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資源現狀與改造論文
時間:2022-12-10 02:32:00
導語:坡地資源現狀與改造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西吉縣實際出發,圍繞坡地資源更新改造,提出造林種草、機修梯田、打壩修谷坊、打窖打井、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及綜合保障等6項建設措施,以達到改善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西吉縣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寧夏南部山區,位于大陸性氣候邊緣區域,屬半干旱黃土丘陵區。年降雨量350~500mm,6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7—9月。全縣總土地面積3143.85km2。2009年,全縣轄19個鄉(鎮),人口48.8萬人。
1坡地資源現狀
明、清時代,西吉縣坡地植被茂密。民國后期開始,毀林、開荒種地現象突出,坡地植被破壞嚴重。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且物質能量投入少,生產技術水平低,土地用養不當,廣種薄收,產品單一。自實施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草建設工程以來,坡地植被雖有較快恢復,但水土流失未能在大面積區域得到控制,坡地植被破壞現象依然存在。坡地植被的破壞,加劇了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又在不斷加劇對坡地植被的破壞,二者惡性循環,使坡地資源匱乏,生活環境惡劣,農田肥力銳減,糧油產量低,農民生活困難。目前,西吉縣境內山大溝深,溝壑密度為560m/km2,植被覆蓋率15%,土壤平均侵蝕模數4200t/km2,有黃土丘陵、土石山地和河谷川臺3種地貌類型,分別占總土地面積的82.3%、12.1%和5.6%。坡地面積28.4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93%。其中,農、林、牧利用面積分別占坡地面積的47.9%、29.9%和14.8%,其他坡地面積占7.4%。西吉縣坡地資源包括坡耕地,梁、峁、溝臺荒草疏林地以及溝壑等難利用地,主要由自然環境和農業環境組成。全縣人口多,對坡地資源壓力大,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差。荒坡地植物群落低矮、單純,植被稀少,生態環境脆弱,自然再生能力弱。境內礦物資源匱乏,工業基礎薄弱,為典型的農業縣。
由于坡地比例大,對西吉縣的生態環境和生活水平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因此,依據科學技術打破傳統的生產方式,采取多種措施,全面系統地對坡地資源進行更新改造,加速坡地資源的開發利用,關系到西吉縣扶貧大業的成敗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坡地更新改造措施
根據西吉縣坡耕地比例大、糧食產量和經濟收入低等實際特點,坡地更新改造應以繼續調整農、林、牧用地比例,提高糧食產量,拓寬創收渠道,保障人畜飲水,穩定解決“三料”為前提,以保護資源、增加植被為突破口,依靠科學技術和法制手段,堅持綜合規劃、統一治理、優化配置、全面發展的原則,按照山頂造林種草、山腰修田種糧、山腳打壩灌溉的改造模式和“先山頭、后山腳;先坡面、后溝道;先支、毛溝,后干溝”的改造程序,對全縣坡地資源進行更新改造,使農、林、牧用地比例基本達到“三三制”;并實行產業經營和一系列保障措施,以達到改山治水、恢復植被、增產增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2.1造林種草
造林種草是建立合理、高效的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恢復植被、改善生態環境的最佳措施。在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草建設中,西吉縣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經驗。今后,要在封育管護現有天然林區和草區的同時,對現有的未成林人工林地進行補栽補植;堅持“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的原則,實行造林種草前先整地;以鄉土樹種、草種為主,采取喬灌結合、林草結合的方法,繼續在不宜耕作的地段造林種草。
2.1.1林型配置與適宜樹種。選擇適宜樹種、合理配置林型是造林成活的關鍵。山頂梁峁干旱寒冷,風蝕嚴重,應選擇抗旱、抗寒、耐風蝕、耐土壤瘠薄的檸條等灌木樹種為主營造防護林;20°以上坡地及農田地埂以沙棘、紫花苜蓿為主,營造草灌混交林;溝道、河灘,壩岸比較潮濕,以柳樹等喬木為主,營造用材林;村旁、宅旁、路旁以杏樹或楊樹等喬木為主,營造經濟林或用材林。
2.1.2整地與造林方法。整地是造林種草工作的第1步,必須在造林種草前1~2年進行。地勢復雜的陡坡地或農田地埂,采用小魚鱗坑整地方式整地;地勢較規則的坡地,采用水平階、返坡梯田或水平溝等方式整地;河岸河灘以及“四旁”的坡地,多以圓穴狀整地方法為主進行整地。根據立地條件、時間和樹種的差異,合理選用直播造林、植苗造林、扦插造林或截干造林等不同方法進行造林。造林種草后要加強幼林(草)撫育管理,防治病蟲獸害,適時間苗、補植、修枝或刈割牧草。
2.2機修梯田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西吉縣在國家各類扶貧資金的扶持下,利用推土機車機修梯田,其比坡耕地增產糧食85%以上。多年的實踐證明,機修梯田是在目前不改變坡地用途的前提下,唯一能夠大面積、快速度、高質量地改土治水、增產增收的有效途徑,是目前保護生態環境、改變立地條件的一項有力措施,是穩定解決農戶吃飯的溫飽工程、致富工程[1]。
2.2.1機修梯田建設范圍與標準。結合山頂、陡坡造林種草,在6~20°坡耕地沿等高線從上到下連片修筑機修梯田。邊機修邊拍打地埂,使梯田田面均寬達到10~13m,地埂高出田面20mm,梯田總體呈里低外高,左右水平;按具體地形以斜線或“S”型的形狀開通梯田區域道路;及時對梯田深翻松土,培肥地力,搶墑播種;根據季節適時營造地埂林(草),加強固埂工程。
2.2.2機修梯田建設重點步驟。機修農田建設的涉及面廣,應在機修梯田建設的前1~2年就進行規劃,確定機修區域,動員農戶留足地塊,打亂地界,統一修建,逐塊驗收。同時,本著“能走水路走水路”的原則,盡一切可能將距水源較近的6°以下緩坡地和已修建的旱作梯田改造成水澆地,以提高糧油單產。
2.3修谷坊和筑壩
溝谷及溝道是水流輸送泥沙的通道。一般情況下,當梁峁以及6°以上坡地得到治理后,流入下部溝道的水流就會大量減少[2-3],加之投資量較大,目前西吉縣溝道治理處于滯后狀態。溝道治理首先要在支毛溝上游筑谷坊,中下游修筑淤地壩或主干壩,然后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在這些建筑物上造林種草。
2.3.1谷坊。是指在支毛溝修建的高度在5m以下的小淤地壩。谷坊既可攔泥固溝,又可淤地種植,起穩定坡腳、防止溝底下切、抬高溝道侵蝕基點、防止溝岸擴張的作用。支毛溝密度大、溝道比降大的丘陵區,修筑谷坊25~30道/km2,土石山區和河谷川道區布設谷坊8~10道/km2。
2.3.2淤地壩。淤地壩是水土流失溝道中,以攔泥淤地為目的而修建的壩工建筑物。在工程運行前期,可解決當地工農業生產用水和牲畜飲水困難,也可發展水產養殖業。運行后期會逐步變成高產穩產田。壩頂又連接溝壑兩岸,可以改善山區交通條件。西吉縣黃土土層深厚,是筑壩的優質材料,要充分利用這些材料,采取國家投資、地方配套、農戶集資的辦法大力修筑淤地壩。
2.3.3骨干壩。修筑骨干壩是溝道控制水土流失的又一防線。為了提高攔洪效益,防治溝壑侵蝕,充分利用水資源,解決牲畜飲水困難和灌溉農田,可在相對大的溝道修建庫容較大、壩體較高(一般為20m以上,壩體土方量大于50萬m3)的骨干壩。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首先在選址時要嚴勘實測,既要確定單壩的壩址壩型,還要考慮壩系建成使用后的運行機理。工程建設期間更要有專人負責,嚴格把關,確保建材足額到位,確保壩系質量。
2.4打窖、打井
很早以來,西吉縣就有打窖、打井的習俗。前者是利用降水資源,后者是利用地下水資源,二者均為西吉縣人畜飲水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后打窖、打井,要突破傳統的習俗,在保證“灌口”的前提下,力爭大面積的“灌田”,實行“灌口”與“灌田”雙“灌”齊下,雙向運作。
2.4.1人畜飲水窖。人畜飲水窖以人畜飲水為主要目的,盡量選擇在公路、山坡、場院、屋頂等天然積水場附近,在確保有水集的前提下,避開大樹、陷穴就村莊附近打窖,一般選用水泥砂漿防滲層結構,容積40m3,用紅膠泥壓窖底,用水泥砂打抹窖壁。1眼井可基本解決1家人、1頭大家畜1年的飲水需求。降水多的年份,可利用其灌溉就近田園。應鼓勵農戶多打水窖。
2.4.2微灌窖。微灌窖以灌溉為主要目的。窖址要選擇在具有一定積水場面、靠近村莊或靠近農田的地方,要遠離河邊,避開大樹、陷穴,砂礪層,窖容積一般為60m3,蓄水后根據不同作物的要求,選擇點灌、膜下溝灌、土壤深層注射等方法灌溉。
2.4.3微灌井。微灌井應選在地下水位較淺、水量較豐富、水質良好、距耕地近、土質良好、易于成井、便于灌溉的地方。成井后井臺設置井蓋,預留管道口,且要配套輸水管和單相泵。根據不同作物不同時期對水分的要求,選擇合理的方法適時灌溉。
2.5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旨在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手段,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聯成一體,大幅度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以效益增加農民創收,以創收促進坡地資源更新改造[4]。西吉縣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立足實際,狠抓“種、養、加、銷”4個方面。
2.5.1種。種植業是西吉縣的主導產業,今后要著力加大基本農田單位面積投資力度,走高投資、高產出、高收益的種植業生產新路子。同時,根據干旱少雨、春旱尤為嚴重、秋糧收成好于夏糧的特點,在種植業內部“壓夏擴秋”。擴大秋糧尤其是馬鈴薯這一特色作物的種植比例。同時因地制宜地種植名優特稀的經濟作物,如黃花菜、香豆子、中藥材以及甘藍、西芹、胡蘿卜等。引進優良品種,發展高效農業,搞溫棚種植,力求生產品種多樣化。
2.5.2養。牲畜對坡地植被的過度啃食,是西吉縣坡地資源屢遭破壞的原因之一。要采取相應措施大力發展舍飼養殖業,杜絕野外放牧。突破過去“養畜為種田,養豬為過年,養雞、養羊為換鹽”的陳舊觀念,發展特色養殖和規模養殖。引進推廣適合西吉縣養殖的畜禽良種,普及黃牛冷配、秸稈氨化、獺兔養殖、疫病防治等先進適用技術。利用牲畜糞便建沼氣池或作為肥料培肥地力。
2.5.3加。“加”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對農副產品進行合理加工,增加其附加值。西吉縣要充分利用當地農副產品資源,進行深加工,尤其要把馬鈴薯支柱產業精深加工作為重點,增加科技含量,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對小麥、玉米,除做好精粉、飼料加工外,還可重點開發方便食品、糕點系列產品及其他深加工項目;油料要向亞麻深加工方面發展;蔬菜要向貯新保鮮、烘干袋裝方面發展;林產品要以杞柳、檸條枝條為原料,進行耱、筐等編織;苜蓿可以加工成草粉、草團、草餅等。
2.5.4銷。種、養、加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我消費,更重要的是為了向外銷售以取得更大利潤。因此,要把產品流通促銷作為農民增收的途徑,完善以馬鈴薯、甘藍、西芹產品為主的銷售網絡;要把豐富的勞力資源作為特殊商品和新型產業,采取多種渠道加大勞務輸出力度。通過各種信息網絡向農民提供產品銷售信息,形成“市場牽農戶,農戶帶基地,基地促營銷,營銷增效益”的產加銷一體化、農工貿一條龍的產業鏈條。
2.6綜合保障措施
多年來,西吉縣坡地資源得不到有力保護,有其客觀原因,也有其主觀原因。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小農意識和自我意識強烈,法制意識淡薄,對破壞資源的行為管而不嚴、打而不力等,是西吉縣坡地資源屢遭破壞的主觀原因。因此,要在更新、改造客觀世界也就是坡地本身的同時,必須更新、改造人的主觀世界。
2.6.1強化組織領導,培育新型人才。西吉縣區域大,自然條件差,實現坡地資源的更新改造,涉及面廣,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長期工程,既需要有能吃苦耐勞的干部群眾,更需要有能組織農戶、一屆接著一屆干的領導班子。不但要制定適合工程實施的運行機制,更要制定適合工程管理的人才機制,要不斷培育、引導、更新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隊伍,大膽激發這些人的工作熱情和開拓斗志,使他們能更好地帶領廣大群眾進行這項工程的實施與管理。
2.6.2控制人口,提高勞動者素質。西吉縣目前的人口密度為155人/km2,已遠遠超過聯合國糧農組織界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區承載7~22人/km2的標準。該縣12歲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比例達30.5%,比全國高出20多個百分點。因此,要本著對坡地資源長期負責的理念,即對子孫后代負責的態度,抓好計劃生育和人口工作。既要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又要對現有人口進行文化、思想和理論道德教育。通過各種教育手段,樹立“少生快富”的理念,樹立“保護坡地資源就是保護生活資源”的理念,把實現坡地資源的更新改造變為每個公民的良好意愿和自覺行動。公務員之家
2.6.3依靠法律,處理不法行為。由于坡地資源的更新改造工作涉及西吉縣各村各戶,工作開展的初期難免會觸及部分農戶眼前的一些利益。受傳統生產經營方式和自我意識的影響,在人們的認識還處在落后狀態、未達到較高境界的情況下,勢必會有與此項工作相抵觸的事情或事件發生。因此,要依據一些有益于開展這一工作的真實事例,對廣大農戶進行宣傳教育。必須依據國家《森林法》《草原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規教育廣大農戶樹立法制觀念,必要時更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對禁牧區放牧、偷盜苗木、破壞井壩設施等不法行為通過法律手段嚴肅處理,依靠法律保障坡地資源更新改造工作的順利進行,依靠法律保護坡地資源效益的發揮。
3參考文獻
[1]賈敬習.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廣東省河源市國土資源局充分利用低效園地山坡地開發補充耕地[J].中國土地,2009(6):60.
[2]崔平,宇?S,肖香云.陜北坡地優化利用目標模式探索[J].商場現代化,2008(36):212.
[3]楊東明.山坡地開發建設中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探討——以同安區鳳南農場東嶺果場水土流失防治項目為例[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9(17):118-119.
[4]李亞龍,王瑩,張平倉.長江中上游坡地水土資源優化配置研究綜述[J].中國水土保持,2009(2):25-28.
- 上一篇:剖析政府后勤采購現狀改善研究論文
- 下一篇:高級技能人才開發與管理芻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