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國家利益觀的特點及意義透析

時間:2022-05-06 09:39:00

導語:鄧小平國家利益觀的特點及意義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鄧小平國家利益觀的特點及意義透析

摘要:鄧小平以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立足干世界歷史與現實的大坐標系中思考我國的對外戰略,形成了內涵豐富而見解獨到的國家利益觀。他的國家利益觀具有三個顯著的特點: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一致;國家利益與人類利益的結合;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統一。在今天,認真研究鄧小平的國家利益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鄧小平國家利益觀國家關系

一鄧小平的國家利益觀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首先,國家利益是處理國家關系的最高準則。1989年l0月,在中美關系處于非常嚴峻的時刻,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時,十分明確地提出了以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的觀點。他說:“我非常贊賞你的看法,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主要應該從國家自身的戰略利益出發”,“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別”。“我知道你是反對共產主義的,而我是共產主義者。我們都是以自己國家的利益為最高準則來談問題和處理問題的。在這樣的大問題上,我們都是現實的,尊重對方的,胸襟開闊的”。這里鄧小平用“最高準則”四個字鮮明地指出了國家利益在戰略決策中的特殊地位和舉足輕重的作用,即國家利益具有最高性。這是鄧小平對國家關系的科學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和對國家利益的深刻理解,是對傳統國際關系理論的一個重大突破,反映了我國國際戰略和外交思想的根本性變化。在國際交往中,國家利益是一種無法回避的客觀存在。作為階級統治工具的國家,必然維護在本國社會制度中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因而意識形態利益是構成國家利益的主要內容之一。但是,意識形態利益只是作為國家整體利益的一部分被體現在各國的對外關系中。由于它是國家利益的一部分,因此,意識形態利益必須服從國家整體利益的要求。這就決定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能成為發展國與國關系的障礙,更不能作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最高準則。

其次,長遠利益是處理國家之間利益關系的著眼點。鄧小平認為,國家間的利益關系是長期存在的,主權國家的對外政策應立足于國家的長遠戰略利益,不要去計較一時一事的得失。對于我國的對外開放,鄧小平認為:“現在總的是要允許吃虧,不怕吃虧,只要對長遠利益有益就可以干。”針對西方某些大國把是否接受它們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和政治經濟發展模式作為提供援助、進行合作條件的做法,鄧小平富有遠見地指出,那種動輒對不接受自己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和政治經濟發展模式的國家進行經濟封鎖和制裁,甚至大動干戈直接出兵干涉的行為,不僅嚴重影響著別國的發展,最終也會影響發達國家的自身利益。他特地提醒外國友人:“歷史最終會證明,幫助了我們的人,得到的利益不會小于他們對我們的幫助。至于政治上戰略上的意義就更大了。”

最后,共同利益是和平解決國家之間矛盾沖突的關鍵。鄧小平認為,在國際社會中由于存在著不同的民族國家,國家間的利益沖突是必然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沖突不可調和,解決沖突的方法也不一定非得使用武力,國與國之間共同利益的尋求才是和平解決國家間沖突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既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又不損害其他國家利益,達到利益雙贏與共同繁榮。依據這一思想,一生務實的鄧小平積極探索新時期解決國際爭端的有效途徑,創造性地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戰略思想。“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新思路,不是不要主權,而是把雙方爭議的主權問題暫時放一下,通過“共同開發”這個經濟利益的共同紐帶將爭議中的雙方連接起來,雙方共同受益,這有利于增進友誼和信任,為最終用和平的方式合理解決主權的歸屬創造了條件。鄧小平堅信,只要認真按照“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思路走下去,就一定能獲得一個圓滿的解決。

二鄧小平國家利益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的一致。鄧小平在涉及國家利益問題上,總是與人民的需求、愿望、情感緊密聯系在一起。1982年9月,鄧小平在談到香港問題時說:“如果中國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八年后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人民就沒有理由信任我們”。同年l0月,鄧小平在談到中印邊界問題時說:“這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你們有人民感情的問題,我們也有人民感情的問題。只有采取‘一攬子解決’的辦法,才有可能各自說服自己的人民。”1984年2月,他在談到大陸與臺灣統一問題時又指出:應采取“一國兩制”的方法,“這樣能向人民交代”。鄧小平這些論述告訴人們,由于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了人民性是我國國家利益的顯著特點。所以,在決定事關國家利益重大問題上,必須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必須以人民最普遍、最強烈的要求和愿望作為基本依據,必須多問幾個“人民需要什么”、“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和能不能“向人民交代”。只有這樣,我國的國家利益才能始終與人民利益保持一致。

其次,國家利益與人類利益的結合。鄧小平以強烈的民族責任感、自豪感、自信心,堅定不移地捍衛中國的國家利益,為了人民富裕、祖國強大,奮斗了一生。但是,他絕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他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在維護世界和平的宏大視野中,以發展和各國人民的友誼合作的博大胸懷,來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他認為,中國的國家利益和人類的利益不是對立的,而是人類利益的組成部分。人類利益正是通過把自己的國家建設好而實現的。中國實現現代化,徹底改變中國l9世紀末以來積貧積弱的歷史,使人民富裕起來,使祖國強大起來,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發展的最大貢獻。不僅如此,中國強大了,就能在國際事務中承擔更多的責任。“中國發展得越強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因此,中國的富強,既是中國的國家利益,也是人類利益之所在。正是以這樣博大的胸懷和非凡的氣度,鄧小平一再明確主張,我們要以自己不稱霸、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世界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并積極倡導各國向前看,結束過去,開辟未來,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共同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

最后,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統一。在鄧小平的思想里,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始終是有機統一在一起的。他認為,國家利益的最核心內容是國家的主權利益。一國沒有了主權,也就談不上維護國家利益了。

而國家主權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就是每個國家都有選擇自己政治制度和信仰的自由,別國無權干涉。他認為,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據國情決定的,是歷史的選擇,是中國人民的選擇,人民擁護,怎么能夠因為外國干涉加以改變呢?任何國家都沒有干涉他國內部事務、把自己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強加于人的特權。事實上,各國的情況千差萬別,民族歷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最了解國情的還是本國人民,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照搬照套某國模式是辦不到的。“美國的制度中國不能搬,美國制度究竟好不好,美國人自己說,我們不干預”。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不會向美國學習資本主義制度的。鄧小平的這些談話,有力地回擊了西方反華勢力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攻擊。體現了鄧小平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深厚愛國主義情懷,表達了他帶領中國人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強決心。

三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進人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認真研究鄧小平的國家利益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鄧小平的國家利益觀有助于我們深刻理解我國對外戰略調整的重要性。以什么為最高準則來指導我們的對外政策,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戰略問題。對此,一直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是以社會制度劃線,以意識形態決定親疏;一種是以國家利益作為最高準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鄧小平以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的思想指導下,我國的外交戰略進行了大調整,不再強調意識形態的分歧,把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作為外交工作的指導方針,全面發展同世界各國的關系,開創了我國外交的新局面。目前,我國外交,呈現出了全方位、立體式、多層次的可喜局面:既有政府外交,也有民間外交;既有雙邊外交,也有多邊外交。一個更加成熟、自信、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呈現在世人面前。全方位、立體式、多層次的外交,有利于世界全方位地了解中國,加深了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確保了我國在國際上的有利地位,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贏得了時間并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最大限度地維護了我國的國家利益。

其次,鄧小平的國家利益觀有助于我們堅持原則、求同存異,處理好與大國尤其是與美國的關系。中國一向重視與大國的關系。我國通過與大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使我們與西方大國尤其是與美國關系有了新突破。幾年來,中美關系雖然“一波三折”。但我國始終堅持國家利益平等觀,以國家間的長遠利益為根本立足點,來發展同美國的關系,在許多領域取得了很大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有利于加快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最后,鄧小平的國家利益觀有助于我們辯證地理解和貫徹鄧小平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戰略思想。鄧小平認為,我們是以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來談問題和處理問題的。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也要以維護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正是按照這一思路,我國從1981年l2月開始,與印度政府官員就邊界問題舉行了多輪會議,并于1993與印度簽署了保持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和平與安寧的協定,為邊界問題的最終解決創造了良好的條件。1993年l0月19日,中國和越南在河內正式簽署了《關于解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邊界領土問題的基本原則的協議》,為中越雙方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兩國的邊界爭端莫定了基礎。從而既維護了我國正當權益,又爭取了與周邊國家的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