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護林生態景觀設計論文

時間:2022-08-08 03:37:01

導語:防護林生態景觀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防護林生態景觀設計論文

1研究區域內林帶簡述和數據收集

文章以兩個鄉鎮為例,其中包含四個行政村,這個示范區域內沒有完整的防護林帶網,只有四條主防護林帶和三條副防護林帶,林帶面積和林帶數量嚴重不足,林帶還有不同的殘缺現象,除此之外,林帶都是人工種植,樹種單一,只有楊樹和椿樹兩種,群落結構簡單,受到病蟲害嚴重,部分林帶已經出現枯死現象,致使防護效益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生態景觀方面,因為林帶樹種單一化,林帶網絡稀疏,造成防護林沒有景觀效益產生。針對這一實際問題的存在,我們就必須提出整改建議,在合理化方案設計之前,必須對示范區域內的林帶數據進行收集,使用SPOT-5衛星遙感影像圖獲取示范區域的矢量圖,在進行修正后,獲得項目區域的初步矢量圖,再通過實地調查,對初步獲得的矢量圖進行修正,然后對林帶行數、配置、樹種、株數、冠幅等進行細致記錄,并對林帶進行拍照,還要記錄與林帶相關的數據信息,最后,在獲得項目區域與林帶相關的信息后,對這些信息數據進行處理、保存。

2設計方法

通過對區域內已經存在的林帶,進行空間上的合理化配置,增添視覺美感,從而形成良好的生態景觀,并具有觀賞效益。所以可以從生態和景觀兩個方面,對農田防護林進行設計。

2.1生態化設計

首先,要確定防護林帶的透光度,根據防護林帶的最合理透光度以及最佳范圍,進一步確定林帶喬灌木的合理配置。其次,根據數據研究以后,獲得的防護林最佳防護距離和透光度,再結合實際區域內防護林的透光度和有效防護距離,判斷出最合理的林帶之間距離分布,然后確定是要增加林帶還是要減少林帶數量。再次,用已知防護林的長度和寬度,計算出防護林所占整體農田區域的百分比,按照相應規定標準,計算出林帶標準寬度,從而確定防護林的最佳帶寬。最后,根據以上數據計算,得到最合理的防護林架構設計方案。

2.2景觀化過程

確定項目區域內最具吸引力的景觀,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景觀,視野較好并具觀賞性的景觀,最終,確定具有優勢的景觀區域和重要節點,劃分出景觀的軸線。按照景觀的優勢以及軸線,對具體功能區域進行劃分,準確定位區域功能,然后對各功能區域的實際需求進行劃分。

3生態景觀設計結果

3.1生態化過程

透光度評價是確定防護林帶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通過透光度的縱斷面和總面積計算得出,并給出最為合理的防護林透光度以及最佳設計方案。由防護林的寬度和長度,通過計算可以得出,目前已有的防護林站農田總面積的百分比。為了進一步保障農田防護林盡可能的少占用耕地,想要滿足林帶占用耕地標準,就要做到保持防護林寬度不變。而對于需要增加或者是補充修建的防護林,其寬度也要在適合范圍的最低寬度值。結合最佳防護距離、透光度、占用農田百分比,空間布局,防護林寬度等實際需求,設計出符合項目區域土地整治防護林帶的最佳方案。

3.2景觀化過程

農田防護林景觀設計一定要突出景觀優勢空間,景觀的重要節點。在植物種植上使用規則方式,對景觀區域內的植物進行栽植,突出序列、強調序列,并要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形成整齊的景觀走廊,同時還應該選擇一些暖色系的植物,突出景觀熱鬧的氛圍。為了使景觀區域內的每個功能區,都能突出自身的特點,防護林帶喬灌木的植物色系應該相近,使景觀整體具有一致的色彩基調,形成非常良好的視覺效果。為了使景觀空間更具活躍性,就要選取色彩比較鮮明的植物,穿過灌木之間的空隙,對景觀空間進行有效的劃分,形成不同的景觀風格。通過上文分析得出,防護林的生態結構布局要結合各小區域的不同功能,以及景觀軸線的實際需求,對防護林帶增加的植物品種進行選擇,最終確定景觀植物的最佳配置,形成別具一格的農田防護林帶生態景觀。通過對防護林帶的景觀設計,有效解決了樹木品種的單一現象,不僅增加了林帶的面積和數量,還有效改善了原來林帶殘缺的現象,不僅防治了水土流失,還帶給人們視覺上的美感。

4結論

總而言之,本文通過對現有防護林進行研究,并在已有防護林的基礎上,對防護林進行空間結構上的設計,為了更便捷、快速對農田防護林進行景觀設計,使用了一些相對簡單,并能顧滿足時間需要的方法。本文所研究的防護林景觀化設計,只是從區域內景觀需求進行分析研究,并沒有對防護林帶進行定量研究?,F階段,定量化設計在農田防護林景觀設計中是研究的重點、熱點問題,所以,如何使用定量方法對防護林進行設計,是未來農田防護林設計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同樣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作者:高小涵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