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文藝思想小論

時間:2022-04-17 01:37:00

導語:鄧小平文藝思想小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

本文認為鄧小平文藝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從屬于鄧小平理論的基本框架,并由以下兩個層面的思想理論要素構成的。這兩個層面的思想理論要素,一是鄧小平文藝思想的根本原則和方法論,它由三個方面構成: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2、“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3、“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二是鄧小平文藝思想的主要觀點,它由六個方面構成:1、“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2、“百花齊放,百家爭鳴”。3、“以社會效益為一切活動的唯一準則、“思想戰線上的戰士,都應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5、“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6“加強黨對文藝工作者的領導”。

關鍵詞:鄧小平文藝思想;根本原則;方法論;主要觀點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在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曾經產生了兩次大的理論飛躍,第一次理論飛躍產生了思想,第二次理論飛躍產生了鄧小平理論。這是我們黨在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行程中最為可貴的精神遺產,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寶庫。

鄧小平理論是思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創造性發展。同樣,鄧小平文藝思想也是文藝思想的歷史延續,是文藝思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代的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結合在文藝方面的新收獲。

鄧小平文藝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從屬于鄧小平思想的基本框架的。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鄧小平雖然沒有直接主管過文藝,但文藝思想在鄧小平思想的理論體系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這是他作為一個偉大的革命家,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從全局出發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的一個必然視角。在鄧小平理論的總體理論框架中,邏輯必然地包含有鄧小平的文藝思想。本文擬就此做一些初步的探索,以期就教于各位同仁。

鄧小平的文藝思想,在筆者看來,是從屬于鄧小平理論的基本框架,而由兩個層面的思想理論要素構成的。這兩個層面的理論要素,首先是具有頭腦和靈魂意義的文藝思想方法論,其次是具有主體意義的文藝思想的基本觀點。

一、鄧小平文藝思想方法論,由三條相互聯系的基本思想組成。

1、“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最高原則

鄧小平在1978年黨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做的講話,在“”結束后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并且鮮明地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鄧小平文選》,第二卷,133頁)他還說:“只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勝利前進,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思想的理論才能順利發展”。(《鄧小平文選》第二卷,143頁)正是由于堅持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路線,我們才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勝利。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也是鄧小平文藝思想的精髓。進入新時期以來,正是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照耀下,文藝戰線積極地投入了撥亂反正的偉大歷史進程,將“”強加給我國文藝戰線的種種污蔑不實之詞徹底推翻,還建國以來直至“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我國文藝戰線的本來面目。使得文藝戰線徹底擺脫了“左”的思想的統治地位,文藝戰線重新還其黨的事業重要一翼的地位,重新還其反映偉大時代,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滿足人民“寓教于樂”精神需求的本來面目。正如鄧小平在第四次文代會的祝辭中指出的,由于堅持這一原則,在粉碎“”以后的短短幾年間,文藝工作者心情舒暢,創作熱情高漲,“已經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小說、詩歌、戲劇、電影、曲藝、報告文學以及音樂、舞蹈、攝影、美術等作品。這些作品,對于打破,”設置的精神枷鎖,粛清他們的影響,對于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鼓舞人民同心同德,向四個現代化進軍,起了積極的作用......文藝工作者理應受到黨和人民的信賴,愛護和尊敬。斗爭風雨的嚴峻考驗證明,從總體來看,我們的文藝隊伍是好的。有這樣一支文藝隊伍,我們黨和人民是感到十分高興。”(《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180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可以看作是鄧小平文藝思想最重要的方法論原則。

2、“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前進方向

同志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保ā哆x集》第三卷第857頁)指出無產階級的文藝就應當為人民大眾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鄧小平同志總結了科學文化事業的歷史經驗,結合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任務,重新強調了這個問題,明確提出文藝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是鄧小平文藝思想的重要內涵,也是從屬于鄧小平理論的總體框架的文藝地位之根本性表述。“為人民服務”,是指為包括工人、農民、士兵、知識分子、干部和一切擁護社會主義,熱愛祖國的人民群眾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就是為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各項事業的根本需要服務,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服務?!岸椤钡姆较颍w現出鄧小平對文學藝術在整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位置的戰略安排,也是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深化。

在新時期,堅持“二為”方向的基本要求,就是同志提出的“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與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首先,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就是以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武裝文藝界的知識分子,并以科學的態度對我們所宣傳的理論做出科學的界說,解釋和論證。

其次,以正確的與論引導人。就是把握好文藝領域的思想動態和文藝思潮,努力提倡真善美,大力弘揚主旋律。

再次,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就是在文藝創作中自覺地弘揚我們黨優良的傳統、作風和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優良傳統和美德,抨擊社會丑惡現象,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貫注到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中去。

最后,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就是努力創造和生產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努力表現偉大的時代,深刻的變革,揭示社會生活轉軌時期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真實心路歷程,提高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覺悟和道德風尚,提高人民群眾對社會生活規律及其演進的把握和體驗能力,振奮斗志,鼓舞人民群眾同心同德,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去。

3、“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科學規定

雖然“三個面向”最初是針對教育提出來的,但它的意義絕不止于教育領域。應當指出的是,“三個面向”說在鄧小平理論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它不僅是對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總目標、總方向的科學規定,也是對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重要要求,當然也是對文藝發展方向的科學規定。當今的世界正在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和科技革命的發展,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思維方式,使思維方式跟上現代化的進程。為此,不但要懂得中國,還要懂得世界,特別是懂得中國跟世界的聯系。因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把中國和世界不可分割地聯結在一起。一個自我孤立的中國是不可能發展強大的。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必須使我們的思維具有世界性。文學藝術的發展也必須要站在全球的高度看中國,同時認識中國對世界的影響,進一步立足現實,面向未來。

以“三個面向”來看文學藝術的發展,必須具有開放的心態、自立的信心和深厚的積淀。文學藝術的最深厚根源在于人民群眾的社會生活實踐。而當前我國人民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后的生活實踐早已同國際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體育等潮流密切交融。以開放的心態看待文學藝術的發展,才能找準中國文學藝術發展的落腳點;以自立的信心看待文學藝術的發展,才能看清中國文學藝術在現代化進程中的位置;以深厚的積淀看待文學藝術的發展,才能創作出具有世界經典意義的文學藝術精品。從近年來我們文藝創作的取向尤其是海外華文文學和海外華人在電影、音樂、繪畫等領域的崛起,也證明了這一點。我們有許多優秀的中國文化傳統的繼承者,在上述創作領域的辛勤耕耘,體現出文學藝術發展正日益朝著“三個面向”的方向,顯露出深厚而持久的魅力和影響。“三個面向”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文化(包括文學藝術)的全面復興,并在國際社會占居應有的位置,無疑做出了科學的規定。

二、鄧小平文藝思想除了上述三個具有核心意義的文藝思想方法論,還有作為鄧小平文藝思想主體地位的基本觀點。

1、“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社會主義中國知識分子的地位判斷

我們黨在一段時期以來,在知識分子問題上存在“左”的偏頗。這種狀況在“”期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臭老九論”、“改造論”是對知識分子的一般反應。不但社會如此,知識分子也逆來順受,安之若素,不加懷疑地予以接受。這種現象的產生有其歷史的現實的種種復雜原因,但無疑對新中國知識分子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壓力,從而使知識分子作為社會良心的精神卓越感在這種異化狀態下,完全被抹煞。失去了主體感覺、匡世感覺的知識分子,如何從事學術的和文學藝術的著述?無疑只能成為某種權勢勢力的代言人,失去了自己的獨立人格。這無疑是我國歷史演化進程中莫大的悲劇。這種歷史的巨大創痛,我們可以從作家張賢亮的《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小說中得到刻骨銘心的感受。而“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的正確判斷,則使得中國的知識分子從此逐漸消褪了“原罪”感。重新以民族的良心,國家的良心的批判性主體的面目和獨立人格出現在世人面前,這種精神狀態的深刻嬗變,是導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學事業出現嶄新格局的深層動力。

2、“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社會主義文化活動的基本方針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是首先提出和倡導的。鄧小平指出“我們堅持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這是不會改變的。”(《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347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作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指導方針,其基本點是:在憲法允許的范圍內,在學術上實行民主討論,在藝術上實行自由競爭,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發展正確和先進的東西,糾正錯誤和落后的東西,用真善美克服假惡丑,從而保證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百花齊放”提倡從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中吸取精華,促進文藝題材、體裁、風格、樣式和手法的多樣化,反對橫加干涉,粗暴批評,以求得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健康發展,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鞍偌覡庿Q”提倡在科學和學術問題上實行民主討論,反對個人專斷和以力服人,要求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發展正確和先進的東西,糾正錯誤和落后的東西,以求得科學事業的發展。

正是這一點,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文學藝術領域最為令人可喜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改革開放以來,是我國文藝界貫徹“雙百”方針最好的時期。建國以來,因文致罪的現象使得多少知識分子、文藝界人士失去了精神探索的內在追求,“文字獄”的盛行閹割了知識分子的靈魂?!爸鴷紴榈炯Z謀”,進而蛻變成為“著書只為效忠謀”。而改革開放以來,“雙百”方針的真正落實,才使得文學藝術領域真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雙百”方針指引下也正得到穩步推進。

3、“以社會效益為一切活動的唯一準則”——社會主義文化活動的價值取向

早在一九七九年第四次文代會的祝辭上,鄧小平就指出:“對人民負責的文藝工作者,要始終不渝地面向廣大群眾,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濫造,認真嚴肅地考慮自己作品的社會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糧貢獻給人民?!保ā多囆∑轿倪x》第二卷第183頁)在改革開放日益深入,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大背景下,鄧小平又指出:“思想文化教育衛生部門,都要以社會效益為一切活動的唯一準則,它們所屬的企業也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產品,要堅決制止壞產品的生產、進口和流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45頁)在我國大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前提下,如何看待文藝的地位,是一個新問題,也是必須正視的一個重要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潮,實際上已經極大地促動了中國社會各個方面的深刻變化,文藝界要想不受到影響、觸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在當前社會主要思潮強調注重經濟效益的情況下,文藝界怎么辦?鄧小平同志提出“思想文化教育衛生部門都要以社會效益為唯一準則?!边@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文化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關系的一個重要原則。也從根本上指明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學藝術的價值取向。正如同志在紀念誕辰一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在思想文化教育部門和所有從事精神產品的生產或傳播的企事業單位,都必經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這個前提下講求經濟效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正確結合。”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4、“思想戰線上的戰士,都應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社會主義文藝工作者的人格定位

鄧小平指出:“思想戰線上的戰士,都應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當前這個轉變時期,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他們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責任重大......作為靈魂的工程師,應當高舉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的旗幟,用自己的文章、作品、教學、講演、表演,教育和引導人民正確對待歷史,認識現實,堅信社會主義和黨的領導,鼓舞人民奮發努力,積極向上,真正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為宏大壯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而奮斗?!保ā多囆∑轿倪x》第三卷第40頁)這是鄧小平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轉折時期對思想戰線工作者寄予的深切厚望。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上都取得進步。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設十分重要。正如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中指出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文藝界任重而道遠。要用自己的作品來鼓舞人民、教育人民、團結人民。首先要求文藝工作者,努力學習,提高自身思想水平和業務素養。做到“德藝雙馨”;其次,要求文藝工作者在復雜的社會轉軌時期,要有人民藝術家的良心,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努力克服自身缺點,去除狹隘私利,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做人民利益的代言人。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辦求創作出傳之久遠,震憾人心的“傳世佳作”,不愧“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

5、“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社會主義文藝創作源泉的鮮明提示

鄧小平指出:“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一切進步的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就在于他們同人民之間的血肉聯系。忘記、忽略或是割斷這種聯系,藝術生命就會枯竭。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自覺在人民的生活中吸取題材、主題、情節、語言、詩情和畫意,用人民創造歷史的奮發精神來哺育自己,這就是我們社會主義文藝事業興旺發達的根本道路。”(《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183--184頁)“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這是鄧小平對人民和藝術之間血肉相連的內在關系的深刻揭示。

古往今來,一切有出息,有成就的文學藝術家,必然是同本時代的最廣大人民群眾有深厚而密切的聯系,從人民生活中汲取思想和營養,站在時代的最前頭,為人民鼓與呼。從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辛棄疾、陸游、關漢卿、蒲松齡、曹雪芹,到魯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曹禺、艾青、沈從文、丁玲,概莫能外。當代的文學藝術家也必然只能在同時代、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中才能找到自己創作的最深厚的源泉,并力爭創作出無愧于偉大時代的作品。那些看不起人民,脫離時代,脫離生活的精神貴族,空頭藝術家,最終只能被時代和人民所拋棄;那些游離于改革開放和社會轉軌時期社會生活復雜變化的歷史大潮之外,漠視這場有史以來最深刻的社會巨變,只會無病呻吟,自我欣賞,自慰自戀的所謂藝術家,也只能被歷史證明自己的無聊和空泛?!俺林蹅扰锨Х^,病樹前頭萬木春”。真正同人民站在一起的文學藝術家,將永葆創作的青春和活力,創作出無愧于新世紀的藝術精品。

6、“加強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

無產階級文藝是無產階級偉大事業的重要一翼。列寧、對此都有鮮明的指示。鄧小平同他們一樣,強調黨對文藝工作領導的重要性。他指出:“各級黨委都要領導好文藝工作。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不是發號施令,不是要求文學藝術從屬于臨時的,具體的、直接的政治任務,而是根據文學藝術的特征和發展規律,幫助文藝工作者獲得條件來不斷繁榮文學藝術事業,提高文學藝術水平,創作出無愧于我們偉大人民、偉大時代的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和表演藝術成果?!保ā多囆∑轿倪x》第二卷第185頁)鄧小平強調黨對文藝事業的領導是思想上的領導,是為文藝工作者創設出符合文藝特征和發展規律的相應環境和條件,使文學藝術家能夠潛下心來,安心創作,文藝批評領域的行政命令必經廢止?!蔽乃囘@種復雜的精神勞動,非常需要文藝家發揮個人的創造精神。寫什么和怎樣寫,只能由文藝家在藝術實踐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決?!埃ā多囆∑轿倪x》第二卷第185頁)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正是堅持了鄧小平的重要思想,才為廣大文藝戰士帶來了建國以來最為寬松、最為溫馨的創作氛圍,從而使得文藝創作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使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向前推進。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一至三卷

2、《選集》一至四卷

3、《鄧小平理論概論》陳占安主編,中央電大出版社

4、《馬克思、思格斯、列寧、斯大林論文藝》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北京出版

5、《求是》雜志,中共中央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