有個理論合理性和現實合理性的區分問題。馬克思界定的按勞分配范疇是依據勞動創造價值理論的一種邏輯延伸,具有理論合理性。但問題的根本在于勞動與生產要素相結合才能創造現實的財富,這也是勞動作用發揮的前提條件。在任何特定的歷史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生產力現狀。生產力不發達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為了發展生產力,就得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創造更多的財富。所以,鼓勵生產要素的積極投人,并讓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本質上是為了發展生產力,是為了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具有現實合理性。
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另一個原因是由某些生產要素的稀缺性決定的。對于鐵路跨越式發展來說,最稀缺是資金和技術。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目標,未來巧年中國鐵路建設需要投人資金達2萬億元人民幣,即平均每年需投資1300億元左右。而近幾年中國鐵路的投資額一直徘徊在500億至600億元之間。巨大的資金缺口將給社會資本提供廣闊的投資空間。
總之,中國現階段,資本、知識和技術是先進生產要素。這些要素的所有者將會成為財富創造的中心,收人、利潤及財產分配向這部分要素所有者傾斜是理所當然的。因此,鐵路企業不僅要刺激勞動要素所有者的勞動投人,還要鼓勵生產要素所有者各種要素的投人,并根據各種要素在財富創造中實際作用的大小,實行按勞動投人、按資本投人、按技術投人、按企業家貢獻取得報酬的分配制度。
- 上一篇:中國電影領軍人物韓三平制片藝術及成就論文
- 下一篇:勞動價值論的認定分析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