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化學課程教學設計研究
時間:2022-12-30 11:32:00
導語:基礎化學課程教學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微課作為信息化時代的一種新興教育教學模式,目前備受關注[1]。基礎化學課程是研究化合物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一門學科,是醫學類學生進入大學后學習的第一門化學類課程,也是醫學類學生的重要專業基礎課之一[2]。但是,大學基礎化學課程目前面臨內容多、課時少、教學內容抽象、教學模式固定等問題,為解決這些難題,在教學中引入微課。微課是以網絡視頻為教學載體,將課程體系中的知識點制作成3~5分鐘的小視頻,學生可利用碎片時間登錄微課平臺觀看這些微課視頻,并完成與微課配套的習題,從而達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目的[3]。本文就基礎化學課程中的“緩沖溶液”知識點進行了相應的微課教學設計,探討如何采用微課這種教學形式,充分利用學生的碎片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率。“緩沖溶液”作為基礎化學課程中的重點章節,它在醫學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如:人體體液正常pH值的保持、細菌培養、生物體內酶催化反應、血液冷藏、藥物的配制和儲存以及藥物研發等[4-5]。由此可見,維持溶液pH值基本恒定,無論在化學上還是醫學上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高等醫學院校學生掌握緩沖溶液的定義、基本原理及其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十分必要。
1教學目標
教學授課需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盡管微課以網絡視頻為教學載體,但其仍舊屬于教學授課。因此,微課教學首先要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根據高等醫學院校醫學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培養要求以及基礎化學課程的教學大綱,“緩沖溶液”微課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1.1知識目標。(1)掌握緩沖溶液的定義;(2)熟悉緩沖溶液的緩沖機制;(3)熟悉緩沖溶液在醫學中的應用及意義。1.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血液pH值能夠維持在7.35~7.45狹窄范圍的原理,以及根據所學緩沖溶液知識進行自主拓展學習,并在學習后能夠獨立解決其他與緩沖溶液相關的醫學問題。1.3素質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應用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科學素養。
2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基礎化學課程是醫學類專業的重要基礎課之一,根據高等醫學院校醫學類專業基礎化學教學大綱要求,以及將化學基礎知識與臨床醫學相聯系的迫切需要,突出化學知識的臨床應用,確定本次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掌握緩沖溶液的定義。教學難點:利用緩沖機制解釋血液pH值能夠維持在7.35~7.45狹窄范圍的原理。
3教學切入點
微課以短小精悍為主要特點,需在課程導入部分具有較強的趣味性,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最好通過生活實例或醫學實例引入教學內容。在“緩沖溶液”微課中,可在導入部分結合生活實際,設疑引趣。教師設疑:正常情況下,人體自身會產生酸性或堿性代謝產物,以及所食用的食物或藥物往往都具有酸堿性,那么,在此情況下,血液如何能夠維持在7.35~7.45這樣一個狹窄的pH值范圍呢?究竟是血液中的什么物質在幫助人體維持血液pH值平衡呢?從身邊熟悉的事例出發,通過設疑,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中,進而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也體現了化學知識在醫學專業中的重要應用。
4教學方法和過程
考慮到緩沖溶液的定義及緩沖機制是本章節的核心內容,因此,在制作微課時將緩沖溶液的定義、緩沖機制與緩沖溶液在醫學中的應用合并作為一節微課內容,這樣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對本章節內容的學習興趣,為后續學習緩沖比、緩沖溶液pH值的計算、緩沖溶液配制的原則等較難且較抽象的知識點打下良好的基礎。4.1教學方法。“緩沖溶液”微課中,教師可通過設疑啟迪、講解實驗現象、啟發式提問、作業練習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和理解教學難點。4.2教學內容。(1)貼近生活,設疑引趣,循序漸進,引入教學。上課初始,結合生活實際,設疑引趣:正常情況下,人體自身會產生酸性或堿性代謝產物以及所食用的食物或藥物往往都具有酸堿性,那么,在此情況下,血液如何能夠維持在7.35~7.45這樣一個狹窄的pH值范圍呢?究竟是血液中的什么物質在幫助人體維持血液pH值平衡呢?通過設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引出新課。(2)實驗講解,引出定義,形象直觀,便于記憶。從基礎化學知識點出發,人血液pH值平衡的維持與緩沖溶液知識點有著密切聯系。在解釋緩沖溶液是如何維持pH值平衡之前,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緩沖溶液,這是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從未接觸到的知識。那么,如何形象直觀地引入緩沖溶液的定義呢?對于基礎化學這樣一門實驗性比較強的課程而言,最好的方式莫過于通過實驗演示引出定義。這樣,既可以直觀形象地解釋緩沖溶液,還能通過實驗畫面的沖擊讓學生牢牢記住其定義及表現。(3)結合醫學示例講解,重在應用,突破難點。“緩沖溶液”作為基礎化學課程中的重點章節,它在醫學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如:人體體液正常pH值的保持、細菌培養、生物體內酶催化反應、血液冷藏、藥物研發等。臨床上,人體體液的pH值范圍是幫助醫生進行正確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正常情況下,人體內各種體液都維持在一定的pH值范圍,這些體液能夠維持如此穩定的pH值范圍,與其中的緩沖溶液有著密切聯系。因此,本次微課以血液pH值范圍為例,運用緩沖機制解釋血液的pH值范圍能夠穩定維持在7.35~7.45之間的原因。從這個醫學實例出發,使學生學會應用緩沖溶液知識解釋體液的pH值能夠維持在穩定范圍的原因,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很好地突破教學難點。(4)歸納總結,布置習題,鞏固深化,引申拓展。教學結束前,教師歸納總結本節微課的學習要點,并布置習題要求學生自行查閱文獻資料,了解緩沖溶液的其他醫學應用,進行延伸性學習,拓展自身專業知識,促使專業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5教學總結
本次微課采用“提出醫學問題—引入化學知識—解決醫學問題”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結合醫學類學生的專業特點,引導學生運用緩沖溶液相關知識解釋體液的pH值能夠維持在穩定范圍的原因,以及了解醫學實驗為什么使用緩沖溶液能夠維持體內環境pH值基本不變,使學生通過學習微課認識到化學知識與醫學知識的密切聯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在信息化時代,微課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種較為便捷的學習途徑,使學生能夠有效利用碎片時間開展自主學習,發揮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能動作用。本文對“緩沖溶液”進行微課教學設計,將有利于高等醫學院校醫學類專業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該部分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向東.微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與創新[J].現代教育科學,2018(7):54-59.
[2]王京,胡慶紅,吳慶,等.醫學大類專業基礎化學課程“溶度積規則”微課教學設計[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20):54-55.
[3]吳漢東,于洋,郭雪松.高等醫學院校微課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4):42-43.
[4]張朋.基礎化學緩沖溶液教學難點總結[J].科技視界,2017(25):78.
[5]吳李鳴,蔣國平,沈曄,等.我國醫學微課教學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7):57-58.
作者:王京 吳慶 袁澤利 胡慶紅 張磊 單位:遵義醫科大學
- 上一篇:基于情景學習理論教學設計探討
- 下一篇:醫學微生物學教學設計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