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的國家利益觀透析
時間:2022-05-06 09:40:00
導語:鄧小平的國家利益觀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鄧小平認為,國家利益是國家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安全利益和外交利益等多方面的有機統一體。鄧小平善于從全球的高度來分析戰略態勢,把中國的國家利益與人類的根本利益緊密地結合起來,從全人類的發展中來界定中國的國家利益,確保中國的國家利益與人類整體的進步、發展保持一致性。他強調,依據時代主題來確定中國的國家利益,維護和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主張在國際交往中要把國家利益作為處理國家關系、確定中國對外行為的最高準則。
關鍵詞:鄧小平國家利益國家利益觀
國家利益觀是對國家利益的根本的、總體的看法,是關于國家利益的內容、價值、途徑等方面的根本認知、評價與操作方法。不同的民族、國家、階級,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國家利益觀。這種國家利益觀既是對客觀的國家利益的一種能動反映,也受到歷史文化傳統、國際規范建構等方面的影響。作為戰略思維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家利益觀一旦形成,便會對國家戰略的決策和實施等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鄧小平的國家利益觀,是鄧小平在實現、維護和發展中國國家利益的實踐中不斷總結全黨的智慧所形成的,是對中國國家利益的內容、主體、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根本觀點和總體看法,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一、以中國人民為本
社會主義中國的國家利益最終是中國人民的利益。我國的國體決定了我們的國家利益必然真正體現、切實維護中國人民的利益。鄧小平曾深情地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要把人民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1982年9月,鄧小平在與撒切爾夫人談到香港問題時說:如果在1997年后還不能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人民就沒有信任我們。在談到中印邊界問題時,他對來訪的印度代表團指出,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你們有人民感情的問題,我們也有人民感情的問題。這些論述表明,鄧小平始終把中國人民的意志、需要、愿望、感情,作為國家利益的最終歸宿與依據。另一方面,鄧小平還強調,要維護中國人民的利益,就必須堅定地捍衛中國的國家利益。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還存在的國際社會中,在不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舊秩序仍然存在的現實生活中,要維護中國人民的利益和權利,就必須堅定地捍衛國家的利益。
實現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堅定不移地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鄧小平經常把“中華民族”和“國家”這兩個概念交替使用,要求把捍衛民族利益與愛國主義結合起來,把以民族利益為重的行為看成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愛國行為。早在革命戰爭年代,鄧小平就曾指出,我們共產黨認為,沒有民族利益就沒有了階級利益,因為國亡了,地主、資本家無出路,工農、小資產階級也無出路,所以我們始終堅持統一戰線,主張各黨派、各階級的密切合作。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會見美國新澤西kil西東大學教授楊力宇,在談到如何解決臺灣問題時說:“和平統一已成為國共兩黨的共同語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我們希望國共兩黨共同完成民族統一,大家都對中華民族作出貢獻。”[](p3o~1990年9月,鄧小平在會見馬來西亞郭氏兄弟集團董事長郭鶴年時指出:“大陸同胞,臺灣、香港、澳門的同胞,還有海外華僑,大家都是中華民族子孫。我們要共同奮斗,實現祖國統一和民族振興Oly[](P362)鄧小平不僅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利益是真正全面地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而且指出,只有真正地愛社會主義中國,才能確實地維護中華民族的利益。
二、以經濟利益為核心的綜合利益
國家利益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鄧小平的國家利益觀是國家的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安全利益和外交利益等方面的有機統一體。在這些國家利益中,鄧小平從時代主題的變化和中國社會基本矛盾的轉變中,把國家的經濟利益作為國家利益的核心,形成了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的全面的國家利益觀。
首先,發展經濟是當代中國國家利益的核心。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是社會存在與社會發展的基礎,是社會歷史的最終決定力量。鄧小平針對“”中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錯誤曾反復指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中國人民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現在要橫下if,來,除了爆發大規模戰爭外,就要始終如一地、貫徹始終地搞這件事,一切圍繞著這件事,不受任何干擾,就是爆發大規模戰爭,打仗以后也要繼續干,或者重新干。我們全黨全民要把這個雄心壯志牢固地樹立起來,扭著不放,‘頑固’一點,毫不動搖。”“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他認為,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只有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國家才能一步步富強起來,人民生活才能一步步改善”。
其次,建設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把國家的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維護好、發展好。鄧小平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利益,集中體現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保持政局穩定,保持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堅持政策的連續性,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的民主法制建設,在黨的領導下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改革。在國際生活中,維護中國的國際地位、國際影響,不斷改善我國的國際政治環境,開拓對外政治交往。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把精神文明作為中國文化利益的核,是鄧小平的又一重要貢獻。早在1979年lO月,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詞中,就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1980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會議上,進一步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并對精神文明的內涵作了明確的概括:“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志式關系,等等。”
1985年9月,他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就精神文明建設對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影響曾指出:“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可能勝利。”不僅要建設、發展好中國的文化利益,還要在國際交往中堅持維護中國不怕壓、不怕邪、講原則的形象,維護民族尊嚴,講國格,重骨氣,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破壞我國的社會制度和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
再次,要始終把國家的安全與主權放在第一位,在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全局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實行真正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對外交往中,維護國家利益的核心,就是維護國家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在十二大開幕詞中,鄧小平指出,中國人民珍惜同其他國家和人民的友誼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經過長期奮斗而獲得的獨立自主權利。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我國利益的苦果。1989年,在會見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時,他又說:“人們支持人權,但不要忘記還有一個國權。談到人格,但不要忘記還有一個國格。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沒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獨立,國家是立不起來的。”同年,他在會見以櫻內義雄為團長的日本貿易促進協會訪華時說:“國家的主權、國家的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鄧小平還指出,重視安全與主權,積極展開對外交往,最終要服務于國內經濟建設這個大局。“我們的對外政策,就本國來說,是要尋求一個和平的環境來實現四個現代化。這不是假話,是真話。這不僅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也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一件大事。’’
最后,把國內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是決定性因素。為此,一方面,鄧小平反復強調,中國的關鍵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發展自己。1978年后,鄧小平在不同場合多次指出:“中國能不能頂住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壓力,堅持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關鍵就是看能不能爭得較快的增長速度,實現我們的發展戰略。”現代化建設“是我們解決國際問題、國內問題的最主要條件。一切決定于我們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們在國際事務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們自己經濟建設成就的大小。
如果我們國家發展了,更加興旺發達了,我們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就會更大。……在國際事務中反對霸權主義。臺灣回歸祖國、祖國統一,歸根結底,都要求我們的經濟建設搞好。”[1](P240)另一方面,他又反復強調要善于守拙,不稱霸,不當頭。他指出,很多朋友說,中國是第三世界的頭頭,我們說頭頭不能當,頭頭一當就壞了。這不是什么客氣話,這是一種真實的政治考慮。冷戰結束后,他明確指出:“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這個頭我們當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夠。當了絕無好處,許多主動都失掉了。中國永遠站在第三世界一邊,中國永遠不稱霸,中國也永遠不當頭。”當然,韜光養晦,也還要有所作為。“作什么?我看要積極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為此,就要堅持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三、中國的國家利益與人類的利益是一致的
鄧小平善于從全球的高度來分析戰略態勢,把中國的國家利益與人類的根本利益緊密地結合起來。1980年4月,鄧小平在會見世界銀行行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時說:“對我們中國來說,考慮問題歷來不從中國自身利益一個角度考慮,而是從全球戰略來提出問題,考慮問題的。”同年6月,他在會見美國戰略機構訪華團時又說:“中國考慮問題是從全球戰略的角度出發的,而不是只從中國本身,也不是只從亞洲、太平洋地區的角度出發的”。同年8月,他再次強調:“中國是在長期被孤立的狀態下奮斗出來的,中國歷來考慮問題,包括中美改善關系,不只是從自己安全的一個角度,當然有這一面,更主要的是從全球戰略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據此,鄧小平強調中國要依據時代主題來確定中國的國家利益,維護和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1985年3月,鄧小平在會見日本商工會議所訪華時明確提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和平問題是東西問題,發展問題是南北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東西南北四個字。南北問題是核心問題。”正是立足于這樣的判斷,鄧小平強調,從政治角度說,中國現在是維護世界和平和穩定的力量,不是破壞力量。中國發展得越強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從經濟角度講,中國的發展會有利于全世界的發展。
其次,鄧小平強調中國永遠屬于第三世界,與廣大第三的世界國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1974年5月19Et,鄧小平在會見塞浦洛斯總統馬卡里奧斯時指出,我們要永遠站在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的一邊,不當超級大國。這是我們的一個根本原則,不僅我們這一代,我們的下一代、再下一代,永遠要堅持這個原則。在與巴西總統菲格雷多會談時,鄧小平指出:“中國現在屬于第三世界,將來發展富強起來,仍然屬于第三世界,中國和所有第三世界國家的命運是共同的。”
再次,鄧小平堅信,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必將有利于人類進步與發展,促進人類社會的和平、民主與繁榮。他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后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的幾百年問,發生過多少次王朝復辟?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某種暫時復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律性現象。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總之,建設好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比資本主義還要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和平的社會主義,是中國國家利益的最大體現,也是中國對人類進步的重要貢獻。
四、國家間的利益關系是平等的
一方面,鄧小平主張在國際交往中要把國家利益作為處理國家關系、確定中國對外行為的最高準則。在與英國協商香港問題時,鄧小平義正詞嚴地宣布:“關于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講,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01)[](p121989年1O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時鄭重指出:“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主要應該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
另一方面,鄧小平也強調,國家間的利益關系是平等的,應該在互相尊重、互諒互讓的基礎上不斷培育國家間的共同利益。他指出:“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m30)對中美關系,他強調:“要彼此尊重對方,盡可能照顧對方,……只照顧一方是不行的。”[2](P351)1989年1O月,鄧小平在會見泰國總理差猜時說:“中國要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同樣認為,社會主義國家不能侵犯別國的利益、主權和領土。”同時,鄧小平力倡國家間的利益沖突要以和平協商的方式來解決,對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等一等、放一放。在會見美國喬治城大學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代表團時,鄧小平指出:“世界上有許多爭端,總要找個解決問題的出路。我多年來一直在想,找個什么辦法,不用戰爭手段而用和平方式,來解決這種問題。”“我還設想,有些國際上的領土爭端,可以先不談主權,先進行共同開發。這樣的問題,要從尊重現實出發,找條新的路子來解決。”[](P49)“解決國際爭端,要根據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新辦法。‘一國兩制’,是從我們自己的實際提出來的,但是這個思路可以延伸到某些國際問題的處理上。好多國際爭端,解決不好會成為爆發點。我說是不是有些可以采取‘一國兩制’的辦法,有些還可以用‘共同開發’的辦法。”[2]
(vs7)根據這一設想,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戰略構想,成功地解決了香港、澳門問題,并為推進臺灣問題的解決作出了積極貢獻。圍繞中國南海等領土、領海問題與周邊國家的爭議,鄧小平也創造性地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思想,對維護地區穩定,促進周邊合作,增強各方信任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五、立足長遠。著重把握國家全局、根本利益
國家利益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國家間的利益關系也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對國家利益的運籌要善于立足全局,關照全局。作為指導全局的戰略家,鄧小平特別重視對全局利益的把握,在國內強調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想方設法服從服務于大局;在國際交往中,強調從國家問的全局利益關系中來處理國家間的問題。自覺服從大局,立足大局行動,是鄧小平在長期革命戰爭和從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形成的一貫品格。1975年鄧小平重新回到中央工作后指出,現在有一個大局,全黨要多講。也就是說,從現在算起還有二十五年時間,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全黨全國都要為實現這個偉大目標而奮斗。這就是大局。1984年l1月,他在中央軍委座談會上還說:現在需要的是全國黨政軍民一心一意地服從國家建設這個大局,照顧這個大局。這個問題,我們軍隊有自己的責任,不能妨礙這個大局,要緊密地配合這個大局,而且要在這個大局下面行動。把握國家利益,還需要立足長遠,抓住機遇。
1966年2月26日,鄧小平在全國工業效能工作會議上說,有了五年計劃,還要有長遠規劃。打殲滅戰要選定突擊方向,不能亂打一陣。哪方面快些,哪些方面慢些,沒有長遠規劃,方向就把握不準。有了長遠規劃,就可以縱觀全局,目標明確,實現多快好省。強調抓住長遠利益,不去計較一時一事得失,在鄧小平對推動我國對外開放的論述中,體現得較為充分。“現在總的是要允許吃虧,不怕吃虧,只要對長遠利益有益就可以干。”[](P313’)在談到中國為什么要搞高能加速器時,鄧小平表示,我們是從長遠考慮的,從長遠考慮,不搞是不行的。他反復對外國朋友講,那種動輒以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為援助條件的行為,不僅嚴重影響著別國的發展,最終也會影響發達國家的自身利益。為此,他還富有遠見地說:“歷史最終會證明,幫助了我們的人,得到的利益不會小于他們對我們的幫助。至于政治上戰略上的意義就更大了。”在談到中日關系時,他指出:“把中日關系放在長遠的角度來考慮,來發展。”“看得遠些廣些,有利于我們之間的合作。
這種合作不只是對一方有利,而是對雙方、對兩國人民都有利。”“中國現在缺乏資金,有很多東西開發不出來。如果開發出來,可以更多地提供El本的東西,現在到中國投資,對日本將來最有利。”鄧小平主張的立足長遠,不僅反對過于計較一時一事得失,而且提倡要善于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 上一篇:鄧小平國家利益觀的特點及意義透析
- 下一篇:議排查整治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