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品的品評論文

時間:2022-11-12 10:26:00

導語:書法作品的品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書法作品的品評論文

內容摘要:賞評一幅書法作品,如果根據作品所給的印象直觀地評說這幅作品好或不好,原因卻無從論述,這是不能稱之為欣賞與品評的。文章就如何欣賞與品評書法藝術的問題作了初步闡述。

關鍵詞:書法作品內涵美創作欣賞

書法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具有民族風格的傳統藝術。欣賞與品評書法作品,可以獲得高尚的精神享受和美的情操。賞析優秀書作,其用筆、結體、布白、神采、風格、行氣、形質等精妙,不僅能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鑒賞能力、分析能力,還有利于創造。因為書法作品的欣賞與品評同書法創作是不能截然分割的,書法創作過程有欣賞的因素,欣賞過程中又有創作的因素。

欣賞和品評實際上是兩碼事,但欣賞總要涉及到評論,評論又有助于欣賞,二者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系,不好割裂而談。我們這里所論,是從欣賞者接受、反映、評價的過程而言。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當然,有內容美而形式不美的,有形式美而內容不美的,有內容美形式也美的,也有內容形式都不美的。我們所追求的境界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諧統一。當面對一幅書法作品百看不厭且值得回味時,就說明人的視覺已對客觀事物有美的感受。書法有其客觀的內容和主觀的形式,賞評一幅書法作品,大多是根據作品所給的印象去直觀地評說,如果只說這幅作品好或不好,原因卻無從論述,這也是不能稱之為欣賞與品評的。那么,到底怎樣欣賞品評一幅書法作品呢?

欣賞與品評書法作品需要一個步驟,是對書法作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審美過程。欣賞與品評書法的內容很多,無外乎點畫、用筆、結構、章法、布局、行氣、形質、神采、意境、風格、墨法等方面。剛開始,欣賞者面對作品,要保持一定距離,從宏觀上得到關于作品的整體印象,這一最初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欣賞者并不都是書法專家,他們對書法的評價很可能會局限在直觀上。這樣看來,書法作品的外在形式是很重要的,要讓人見到作品就能感到書法作品和諧的外在的形式美,得到愉悅和滿足。這種最初的形象直觀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否進一步品評的基礎。遠看以后,欣賞者就要近距離仔細觀察探究每一點畫、用筆與結體,評價書法作品外在形式的細微之處,再從點畫回到章法中。實際上,這種具體分析的進一步深化是再一次地回到直觀,而對于第一次的直觀來說,是具備了理性分析的抽象直觀。

我們對美的欣賞和領略,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欣賞與品評書法作品,也必須從多方面去領悟,并把其與自己的認識聯系起來。若欣賞者也是書法愛好者或書法工作者,從專業角度去窺視,采用隔段時間去欣賞品評一次的方法,則會有新的感覺和收獲,甚至會同作品顯現出的人格化的物質內容進行交流,也可以說與作品的作者進行情感交流。書者意欲表現出來的內在意識,這時便會傳給了欣賞者。這樣,作品已不再是與欣賞者對立的東西,而進入了欣賞者的情感世界。

書法藝術在我國,在世界上都享有很崇高的聲譽,要欣賞和評論古今書法佳作,必須對歷代書法藝術的發展有一個簡要的認識。書法以漢字為創作素材,不同的歷史時代產生了不同形態的漢字,眾多的書法家又對這些文字進行了不同的藝術創作。這樣,則形成了各具風貌的書體和流派,書法作品也就因時代、作者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生命力的百花爭艷的書法大觀園。如唐楷中歐陽詢的險勁,柳公權的勁挺,顏真卿的雄健,虞世南的圓渾,褚遂良的娟秀,都是由于作者本人受不同時代的社會風尚和精神的影響,生活經歷、文化素養、性格傾向、美學意識、習書溯源等不同所形成的。換句話說,書法作品本身就體現了書寫者的氣質性格、精神風貌和時代特點。而欣賞者對書寫者習書經歷、所學碑帖、審美意趣、創作背景、意圖以及社會風尚等有所了解,則能更深入地把握其作品。

當然,要能夠真正地理解中國書法藝術,達到較高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水平,并非易事。這里面,沒有一個特定的模式和統一的標準,必須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實踐過程。眾多的書法愛好者或書法工作者中,重技巧輕理論或重理論輕技巧者仍有很多。有的只會寫而不會講,有的只會講而不會寫。古人的“善書者不鑒,善鑒者不書”之說(善于書寫的人不一定是鑒賞行家,善于鑒賞的人又不一定擅長書寫)似乎有一定道理。筆者看,二者都要兼顧,一個人要能真正地欣賞品評書法,不僅要多看,多分析玩味,還要更多地習書,與書法產生息息相關、脈脈相連的關系,才能對中國書法內在的美有更深的理解。當然,欣賞者欣賞水平的高低,理解能力的深淺,還往往取決于他個人的學問及其各方面的素質狀況,賞評水平也是隨著這些方面的提高而提高的。

在品評一幅書法作品時,由于書法本身的流派風格不同,欣賞者眼光、觀點、意識、立場、愛好的不同,對這幅書作的評價結論也就不同。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環境欣賞書法作品,甚至同一件作品,欣賞結果也會不同,這里就不多列舉了。而賞評界也有一些不良風氣。在書法歷史上,有勤一生之學而名不見經傳者,有學后一經名人表彰而得書壇之譽者,也有一些人專門靠他人之吹捧而立足者,更有為壓倒或詆毀他人而大加評論者。這無不和書法的品評有關?,F在,書法賞評、書法爭鳴、書法批評很多,但是有些人不看作品本身,先看書寫者落款、鈐印,視其是名人、有地位的人,與自己是一個“路”的人,就阿諛奉承,否則就詆毀輕視,實為庸俗的市儈作風。歷史地看,每一位書家基本都是從傳統入手,在前人的基礎上大膽創新,承上啟下,才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一個作者的書法作品,盡管存在著許多不足,但是經過書法實踐和辛勤的勞動孕育出來的,飽含著作者的甘苦。因此對當今出現的富有新意的作品,我們在欣賞品評時不要輕易否定,應從愛護的角度出發,尊重作者的勞動,體會其甘苦,本著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兼顧作者的年齡、地域、性別差異,進行觀察、對比、研究,也就能分辨出優劣,給出切合實際的、較中肯的評價。這無論對于書法交流還是書法研究都是極為重要的。

總之,欣賞與品評是書法藝術乃至其他藝術中一門深邃的學問。一個人的審美意識、觀點、方法等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欣賞品評一幅書法作品,不但要看其內涵本身的美,而且還要尋求之所以這樣美的原因。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和欣賞品評水平,同時,對作品章法的創作也會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