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景觀設計中自然辯證法的運用

時間:2022-09-01 09:19:41

導語:園林景觀設計中自然辯證法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園林景觀設計中自然辯證法的運用

自然辯證法是關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學發展普遍規律的科學,它從人與自然的關系出發,來考察作為這一關系中的客觀的自然界、關系中的主體的人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以及這一關系的中介———科學技術。它既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科學觀,又是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學方法論。園林景觀設計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運用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種植植物、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造美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過程。[1]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應多注重對自然的尊重和對科技的運用,做到自然觀與科技觀的和諧統一。

一、“天人合一”的生態自然觀在蘇州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自然辯證法強調對自然界客觀存在及其發展和變化規律的尊重,改造自然更要與自然和諧相處。蘇州園林從開始營建就遵循著園林所在的自然地理條件,以拙政園為代表的蘇州古典園林,就是對大自然的充分尊重和保護的代表,不論是在水景還是植被分配上都體現了園林景觀中的自然生態理念。蘇州園林的構景要素中的山水、植被和建筑,無一不被賦予了人的主觀色彩,有了人文內涵,在以人為本、充分保護自然、運用自然條件的理念中,將自然與人的關系、自然與科技的關系發揮的淋漓盡致?!半m由人作,宛如天開”的蘇州園林之美,與中國國畫有異曲同工之妙,注重自然的意味與情趣,注重園林的意境與內涵。[2]蘇州園林的靈魂就在于此。蘇州園林的營建和設計,不僅是對自然的充分詮釋,更是對于藝術的高度追求。

(一)物質性

園林藝術的物化形態隨著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不斷深化以及自然科學本身的不斷發展而發展,但從作為絕對存在著的物質本身來說,它是固有的、不變的、永恒的。正如恩格斯所說:“物質是某種既有的東西,是某種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的東西。”[3]在蘇州園林中的一些自然山水景觀,例如一些巖石、土壤、植被、水體,都是在意識沒有產生之前就已經客觀存在,只是沒有具體的定義而已,充分體現了自然美的主旨。文征明在拙政園建園初的總體思路“因地制宜、法乎自然”更是對自然物質性的遵循。物質具有客觀實在性,并決定意識,這是永恒不變的真理。

(二)系統性

自然界不是各種物質的堆積,而是一個巨大的、相互聯系的系統。自然系統具有整體性、層次性,各要素之間、各系統之間以及相互作用并不斷變化,把握其內在聯系和系統性是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重要因素。蘇州園林在布景上,不是一個雜亂無章的各種景觀的堆砌,而是一個多重相關的小景觀的和諧組合。時至今日,拙政園仍然“以形狀富有變化的水池串連各景區,成為既有主次、又有變化的統一體”。[4]中國的園林創作中主張“天人合一”。“在營構布局、配置修建、山水、植物上,努力尋求順應自然,著力表現純自然的天成之美,并力圖突破情勢上的調和和整一,模山范水成為中國造園藝術的最大特點之一”。[5]蘇州園林在營建和設計中充分認識到自然界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并盡可能地尊重每一自然景觀要素,并合理發揮好了各要素本身的特性。如拙政園中很多高低起伏的長廊,不僅使兩年的景色充分展現出來,更展示了水面的高低和變化,水、石、廊等各個因素的綜合,不僅是對自然的充分應用,也展現了自然的系統性。此外,還有一些疊山置石景觀、視覺與嗅覺相結合的雪香云蔚亭等等。

(三)層次性

層次結構是由若干要素之間相關性關系所構成的系統,再通過新的相關性關系而構成新系統的逐級構成的一種結構關系。層次性在園林設計中運用的非常廣泛,通過層次性的布局和設景,以獲得更引人入勝的景觀效果、更加美觀的景觀感受。蘇州園林在設計構筑中,多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通過借景、隔景、對景、分景等多種手法來組織和構筑空間,形成層次性強的多重景觀,疊山理水,內外空間相互滲透,讓游人有“步移景異”的觀景感受。這也是中國式園林與西方園林的最主要特征。如拙政園中的中部水面,被池中的兩座小島以及曲橋、房屋和花木分割為幾個部分后,水面迂回流通,空間層次更加豐富,景物更顯得立體而深遠。蘇州園林中的假山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或與植物相互映襯、或與水景相互交融、或與亭廊融為一體,層層疊疊,讓人不僅有身在林中的感受,更有一種移步換景的多重感受。

二、科技觀在蘇州園林設計中的充分運用

自然辯證法是自然界的辯證法,也是科學技術的辯證法,是關于科學技術的研究方法和發展規律的哲學思考??茖W技術作為自然辯證法研究人與自然、與社會關系及發展規律的媒介,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作用重大。蘇州園林在設計中對于科技手段的運用大大增強了園林的美感與多樣化。園林設計的定義中提到的工程技術手段、植物種植、園路鋪設、建筑的營造等就涉及科技問題。在蘇州園林的景觀設計中,植物的種植布景、亭廊的建筑設計以及園路的鋪設都是科技觀的體現。例如:以“林木絕勝”著稱的拙政園,除了就地取材,經過科技手段的不同搭配,便與山石水景完美相結合。拙政園的“倚虹亭”,園中“與誰同坐軒”的扇亭,扇面兩側是實墻,實墻上開著兩個扇形的空窗,一個對著倒影樓,另一個對著“鴛鴦廳”,而后面的那一窗由于面對著山,窗中正好映著入山的笠亭,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獅子林中多似獅子的石鳳峰林立;園路鋪設中“海棠春塢”海棠花鋪地圖案,海棠花的雅致與素凈的墻面、精美的花壇反映了文人的精神品味;脊飾雕塑仙人寓意富貴吉祥等等。這些景觀帶給人一種美感的同時,更是科技與自然、人文的結合。

三、自然辯證法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運用的啟示

(一)以人為本、遵循自然規律

園林景觀設計中,設計者們首先應該遵循客觀規律,并掌握基本的科學與技術實踐方法論問題。設計師們必須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當地居民傳統民俗與文化,尊重所在城市的文脈與文化情結?,F代園林的設計應更加重視人的行為意愿,重視使用者的心理感受,滿足其游賞及其他需要。[6]嚴格按客觀規律來設計符合人類需要和現展的綜合性園林景觀。

(二)緊跟時代、合理運用科技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科學技術為園林造景和效果呈現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但與此同時,也應意識到過分依賴科技而忽略了自然美本身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應在園林設計中合理運用自然美,在營造效果上注重對科技的運用,打造自然與科技相結合的園林景觀。中國幾千年的園林藝術歷史,造就了無數的優秀園林藝術作品。每個時代的園林設計作品都反映了當時那個時代的風貌,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既要順應時展,重視科學技術的作用,又要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在園林設計中高度結合,設計符合時代特征、體現時代文化、時代精神,延續歷史文脈的園林藝術作品。

(三)生態先行、科學規劃

人類社會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自然界,而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那些試圖奴役自然、征服自然的觀點和行為都是不可取的。當今的園林規劃應當借鑒和發展傳統園林的經驗,在遵循生態學原理的基礎上,建設符合生態學的科學的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的園林景觀,建立一種人、植物、動物、建筑等和諧共處的秩序,實現科學發展,形成穩定的多功能的生態系統。在規劃建設中不應破壞原區域的生態環境,充分利用當地的山體、植被、湖泊等各要素,構建多層次的生態系統,不斷豐富物種多樣性,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園林景觀在提高和改善人類生活環境和保護生態環境上有著重要意義,園林景觀設計的方式方法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只有在遵循自然辯證法原理以及中國園林的具體實際的情況下,尊重客觀規律、科學發展、合理運用自然辯證法,建立系統的自然觀與科學技術觀,建立一條生態的、可持續的園林景觀設計之路,才能讓中國的園林藝術長盛不衰、獨具魅力。

作者:徐匯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張塔洪,黃生惠.園林景觀設計[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趙仁冠,托馬斯•克凡.蘇州園林———中國園林設計原理分析[J].時代建筑,1986,(2).

[3]鄧曉松.對自然辯證法在中國園林設計中的應用的幾點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3,(22).

[4]邵忠.蘇州古典園林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5]楚杰,路超杰.自然辯證法自然觀在園林設計中的體現[J].土木建筑學術文庫,2011,(1).

[6]張?。匀晦q證法在園林中的運用[J].中國園藝文摘,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