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理論對發展道路的啟示論文
時間:2022-09-26 09:43:00
導語:鄧小平理論對發展道路的啟示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鄧小平理論不僅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特殊規律,而且包含著對當代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總結。鄧小平理論對當代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啟示是多方面的,本文試從社會主義的模式不是唯一的、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和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這三個方面進行思考。
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中國國情,在長期的實踐和探索中,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這個理論體系的具體指導下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在相當程度上改變著當今世界的格局。鄧小平理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開端,不僅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特殊規律,而且包含著對當代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總結,其對當代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一、社會主義的模式不是唯一的
1982年9月,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上莊嚴宣布:“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边@表明,中國共產黨人在突破傳統的社會主義模式方面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早在我國的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適時指出“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1980年1月,他指出:“社會主義制度并不等于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做法。蘇聯搞社會主義,從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經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會主義,它也吹不起牛皮。我們確實還缺乏經驗,也許現在我們才認真地探索一條比較好的道路?!盵1]這里鄧小平同志已把社會主義制度與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做法區別開來,并開始從更深層次上認識到蘇聯模式不是唯一的模式。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他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課題,同時告誡全黨:“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它要求人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根據不斷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也發展馬克思主義本身?!痹谝院蟮母母镞M程中,鄧小平同志進一步認識到,“在革命成功后,各國必須根據自己的條件建設社會主義。固定的模式是沒有的,也不可能有?!盵2]
在1992年初南巡談話中,鄧小平同志就當代社會主義發展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作了進一步分析,特別是對社會主義的本質重新作了概括,摒棄了過去單純強調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特征而忽視發展生產力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內在規定性的錯誤認識,這在馬克思主義史上是對社會主義本質觀的重大發展。它使鄧小平理論臻于成熟,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徹底突破了蘇聯社會主義的傳統模式。這表明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蘇聯模式在本世紀初對世界歷史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任何一種模式都不是也不可能是萬能的。本身就有嚴重缺陷的蘇聯模式被跨越國情和時代地照搬,其弊端定會更加突出。當代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中的風風雨雨,其根源與各個國家不同程度地照搬蘇聯模式而長期找不到一條真正切合自己實際的建設道路不無關系。換言之,就現實社會主義而言,失敗的不是社會主義制度本身,而是其僵化的載體——蘇聯模式。從這種角度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意義并不在于它取代原蘇聯模式重新樹立一種供別國模仿的樣板,而在于正是它改變了原來那種照抄照搬別國模式的不良風尚,開創了一個使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實際相結合、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多樣化的嶄新時期,解決了當代社會主義運動中無法回避的而又長期困擾著各國共產黨人的重大難題,孕育著社會主義事業的無限生機和活力。
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此后,鄧小平同志更加深刻地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失誤,指出:“什么叫社會主義,什么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如果說我們建國以后有缺點,那就是對發展生產力有某種忽略。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更不是共產主義?!盵3]這就破除了長期以來存在著的用抽象原則和空想模式來裁判生活的觀念,確立了用生產力標準來衡量一切社會是否進步的觀點。他在總結蘇聯教訓時也始終抓住這樣一個主題,社會主義制度優于資本主義制度,這要表現在許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現在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沒有這一條,再吹牛皮也沒用。他實際上是把自己多年來思考的,甚至在國際社會主義運動中多年來未搞清楚的“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命題深化和具體化了。
在1992年初南巡談話中,鄧小平同志就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辈⒅赋觯案锩墙夥派a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這就不僅解決了“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關鍵問題,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而且創造性地提出了“改革動力說”,徹底摒棄了“階級斗爭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的傳統觀念。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動力論的重大發展,在社會主義運動史上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
在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主題的今天,國際社會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以經濟和科技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與較量。社會主義要在當今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歸根到底要靠自已國家的綜合國力,要靠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因而,鄧小平同志從戰略的高度認識到,“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盵4]他強調離開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在經歷了1989年國內政治風波之后,在東歐和蘇聯局勢接連發生逆轉,國際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之后,我們的黨和國家之所以能處亂不驚、穩住陣腳,是因為三十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成就使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得到實際的利益,看到光明的前途,從根本上說就是人民群眾擁護我們黨現在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中國以其活生生的現實否定了美國預言家“東歐倒蘇聯便倒,蘇聯倒中國也倒”的“多米諾骨牌理論”。
同時,要從根本上鏟除“和平演變”的土壤,關鍵在于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使社會主義在創造物質力量方面優越于資本主義的特性充分地展示出來,那時,社會主義就會堅如磐石。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同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斗爭“既是斗爭的過程,也是說服教育的過程,但最終說服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要靠我們的發展。如果我們本世紀達到了小康水平,那就可以使他們清醒一點;到下世紀我們建成中等發達水平的社會主義國家時,就會大進一步地說服他們,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才會真正認識到自己錯了”[5]。
三、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改革、發展與穩定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貫穿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三者中任何一個都不能偏廢,否則,不僅會影響其它兩者,而且會危及到整個社會主義建設的全局。作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和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時刻關注和敏銳地把握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方向和歷史進程,始終注意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三者的辯證關系。
首先,發展是目的。中國的主要目標就是發展,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社會主義大國中,這是處理三者關系時首先要注意的。早在1988年,鄧小平同志就指出:“改革和開放是手段,目標是分三步走發展我們的經濟?!盵6]因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盵7]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反復強調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抓住時機,發展自己”,“發展才是硬道理”。
其次,改革是動力。只有不斷地改革,才能解放生產力,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穩定。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所有的改革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盵8]“過去,只講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沒有講還要通過改革解放生產力,不完全。應該把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兩個講全了。”[9]這就是說,只有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改革,才能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廣闊的道路,才能推動經濟和整個社會的發展。
最后,穩定是前提。無論改革還是發展,都要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1979年3月,鄧小平同志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中指出,“如果動搖了這四項基本原則中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整個現代化事業?!?989年2月,鄧小平同志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10]稍后的那場政治風波給受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影響的人們敲響了警鐘,他把穩定看作“壓倒一切”的問題,是中國要擺脫貧困、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最關鍵問題”。
可以說,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是歷史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鮮活經驗的科學總結,又是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必然要求。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同志為總書記的新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進一步貫徹并發展了鄧小平同志關于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思想,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公務員之家
正如任何真理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一樣,鄧小平理論不僅要繼續接受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檢驗,而且還要在活生生的實踐中不斷得到豐富、發展和完善。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歷史賦于中國共產黨人的一項偉大使命。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50-251.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92.
[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3-64.
[4]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3.
[5]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04.
[6]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66.
[7]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65.
[8]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34.
[9]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70.
[10]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84.
- 上一篇:鄧小平理論課教學模式效果探討論文
- 下一篇:鄧小平的設計思想及特征探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