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科技思想核心命題論文
時間:2022-09-08 06:41:00
導語:鄧小平科技思想核心命題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鄧小平在領導我國人民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形成了鄧小平的科技思想。這一思想不僅在理論上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在實踐中發揮了并繼續發揮著巨大的現實作用,已成為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深入研究鄧小平科技思想,全面、準確把握這一思想的精髓,對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四個現代化尤其是科學技術現代化,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縱觀鄧小平豐富的科技思想,其核心命題當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馬克思就指出:“生產力里面也包括科學在內”,“社會的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力量”。恩格斯說:“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桿”,“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馬克思、恩格斯還認為:“現代自然科學和現代工業一起變革了整個自然界”,“大工業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并入生產過程,必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馬克思并且指出:科學已成為生產過程的“獨立因素”,是“財富的生產者,就是實際財富”。
鄧小平繼承和發展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同時又根據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實際,并結合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具體實踐,做了與時俱進的發展。當然,鄧小平也不是一下子就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論斷的,而是有一個醞釀、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75年肯定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鄧小平剛剛復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并開始著手整頓全國各方面的工作。在困難重重、矛盾錯綜復雜的嚴峻形勢下,鄧小平順應世界科技發展的歷史潮流,把注意力首先投向科學技術和教育領域,并提出要親自抓科技工作。1975年9月26日,鄧小平在聽取中國科學院負責同志匯報《關于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匯報提綱)時,就科技人員是不是勞動者的問題,他指出:“科技人員是不是勞動者?科學技術叫生產力,科技人員就是勞動者!”在鄧小平的支持下,由中國科學院起草的《中國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中,用黑體字寫上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句話。后來出現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運動,“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個觀點被認為是“篡改”馬克思原文,是階級斗爭熄滅論和唯生產力論。于是“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句話,在《中國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最后一次草稿中被刪除。而《中國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也作為“全面復辟資本主義”的“大毒草”受到了批判。
第二階段是1978年精辟地論證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1978年3月18日,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論述以及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的實踐,精辟地論證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他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馬克思主義歷來的觀點。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馬克思就說過:機器生產的發展要求自覺地應用自然科學。并且指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科學與生產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了。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作用。”“大量的歷史事實已經說明:理論研究一旦獲得重大突破,遲早會給生產和技術帶來極其巨大的進步。當代的自然科學正以空前的規模和速度,應用于生產,使社會物質生產的各個領域面貌一新。特別是由于電子計算機、控制論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正在迅速提高生產自動化的程度。同樣數量的勞動力,在同樣的勞動時間里,可以生產出比過去多幾十倍幾百倍的產品。社會生產力有這樣巨大的發展,勞動生產率有這樣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學的力量、技術的力量。”同時,他還就科學技術的地位與作用、重新確立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的指導思想、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全社會高度重視知識和人才、培養和造就宏大的知識分子隊伍、改革科技教育體制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作了許多具有指導性的深入闡述,澄清了束縛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理論是非問題。
第三階段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鄧小平總結了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經驗,在“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觀點的基礎上,進而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1988年9月5日,鄧小平在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胡薩克時的談話中指出:“馬克思說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事實證明這話講得很對。依我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9月12日,鄧小平在聽取關于價格和工資改革初步方案匯報時再次重申:“最近,我見胡薩克時談到,馬克思講過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是非常正確的,現在看來這樣說可能不夠,恐怕是第一生產力。”
1992年初,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進一步強調說:“我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近一二十年來,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領域的一個突破,帶動一批產業的發展。我們自己這幾年,離開科學技術能增長得這么快嗎?要提倡科學,靠科學才有希望。”
作為鄧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命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是鄧小平對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及其對社會經濟發展巨大推動作用進行概括和總結的基礎上作出的科學結論,從而使馬克思主義的科技學說和生產力理論達到了新的高度。另外,馬克思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從來都是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發展密切相關的,而明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當代,既是堅持和捍衛馬克思主義的需要,也是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
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基本內容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含意深刻,內容豐富。其基本內容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社會主義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鄧小平深刻地指出,不發展生產力,就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也就不能充分體現;而要發展生產力,就必須首先注重發展科學技術這個第一生產力。
2.我國實現“三步走”戰略和現代化的關鍵是依靠科學技術。鄧小平曾多次強調:“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度發展,也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度發展。”
3.中國必須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鄧小平對高科技的發展尤為關注,強調這是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4.通過改革開放,最大限度地發展科技生產力。鄧小平主張,一方面通過體制的改革,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挖掘國內現有或潛在的科技生產力;另一方面通過引進外國先進科技成果和科學管理方法,促進國內科學技術盡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
5.造就宏大的知識分子隊伍,必須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因為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從根本上說取決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培養大批人才,而這首先取決于教育事業的發展程度。正如鄧小平指出的:“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如若不把教育放在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 上一篇:鄧小平科技思想創造性研究論文
- 下一篇:科學技術雙重屬性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