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

時間:2022-04-06 04:45:00

導語: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

【正文】

馬克思主義哲學現代西方哲學的對話

應當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的對話,這已成為學界的共識。然而,對于為什么要開展這種對話,人們有不同的理解;對于這種對話到底應在什么基礎上展開以及在什么程度上成為可能,人們實際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或者說缺乏必要的和深層的追問;相應地,對于如何才能更加自覺和有效地開展對話,人們也缺乏深入的探討。由此,盡管在一些學者的個體性學術研究活動中,這種對話實際上一直在進行,但在很大的程度上卻處于一種自發的狀態,并往往局限于個體的學術活動內部或不同個體之間。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這兩個學科之間,在不同學科的教師群體之間,在不同的哲學觀念和方法之間,卻很難說是真正自覺合理有效地在開展對話。本文就積極開展這種對話的一些前提和方法論提供以下不成熟的斷想,向學界同仁討教。

這種對話在什么意義上是必要的?

我們知道,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于德國,本來就是一種西方哲學。為什么會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一個半世紀以后,提出與現代西方哲學的對話,這本來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里有一個眾所周知的歷史前提,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它產生以后主要是在蘇聯、東歐和中國等國家得到了發展和實現,而與西方文化有所脫離,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走向了對峙。現在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對話問題,正是為了打破這種隔離與對峙,加強二者的交流與溝通。這就提出了一個非常值得反思的問題,我們一方面強調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這就實際上把馬克思主義還是看作一種外來的思想理論文化,強調它的外化和世界化的問題,那么我們自己目前的理論定位究竟在哪里?馬克思主義哲學究竟被看作一種中國哲學還是外來哲學?它在當今中國的根源性和基礎性究竟何在?這既是開展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對話的前提性問題,也直接涉及到對哲學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理解。我們認為,對這個關鍵性的問題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對于自覺合理設定我們在對話中的位置至關重要。

在本來的意義上,馬克思哲學是德意志民族的一種哲學,不可避免地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同時由于它依托于人類文明的整體發展,加上馬克思對于人類命運的特別關注并將對其的思考自覺地融會到自己的哲學思想之中,因而又具有強烈的人類性和世界性,從而能夠對于其他地域和民族發揮積極的影響和作用。正是在這種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發揮著自己作為一種世界哲學的功能和作用。而對每個民族來說,則有一個對于外來哲學的了解和認同的問題。一個半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正是在與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結合中,尤其是在與俄國、中國等國的革命實踐中得到了認同,也得到了實現。然而它的進一步發展又需要進一步走向世界,走向當代人類文明。這就提出了與當代世界哲學進行對話的問題。

當然,對于為什么要在中國哲學界開展這種對話,今天人們實際上有不同的理解和期望。對此大體上有以下幾種角度和看法:在最低的程度上說,現代西方哲學的存在是客觀事實,因此,即便為了批判西方哲學也要了解西方哲學;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角度來看,了解和學習西方哲學是為拓展自己的哲學研究視野,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從西方哲學研究的角度來看,要說通過這種對話去發展本來意義上的現代西方哲學,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恐怕還只能是一種愿望,但通過這種對話可以有助于發展在中國的西方哲學研究與教學,這大概是沒有疑義的。正是從這些不同的目的和愿望出發,人們對于這種跨學科對話實際上有著不同的期待和態度,采取著不同的視角和方法,也必然得出不同的結論。我們認為,目前我國哲學界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哲學、中國哲學等的劃分本身就是一種不盡合理的現象,僅僅從各個學科的角度來考慮對話問題,盡管都有一定的歷史緣由和一定的合理性,但也都有相當的片面性。我們認為,哲學研究應立足于當代中國哲學的高度來考慮現有各分支哲學的對話問題,使之能夠真正超越各具體學科的局限和狹隘眼界,促進各分支哲學的溝通與融合,建構起既有傳統根基又有當代內涵、既有民族特色又有世界意義的當代中國哲學體系。從這樣的高度上,也許我們能夠提高開展對話的自覺性和有效性。

這種對話在什么程度上是可能的?

一般承認不同哲學之間可以對話并不困難,但要說清這種對話在何種意義上真正可能的則不那么簡單。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現代西方哲學形成并發展于不同的社會背景與文化土壤之中,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傳統和社會思潮,有不同的學術基點和關注重心;不同的哲學流派之成為獨特的哲學流派,本身就在于它們有不同的哲學觀念、哲學范式和哲學方法,有不同的哲學理解和價值觀念等;某些哲學家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定哲學流派的研究者和代言人,正在于他們能夠接受并運用一定的哲學理論、思維模式和研究方法等,而這必然帶來他們不同的致思理路和學術取向。這樣,不同哲學之間的對話表面看來是哲學家之間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在對話,實際上是不同文化傳統、不同社會背景、不同哲學理念、不同哲學方法等之間在進行著交流與碰撞。這里實際上存在一種重要的“文化圍場”或叫“哲學圍場”——你不真正進入一種哲學你就沒有能力和資格以某種哲學的名義來說話,而當你真正進入一種哲學后則必然表現出對于其它哲學的異己性和排他性。這就勢必使不同哲學之間的真正有效對話變得更加困難。應該說,文化圍場和哲學圍場都是客觀的現實,我們的任務正在于提高對于圍場的認識,從而能夠更加自覺地進入圍場和走出圍場。

這種對話在什么層面上是有效的?

這里可能有許多的層面。比較基礎和廣泛的層面,主要是指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和中國的現代西方哲學研究者之間的對話,對話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他們依據于各自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現代西方哲學來進行的,實際上是中國學者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之間的碰撞。由于他們各自的理解都帶有很強的個體性,不同哲學家之間的哲學理解則可能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這種意義上的對話既是非常普遍的,同時也有相當的局限性。在較為直接也更為重要的層面上,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與當代西方哲學家之間的對話,當代西方哲學家作為西方哲學發展的主體力量和推進者,對于當代西方哲學的了解當然比局外人要深入和透徹,因此這種對話無疑更顯重要和有效。但應當注意到,這種對話對于雙方尤其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工作者的外語水平和知識背景無疑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否則難以達到一種真正的對話和理解。在更高的層面上,則是哲學觀念、哲學理想和哲學方法等之間的對話,這是以真正哲學的方式來展開對話的關鍵之處,也是這種對話的難點所在。我們知道,即便是西方哲學內部,在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之間,不僅在許多具體問題上存在著很大的學術分歧,還有一個彼此之間是否把對方看作哲學的問題,他們都在實際上對對方作為哲學的合法性提出了根本性的質疑和挑戰。不同哲學流派之間的區別與差異,從根本上說是不同哲學觀念、哲學理解和哲學方法的不同和差異。既然如此,從根本上來說,真正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哲學對話就應當在哲學觀念、哲學理想和哲學的層面與高度上來進行。但要做到這一點則格外不容易。再加上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非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的差異既有學術方面的,也有意識形態方面的,這就使得這種對話更加復雜和困難。但這并不排除他們之間在一些共同關心的問題上可以發現共同的興趣,找到共同的語言,運用相關的方法,并相互有所啟發、有所借鑒、有所共鳴。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認為,真正的對話,應當是以問題來引發、激起和帶動的。所有真正的哲學都應當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正是在對于當代人類在生活生存中的難題與困惑、生產實踐的多重價值、科學技術的正負效應、人文命運的前途憂患、活動方式的合理化規范、社會發展空間及其閾限等的深度哲學關注與前提性追問中,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可以找到與現代西方哲學的共同點,也能在對于這些問題的探討中相互溝通,彼此借鑒,從而不僅促進自身的發展,也能為人類哲學思維的整體發展作出自己的應有貢獻。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