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化勞動理論論文
時間:2022-08-24 03:12:00
導語:異化勞動理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以下簡稱為《手稿》是馬克思的一本重要的著作,《手稿》包含著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包含著新的世界觀的雛形,是一本經濟學著作。其中,異化勞動理論作為《手稿》中的核心理論,是馬克思在形成其科學世界觀過程中富有成效的探索,它在馬克思思想發展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就異化勞動理論的作用、地位及意義這幾方面展開討論。
關鍵詞:異化勞動;地位;意義
1異化勞動理論的淵源及建立
1.1異化思想的淵源
異化一詞最先由英國的霍布斯和法國的盧梭提出,盧梭認為由于私有財產和專業分工的出現,人失去了自然自我,使自我陷于相互沖突,相互疏遠的利己主義當中。盧梭是第一個提出人類創造的文明但是卻使自己陷入不幸的思想家。
異化一詞作為哲學術語,指主體活動的后果成了主體異己力量,并反過來危害或支配主體自身異化。作為一個哲學概念,始自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賦予異化概念豐富深刻的內容,黑格爾從客觀唯心主義立場出發,把精神、自我意識、思維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和創造者。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在自己的發展過程當中,不斷外化、異化為對象世界(主體、客體),這種異化是絕對精神的否定;但精神把本身的創造、表現當做外在的、生疏的、與己不適應的東西,最后通過否定之否定,揚棄一切異化回到自身。
馬克思在批判地汲取前人關于異化理論特別是黑格爾、費爾巴哈和古典經濟學家的成果的基礎上,于1844年提出并系統地論述了異化勞動理論。馬克思認為異化勞動理論的實質是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剝削。他認為,異化勞動同私有制有內在的聯系。從起源上看,私有財產是異化勞動的必然后果,從既成形態上看,二者是相互作用的關系。
1.2異化勞動理論的建立
(1)勞動者同其本身生產的勞動產品的異化。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的本質力量,其產品應是人的本質力量的表現。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跡般的東西,但是也為工人生產了赤貧;勞動創造了宮殿,但是也為工人生產了貧民窟;勞動創造了美,但是使工人變得畸形;勞動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但是使一部份工人回到了野蠻勞動,使另一部分工人變成了機器;勞動產生了智慧,但是給工人生產了愚鈍和癡呆。
(2)勞動者與其勞動活動的異化。馬克思認為,異化不但表現在勞動結果上,也表現在生產行為中。由于勞動產品的異化,生產本身就是一種異化活動。勞動不是人的需要,而是一種手段;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勞動不屬于勞動者自己,而是屬于別人。異化的結果就是工人喪失自己的人性。
(3)勞動者同他的類本質的異化。馬克思認為,人的實踐根本上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由于勞動的異化,人的自我活動、自由活動的本質就被貶低為手段。
(4)勞動中人的關系的異化。馬克思認為,勞動產品和過程的異化,必然給另一個人帶來享受和歡樂,這個跟勞動格格不入的、統治工人的異己力量,這就是資本家階級。
2異化勞動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發展中的地位
異化勞動理論在馬克思主義思想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這是理論界爭論的一個焦點。有的觀點認為異化勞動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中起了關鍵的作用,是成熟的,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及線索和構架,貫穿了馬克思思想的始終,在馬克思主義思想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異化勞動理論并沒有擺脫費爾巴哈式的哲學,仍是不成熟的,在晚年馬克思已拋棄了異化勞動理論。
從馬克思創立異化勞動理論的目的來看,可以說異化勞動理論是馬克思思想最初的一種經濟理論。異化勞動理論是馬克思從經濟關系上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做了第一次嘗試。
異化勞動理論首先從方法論上批判了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把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作為本質和最初的形式,作為同人的本性相適應的形式確定下來的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的觀點,從資本主義的經濟事實出發,研究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起源,證明資本主義私有制歷史的暫時性,從而揭示出消滅資本主義的必然性。異化勞動理論在現代經濟的運動規律這方面做了最初的嘗試。
另一方面,涉及到異化勞動理論的人本主義因素或性質的理解及其評價問題是一個關鍵問題。有的觀點認為其是馬克思主義的精華、核心所在;而有的觀點則認為這是費爾巴哈的殘跡,是不成熟的一個標志。筆者認為,人本主義并不完全是錯誤的東西,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它是人類文化的一大遺產,在一定意義上揭示了人的本質的一個方面——人類學的一個方面,因而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是,人本主義只具有價值評判職能,而不具有科學認識和科學分析的職能,即它不能用來揭示社會的本質和規律。另外,人本主義必須與歷史主義結合起來,否則就會導致歷史唯心主義。這種局限性妨礙了馬克思對社會歷史的科學分析,因此也妨礙了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形成與發展。異化勞動理論的合理性與局限性的矛盾必然使其自身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又必然使成熟馬克思重建異化勞動理論。
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形成過程中的產物,它既蘊含著產生唯物史觀的新的思想因素,又帶有明顯的人本主義的痕跡;它對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在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形成之后又慢慢失去其基礎和其出發點的意義,逐漸地拋棄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的術語和舊觀點,保留了異化勞動的某些職能。馬克思為了指出資本主義雇傭勞動這種這種非人化的影響,在晚期仍然使用異化概念。
異化勞動理論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過程當中地位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它失去了原來作為認識或方法論的職能,而只保留了其價值評判的職能。
3異化勞動理論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形成過程中的巨大作用及現實意義
3.1異化勞動理論在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形成過程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1)異化勞動理論對唯物史觀的創立具有重要的意義。馬克思通過對經濟關系和生產勞動的剖析,發現了物質生產對人類歷史發展的決定作用,認識到了社會物質關系對社會精神現象的決定作用。并且試圖利用物質關系來說明精神關系。異化勞動理論在馬克思思想的形成過程中的意義就在于使馬克思的研究由哲學研究走向政治經濟學研究,開始對社會關系和生產勞動進行經濟學的解析,開創了唯物史觀的開端。
(2)異化勞動理論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異化勞動理論是馬克思揭露勞動與資本對立的有力武器,揭示了勞動者與資本家的對抗就在于資本家支配和統治勞動者,奴馭壓迫勞動者,說明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為階級都爭理論和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奠定了思想基礎。
3.2異化勞動理論對當代社會發展的指導意義及時代價值
當代社會的主題是發展,而發展的核心問題是人的全面發展,如何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實施發展,加速發展,防止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發展異化”現象是新時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
“發展的異化”就是在發展過程當中主體與客體對立起來,發展的目的與手段顛倒起來,割裂發展的本意,扭曲發展的本質。反映到當代社會就是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應該給人們帶來的是生活質量的提高,物質生活的豐富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發展,但是如果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同時人們的生活并沒有得到改善,甚至反而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下降,那這就是發展的異化社會的發展應該堅持以人為本,人是社會發展的中心與最終目的,這就意味著社會的發展必須尊重人的主體性,在發展中注重人性的發展。在我們進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應當讓人民充分地參與和享受發展帶來的成果,這是發展的最高尺度。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是有利于社會各成員的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要通過人的發展加以體現與衡量。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是社會發展的規劃者與決策者,又是社會發展的參與者與實踐者。社會的發展是人的發展的前提與基礎,它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性條件,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形態的變化,歸根到底都是為了促進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發展。
人是一切發展的最終目標,其他發展都是為了人的發展創造條件和機會的。而人的發展能夠反過來促進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只有人的發展才能獲得發展;人是發展的動力,沒有人的參與,社會的發展是不可能的。社會的發展與否,完全取決于人的發展和人的素質;人的發展程度成為衡量社會發展的根本標志。
社會的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是相互促進的,社會的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現代化;無論哪個國家,只有它的人民的心理、態度和行為都和現代經濟發展同步前進,這個國家的現代化才能得以真正實現。現代人在國民素質之中的廣為散布,不是發展過程的附帶產物,而是國家發展的基本內容。
人的發展,包括反映人的生存的必要條件和人的生活質量,反映人的發展要將人的個性發展其中的人的素質的提高以及人的價值的實現等方面。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人的物質、文化、生態需要的滿足;人的能力的充分發揮;人的個性得到發展;人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因此,異化勞動理論在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類不斷地被物化的情況下,對于我們重新把目光投向人本身,重新審視人在當代社會中人的作用,思考人類發展的前途,具有非常深刻的啟迪和引導作用。
現在,在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在強調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大背景下,應該更多地考慮人的因素,做到人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有利于培育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這對于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無疑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譚培文,陳新夏,呂世榮.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編與導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
[2]顧海良.馬克思經濟思想的當代視界[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9).
[3]鄭憶石.馬克思的哲學軌跡[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9).
-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在中我國的傳播與儒家思想論文
- 下一篇:馬克思擴大再生產理論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