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社會道德缺失現象透析

時間:2022-01-22 02:31:00

導語:某些社會道德缺失現象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某些社會道德缺失現象透析

摘要:中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由于一些人對道德水準的迷惘,道德評價標準的失衡,從而導致了某些社會遺德缺失現象的出現。解決連德缺失問題,應加強對優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完善法律體系,加大執法力度,淡化行為主體的功利性思想。

關健詞:道德道德缺失表現對策

中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型期,由于一些人對道德水準的迷惘、道德評價標準的失衡,從而導致了道德缺失現象的出現?,F今的道德缺失已不再僅僅是作為獨立個體的人的道德失衡,而是以群體為尺度的集體道德缺失:蔑視道德、缺失誠信、恥言理想、職業道德滑坡。道德的底線也是一個民族存亡的底線,正確認識道德缺失現象,探討解決道德缺失問題的對策,對于喚醒沉睡的人性,營造德福一致的文化氛圍,重塑社會需要的道德規范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道德缺失現象的幾點表現

1、誠信缺失

誠信是一個古老的道德命題,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體現。由于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時間較短,受千百年來傳統文化的影響較深,人們對經濟學本身的內涵還不了解,導致中國社會生活中出現了誠信缺失現象。在經濟領域,存在著企業信用缺失、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缺失。在其他社會生活領域,假東西充斥如假文憑、假政績、假鑒定等,不一而足。以企業信用缺失為例,據有關資料統計,企業逾期應收的貸款額占貿易總額的指標在完善的市場經濟國家中僅占0.25%一0.5%;而我國目前超過5%,其水平是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10倍到20倍。

2.職業道德缺失

道德是一定群體認同的調節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集團之間行為關系的規范、原則的總和。一個群體所遵循的規范和原則是以某種職業的道德體系來體現的,職業領域中的道德素質滑坡主要是和從事職業的主體奉行拜金主義、個人主義、權利本位的價值觀密不可分的。醫生“藥品回扣”、“收受紅包’、“漠視生命,’;警察“知法犯法”、“警匪勾緒,、“隨意擴張權力范圍”;公務員“行賄受賄”、‘公款私用”、“行政不作為”……可見,職業領域中存在的道德缺失和失范現象確實令人擔優。

3.社會責任感缺失

中國現代化的宏偉理想能否早日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社會各階層社會責任感的強弱。而在當代的中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泛濫,假冒偽劣、以權謀私、揮霍浪費行為屢見不鮮,吸毒販毒、賭博盜竊、漂娟、坑蒙拐騙等丑惡現象又滋生蔓延起來,使整個社會道德秩序混亂,引發一系列的社會間題。這里所說的社會責任感,不僅指對自己的家庭和國家承擔責任,而且是指對全社會、全人類的共同責任的擔負,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二、解決道德缺失問題的對策

1.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文化

有人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對當代人而言已經過時了。眾所周知,在人類歷史上存在的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文化主體保留至今,以傳統文化為立國之基的中國在世界上存在了五、六千年,而在歷史上強盛一千多年的羅馬帝國卻早已不復存在。中國傳統文化并沒有過時,她貫穿古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在當今社會日益凸顯其較大的社會利益。世界需要中國古老文化理念,因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普及和復興會帶來人際關系的和諧,社會的長治久安。西方發達國家競相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而我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在百年來卻遭遇到了史無前例的壓制和廢棄。原因在于,現代文明的標志被許多人誤解為僅僅是科學技術的發達,科學技術強,文化就先進的錯誤觀念已經深人人心,因此造成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當代缺失了。

優良的傳統文化在當代的缺失只是間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指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東西反被中國人繼承了,如重男輕女、官本位的觀念早已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再如儒家學說中“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道德原則一直被中國人所推崇,使人們自然形成崇尚權利的意識。同時,封閉落后的小農經濟意識,也使得人們交往的圈子狹小,社會公共意識淡薄,自私保守,缺乏創造性思維。

人類沒有抽象的道德,人類所有的道德都不能離開特定的歷史文化傳統。因此,要想提升中國人的道德素質,巫需拯救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

2.健全道德建設中的制度機制

喚醒人們的良知,養成人們的善惡道德理性,形成正確評價善惡是非的標準,僅靠道德說教是遠遠不夠的,關鍵是要加強包括法制在內的制度建設,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中國社會中的道德缺失現象。因為只有提供一套公正、健全的制度機制系統,并將基礎的道德規范和要求經法定程序予以權威化,這樣才能為人們劃出行為的界限,使之明確道德行為選擇的合理空間,促使個體在進行行為選擇時充分考慮可能招致的利害得失,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不道德行為的發生。

3.完善法律體系,加大執法力度

一方面,我國法制不健全。由于執法不嚴、執法不公,造成對違法違紀的敗德者懲處力度不夠。例如,對制假售假,我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并處以(包括已經售出和未售出的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從上述規定可知:對于大多數假冒偽劣的生產者而言,處罰主要以罰款為主。在稽查力度有限和規定不夠詳細的現實約束下,假冒偽劣產品的生產銷售者只要10次中有5次,甚至只要有3次能逃脫處罰,就有利可圖。

另一方面,執法不嚴,執法彈性過大,出現“以黨紀代替法律處罰”的現象,從而使法律喪失了尊嚴。司法人員、政府官員作為社會公共權力的掌握者,他們負有依法行政、公正執法的義務。連這些社會公正的守護人都為了私利而弄虛造假,那就證實了公共權力的霉變、腐爛,社會誠信則將化為云煙。權大于法,使法律臣服于公權,整個社會就會導致出現“人們的行為連道德底線都沒有了”的不良后果。

4.淡化行為主體的功利性思想

行為主體的功利性思想濃重是導致當今中國社會道德缺失的又一重要因素。缺失誠信,無社會責任感,拒斥傳統這些都可歸因于人們受功利、實用性原則的支配。就連教育這塊領地也早已不是什么“世外桃園”了,一方面:在經濟浪潮的沖擊下,教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已經隨著應試指揮棒而迷失了方向?!爱斀窠逃淖畲蟊撞∈鞘芄瓌t支配,其中包括家庭教育,急功近利的心態極其普遍,以馬上能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為教育和受教育的惟一目標?!睆亩鎻娬{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獲得,忽視道德教育(即使進行道德教育也流于形式),導致了教育迷失了自我,人文主義精神失落,人們丟失了道德真誠,喪失了人之為人的根本。另一方面表現為教育者在工具理性主導、效率至上的社會背景下,他們追求名利,迷失在聚斂錢財、追求物質享受的實利主義的欲求里。少數教育者的價值觀與精神被銅臭所熏染,他們的價值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不惜將人格、尊嚴當作商品來出賣。在當今社會的現行體制下,學問、學術不再是單純的本體,學位的獲得、學術成果的發表都與自身的利益密切相聯,如職位、職稱、工資收人、社會地位,以及房子、車等,奉行權力本位觀和金錢本位觀,進行學術造假。學術的權力本位觀,根源中國傳統的價值取向上的官本位制?!肮俚幕韭毮苁恰堋?,管著屬下的命運和前途。因此,做官成為最體面最有價值的職業,也是最光耀門媚且最能為家庭和地方帶來利益的事情。這就不難理解當今中國社會出現了“職業道德全面滑坡”的現實了。因此,淡化行為主體的功利性思想對于提高思想道德修養水平,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