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卡門的社會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12 10:41:00
導語:歌劇卡門的社會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以社會學為視野,圍繞歌劇《卡門》的題材及藝術手法,文章嘗試對該劇進行社會學意義上的解讀,以期拓深對歌劇的理解與審美。
關鍵詞:歌劇《卡門》題材社會學
歌劇《卡門》為法國作曲家比才所創作,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卡門》通過幾十種語言版本已經在許多國家落戶生根,事實證明,《卡門》已成為一部名副其實的歌劇杰作。但就在當年歌劇首演的第二天,輿論界對其評價褒貶不一,但批評的聲音還是占了多數。《卡門》首演所遭到的冷遇與日后的輝煌差距之大,除了存在“名作誕生時往往不被接受”這方面的原因外,筆者認為,首演遭冷遇主要還在于作品中藝術手段的別出心裁及其所產生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影響。
一、歌劇《卡門》的題材來源
“19世紀中葉,法國文學界的浪漫主義思潮地位已在改變,繼巴爾扎克、斯湯達現實主義文學潮流之后,年輕一代呈現出更加個性化的風格,從梅里美的粗獷明晰、異國情調的《高龍巴》《嘉爾曼》到都德的《阿萊城姑娘》,從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到左拉的《娜娜》,讓藝術更加符合生活真實的現實主義以至自然主義逐漸取代了浪漫主義。”歌劇《卡門》依據法國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小說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了熱情坦率、放蕩不羈的吉普賽女郎卡門先是愛上了淳樸、憨厚的龍騎兵班長何塞,但由于二人出身、教養的極大差別,卡門后來又愛上了英俊瀟灑的斗牛士魯卡斯,以致最后被何塞殺死的愛情悲劇。這部小說作為梅里美現實主義風格的代表作,但問世并未產生轟動的效應。而1875年依其改編的歌劇《卡門》雖然首演失利,但是在歷史的發展中卻越發地光彩照人。
19世紀中葉的巴黎,喜歌劇和大歌劇并駕齊驅,法國喜歌劇起源于抒情詩和韻律詩,語言節奏在其間的運用較為突出,因此道白即為喜歌劇主要的特征,并以歡慶的場面作為結局,音樂語匯較為簡單。《卡門》首演的版本因為存在大量的道白,開始即被定為喜歌劇,但實際上它已遠遠超出了喜歌劇的范圍,比才創造性地把悲劇題材、流浪民族的音樂及新穎的和聲引入喜歌劇,劇中人物多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他們的命運深刻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的矛盾,這對當時的歌劇界和統治階層無疑是一次猛烈的沖擊。
二、歌劇《卡門》的社會學分析
“藝術作品的真實性在于它們是對擺在其面前的、來自外界的問題所做的回答。所以,只有在與外界張力發生關聯時,藝術中的張力才有意義。”《卡門》所處的時代是資本主義迅猛發展的時期,物質的繁榮與精神的發展嚴重失調,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惡性膨脹所帶來的金錢崇拜侵蝕著人們的心靈,社會物欲橫流、道德淪喪。另外,新興資產階級的日益壯大、封建勢力的垂死掙扎、城市貧民與無產階級的奮勇抗爭也使得當時法國的社會矛盾、階級斗爭異常尖銳、錯綜復雜。在小說《卡門》中,梅里美對現實的不滿和批判,是通過卡門、何塞這兩個人物形象來表現的。作為吉普賽人,卡門集美與丑、好與壞于一身,有時她兇悍粗野,為達目的不惜一切代價而且不擇手段;有時她又溫情脈脈、俠義正直;面對愛情,她大膽追求;同伴有難,她會以誠相待、冒險相助。“總之,她那帶有野性的狡黠的魅力和令人憂慮不安的神秘隱情,如同那冷酷無情、厚顏無恥、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性格一樣,成為人們的難解之謎。”卡門雖然復雜而令人費解,但縱觀其一生,不難看出卡門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由地生活,自由是她一生最大的信仰和追求,她雖渴望愛情,但倘若愛情束縛了她的自由,她也會斷然丟棄愛情,去尋覓新的自由。在她看來,社會的一切都不能阻礙她的這種追求,除非她死了,但死也要是自由的。
顯然,這個題材根本不符合法國喜歌劇所要求的那種典雅的氛圍和喜慶圓滿的結局,如此夸張的人物和情節在今天看來仍舊不可思議,更不用說在當時錯綜復雜的社會狀況之下了。“但藝術形象的可信程度,只有當這個形象真實地反映現實的本質方面時才有意義,而為了揭示現實的深遠內涵的某些方面,常常需要對‘生活本身的樣式’進行極大程度的夸張與強調,甚至夸大到離奇怪誕的程度。”作曲家比才敢于直面傳統,堅持要把這個悲劇引入喜歌劇。腳本作者梅拉克、阿萊維為了緩和戲劇構思對現實社會的披露程度,經比才的同意,對小說做了系列的修改。歌劇刪除了小說中多處的自然主義描寫,原著人物的鮮明棱角也被精心加工潤色,卡門、何塞都變得更加“溫和”了。卡門變成了一個渴望愛情、渴望自由的吉普賽女郎,面對愛情,她大膽坦率、敢愛敢恨;面對危險、死亡降臨,她不慌不忙、直言相對。在歌劇中,何塞的罪行也減少了許多,使人感覺他只是癡情,僅僅為了得到愛情,才鋌而走險、越陷越深,最后殺死卡門。顯然,歌劇中的何塞并不像小說里那樣令人恐懼、厭惡,而且他的未婚妻米開拉的出現,一次次喚起他對母親和家鄉的美好回憶和眷戀,進而塑造了一個溫厚、純樸的人物形象,使人感到他全部身心都已被愛情所征服。這一點和原著有很大的不同。另外,小說中不起眼的斗牛士魯卡斯經過改變在歌劇中卻成了第三號重要的人物,他的幾次出場對悲劇情節的發端、發展及結局都起著重要的銜接作用,而鮮明流暢的《斗牛士之歌》又使得這個人物的意義更加彰顯。
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的失敗及梯耶爾反動勢力對巴黎公社的血腥鎮壓使得法國內外局勢變得動蕩不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鮮明的民主傾向日益高漲,因此,這一時期現實主義思潮在法國文藝界成了主流,并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但經歷了梅耶貝爾大歌劇的富麗堂皇和奧芬巴赫喜歌劇的逗樂打諢,19世紀70年代的法國歌劇發展陷入了新的僵局,歌劇界急需注入新鮮的血液。順應這一潮流,新生代作曲家比才脫穎而出,他們憎惡黑暗的現實,積極贊揚民主,《卡門》即是外界環境與比才內心世界碰撞的產物。作品以鮮明的民主傾向、豐富的社會內涵及其精湛嚴謹的藝術手法為法國歌劇開創了嶄新的現實主義創作風格和美學理念,不僅震撼了當時的法國,而且對19世紀末意大利真實主義歌劇和東歐、北歐民族樂派歌劇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才也因這部杰作而躋身于世界歌劇大師之列,被譽為“地中海藝術的太陽”,與威爾第、瓦格納等音樂大師競相爭芳。
注釋:
①③孫慧雙譯.法國著名歌劇卡門.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8月,第164頁.
②(德)阿多諾著,王柯平譯.美學理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9頁.
④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部.西洋音樂的風格與流派.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年7月,第117頁.
- 上一篇:求職信寫作的四個要訣
- 下一篇:音樂韻律美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