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研究

時間:2022-07-19 08:32:16

導語: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研究

摘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主要是結合農業生產技術實現對農田的灌溉和排水,文章立足于遼寧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發展現狀,采取定性與定量、多目標與主導目標、全面評估與抽樣相結合的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模式,著重分析績效評價模式內的各級考核指標的納入標準及賦值方法,旨在為科學評價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并進一步提升遼寧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體系;遼寧省

遼寧省由于水資源相對匱乏,農田水利建設較為落后,普遍存在農田水利設施管理不到位的現象,僅有一半的農田水利工程達到完好標準,且多半為老舊工程,渠系配套率也達不到國家標準,急需加大資金投資力度來促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以此帶動遼寧省農業健康平穩發展。為積極響應中央報告號召推進我國水利工程建設,2012年遼寧省采用競爭立項的方式開始加大力度重點投資建設縣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已取得階段性的成效。但是如何客觀地量化評價農田水利工程預期投資效果,體現農田水利工程在推動農業生產及改善水利環境等方面的作用價值,是目前遼寧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面臨的重要問題。只有通過建立長效的績效指標體系,不斷完善績效評分機制,才能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水平及經濟效益作出客觀評價。2009年財政部《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資金績效考評暫行辦法》,該政策文件分別從政策、經濟、技術等層面提出指導性建議[1]。文獻中該考評暫行辦法結合網絡分析法劃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指標權重,并由社會化評價主體考核治理績效,但是該工程績效評價體系未將工程管理運維納入指標范圍,而無法客觀反映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發展前景[2]。文章通過深入剖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模式,分析該模式在遼寧省的實踐效果,為提升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體系的應用價值獻計獻策。

1績效評價的目的與原則

1.1績效評價的目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通過績效評價體系,中央、省級財政可加強水利工程項目資金管理力度,避免不必要的支出發生,嚴格控制工程資金流向,加快工程資金轉化率。為進一步強化建設管理水平,增加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投資渠道,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工程建設管理的薄弱環節,并不斷總結成功經驗。另外,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體系的建設也反映了中央、各級水利部門對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建設的重視程度,確保工程管護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為支撐,加快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機制改革,促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健康良性發展。1.2指標體系制定原則。國家相關政策文件是科學建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指標體系的重要依據。制定績效評價體系的核心原則是在涉及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數據信息中選擇合理的績效指標,并分別對工程立項,工程建設,工程產出等環節進行全面考核。深度細化的評價指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績效評價結果的精確度,但同時也增加了指標篩選難度。應遵循績效評價體系制定原則,在遼寧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目標指引下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明確各個指標內涵概念,使績效評價結果可以全面概括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發展成效,合理預測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發展趨勢,為工程建設投資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在選擇評價指標方面,應圍繞現有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數據信息來選擇指標,充分考慮后期統計抽樣的可操作性,盡量選擇典型易量化且便于操作的指標,并注意圍繞工程周期、工程立項、工程管理等重要環節提出針對性較強的指標。

2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2.1指標體系基本框架。價值型指標、時間型指標和效率型指標是反映工程經濟成效的幾個重要指標類別,文章選擇價值型指標來評價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資金使用率及其經濟效益。然后在此基礎上結合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特點和國家法規政策逐步篩選確定指標范圍,形成定性與定量、多目標與主導目標、全面評估與抽樣相結合的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模式,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指標體系主要包含工程決策、工程管理和工程績效三個一級指標,各一級指標又細分到三級指標,各級指標配有評分條目,總計100分,見表1。2.2評價指標內涵與權重。多目標決策的核心是在合理的評價指標基礎上,確定相對科學的評價指標比重,評價指標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到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的結果。為確保評價指標權重的合理性、客觀性、專業性及全面性,由長期從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專家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遼寧省實際出發參照國家相關文件辦法,確定各指標比重,并為指標賦值。一級指標分為工程決策、工程管理和工程績效。工程決策一級指標包含工程目標、工程定位、工程決策和資金配置4個二級指標,細化下設10個三級指標。工程管理一級指標分為投資管理、財務管理及工程實施3個二級指標,細化下設11個三級指標。工程績效一級指標包括工程產出和工程效益2個二級指標,將其進一步細化可分為8個三級指標。每個三級指標又細化69個績效標準評分條。主要分析一級評價指標內涵與權重。1)工程決策。工程決策作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實施的起點,科學合理的工程決策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實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該一級指標賦值20分,合理的工程定位是其關鍵因素,同時需要考察工程目標的明確性、工程決策的客觀合理性及資金配置率等因素[1]。綜觀遼寧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歷史數據,不難發現全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配套率僅為32%,不到一半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達到完好標準,73%的農田水利工程處于老化狀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利用系數僅為0.317。可以推算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現有狀態下,如果能確保灌溉率<55%,水利工程利用系數<40%,同時農田排澇低于3a周期,則表明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決策合理到位,滿足國家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灌溉排水精準化的要求。2)工程管理。工程管理作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實施成效的重要環節,該項分值為20分。結合相關專業人士的經驗判斷基礎上參照國家相關政策文件,制定相關定量和定性指標。定量指標計算公式為:計劃執行率=執行籌資額/計劃籌資額;計劃資金到位率=實際籌資額/計劃籌資到位額;輔助資金到位率=實際輔助籌資額/計劃輔助籌資額;資金整合率=實際資金使用率/工程總籌資額;帶動農民籌資投勞率=農民籌資投勞額/工程總籌資額。定性工程管理指標包括資金使用合理性、資金到位時效性、財務管理制度健全性、實施機構完整性、實施方法有效性和實施效果的成效性。3)工程績效。評價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籌資產出效益的關鍵性一級指標是工程績效指標,賦值60分,主要包含工程產出和工程效益2個二級指標。工程產出主要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籌資計劃產出成效進行績效評價,評定工程產出效率,主要考核是否在最短的產出進度內達成工程任務,產出質量是否達標,資金使用是否合理等。工程效益二級指標是根據相關文件圍繞以下4項評分條目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效益作出客觀評價,即實施后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灌溉面積在現有數據基礎上至少提高15%-20%,或達到65%以上;超過一半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基本實現噴灌、微灌功能,豐水區渠系灌溉水利用系數≥0.60,缺水區渠系灌溉水利用系數≥0.70;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節水灌溉面積在現有基礎上至少提高20%,或超過一半以上;遼寧省農業技術生產力至少提高25%,同時根據當地地質水文條件新增小型水源工程輔助缺乏灌溉條件的地區實現農田灌溉,以此確保農業生產灌溉用水問題,通過重點發展農田水利工程使用對象,加快遼寧省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與運行管理機制改革[4]。

3績效評價方法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方法主要依托遼寧省各縣級財政、水利部門,重點圍繞服務對象即當地農民群眾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抽樣和問卷調查活動,以此確保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為全面掌握遼寧省不同地區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現狀,真實反映不同地區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結果,文章針對不同地區的多種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分層抽樣方法,按照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所在地區、批次、類型等特有屬性將其劃分為不同層級,并將各層級總體樣本作為參考樣本,在此基礎上按一定比例抽取相應的獨立樣本,以便在總體樣本內有針對性地分析單獨樣本。為確保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結果的有效性,被劃定抽樣范圍內的地區應根據工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要求,及時收集包括工程立項、資金配置、籌資管理、工程質量、經濟效益、可持續影響等29個分項在內的所有文件信息。另外,圍繞工程設計、工程施工、施工質量、運行維護、農民參與等8個主題設計制作農民滿意度調查表,廣泛調查35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樣本地區農民的滿意度。此舉在確保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客觀詳盡的基礎上,提高工程績效評價結果的準確度。

4結論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一項涉及眾多綜合因素的系統模式。文章在借鑒以往的文獻研究基礎之上,從農田水利工程實施特點出發,圍繞工程決策、工程管理、工程績效等指標因素形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實際評價結果,該水利工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對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經濟效益作出有效評價,為提高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質量及資金使用率,推動我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唐秀峰.農田水利的展望[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1984(03):35-37.

[2]李鐘群.浙江省農田水利工程績效評價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2.

[3]劉宏麗,洪水.淺析工地集約經營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方式[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09(03):37-38.

[4]顏廷進.基于社會資本視角的農戶參與農田水利投資意愿研究[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8(03):168-171.

作者:王明輝 單位:西豐縣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