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時間:2022-09-12 02:47:59

導語: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我國城市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人口與環境的承載問題,如何優化環境實現可持續的生態發展,已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熱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公眾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今社會對環境設計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對人才的專業要求越來越嚴格。在此背景下,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能否突出環境設計專業的特點,激發學生的設計潛力和創新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目前,現階段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以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為例,景觀設計是處理人與環境之間關系的學科,可以改善生存環境,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文、理科交叉的專業特點,知識結構復雜且專業,設計過程需要處理和平衡諸多因素。面對龐大的學科知識體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有限的課時內,讓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建立起景觀設計的邏輯思維方式和專業認知,所以課程授課模式和內容必須充分體現和發揮環境設計專業的特點,以培養學生的設計素養為目標。景觀設計最重要的素養,就是對空間良好的設計感受力、邏輯思維方式以及完成設計方案的能力,這需要以全面扎實的專業知識作為基礎。教學實踐證明,單純的理論知識講授和標準的設計流程培訓并不能讓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獲得完備的設計素養。所以,環境設計專業的景觀設計課程,應該充分考慮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藝術背景,課程教學應根據專業特點和課程設置情況,強調學生在理性分析基礎上的感性認知。尤其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引導學生的創新觀念,提高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邏輯思維能力,樹立正確的設計觀念,為后期學生在專業上的自我提升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逐漸形成環境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特色。

一、現階段環境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缺少環境設計專業特色。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學生大多在高中學習階段接受過一定程度的藝術培訓,具有相對較好的繪畫基礎,通過藝考進入環境設計專業學習。這類學生最大的特點是具有較強的繪畫造型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但在邏輯思維和理性分析方面相對欠缺。現階段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和培養方案并沒有突出學生的專業特點。以景觀設計課程為例,教學方式大多效仿風景園林類或者城市規劃類課程設置,注重對分析能力和專業知識的培養。對于理科專業背景的風景園林、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樣注重調查、分析和設計,以嚴謹的工作程序見長的課程設置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規范的理性思維規范和嚴謹的設計工作態度,保證學生可以適應和勝任未來的設計工作。但對于以形象思維和感性創造力見長的環境設計專業學生來說,這樣單純以理性分析為主的課程培養模式無法發揮他們的優勢。課程設置缺少環境設計專業特色,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致學生作品大多質量不高,缺乏原創個性。2.景觀設計基礎理論課程與設計實踐脫節。目前,環境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基本上由理論課程與設計課程兩部分組成。其中,理論授課方式多以教師講授、課堂教學為主,授課內容程序化、理論化,學生被動接受,缺乏主觀能動性。理論內容講授缺少實踐環節,使學生很難通過實踐領會和論證理論知識內容,授課效果不理想。3.景觀設計課程教學內容知識龐雜、課時有限,教學內容缺乏重點。景觀設計的學習是個復雜、系統的過程,課程內容涉及空間設計、環境工程、生態系統、環境行為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內容,需要循序漸進地系統學習。但在現實教學中,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相對比較孤立,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通常在不具備相應的理論基礎和知識儲備的情況開始學習課程,學生對景觀設計的認知缺乏宏觀的專業知識體系架構。與此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相對完整的景觀設計知識體系,往往進行大量的理論灌輸,面對龐雜的知識體系,課程講授內容只能點到為止,導致課程內容缺少重點,學生很難培養起對景觀設計的興趣,對學生設計實踐能力和設計思維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4.學生的景觀設計成果雷同、套路化,缺乏設計個性。由于前期關于景觀設計基礎知識儲備的欠缺,學生對設計場地信息的獲取和處理能力不足,缺乏對設計場地調研分析的邏輯思維能力,完成的設計方案流于形式,缺乏原創性和藝術個性。更重要的是,學生缺乏對場地信息加以轉化的空間創造力,出現了部分缺乏藝術個性、雷同的設計方案,這與學生在課程學習階段缺少設計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有關。5.教學手段單一,缺少對新技術的應用。現有的教學手段多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往往缺少對虛擬現實技術、數字化信息數據的運用,缺少利用最新技術輔助初學者建立空間思維方式的教學內容。如今,授課對象已經是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90后”學生群體,他們熟悉網絡,了解信息獲取的多元方式,視野比較開闊。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個特點,讓景觀設計課程的授課方式與時俱進。

二、環境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

景觀設計的本質是對空間的設計,所以對空間形態的認知是環境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基礎。對空間形態的認知建立在對視知覺的培養之上,由視知覺向空間設計邏輯思維轉化的訓練和培養,符合環境設計專業學生接受知識的思維習慣。所以,筆者在環境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中通過視覺空間營造、空間感知訓練,遵循空間設計邏輯思維轉化的規律,取得了一些教學實踐經驗。1.通過對視覺空間的營造設計,培養學生的空間設計邏輯。環境設計專業的景觀設計課程應該體現藝術審美,培養學生營造視覺空間的視角和處理各種景觀設計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將景觀設計作為空間藝術來理解,培養學生對空間形態和結構的認識,著重培養學生的空間美感,發揮形象思維的優勢,引導學生進行空間設計的藝術營造,建立合理的空間觀念,將景觀空間的形態設計和空間結構組織作為空間設計的關鍵內容,理解靜態空間與動態空間的組織銜接。2.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課程設置應該以景觀設計的微觀。尺度作為教學研究的重點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在接觸景觀設計課程之初,缺乏相關專業知識的積累,所以課程設置不能完全照搬風景園林、城市規劃專業的景觀設計課程授課方式,不能追求大而全的教學內容。課程內容適合以小尺度設計場地作為切入點,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為目標。小尺度的景觀設計內容,涉及的景觀要素和影響因素相對較少,適合初學者入手和控制。小尺度的景觀環境有利于幫助學生感知空間尺度。相對于宏觀尺度,讓學生能夠更專注于空間感受、藝術創造,培養學生的空間設計邏輯思維,發揮自己的藝術專業背景,增加對專業學習的興趣。3.著重強化設計思維訓練,用逆向思維引導方式提高學生。的設計推理能力筆者認為,對于景觀設計課程學習而言,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具有一定空間創造力優勢,具有較好的形象思維和想象力。所以,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應發揮學生的優勢,鍛煉其發散、聯想的感性思維能力,培養其豐富的空間創造力,強調設計觀念的建立,充分發揮其專業潛力。景觀設計過程是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的結合,所以教師在課程教學中除了要培養學生的感性思維能力,也要循序漸進地提高其理性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建立縝密的研究思路和科學的設計分析方法,避免形成設計套路。4.引導學生進行設計思路可視化訓練,運用圖形符號語言。表達設計空間和設計思路圖視空間與現實空間之間的聯系和轉換是學生學習景觀設計課程過程中必須掌握的能力。但在教學實踐中,這部分的訓練往往因為難以量化而被忽視。感知實際空間,獲取場地基礎信息,發現設計問題,運用恰當的圖式語言將自己對空間設計的情感體驗表達出來,是學生真正掌握景觀設計思維邏輯的關鍵。所以,針對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景觀設計課程應著力培養學生空間認知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促進學生運用設計邏輯發現設計問題,獲取全面、準確的基本信息,為之后設計的深化打好基礎。5.在課程教學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引導環境設計專業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理論知識。景觀設計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性和應用性,教師只有通過實踐設計教學,才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鍛煉學生在現實中處理復雜設計問題的能力,將理性分析和感性創造相結合,實現學以致用。6.改革教學手段,引入虛擬現實技術、數字信息技術,通過新技術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設計空間。面對環境設計專業發展的日新月異,部分高校對設計課程的訓練方式多年來卻沒有太大的改變。一方面是在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90后”甚至“00后”的學生群體,他們熟悉新媒體工具,視野開闊,面對固有的景觀設計訓練課程缺乏主動性和熱情;另一方面,虛擬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沉浸式虛擬現實空間、地理大數據信息分析技術等為景觀設計教學訓練提供了更直觀、更優質的教學手段,所以在具有一定條件的基礎上將虛擬現實技術、數字化信息數據分析引入景觀設計教學環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空間,建立設計邏輯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

三、建立在設計邏輯思維培養基礎上的環境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方法

1.加強設計空間可視化訓練。景觀設計是一門綜合的空間藝術,所以景觀環境的空間形態和結構是衡量景觀優劣的一個重要標準。人們進入景觀空間后的環境體驗首先來源于對空間形態的感受。因此,對于空間的創造力是設計者的基本功和設計素養。景觀空間是相對室內空間更加復雜的多維度空間,所以景觀設計不但需要考慮空間形態、結構和尺度,還要考量時間和心理維度,景觀空間的營造具有復雜性。加強空間可視化訓練,可以讓學生理解如何通過三維模型和圖紙推敲、組織空間形態,通過可視化語言表達設計思路。通過專項訓練,引導學生利用空間構成手法組織景觀場景,實現景觀視覺空間的個性化營造。讓學生利用三維模型推敲設計思路,同時運用視覺語言表達設計思路,這樣的空間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創新意識和空間組織能力,鍛煉學生在三維空間進行發散性思維,強調空間結構的動態組織,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景觀空間創作思維邏輯。設計空間可視化訓練是不斷拓展學生的設計語言、提高其設計創新能力的過程。日常的空間體驗容易束縛學生的空間創造力,設計空間可視化訓練要打破現有的空間經驗和習慣,通過相對單純的空間造型訓練鍛煉學生對空間形態的創造和對復雜空間結構的組織能力,從而開闊設計思路,提高設計能力。2.通過空間感知訓練,提高學生的空間感知能力。景觀設計要求設計者具有敏銳的空間感知力、獲取環境信息的能力以及闡釋、組織、設計環境信息的能力。只有具備良好的空間感知力,才能全面、準確地理解場地環境及其蘊含的相關設計信息,從而激發創作靈感。對空間感知力的培養是景觀設計的教學難點。進行空間體驗訓練是景觀設計課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引導學生通過在設計場地中的實地考察,獲取對設計場地的感性認知和有用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組織和表述,最終將個人的感性認知與設計思路相結合,形成個性化的設計方案。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輔導學生提高自己對自然場地的認知能力,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空間感知能力。空間感知訓練要著重引導學生習慣用時空概念去觀察環境,體會空間的造型、尺度、肌理、色彩等信息,也包括理解場所精神的內涵。在課程設置上,設置場地考察實踐環節,讓學生盡可能透過感性認知觀察實體環境的特征,引導學生自由感知物質環境,如地形信息、場所尺度、植被現狀、現存構筑物以及環境中人的行為、活動,觀察環境的使用狀況和環境與身處其中的人的關系。教師要讓學生記錄這些感知信息,整理并形成屬于自己的感知經驗,并組織學生進行陳述,讓學生將自己的感知經驗帶入設計實踐。在空間感知訓練的同時,學生要憑記憶繪制出考察環境的平面圖、場地布局、流線組織形式以及行進路線,標示出印象最深的景觀節點,通過課程討論讓學生描述觀察過程,并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區別和共同點,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環境中的人感知外界環境的方式,探討什么樣的環境會讓人印象深刻、產生共鳴,并進一步探討景觀與人的關系以及優質景觀空間的組織規律。步行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有意識地將實際空間與圖視空間建立感性認知聯系,讓學生以專業視角不斷豐富自己的感知經驗,為后期的設計實踐建立空間認知基礎,同時增強學生面對復雜設計問題的綜合能力。3.訓練學生進行設計推理分析,建立設計邏輯思維方式。優秀的景觀設計作品需要設計者具有設計的藝術創造性和設計個性,而景觀設計過程也具有嚴謹的理性特征,需要在一定的設計規范和設計規則內進行。設計過程是建立在理性的邏輯分析基礎之上的,只有通過嚴謹的邏輯分析過程,做出恰當的設計,才能保證設計方案的科學、合理。在景觀設計課程中,明確設計推理環節,以鍛煉學生科學的分析方法、樹立嚴謹的設計態度為目的,選取一處學生熟悉的場地,讓學生通過“調查—分析—設計”的程序完成場地設計。教師在教授學生科學的調研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對設計場地進行全面的現場調研,尤其是設計場地的尺度、地形特征、人流狀況、功能需求、建筑朝向、植被狀況等,培養學生嚴謹的調研態度。通過測繪、觀察記錄、步行感受等方式獲取場地信息,要求學生對調研資料進行分析、歸納,了解各類基礎資料的特點及其對場地設計的影響,把調研資料的分析過程和結果,運用視覺化的方式表達出來,培養學生科學、理性的設計意識以及運用設計語言表達設計思路的能力。推理分析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景觀環境設計涉及因素繁雜,訓練要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先從分析較為簡單的空間尺度、地形、植被、建筑等場地信息著手,再分析更為綜合、復雜的社會、經濟、文化、行為、心理、生態等非物質信息,通過推理訓練,逐步提升學生處理復雜設計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在復雜的設計因素中厘清思路,平衡各方面的關系,形成景觀設計解決方案。4.讓新技術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景觀設計的本質。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軟件學習與設計課程訓練是割裂的,教師的授課手段相對比較單一,方式比較陳舊。面對日新月異的信息時展,景觀設計過程、方案展示方式與數字信息的大數據分析、虛擬現實技術、全新的三維軟件技術有更加深入的結合。所以,在課程學習階段,也應該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引入新技術、新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與時俱進的設計邏輯思維方式。

藝術設計范疇的環境設計專業是集合了技術與藝術的綜合空間藝術專業。所以,該專業的教學要有明確的教學定位和特點,專業課程設置要充分考慮專業特點和現狀,挖掘學生的專業優勢,建立符合環境設計專業特點的教學方法體系。其中,環境設計專業的景觀設計涉及物質因素和非物質因素。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優秀的景觀設計作品需要專業技術知識的支持和科學嚴謹的工作程序的保障,同時,也需要敏銳的藝術感受力、感性的藝術創造力和總體控制能力,以及豐富而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所以,在教學手段、教學思路以及教學理念上,都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作為第一要務。具體到課程設置思路上,環境設計專業的景觀設計教學應以視覺空間的藝術營造作為設計課程的先導,注重學生藝術表現力和藝術個性的表達,培養學生對于環境的感知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注重專業知識的積累,逐漸鍛煉學生的理性分析能力,逐漸形成以培養具備創新藝術素養和綜合處理能力的設計人才為目標的專業課程特色。

作者:夏遠 單位: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