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業舊址空間再生改造設計探究

時間:2022-10-19 11:11:29

導語:重工業舊址空間再生改造設計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重工業舊址空間再生改造設計探究

摘要:我國長久以來飽受工業快速發展后留下的大量重工業舊址空間無法重新升級利用,以及環境遭到破壞的困擾。重工業舊址空間在城市的發展歷史中,扮演著必不可少的角色,也是一座座現代城市崛起的見證者。所以當其不再承擔一座城市的經濟重擔時,我們要轉向其歷史價值及社會情感價值,將重工業舊址空間改造成城市獨有的人文景觀與精神場所。

關鍵詞:重工業舊址;景觀設計;再生改造

在高度信息化的現如今,工業化也逐漸被信息化,智能化所代替,工業時代正慢慢融入時代的洪流而逝去。我國在城市發展初期曾依托工業的發展而快速成長,而如今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使得多地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廢棄地,其中重工業產業所占比較大,故包含重工業廢棄地,重工業遺留物的整體空間以及其附帶空間統歸類為重工業舊址空間。重工業舊址空間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存在,它不僅承載了歷史文化記憶,也是各所在當地的一部分人文精神,所以重工業舊址空間的保護以及再生改造設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重工業舊址空間包含重工業廢棄地,而重工業廢棄地是指曾用于重工業生產制造活動以及其他相關用途,但目前已經停止生產制造活動的場地。這次場地的原貌往往因重工業或其因素而受到破壞,主要表現為其自然的地形地貌,水體,土壤等被損壞,需要經過治理修復才能再次利用。因此生態環境的修復是重工業舊址空間再生改造設計的重中之重。重工業舊址空間的改造不僅僅是對建筑的改造,對其整個空間乃至環境都是新維度的提升,在新視野下,針對重工業發展初期對環境保護的認知不足及非長遠性看待發展的狹隘思想[1],重點加入環保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城市增添一分綠色,為市民提供良好的空間環境。

由于重工業舊址空間再生改造的優勢逐漸凸顯以及較有發展前景,當初的政府和房地產行業也從排斥和質疑的觀念轉化為對空間再生改造的支持、鼓勵和大力的宣揚,由于社會多個階層的支持和認同,對重工業舊址空間的再生改造的發展和完善起到了較大的積極作用,這個發展階段同時也是“LOFT”發展較為迅猛的階段,這種新興的空間改造模式比較靈活多變可以在不同的建筑空間中使用,在利用中多以空間功能的替代作用為基礎,社會各階層將這種新型的改造活動看作是一種新興文化、新興觀念的建筑設計思想。在重工業舊址空間再生改造發展較為迅速的階段中,空間改造的類型變得多種多樣,不僅僅局限于一種固定間改造的范圍也不僅僅是小范圍、小規模而是整個大型的建筑空間區域,對一整個街區或應用空間進行改造,舊址空間再生改造規模和類型的逐漸多元化使舊址空間再生改造的發展更加的系統和完善。在這里,恢復重建主要是指生殖和原始生態功能建設,其中包含許多專業的一般條款,包括重建和改建這些一般指一些退化生態系統的轉換,以更好地恢復其生態功能,然后做出一個合理的安排他們的結構和系統功能。生態學中生態修復的定義是研究生態系統退化的原因,退化的生態系統的修復和重建的技術和方法以及生態過程和機制的領域。生態修復的范圍包括工業遺址以及采礦荒地,草原,濕地和森林的生態修復。我國在工業發展的中后期便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早在1986年,國家就出臺了《土地管理法》,以此來治理水土污染,改良土壤,提高土地利用率。2004年相關部門發表了《關于切實可行做好企業搬遷過程中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其內容明確了各類型的重工業企業在停止工業生產活動后變更土地使用性質時,須對該區域土地進行檢測分析并對已污染土地做出可實行的修復方案。2012年,相關部門發表了《關于保障工業企業場地再開發利用環境安全的通知》,該規定有指向性的規定了工業企業舊址空間變更使用功能所要進行的相關環境調查與評估、治理修復等標準。

以及其他相關規定,國家每年會投入大量的財政資金來治理工業污染,都體現了國家對重工業舊址土地的生態環境治理修復的重視。恢復生態學在重工業舊址空間的再生改造設計中,不應該是片面的,不能從單一的某一環節來體現,它應體現在改造的方方面面,與新設計的內容相輔相成。應用恢復生態學有助于加深理解如何在景觀設計中更好地體現生態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重工業舊址空間與其他的文化遺產有很大的不同,它蘊含著工業時代特有的技術價值以及獨特的場所精神[2]。老舊的工業廠房,廢棄構筑物的改造,重要的是要與城市的更新步調一致,“后工業景觀”則應運而生。“后工業景觀”的基本含義是指在被廢棄的工業生產制造用地上重新建立的景觀。后工業景觀不僅是在工業廢棄地重建的景觀,更是延續了原有的歷史記憶與場所精神的新標志性景觀。它一定是保留了部分的工業遺留物,或是利用了工業元素符號與特征,它不得徹底對工業廢棄地進行推翻重建,必須是基于原有空間的特性進行的景觀升級。將景觀設計用與重工業舊址空間再生改造的手段,是符合時代特征,滿足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保護規劃應體現對重工業舊址廠歷史真實性的保護,我們應著重對于舊址內真正的歷史建筑、工業生產遺存等進行保護,這些歷史遺存才是重工業舊址價值的物質承載體。應盡量避免拆舊建新,以及任何破壞歷史遺存的做法。原址原貌保護是首選的保護措施。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重工業舊址空間再生改造的理念和模式更加的系統和完善,空間再生改造的技術也更加的完善和成熟,如今對重工業舊址空間的再生改造不再是只凸顯舊址的歷史文化內涵,而是發掘出重工業舊址空間的經濟價值、社會利用價值、綠色生態價值等有助于可持續發展的多層次價值。將重工業舊址空間當作一個商品,一個媒介[3],利用科學合理的空間改造設計將空間的功能顯現得淋漓盡致,將建筑物的外觀改造的符合現當代的發展方向和審美特征,將整個建筑區域完美融合,彰顯城市的特殊風情,使改造后的建筑物成為城市的新興象征。在重工業舊址空間再生改造中,隨著社會的發展,為滿足當代人們對生存環境的高標準和高追求,舊址空間的再生改造不僅僅要從建筑物的本身出發更要與周圍的大環境科學合理的融合,使建筑與城市的發展方向相一致,使兩者完美融合不顯突兀。在舊址空間再生改造中可以從環境設計的方向為改造設計的主方向,可以學習外國先進的設計改造理念和方法用來順利解決我國遺棄重工業的舊址改造中的問題,我國被遺棄或者閑置的重工業廠房或倉庫種類主要有沒有經過后續處理的閑置工廠或倉庫、經過后續處理卻仍處于閑置狀態的工廠或倉庫、被房地產商購買卻處于閑置狀態的工廠或倉庫。由于西方國家所接觸的重工業舊址空間的再生改造時間較長,有一定的設計理念和想法,現階段主要是對重工業舊址空間進行可持續發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再生改造[4]。

為了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在利用功能的基礎上建立起重工業舊址空間形式,隨著使用功能的變化,以使重工業舊址的外部環境滿足文化展覽空間的構成需求。展覽空間的利用,對重工業舊址外部環境的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舊址空間景觀,道路,建筑外觀形狀和建筑入口的場地[5]。建筑美學的相關概念中指出,建筑美學并不是普遍意義上的簡單的、單一的建筑規格的美,而是指的在建筑設計方面的高超技術和功能科學合理分配的美學。重工業舊址的建筑設計本身就具備所在社會階段的建筑特點和建筑設計藝術,所以在進行重工業舊址改造時,要盡力保留建筑本身的歷史價值并在此基礎上更加重視與現當代審美眼光的融合,更加重視建筑美學特征的表達。不同時代的建筑設計師有不同的時代特征,在一代代建筑設計師的建設改造下,重工業建筑的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和建筑風格都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完善;在現當代,隨著建筑設計理論的發展完善以及長期的建筑改造實踐經驗,重工業的舊址空間再生改造更加注重功能的分類和實現以及與建筑風格科學合理融合,開始較為注重建筑美學特征的表達。建筑的發展方向是一種人文現象,不同時代的建筑風格是時代特征的寫實和象征[6]。現當代,受科學技術的影響,人們所生存的建筑環境也有所變化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當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人們脫離了生活,不再注重生活的儀式感和滿足感,建筑美學的凸顯表達可以對建筑物的再生改造和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積極影響,現代的建筑設計理念是將人與生活融為一體,體驗生活、享受生活,對建筑美學的凸顯使建筑更加具有生活氣息。

對重工業用地的價值認識不足以及某些工廠的嚴重污染,往往會導致重工業用地的傾覆和重建。北京林業大學的王向榮教授曾經說過:“在同一地點建造新建筑物時,其浪費和額外的能源消耗=建筑物中所含的能源+城市基礎設施+拆除所需的能源”[7],這種行為對遺產造成破壞,對資源造成浪費。生態概念景觀設計可促進場地自我延續,自我維持和最低程度的干預,而舊的重工業場地設計則代表著現有的能源回收。經過處理后,它可能是適合于工業風格景觀建設的元素。景觀生態設計技術的使用,一方面營造了歷史氛圍,另一方面促進了工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因此,從文化語境保護和資源再利用兩個方面來看,生態景觀設計對于工業舊址地的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由于長期的發展過程和歷史沉淀,舊的重工業基地在文化,技術和美學方面具有寶貴的價值,并且也是城市文明和人類文化遺產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重工業舊址空間的再生改造設計過程中遵循尊重歷史的原則。要注重保留原有工業構筑物的真實性,應考慮到其所含有的歷史痕跡[8],時代文化以及與人類之間的情感回憶。可以選擇符合上述觀念的紀念意義較高的構筑物進行原貌保留,做到“修舊如舊”,遵循其自身的建筑邏輯,來維持原有場地空間的風貌和精神。

參考文獻:

[1]王建國.后工業時代產業建筑遺產保護更新[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單霽翔.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文化建設[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3]劉潔戴秋思.孔德榮.“文化引導型”城市更新下的謝菲爾德的工業遺產保護[J].工業建筑,2014.

[4]葉雁冰.舊工業建筑再生利用的價值探析[J].工業建筑,2005.

[5]張琳琳.基于城市設計策略的城市舊工業區更新一一以陜西鋼廠改造為例[D].西安: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9.

[6]王睿.唐翔燕.齊瑞文蘇荷區的保護對中國舊工業建筑改造的啟示[J].工業建筑,2007.

[7]王睿.唐翔燕.齊瑞文蘇荷區的保護對中國舊工業建筑改造的啟示[J].工業建筑,2007.

[8]俞孔堅.方琬麗.中國工業遺產初探[J].建筑學報,2006.8.

作者:邊哲 尉曉彤 單位:燕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