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阿爾都塞的后馬克思主義視角

時間:2022-05-13 09:14:00

導語:關于阿爾都塞的后馬克思主義視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阿爾都塞的后馬克思主義視角

[摘要]阿爾都塞的思想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有很大的影響,尤其在當今的后馬克思主義理論中,阿爾都塞起到了一個重要的轉折作用,其思想的輻射力在后馬克思主義的很多理論中都有體現。本文試從阿爾都塞在后馬克思主義轉折中的作用出發,對后馬克思主義、阿爾都塞的思想及轉折作用以及這種思想在我國的省示三個方面,對阿爾都塞的思想做一簡單的思考和整理。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后馬克思主義阿爾都塞意識形態

正如有人所說“西方出現的各種不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對阿爾都塞的響應或辯駁。”[1]正是基于他對馬克思主義的獨特視角及許多首創的理論,所以,盡管阿爾都塞的學說雖然從產生之日起就一直充滿爭議,至今卻仍有重大影響。在當今一個不可忽視的后馬克思主義思潮中,仍能看到對阿爾都塞理論的發展、深化、借鑒或者批判。本文僅從后馬克思主義轉折的視角對阿爾都塞的理論做簡單的分析。

一、關于后馬克思主義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隨著社會主義遭受的重大曲折和資本主義內發生的復雜變化,“后馬克思主義”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理論動向。它一方面繼承了馬克思重要的批判傳統和相關論述,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使命,使馬克思主義走向片段化或解構,與其它的知識理論相結合,衍生出各種復雜的理論形態。總體上,“它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未完成的規劃,但今天卻必須以‘超越’它自身的形式來完成它。”[2]在實踐中,由于各種社會分化和身份認同互相競爭其重要性,以至于馬克思的很多觀點都受到了質疑和解構,“由于‘生產力’和‘階級’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范疇,一旦受到質疑、解構或替代,馬克思主義就發生危機了。簡言之,這就是后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機緣。”[3]

“后馬克思主義”一詞是由拉克勞和墨菲在1985年出版的《文化霸權和社會主義策略》一書中公開使用的。之后,在后馬克思主義內部又出現了各種派別,形形色色的思想更是與其相結合,形成了“千面馬克思主義”的現象,而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如華勒斯坦所說:“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到第三時期的產物,由于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和知識學前提和范式的變遷,它們都必然把理論視角轉向馬克思主義自身。”[4]從某一方面也說明了,即使在馬克思逝世后的這么長時間內,他的思想仍然在世界范圍內具有重大影響。

盡管后馬克思主義的形態各異,思想復雜,但它們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點。首先就是它的批判精神。這主要體現在它的“解構”思想上,諸如反經濟決定論、反階級中心論、反工人階級的主體地位,反對資本主義的種種弊端等,主張“激進民主”,反對宏大敘事等概念上。但是這種批判具有很大的經院哲學的性質,更傾向于意識形態的批判,并不著眼于對現實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案。再者,強調話語世界,“他們主張意識形態、政治、經濟三個層次都消融在‘話語’和‘言談’之中,亦即把一切均視為語言的符號系統,所以該馬克思主義學派又往往被評論家稱作‘符號學的馬克思主義’”。[5]第三、漂浮不穩定的政治立場,由于它是處

于左右流派的政治夾縫中的思想派別,政治態度十分復雜也很不穩定,主張走一條與傳統的折中主義有差別的中間道路。第四、主張對馬克思主義進行革新。所謂的后馬克思主義必定存在與馬克思主義的不同之處,其實,在很多思想上,如“解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的馬克思主義”、“激進政治的后馬克思主義”等流派,雖是在繼續聲稱馬克思主義但同時又告別了馬克思主義,從而引發了馬克思主義的危機。

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形成,有很多理論和現實的原因,既有對以前理論的延伸又有斷裂之處。但以“論述理論”解構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的方法,以及許多激進話語的產生,獨特的發現問題的視角等思想,都與阿爾都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阿爾都塞在后馬克思主義轉折的過程中起到了特殊重要的作用。

二、阿爾都塞的理論與后馬克思主義

阿爾都塞的理論有很多,在后馬克思主義思想中,影響較大的應該是他的多元決定論、

意識形態批判理論、“理論反人道主義”以及在方法論上的問題式和征候閱讀法。

首先、關于多元決定論

阿爾都塞基于資本主義社會發生的重大變化,否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觀點。他認為,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其實是可以等量齊觀的,成功的革命從來不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經濟矛盾的簡單結果,上層建筑有其相對獨立性和特殊的作用,而整體的每一個相對自主的因素,都有其相對自主的歷史,都有它自己的發展韻律和連續性。他把一個包括經濟、政治、意識形態和理論等的社會結構形式,定義為許多實踐的共存狀態和轉化形式,“盡管經濟實踐在任何時候都決定著各種實踐之間的關系,但每一種實踐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發揮作用,都是其他任何一種實踐存在的必備條件;因此,這些實踐共同組成了一個有中心但卻并不平衡的決定結構。”[6]而將此理論推進開去,也就意味著,歷史的生動形象從未得到過最徹底的呈現。“這樣,在阿爾都塞的多元決定論中,盡管還保留著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經濟的歸根結底的決定作用和上層建筑的相對自主性等傳統名詞,但卻因被阿爾都塞塞入了不同的內容,從而在旨趣上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迥然相異了。”[7]

在這里,阿爾都塞其實間接拋棄了古典歷史唯物主義,拒絕接受馬克思的生產力發展的

觀點,這也是在后馬克思主義者中也是最大的負面認同。因為,馬克思關于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基本觀點是很明確的,“其中經濟的前提和條件歸根到底是決定性的,但是政治等的前提和條件,甚至那些縈回于人們頭腦中的傳統,也起著一定的作用,盡管不是決定性的作用”[8]而風行于后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多元思想多對此持質疑和反對的態度,該顛覆性的思想與阿爾都塞的多元決定論有直接的關系。后馬克思主義的這一思想集中體現在解構馬克思的“生產”概念中,諸如采用語言分析的方法,既肯定生產之社會基本活動的含義,又強調社會行動的復雜性、多樣性及其個人自由意志。在理論上,這與對阿爾都塞多元決定論的進一步延伸和發揮是離不開的。

再者、意識形態批判理論

阿爾都塞的眾多理論都與意識形態有著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其意識形態理論具有重要的地位。阿爾都塞給意識形態下的定義是這樣的,“意識形態是支配個人和社會團體的思想的觀念和表象的體系”[9],他認為一般的意識形態是純粹的幻想是虛無是外在于實在的,因此一般的意識形態沒有歷史,它只是一種個體與它們的真實的存在條件之間的想象關系,并以一定的物質存在為前提。在《保衛馬克思》中,就這種區分他又明確的說道“馬克思的著作本身就是科學,而過去,人們卻要求我們把科學當作一般意識形態”,如果哲學家沒有自己的獨立精神個性,而只是一味地鸚鵡學舌,人云亦云,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并贏得聽眾的。同時,他認為,意識形態通過教育等途徑進入個體,使個體成了一個有見解能行動的主體。然而由于意識形態始終支配著人的觀念,所以真正的主體是意識形態而不是人自身。在阿爾都塞看來,意識形態是一種通過語言而進行的社會實踐,每一個體進入社會秩序的過程,就是進入意識形態話語的過程。

從阿爾都塞的思想出發,正因為完全主體的不可能性,他認為人類必須不停地生活與意識形態中,即使在一個共產主義社會。按此理論出發,如果意識形態是多元的,如果多元的意識形態不能被簡單地化約到物質或階級結構,那么隨之而來的將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的質疑,而后馬克思主義者用“論述理論”將其取而代之。盡管阿爾都塞在堅持自己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前提下不斷自我批判和修正他的理論,但是,在他的邏輯推論下,將意識形態引向語言學、符號學、文學、及話語分析等領域,還是讓后馬克思主義思想產生了強大的影響。由于主體的意識是未定的、未完成的,因此它永遠是不可能完成對感知對象的完整表達的,這就瓦解了似乎所有“真實”的論斷,使意識形態表達往往隱含自相矛盾、自相破解的話語悖論。阿爾都塞不斷推進的理論力量在后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中被發揮的淋漓盡致。

第三、阿爾都塞的理論反人道主義

為了批判當時奉行歐陸和蘇聯黨內的人道主義思潮,阿爾都塞提出了著名的“理論反人道主義”。從主體移心論出發,他認為,生產關系不是人和人的關系,生產關系才是生產過程的主體而不是人,據此,他否認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鼓吹歷史是一個無主體的過程。認為主體僅僅是被構造出來維持一種既有位置的,主體性就成為一種不穩定的效應,而不是自我判斷的中心。阿爾都塞的“理論反人道主義”對人類中心論和人道主義產生了很大的沖擊,有人做出這樣的類比:“正如哥白尼使宇宙研究不能再以人類所居住的地球為中心,達爾文將人類從動物王國的優越地位驅趕出來,弗羅伊德使人不再確信‘自我’就是精神分析的中心一樣,阿爾都塞同福柯、列維—斯特勞斯、拉康這些結構主義思想家一起,使得社會科學再也不能以人為其研究中心。”[10]

阿爾都塞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加于馬克思,冠以馬克思的名義說出來。他用于觀察人類社會歷史進程的各個方面的歷史觀,也不例外的被用來加給馬克思,來取代歷史唯物主義。而馬恩早在《神圣家族》中就指出,“歷史什么事情也沒有做……創造這一切、擁有這一切并為這一切而斗爭的,不是‘歷史’,而正是人,現實的、活生生的人。‘歷史’并不是把人當作達到自己目的的工具來利用的某種特殊的人格。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11]阿爾都塞在“理論反人道主義”中對主體中心的消解也是具有重大影響的。在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中,對“解中心”的繼承已經成為一種潮流,福柯大聲疾呼“人的死亡”,德里達論證“人的終結”,更多的人認為主體是僅僅被構造出來、維持一種先在位置的“意識形態動物”,主體不再具有完整性和自主性,相反,是一個不斷通過話語來構造自己欲望的無止境的過程。阿爾都塞的理論確實光亮于后馬克思主義的語境中。(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第四、問題式和癥候閱讀方法

而從方法論上來講,阿爾都塞的獨特理論,其實源于他發現并自覺運用的一種思考和閱讀的方法,據此,有人認為,“阿爾都塞的整座大廈都是以自我為根據的”[12],所以,這種方法雖然作為隱性的存在,確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問題式的提出是阿爾都塞為反對人們閱讀只停留與表面文字而提出的,主張人們應去深究文章的內在整體性和思想的內在本質,以一種內在總體性和內在架構的特殊結構才能把握住事實,但是他本人也輕描淡寫的指出這“只是一種特定的發問方式使一定的思想內容形成一定的理論思想體系”[13]。他這種獨特的閱讀方法往往并不急于下定義,而是傾向與先做一番思之追問,比如:“我們在經歷了考驗、挫折和軟弱以后,從內心感到壓抑不住而必定要提出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究竟怎么樣了?它在理論上是否能站得住?如果能站得住,它有什么特點?”[13](P14)我想,這也是我們許多人在現實和理論中常常疑惑的問題。而深下去想,這種追問確實會變成一個問題群:“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種理論是如何可能的?什么是它得以成立的質性邊界?……一句話,什么是馬克思哲學自己獨居的‘特殊差異性’?。”[14]問題式的方法前置,是阿爾都塞重要的邏輯思路。而癥候式閱讀,用阿爾都塞自己的話說,就是“要看見那些看不見的東西,要看見那些‘失察的東西’要在充斥著的話語中辯論出缺乏的東西,在充滿文字的文本中發現空白的地方,我們需要某種完全不同于直接注視的方式,這是一種新的、有信息的注視,是由視域的轉變而對正在起作用的視野的思考產生出來的。”[15]阿爾都塞認為,一個文本不僅僅是它看似要說的東西,背后必然有“無聲話語”存在,就好像無意識的癥候深藏其后,因此應該應批判性地閱讀,將文本作為一種新的問題框架和對象來閱讀。

而發展到后馬克思主義那里,問題式和“癥候閱讀”實際上既是闡釋學關注的問題,也是解構主義所面臨的問題。比如,它是否需要一定的闡釋標準和規范,是否意味著闡釋目標的虛無和闡釋過程的永無終結呢?而阿爾都塞提出的問題總框架,似乎既可以用來說明知識框架的斷裂和非連續性發展,又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定“癥候式閱讀”的范圍。而作為一種方法論,它的應用似乎又帶出了更多讓人思考的問題,引起了閱讀和闡釋理論的變革,從形形色色的后馬克思主義理論中,仍能找到很多讓人思索的問題。

三、對我們的當代省示

在后馬克思主義的語境中阿爾都塞的思想輻射力確實很大,對他的贊譽也有很多“無論

在國內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還是文學評論、電影理論或美學理論的相關討論里,他的所謂的‘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可能都會耳熟能詳。”[16]他的理論的反叛力度和反省深度,已經傳播到眾多的理論和文化運動中去,在福柯的知識話語理論和權利理論中,在德里達的解構理論中,在眾多的文化研究論文中,在女權主義者那里……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蹤影。因此有人說,“盡管阿爾都塞主義已經過去,甚至顯得荒唐可笑,但它在英國文學理論發展史上刻下的標記是永久的……傳統的權威話語現在只作為評論的對象而存在,再也不能作為莊嚴的言說立場而存在。”[17]而阿爾都塞的重要性并不僅僅在于他的結論,而在于他發現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德里達也評價道“跨越了那么多的生活……經歷了個人的、歷史的、哲學的和政治的冒險;以他的思想和他的存在方式、言說方式和教學方式所具有的輻射力和挑戰力,顯示、感染和影響了那么多的話語、行動和存在,以至于形形色色的最矛盾的闡釋也永遠不能窮盡它們的源泉。”[18]因此我們說,阿爾都塞的思想至今仍未過時,如上所述,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向后馬克思主義的關鍵性轉折。

當然,對他的批判也有很多,散見于國內相關領域中批判之聲其實多與贊譽。因為他存在與經典馬克思敘事之間的斷裂,有人指出“不是所有西方出版的研究都適合我們國人的需要與現實,而且也不是所有西方的研究成果都是毫無缺點不可超越。”[19]因為從總體來說,由于當時的暗淡歷史,使這一時期的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理論也帶有嚴重的孤獨和失望的成分,確實表露出“希望的減少和信心的喪失”,彌散著一種虛無的氣氛,而決定性因素還在于它們是“失敗的產物──1920年以后西方工人階級經歷了長期的曲折和死氣沉沉的局面,其中,許多年頭之可怕是歷史上罕見的”[20]。

對于當今的我國來說,阿爾都塞的思想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由于我們一方面在超越自身傳統,另一方面也在尋找一種不同于資本主義現代認同的追求。在社會發展的過渡和轉軌時期,眾多理論思考的半成品和次品,有待進一步去粗取精的再認識。因為,雖然有時候社會的發展按照一定的規則、甚至按照思想家們所預測的方向進行,但實際上社會的發展本身又不斷地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個挑戰性的復雜問題。而無論如何,作為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在現時代仍有強大的生命力,“近一百年來,馬克思的社會理論在同現實社會反復遭遇的過程中……思想家們卻一次又一次地在考察和分析當代社會運作邏輯的時候,反復地把馬克思的社會理論重新加以考察和試探”[3](P158)。由于它自身理論具有的反思批判性,馬克思的思想仍是我們的靈魂所在,“如果沒有他,就不可能重述十九世紀的思想史……至于作為資產階級現代性和資本主義的批評的思想家的馬克思,則更有資格被列入經典作家之列”[21]而針對今天資本主義出現的眾多問題,要研究它,馬克思的理論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為馬克思主義就是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的……而當今資本主義世界的所謂新秩序,仍和馬克思生前一樣、依然千瘡百孔。”[22]

但是毋庸置疑,作為一個世紀以前的人,馬恩的知識、思想和視野同樣受到歷史的局限,所以《共產黨宣言》發表25年之后,他們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就首次做了重大修改和補充。“如果能活到今天,親身體驗到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的新發展、新變化,他們肯定會對自己的理論做出更多、更大的修正。發展馬克思主義,首要的是要敢于突破,承認它的許多思想、原理和方法由于時代的發展而過時了;其次能夠運用新的方法對新的歷史現象進行分析、研究并得出新的科學結論,賦予馬克思主義以帶有新時代特征的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方法。”[23]否則,只是一概否定或者全盤接受,既不可取也不可能。

任何理論,只有在挑戰中才能更加強大,在競爭中彰顯威力,只有立足于自己現實,與世界對話,才有助于我們分析解決現實問題,這應是我們的理論平臺。“正視他人的成就,只會使我們更加強大,而不是相反。”[14](P85)馬克思主義要發展就顯然要在研究現實同時,關注社會上的多種思潮,批判的吸收各種成果。只有走出教條主義的陰影,“使我們有權正確地重新估價我們自己,坦率承認我們的優點和缺點”,才能使我們的思想不斷向前發展。

[注釋]

[1]BarrySmart,Foucault《MarxismandCritique》London1983P14

[2]胡大平《后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批判性探討》現代哲學2004.1P33

[3]黃瑞淇主編《馬學新論:從西方馬克思主義到后馬克思主義》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臺北1998P7

[4]ImmanuelWallerstein《UnthinkingSocialScience》LondonPolicyPress1991P170-180

[5]俞吾金陳學明《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流派新編•西方馬克思主義卷》復旦出版社2002.9P711

[6]孟登迎《意識形態與主體建構: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12P191

[7]徐崇溫《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海南出版社2002.12P617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2P701

[9]《列寧和哲學》倫敦1971英文版P143

[10]StevenSmith《ReadingAlthusser:anessayonStructuralMarxism》CornellUniversity1984P193

[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版1995.2P118-119

[12]希爾施《法國新左派思想史》馬列主義研究資料1983.5P175

[13]阿爾都塞《保衛馬克思》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P47

[14]張一兵《阿爾都塞與<保衛馬克思>》[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2、5P86

[15]LouisAlthusser《ReadingCapital》London1979P27

[16]張一兵《問題式、癥候閱讀與意識形態:關于阿爾都塞的一種文本學解讀》北京中央編譯局出版社2003.7P1

[17]LeonardJackson《TheDematerialisationofKarlMarx:LiteratureandMarxistTheory》Longman1994P208-209

[18]GregoryElliot《Althusser:acriticalreader》OxfordUK&CambridgeUSA1994P177

[19]拉克勞墨菲《文化霸權和社會主義策略》遠流出版公司1994總序

[20]安德森《西方馬克思主義探討》人民出版社1981P118

[21]Furet,F《FrancoisFuret:Marxaprèslemarxisme》litteraireN3241994P43-46

[22]徐崇溫《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若干新動向》[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8.1

[23]黃宗良、孔寒冰《關于社會主義與時代挑戰的對話》[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99.1

[參考文獻]

1、俞吾金陳學明《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流派新編•西方馬克思主義卷》復旦出版社2002.9

2、徐崇溫《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海南出版社2002.12

3、李青宜《阿爾都塞與“機構主義馬克思主義”》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12

4、Althusser,L《ForMarx》London1969

5、Althusser,L《LeninandphilosophyandotherEssays》London1971

6、張一兵《問題式、癥候閱讀與意識形態:關于阿爾都塞的一種文本學解讀》北京中央編譯局出版社2003.7

7、黃瑞淇主編《馬學新論:從西方馬克思主義到后馬克思主義》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臺北1998

8、張一兵《重解阿爾都塞》南京社會科學2002、4

9、段忠橋《對安德森“擴大”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的質疑》馬克思主義研究2004.2P92

10、吳靜《最后的阿爾都塞》南京社會科學2002、4

11、陳學明《馬克思主義在今天還有沒有意義》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9.6

12、胡大平《后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批判性探討》現代哲學2004.1

13、陳學明《二十世紀哲學經典文本:西方馬克思主義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12(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