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探討

時間:2022-03-19 04:31:00

導語:浦東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浦東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探討

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是推進“三農”工作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程。根據中辦、國辦《關于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和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的意見》(中辦發[2007]24號)文件精神,結合浦東新區的實際,浦東農村實用人才范圍與對象的界定是:農村實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識或技能,為農村經濟和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服務、做出貢獻,起到示范或帶動作用的農村勞動者,是廣大農民的優秀代表,是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是浦東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上海市“十二五’,農村實用人才發展規劃綱要》(送審稿)以及《上海市‘農村實用人才’參考指標解釋》的分類標準,浦東農村實用人才可分為農業實用人才、農村社會工作人才、農村基層組織人才三類。如何加強這支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農村實用人才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是我們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浦東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現狀

浦東新區現有25個鎮、396個村、4264個村民小組,農村地區的居民占整個浦東新區戶籍人口的近1/3。農村戶籍人口34.2萬人,農村常住人口148.30萬人,其中,本地人口83.39萬人,外來人口64.91萬人。截至2010年底,浦東共有農村實用人才16548人(根據抽樣調查推算)。從農村實用人才的結構分類看,農業實用人才6350人,占總數的38.4%;農村社會工作人才5050人,占總數的30.5%;農村基層組織人才4735人,占總數的28.6%。

(一)農業實用人才的情況

浦東新區現有農業實用人才6350名,其中屬于經營型人才約為4200人,占總數的66.1%;生產型人才約1200人,占總數的18.9%,其中以種植能手為主,占比達66.9%;技能帶動型人才約250人,占總數的3.9%;技能服務型人才約700人,占總數的11%。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新區農業實用人才主要以經營型人才和生產型人才為主,這兩類人才占總數的85%。通過對3O個涉農企業進行調查(其中21個農業合作社,4家龍頭企業和5個畜禽規模場),據統計,這些涉農企業的勞動力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8O.4%,年齡在50歲以上的占53.18%,擁有技術職稱的占0.57%。這些涉農企業的技術人員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占26.7%,50歲以上的占42%。技術人員中具有初、中級技術職稱的占20.1%。

(二)村級基層組織管理人員的情況

為了解目前村級組織管理干部的現狀,我們對15個鎮的27個村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平均每個村“兩委’班子成員有4名,條線管理干部有8名。村“兩委”班子及村條線干部的兼職情況普遍,其中兼任其它職位的占65%,年齡在50歲以上的占35%,村干部受教育程度總體有所提高,其中村“兩委”班子成員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者占37.2%,村條線干部具有大專以上學歷者占45%左右。村條線干部中擁有專業技術等級的只有16%。

二、浦東農村實用人才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在帶領農民共同致富中發揮引領作用

浦東農村和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涌現出了一批組織管理型、專業技能型、市場營銷型的農村實用人才,他們代表著農村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一批用現代管理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起來的新型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了致富的領頭雁作用。特別是農村基層組織人才,對帶領群眾實現共同富裕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金橋鎮三橋村黨支部書記張惠中,白1984年擔任村領導以來,把三橋村從一個落后的窮村建成了具有小康生活水平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把昔日雜草叢生、低矮破舊的村莊,建成了花團錦簇、樓房林立的新家園,農民收入逐年提高,村黨支部被評為“上海市五好黨支部”。2010年全村經濟總量達到36億元,完成稅收2.96億元,可支配資金超過2500萬元,各項經濟指標名列浦東新區第一。

(二)在科技應用方面發揮示范和橋梁作用

浦東農村實用人才有著自身的獨特優勢,是上i奎‘技術專家”,下連‘一線農民”的橋梁紐帶。他們結合生產實踐對自身所學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傳授給農民,充分發揮其在科技應用中的“接力棒”作用,使先進的農業科技走出“象牙塔”,走進千家萬戶、各行各業。老港鎮港南村的養豬大戶嚴國祥,充分運用科學技術養豬。他兩赴美國對養豬企業進行考察、取經,引進了“種豬性能自動測定系統”,并自己創新研制了新型畜禽用自動換氣扇、離地高床網架飼養等養豬新技術。把一個簡陋的養豬場發展成為擁有5個養殖場、一個飼料廠、年養殖6.5萬頭豬、產值達到5000萬元的大型畜禽企業。他把自己掌握的技術和信息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農民,先后帶領200多家農戶通過養雞養豬致富;幫助5O多家貧困農戶開拓生產門路、脫貧致富。

(三)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帶頭作用

在浦東農村實用人才中,有的是市場信息捕獲的能手,有的是產品流通銷售的高手,掌握著農村農業經濟發展必備的信息、技術等要素。他們憑著吃苦耐勞、勇于探索的精神,能提早發現商機、迅速進入市場,成為促進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在農產品流通銷售領域,活躍著一支極具能量和智慧的農村實用人才即農村經紀人隊伍,他們長期活躍于市場,能及時準確把握市場供求信息、預測市場動向,使農產品銷向全國。王紅剛是浦東農村一個普通農民,通過十幾年的拼搏,將小小的一個青扁豆產業從田問的普通交易、地區批發市場一直發展到了跨省交易的平臺。其市場逐步從最初的南匯市場,走入了上海市場,并最終走出上海,輻射到了整個華東地區。通過對產地和市場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成就了他的“紅剛”牌青扁豆,同時帶動了近1萬戶農民種植青扁豆,帶領浦東的青扁豆種植戶們共同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四)在創辦和管理企業中發揮領軍作用

在領辦創辦村鎮企業中的廠長、經理以及中層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是促進農村非農經濟發展的實用人才。他們中有的是經濟師,有的是會計師,有的是工程技術員,懂經營、會管理,在農村非農經濟發展中擔當重任,起到挑大梁的作用,是促進浦東農村經濟發展的發動機、開拓者和組織者。上海界龍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界龍村黨委書記費鈞德,3O多年來,帶領界龍村人將一個小印刷廠,發展成為擁有28家子公司、3000多名員工、總資產和營業額均超過20億元、出口創匯2000萬美元的集團企業。帶動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全村村民翻建了新房,享受醫療、退休、養老等社會福利。

三、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主要困難

(一)數量不夠多

浦東新區各類農村實用人才總量不足,有一技之長的優秀實用人才不多,領軍型實用人才更為缺乏。從統計數據看,浦東農村實用人才為16548名,占農村地區人口比重僅為1.2%。浦東作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和國家現代化農業示范區,這一比例遠遠不能滿足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農村實用人才的需求。

(二)質量不夠高

浦東農村實用人才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4015人,占總數的24.3%,農業實用人才和社會服務人才中具有技能等級或技術職稱的占總數的3.5%。由于受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大部分農村實用人才文化程度較低,高學歷的人才絕大多數流向城區。農村實用人才掌握的技術、技能主要靠生產實踐積累,經過專門知識技能培訓的比較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很難適應農村社會經濟轉型發展的需要。

(三)結構不夠優

主要表現在從業結構、年齡結構和區域分布的不合理。一是從從業結構看,農村實用人才多集中在生產周期長、經濟效益較低的傳統產業上,而一些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等方面急需的人才緊缺,如掌握農產品深精加工技術的人才、龍頭企業帶頭人、農業經紀人、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等十分缺乏。二是從年齡結構看,農村實用人才年齡普遍偏大,在農業實用人才和農村社會工作人才中35歲及以下年輕人才僅占總數的7.9%,比重相對偏低,女性人才稀缺。三是從區域分布上看,人才分布不夠均衡,浦東北片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人才較多,越偏遠的地區人才越少。

(四)后備不夠足

目前,農村青年,尤其是有專長和才干的一般不愿留在農村。長期以來,農村青年的目標大都是進城上大學或是到城區打工,即使有少數留在農村家中的,也不愿從事涉農產業,不愿參與農村實用技能的培訓學習,致使當前農村實用人才年齡偏大,接受過系統的國民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實用人才日趨減少。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主要是婦女及老弱病殘者,導致農村實用人才后備力量不足。

四、農村實用人才緊缺的原因分析

(一)組織領導機制不夠健全

浦東新區各級政府、各部門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有一定的認識,近年來在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存在著交叉管理、缺乏統籌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條塊分割、各自為陣、協調困難的情況,沒有形成開發農村實用人才資源的整體合力,使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這種狀況不利于人才隊伍的成長壯大,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建設。

(二)城鄉二元結構壁壘仍未消除

浦東新區在著力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方面進行了不少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是,城鄉二元結構和城鄉之間的差距仍然存在,導致許多農村優秀的青年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城區就學或工作,使得農村人才緊缺。同時,由于農業生產仍然未能實現全面機械化作業,農業勞動的艱辛程度仍然大于其它職業,另外,農業生產受到規模化經營、自然環境條件、市場因素等多重影響,農業生產的勞動效率偏低,農業生產無法吸引農村人才。

(三)鼓勵扶持政策不夠完善

目前,在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缺乏科學、規范、系統的規劃,政策措施不夠到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培養培訓、選拔使用、評價激勵、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還不能完全適應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缺乏良好的政策環境、輿論氛圍和服務手段。農村實用人才的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選拔、使用的規章制度不完善。農村實用人才成長尚處于自發狀態,影響了成長速度和質量。農村實用人才在職稱評定和技術等級認定等方面困難較大,缺少組織申報載體及相關的服務和指導。政策措施的滯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實用人才的健康發展。

(四)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機構較分散

在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方面,新區農委、科委、人保局等委辦局所屬的培訓機構和各類民辦教育機構都在參與農村人才的教育與培訓,但缺少溝通協調且各自的定位不明確,各類培訓機構各自為戰,分散了原本就有限的經費和資源,使新區的重點農村綜合教育培訓基地的發展受到制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的規模和質量。五、推進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

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艱巨的系統工程,要建立健全農村實用人才工作領導體制,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各自的職責和任務,切實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工作力度。建議成立浦東新區農村實用人才建設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由新區分管“三農”工作的副區長任組長,農委、組織部、人保局、科委、財政局、教育局、民政局等部門領導為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主要負責審定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規劃,落實扶持政策,解決重點、難點問題,領導、協調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農委),辦公室的日常工作由浦東新區農民中等專業學校(簡稱浦東農校)承擔,負責具體落實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計劃和日常的組織協調、溝通服務工作,負責制定實用人才培訓規劃和年度計劃,并協調使用培訓資源。整合各方面力量,強化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的統一組織和領導。

(二)落實工作責任

要制定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將其納入浦東新區“三農”工作總體規劃之中。為確保農村實用人才規劃和各項具體工作措施落到實處,建議建立職責分明的責任機制,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工作成效作為鎮村兩級領導班子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黨政主要領導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重點考核農村實用人才規劃、培訓、投入等基礎工作,使各級領導在思想上引起重視,以促進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使用的制度化和規范化。要加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投入,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充分發揮公共財政職能作用,建立區、鎮兩級財政分擔機制,確保人才培養資金落實到位。

(三)重視選拔培養

按照“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不斷拓寬農村實用人才選拔范圍,根據農業實用人才、農村社會工=作人才、農村基層組織人才三大類,結合生產實績、經濟效益、技術水平、業務能力等要素,由相關職能部門制定選拔標準,使選拔條件具體、操作性強,盡量把活躍在農村各行各業的能人都納入選拔視野。對照選拔條件和標準,由新區農委牽頭,按照個人申報、村(社)推薦、公示、鎮審核相結合的辦法,嚴格把好政治素質、業務技術素質和組織審核“三關”,選拔好農村實用人才。

(四)完善激勵政策

1、職稱激勵

要把實用人才的選拔同其職稱評定相結合,為有一定技術專長并發揮作用的“土專家”、“田秀才”落實相應的待遇。在申報專業技術職稱任職資格方面,要對農村實用人才實行政策傾斜,對身份、學歷、論文、外語等方面可放寬條件,著重看實際貢獻和工作業績。對取得技術職稱和技能等級的實用人才要給予相應的待遇。對于取得農村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專業人才,給予一定的崗位津貼,退休后可以享受一定的補貼,以鼓勵在職從業人員不斷提高專業素養。

2、政治激勵

要把政治素質好、懂經營、會管理的實用人才納入黨員發展對象和村干部后備干部隊伍視野,及時吸收到黨團組織及村領導崗位上,不斷增加實用人才在黨員、村干部中的比例。

3、經濟激勵

對農村實用人才在科技開發、承包或服務中,取得重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要給予重獎,并保護其知識產權與合法收入;探索分配激勵制度,推行憑勞動、知識、技能、資金等參與利益分配;支持實用人才興辦個體、民營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成果運用到生產中去,直接創造效益。

4、保障激勵

要對農村實用人才在職稱、醫療、養老、失業保險等方面的待遇給予適當照顧,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全面落實村基層干‘一定三有”(即定權責立規范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發展前途、退崗有一定保障),繼續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區鎮兩級財政補貼村干部報酬的幅度。

5、表彰激勵

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對在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農村經濟發展中做出較大貢獻的農村實用人才,授予榮譽稱號,政府財政拿出一定的資金,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充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五)強化培訓機制

1、整合培訓資源

加強浦東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浦東農校長期以來承擔農村基層干部培訓和各類農民教育,承擔農村集體專業人才的培訓工作。建議浦東農校恢復農村黨校校名(或農委黨校),并增掛農村實用人才培訓中心的校牌,以利于全面履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的主要職責。2、優化培訓內容要因地、因人、因時確定培訓內容。因地,即根據浦東南北地域的特點確定不同的培訓內容,緊緊圍繞當地發展的主導產業、特色產業舉辦培訓,實現培訓為當地經濟服務;因人,即根據不同的從業對象確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對口培訓,注重實用;因時,即根據不同的季節、時令確定不同的培訓內容,使培訓不與現實主要生產脫節,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3、改進培訓方式

開展訂單式培訓,把農民素質教育、轉崗就業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與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緊密結合起來,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有計劃地組織種植、水產、畜牧、管理、銷售、創業等方面的專業性培訓;通過聘請專家、教授深入鎮、村,采取課堂講授與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對實用人才進行培訓;大力推廣電化教育,發揮農村遠程教育資源優勢,利用互聯網等傳播媒介,傳授現代農業科技知識和致富信息。

4、抓好學歷教育

要針對農村實用人才學歷普遍偏低的問題,制定優惠政策,實行政府財政補貼,鼓勵中青年農村實用人才參加新農村建設學院的學歷教育,加速提升學歷水平。

(六)注重干部培訓

大力加強村級基層干部的培訓。在繼續做好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培訓的同時,要加強對村“兩委”班子副職及村條線干部的培訓。重點培訓黨的農村政策、農村經濟建設、科學文化知識、法律法規、農業實用技術等,要通過組織學習和培訓,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理論政策水平,使他們能結合本地實際,正確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運用理論去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與此同時,要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基層干部做好本職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掌握致富本領,提高執政為民、依法辦事、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能力,真正發揮基層干部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領頭雁’和“排頭兵’作用。

(七)加大引進力度

要通過完善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城區人才到農村基層服務和創業,為農民服務。對農村一線從事支農、支醫、支教的專業技術人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評聘技術職稱,優先享受補貼。鼓勵、引導和選撥大學畢業生到農村涉農企業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工作,切實落實好國家相關政策待遇,使他們愿意留下來,干事有舞臺,生活有保障。統籌實施好大學生村官計劃,不斷補充農村基層管理干部隊伍和專業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