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背景下的文化市場論文

時間:2022-09-24 10:14:34

導語:深改背景下的文化市場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深改背景下的文化市場論文

一、文化發展政策與市場的實際有效對接

文化發展政策不是越多越好。政策過多而缺乏條理性容易模糊文化發展政策目標,導致在目標實施過程中產生矛盾。截至目前,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相關政策已出臺56項,涵蓋演藝、動漫、游戲等各行業以及投融資、稅收等各領域,然而政策效果并不明顯。在文化發展政策上應更多地體現中央對地方的簡政放權,由中央出臺框架性的支持政策以把握文化發展的宏觀方向,北京則根據自身經濟狀況、文化特點出臺符合各地文化產業發展的特色政策,保證文化發展道路,也避免同質化低效率的發展模式。如果政策目標不明確,執行過程越嚴密,結果與目標往往差距越遠,對政策的誤解也會對文化企業產生誤導。文化發展政策的制定要以有效對接市場為前提,保證政策支持目標單一、清楚,服務于建設統一、開放的文化市場,使北京處于文化貿易的結點和市場中心,方能實現和發揮北京全國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在文化發展政策內容上,應關注市場訴求,減少以財政補貼為主的簡單的撥款措施,采用多渠道支持政策。政策著力于企業發展,同時關注企業所在環境,關注企業與當地政府、人民的依存狀況,協調文化企業與周邊環境的關系,滿足文化企業對交通、房屋等基礎設施的需求,避免過度的商業化和旅游開發,保護文化企業、機構、個人形成的聚集群落,保護其藝術上的生態關系。財政補貼不是唯一的資金支持途徑,應利用多渠道拓展資金來源。通過提供擔保、利用政府財政幫助企業還本付息等方式,分擔文化企業融資成本和風險;建立健全無形資產評估體系,為文化企業尤其是輕資產文化企業取得貸款支持提供保障;完善行業協會、基金建設,充分發揮其融資與資金調配功能,實現資金在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企業之間按需分配;建立融資平臺,強化資金供給方與需求方的聯系,建立文化發展資金的長效支持機制和反哺機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文化市場,為支持文化產業的企業提供優惠;鼓勵銀行放寬貸款條件,優先為文化企業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鼓勵有能力的文化企業參與上市,推動股權融資。文化發展政策不代表特惠政策。文化發展政策保證的是文化產業與文化貿易按照一般的經濟規律發展,作為文化市場主體的文化企業,其運營應依照市場化的自由競爭模式,逐漸擺脫過度依賴文化政策的狀況,而不應由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給予其持久的或特殊的優惠政策。應依據文化企業的發展階段逐步從制定專門、專項政策向鼓勵引導文化企業自主發展的方向過渡,避免文化企業成為“長胡子的嬰兒”。

二、吸引中央、地方優質文化企業

盡量避免“任務”式的文化發展指令與指標,拋開單純的行政干預方式,更多地以政府采購的形式參與到文化市場當中,通過文化市場的供求調節,采用招投標等方式,切實依據政府需要和企業質量進行文化產品與服務的選擇。北京文化市場的持續發展主要由中央在京文化企業與北京市屬文化企業構成。應利用“超市民”待遇留住文化央企,不僅將中央在京文化企業全面納入市級相關各類獎勵扶持政策范圍,使其享有與北京市屬文化企業相同的優惠,還應給予文化央企更多政策優惠,深挖財稅優惠政策使用潛力,以稅收返還等形式,鼓勵場館經營方向中央在京文化企業提供演出場地,避免其外流帶來的文化市場供給短缺。同時,資助北京市屬文化企業與中央在京文化企業的合作及共建項目,實現二者的優勢互補。實施“文化之都”計劃,引進外省市文化企業,充分利用北京的劇場資源,讓各省市文化精華常留北京,完善國內市場機制,進一步吸引國際文化公司入駐北京。積極發展文化市場中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將國有文化企業與政府財政相剝離,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文化市場中的靈活性,推動改制國有企業與非營利機構、民營文化企業合作,以項目公司、協議合作、文化團體、文化企業集團等形式將民營資本引入國有文化企業和國有文化項目,激發國有文化企業的發展活力。明確文化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不同層次,削減僅能勉強維持生存的文化企業,整合有發展前景的文化企業,鼓勵支持自主盈利文化企業的發展,盤活文化市場流動性。

三、北京獨特的消費需求

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雖然文化資源豐富,但其建設文化市場的真正比較優勢在于北京擁有的巨大文化消費潛力,這是北京在中國文化“走出去”中實現自己價值定位的重要基礎。要利用完善的市場機制吸引國內外文化資源的匯入,而非以現有文化資源圈定文化市場。利用票價補貼、惠民卡等惠民政策吸引和培育潛在消費市場,同時將文化市場與旅游市場相結合,吸收旅游市場的廣大旅游消費者成為文化消費者,形成文化市場與旅游市場的良性循環和互補,為北京文化市場創造可持續的消費需求。培育消費市場的同時更要注重對現有文化消費市場的保護,以北京獨有的高質量文化產品與服務留住文化消費者。文化產品的生產與文化服務的提供要關注文化市場需求,防止對于文化資源的盲目開發和過度開發帶來的文化發展失焦,避免文化資源的多樣性反成為文化市場繁榮的包袱。建設成熟的國內文化市場,平衡文化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成本,利用經濟外溢效應有效開展對外文化貿易。

四、培養創新型經管人才

我國高校在文化貿易人才的培養和輸送當中發揮了部分作用,但與英國高校在英國文化創意產業中發揮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記。要改善文化產品與服務相關的創作人才、演藝人才和營銷人才“兩頭小、中間大”的不合理結構,繼續加強創作人才特別是外向型、復合型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以高校為主陣地,以市場為導向,建立高校文化貿易專業人才聯動機制。積極鼓勵、扶持高校開設文化貿易專業,聚焦專業課程,形成特色化的課程體系,牢牢把握經濟學核心,形成獨具特色的專業風格;充分利用高校資源優勢,奠定厚實的專業發展基礎;堅持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模式,打造開放的專業課程體系;通過科研項目強化人才培養質量,并利用政、產、學、研各方資源為推動文化貿易人才的合作培養模式建立平臺,加大實踐課程的培養力度,充分發揮教學實踐基地的作用,以包括企業實習等在內的綜合形式,實現校園教育和行業實踐的無縫對接。以應用型為目標,以國際化的視野,努力推進專業人才的培養,力求打造熟悉文化貿易的全方位人才。

作者:李小牧李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