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洗手消毒產品創新設計研究
時間:2022-10-20 10:58:05
導語:便攜式洗手消毒產品創新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疫情防護常態化背景下,通過產品創新設計,緩解洗手消毒液不便攜帶、出液量不可控,出行時按壓操作難等問題。基于前期調研用戶在多元場景使用洗手液的行為總結歸納需求、痛點,如使用模式單一等,運用無意識設計理論進行方案構建和造型迭代,設計出一款便攜式顆粒狀洗手消毒產品。得到可適用三維模型。本洗手液產品在操作和劑量上做了創新設計,體積小,量可控,避免了體積大不變攜帶,劑量不可控而造成浪費的現象,體驗過程方便衛生、一次一粒,便于分享。
關鍵詞:便攜;后疫情;洗手消毒液;無意識行為;產品設計
洗手液在防范病毒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研究發現,酒精濃度達60%以上的速干型洗手液并配合正確洗手方式能夠消除手上99.99%的真菌感染,洗手液的使用可以有效消滅病毒。由于人們的健康理念大于實際行為,宣傳健康的理念無法為健康行為帶來巨大的影響[1],為提高人們衛生安全防護行為,減少病毒通過手部進入人體內的可能性,需要研究更為便捷的洗手方式。所以,我們基于人們的無意識行為,通過雙鉆模型對現有洗手液進行再設計,來促進人們保持手部干凈衛生。
一、后疫情背景下的洗手方式分析
(一)多樣化的洗手方式:在2月19日的《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指出,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基于疫情背景下,手部清潔變得尤為重要。保持手部衛生健康是阻止細菌入侵人體的一種重要方式,美國的一位老師DaynaRobertson與行為專家JaraleeMetcalf在Facebook上展示的一個面包實驗:他們在同一條面包條上切下白吐司片,讓手部清潔程度不同的孩子們同一天進行觸摸,并將面包片密封在塑料袋內觀察。放置一個月后觀察可以發現用肥皂或洗手液(4號)進行清洗過的手觸摸面包片基本無變化;而未清潔的臟手(1號、3號)碰觸的吐司片被微生物污染,滋生了大量霉菌;如圖1。目前人們常見的對手部進行清潔的方式主要為:清水、肥皂和洗手液;其中洗手液以其便攜方便衛生等特點更受大眾歡迎[2],下列是市面上常見的凈手產品,如表1。便攜式洗手消毒產品創新設計(二)洗手液產品的設計問題:在疫情尚未完全結束時,人們出門在外無法避免接觸公共用品,而病毒很有可能存在于這些公共用品上。根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全國主要城市通勤時耗監測報告》,26%北京上班族通勤時間達一小時以上,同時美國“超級通勤者”也已達350萬。人們通勤時間越長,接觸到的公共用品幾率越大,則接觸到病毒可能性也會增加,及時清潔手部非常必要。出門在外,相比于使用僅僅縮小體積的便攜式洗手液,人們更愿意使用擺放明顯的公共凈手裝置。而提供凈手服務的場所一般為衛生間,但中國大部分城市的衛生間分布并不均勻,凈手裝置不完善,不利于培養人們的手部安全健康意識。而市面上的便攜式免洗洗手液只是在攜帶上比大瓶洗手液體積上占優勢,可以速干節約時間,但它在復雜環境中使用體驗感并不好,人們在沒有特殊情況下也不愿意常從包內將免洗洗手液反復翻找出進行使用。為了更加確切地洞察用戶需求,挖掘痛點和設計的切入點,我們通過實地調研的方式去觀察人們如何使用洗手液。根據在三個不同城市的實地調研發現:非特殊情況下選擇使用洗手液的人群相對較少。在公共場所如公交、商場入口處以及餐廳入口處等地可以發現有明顯的凈手產品,例如大瓶酒精洗手液設置或是酒精噴灑裝置,但選擇使用的人寥寥無幾;在快餐店,有明顯凈手裝置的店鋪內,在吃飯前清潔手部的人較少,而陪同小孩一起的家長會比較注重孩子的衛生問題繼而帶孩子去清潔手部,由于用餐后手部可能會沾上油漬,用餐之后清潔手部的人數相較吃飯前數量有所增加,整個調研過程,清潔手部并主動使用洗手液的人數大約為總觀察人數的1/10,如圖2。綜上所述,洗手液的普遍使用狀況不容樂觀。由疫情初期洗手液銷量的暴增到現在街頭無人使用的尷尬處境,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我們隨機采訪了幾位群眾,如圖3,詢問他們目前使用洗手液的現狀;根據對群眾的訪談以及實地調研我們總結出以下痛點:1.免洗洗手液的使用體驗感較差,且使用模式單一;2.酒精味殘留帶來的錯覺;無法判斷是否清潔干凈且酒精味不大舒適;3.沒有使用習慣,安全衛生意識及個人防護常態化意識薄弱。由以上痛點可對便攜式洗手消毒產品創新設計進行一個需求定義:通過無意識行為培養人們洗手習慣,無負擔使用洗手液,提高使用效率,增強人們安全衛生意識和個人防護常態化意識。
二、無意識行為對凈手產品設計的啟示
(一)無意識行為設計理論:根據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論”,他認為人的言行舉止,只有少部分是意識在控制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由潛意識所主宰,而且是主動地運作,人卻沒有覺察到。無意識設計通過深入人們日常行為的細節來挖掘用戶的潛在需求,并以符合用戶習慣的方式達到目的[3]。“習慣是養成的傾向和需求”。在積累的訓練和學習中,當某件事重復多次時,就會形成條件反射。這是有意識行為向無意識行為的轉變[4]。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最著名的設計理念就是無意識設計。深澤直人認為,當人們在一定的場合使用某種產品時會產生一些潛意識行為,這種行為即無意識行為。且深澤直人先生主張在設計活動中使“設計消解在行為之中”,將無意識的行為轉化為可見之物,捕捉人們行為不經意間的小細節,尋找使行為之間的關聯,挖掘無意識行為和一些客觀元素的結合之處,最終獲得人與物之間關系的平衡與和諧,幫助人們解決使用產品時的細節問題,使操作更流暢,提高用戶體驗感。在無意識設計理論的語境下,深入對凈手行為的探究并對凈手產品進行再設計。無意識設計的首要就是尊重用戶的使用習慣,例如以往在使用免洗洗手液時的擠壓、傾倒、揉搓動作,那么產品的創新要基于用戶以往的使用習慣進行再設計,降低理解成本的同時,對于新產品的接受度也會提高;其次,融合生活現實場景以降低思考負擔,例如人們手上常提有物品,通常是如何進行兼顧操作使用洗手液,而不是完全放下一邊只顧其中一邊;最后融入一定的心理暗示,例如如何使凈手的過程成為一種具有趣味性而又符合使用規律的行為,進而深入地去探究無意識設計與凈手行為的融合性。(二)便攜式洗手液創新設計研究思路:基于對無意識設計理論與凈手行為的分析,我們首先深度研究大眾出行對于凈手產品以及凈手裝置的需求;其次,通過實地觀察、用戶訪談、三維輔助設計等方法從社會背景、造型、材料、結構和工藝等角度分析洗手液的結構及可行性以及使用方式,在此階段我們著重從“傳統洗手液使用感差”、“個人防護意識、凈手意識薄弱”兩個問題來解決,在外出行使用小瓶免洗洗手液的大致步驟為:找到洗手液—拿出洗手液—打開蓋子—擠出適量的洗手液—關閉蓋子—存放洗手液—雙手搓揉。但在復雜多元的使用環境中,易因操作失誤導致無法一次性完成該步驟,讓人心情不暢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我們擬減少使用步驟,將“適量”具體化,無需考慮使用時擠壓的力度。且可以減少尋找洗手液的步驟,并為了減少尋找時間,將洗手液重新置入一個方便拿取攜帶的載體中,可以適應多種環境,無需因環境復雜增加失誤操作,保持用戶使用良好體驗感,如圖4。同時,運用現代設計理論,利用多感官理念并結合通用設計原則[6][7],找到了設計的切入點;最后,利用三維建模對產品的外觀進行設計修改,不斷地進行迭代,發現造型美觀而又符合日常生活的無意識行為產品,研發符合大眾對于凈手裝置的需求的人機友好產品,實現面對不同人群的產品信息通用化,使產品的表達更加人性化[8]。
三、便攜式洗手消毒液產品設計
基于以上便攜式洗手液創新設計研究思路,設計過程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根據前期調研發現的設計切入點:粒狀(“適量”具體化)、無意識設計,搭建初步的方案架構;第二個階段是如何更易引導行為發生,探討產品的交互過程,激發創意思維,找到使產品滿足與日常生活狀態契合的周邊環境依托載體,進而引導使用產品的行為發生;第三個階段是快速建立出產品原型,歸納出此凈手產品的要點和注意事項,如何在配合流暢的手部動作基礎上形成記憶過程;最后是經過更迭、細化以及可用性的測試,得出與衣物結合的便攜式洗手消毒產品裝置的最終設計方案。(一)“適量”具體化—粒狀洗手液:為了解決目前洗手液一次性擠出的量無法很好控制的問題及洗手模式的單一化問題,擬在初步的方案架構中考慮從表現形式的新奇塑造洗手液的差異化,但并不提高認知難度。通過前期技術可行性分析,洗手液的凝體形態從整體變為獨立,擬采用水滴狀的儲液珠式,達到“一次一?!钡哪康模⒏鶕煌挲g段一次性需要使用的洗手液的量做成不同大小規格的粒狀洗手液,這樣人們在使用洗手液時無需擠壓瓶子控制其用量,只需倒出一粒洗手液雙手合十進行擠壓和揉搓,擠破粒狀洗手液的外膜便可使用。粒狀洗手液可以很好地將“適量”具體化,讓用戶“傻瓜式”操作,不會因用力過猛導致一次性倒出洗手液量過多而造成困擾。材質上,盛洗手液的顆粒裝外膜擬采用海藻基膜材料,可生物降解,綠色環保,富有彈性、堅固,一般的揉捏顛簸,外膜不會輕易破裂而滲漏。(二)引導行為發生—洗手液裝置與衣物的結合:無論是瓶裝洗手液還是粒狀洗手液都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所以洗手液需要有合適的載體進行放置,傳統的洗手液的外包裝瓶子體積小,趨向扁平化設計,可以更好地放入包內或者口袋內,方便攜帶,但在包內反復翻找的過程也成為阻礙,無法從行為習慣上有效解決人們不愿使用洗手液的問題。根據前期調研可知,無意識存在于人們大部分行為中,物又可以稱作是行為作用的客體,因此一定程度上,人與物的交互過程也是人體直覺習慣的一個參照,在不自覺狀態下激發行為發生可能來自于不同的物體,它們之間存在可以聯想、替代的行為,那么結合兩種物體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導行為發生。對于洗手液裝置這個物來說,周邊的物的信息與其有直接密切關系,并且通常是存在著配合的關系。就拿最常見的碗和勺來說,他們的關系就體現了這一點,當碗整體被舉起時,就單個物體而言,碗和勺都是運動的,但就碗勺接觸的位置來說卻表現出相對穩定的放置與被放置的狀態關系。因此在探討使用洗手液的交互過程時,在滿足便攜、適用多場景的需求下,如何使產品使用行為姿勢盡可能與周邊物的使用姿勢相似產生聯想?還有如何使產品周邊的物的信息(也可以理解為產品使用的環境信息)與洗手液產品本身形成這樣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關系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那么首要的,就是尋找洗手液產品可依托的周邊環境載體。而衣物就是滿足依托環境的載體,考慮到衣物與手部的關系緊密,在設計上產品不僅要貼合衣物,方便攜帶,還要讓手部的使用動作流暢自然。我們先從衣物入手,分析了衣物的幾個關鍵地方如:口袋、衣物表面布料、拉鏈、帽繩等。分別對其容納量、工藝方式、使用方式、易實現度及美觀度五個方面進行設計分析,發現口袋作為載體在使用方式(使用手勢)和易實現度都優于其他載體,因此,我們以口袋為載體,對洗手液的獨立化和使用方式進行重新設計。(三)快速原型—便攜式洗手消毒產品裝置:基于前期調研,我們針對易用便攜、與衣物結合、在無意識行為中完成凈手過程的需求而展開設計討論并初步設計出相應的設計方案并建出產品模型。初步設計的洗手液容器裝置外觀為金屬灰色,如圖5所示,長方體外殼,周身做圓角設計,持握舒適,長方體外殼的一面附有同樣材質和面積的夾板,可用于夾住口袋側邊,與之相對的一面設有粒狀洗手液的出口嘴,向左或向右挪動出口嘴上方卡口,即可彈出一粒洗手液。這樣只需要手部在正常伸到口袋的自然行為,不需要拿出、打開、倒出最后關上容器放回原處這樣繁復的步驟;尤其是那些需要雙手操作打開的便攜式洗手液裝置,都不如這樣易用且更加便攜,夾在口袋的設計還能減小丟失的風險,粒狀的洗手液更能控制好一次性使用的量,在無意識行為中也能自然地完成潔手過程,從而提高衛生防護常態化意識[9]。但產品整體在表象感知和使用交互過程還未達到最滿意的程度,因此進行了下一步的細化探討。(四)方案的迭代和執行:為了使產品整體在表象感知和使用交互過程有進一步的提升,使產品與潛意識中的相關性產品產生聯想和行為傾向,對產品的外觀進行多次的迭代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如圖6。在表象感知方面,作為行為的直接動力,感知直接體現了行為主體的主觀性,即人的主觀性,首先產品在外觀上要盡量給人以輕盈感,通常來講,當客觀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時,人不僅對于事物的某些屬性有所反映,還會調動其他的感官,并按照物理邏輯形成主觀感知印象,形成一定的認同感,比如經過長期反復的接觸后,紅色黃色總是給人以熱情活力的感覺,圓角相較于方角要更為舒適。因此整體色彩采用了淡色系的灰白色,增強清潔輕盈之感,如圖7所示,還是同樣的,背部的夾子可用于夾在衣服口袋上,上部蓋子可打開以灌入新的洗手液顆粒,側邊有一按鈕,按動時出口即會彈出一粒洗手液,使用時,只需雙手合十擠壓洗手液外膜對手部進行清潔即可,這也是增強感知體驗的過程,我們把擠爆外膜作為一個刺激點,改變了以往洗手液使用模式的單一性,增強了使用產品的體驗感、趣味性,且具備易理解易操作的特點。在使用交互過程的設計上,增加一些結構和功能上的細節增強交互性,例如洗手液出口還設置了增強交互提示的顯示燈,在洗手液余量充足時,顯示為綠燈,余量不足時顯示黃燈,內部無洗手液則顯示紅燈以提醒補充加入洗手液顆粒;平常手將要放進口袋的手勢與產品的使用過程盡可能相似,這樣有助于減少對于理解使用的負擔,增強行動傾向性,無形中將手伸口袋這樣日常的行為與凈手行為產生關聯,提高產品的使用頻率,增強人們的凈手意識。使用說明及洗手液余量示意圖如圖8所示。同時,整體的包裝外殼采用高分子聚乙烯纖維材料[10],防壓防破壞以保護內部顆粒狀洗手液的完好。
四、便攜式洗手液模式創新設計的研究意義
從提高人們對于凈手產品的使用體驗感以及對做好日常安全衛生的角度對便攜式洗手液模式創新設計及應用產品進行分析設計,幫助提高人們對于安全健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一)改良凈手模式單一化,有效進行防護措施:洗手模式從以前的肥皂到洗手液,再到免洗洗手液,使用方式越來越簡便,但是使用的模式比較單一,洗手液和免洗洗手液都是通過擠壓的方式來進行操作,在擠壓的過程中產品具有不可控性,這種不可控會讓使用者產生煩躁的心理,此項目可以通過其他更有趣味的使用模式讓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更加有趣[11],也能讓人們進行有效的防護措施。(二)提高人民的衛生健康安全意識:隨著手部衛生清潔用品隨身攜帶性的需求增加,對洗手液等物品與衣物結合等進行便攜化、人性化設計[12],利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無意識行為與洗手液相融合,通過對凈手產品的改進和凈手位置的改變,在不經意的動作中使用洗手液,讓洗手變成一個日常動作,時刻提醒人們使用洗手液,使凈手成為一種習慣。提高了人們的衛生安全意識,落實手部衛生防控常態化措施,有效推動社會發展全面步入正常軌道,踐行健康中國行動的相關要求[13]。(三)采用天然材料,綠色環保,減輕垃圾處理壓力:包裝設計中天然包裝材料的質更輕、用量更為少,從根本上杜絕了過度包裝的現象,繼而降低產品的流通成本和消費者的經濟負擔,減少包裝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負擔。現今洗手液包裝多用難降解的塑料做殼體,本文設計盛洗手液的顆粒裝的外膜天然材料制成,可生物降解,綠色環保,另外,減輕包裝浪費和垃圾處理壓力[14]。結論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成為目前生活的趨勢時,人們對于衛生防護用品有著更大的需求,并亟待提高個人衛生防護意識,譬如注意手部清潔,隨身攜帶衛生防護用品,了解病癥的易傳染途徑等等,但目前市面上的凈手產品使用模式單一化,相關應用產品設計還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對于洗手模式創新和相關應用產品的創新設計是具有極大的社會價值和研究意義的。本文設計的粒狀洗手液實現獨立化設計,使用方式新穎,一次一粒,干凈衛生的同時保證了易用性和使用的趣味性;其相關應用裝置與衣物巧妙結合,巧用夾型設計,在無意識的手插口袋行為中,拇指對于按鍵的摁動即可將洗手液彈出到手心完成凈手過程,外觀圓潤美觀符合人機工程學和大眾審美,適應性高,便攜度易用性也大大提升。這不僅改良了凈手模式的單一化和不可控性,還有效進行防護措施,提高人民的衛生健康安全意識,讓洗手變為日常行為,且材質運用上全部采用環??山到獾纳锘ず透叻肿硬牧?,真正地落實了手部衛生防控常態化措施,有效推動了社會的安全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振,孫宇飛.為何需要助推型政策:理解居民健康意識和行為的不同步[J].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2021,10(01):31-41.
[2]洪鄭,洪玉倩.常用洗手液介紹[J].中國洗滌用品工業,2020,(10):82-88.
[3]何燦群,呂晨晨.具身認知:無意識行為的認知探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20,(3):69-73.
[4]仇式鵬,龔雨佳.基于無意識行為的產品設計研究――以燈具為例[J].工業設計,2020,(4)79-80.
[5]彭詩逸.給予日用陶瓷設計的啟示——深澤直人的設計哲學[J].西部皮革,2020,42(16):44-45.
[6]汪大丁.通用設計理念對于國內產品設計的啟示[J].中國包裝,2020,40(5):65-67.
[7]李媧,邊鵬.淺析產品通用設計中的多感官表達[J].工業設計,2020,(10):55-56.
[8]張林兵,郭強,吳行斌,等.基于多維行為分析的用戶聚類方法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20,49(2):315-320.
[9]張建豐.對社區實現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思考[J].求知,2020,(7):39-41.
[10]李章康,白繪宇.聚乙烯醇/纖維素包裝材料的研究進展[J].塑料包裝,2018,28(4):16-19.
[11]王軍亮.基于情感化的趣味性產品設計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9,(15):108,111.DOI:
[12]屈鈺錕.人性化設計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工業設計,2020,(2):88-89.
[13]袁廿一.健康中國戰略下“健康優先”的生成邏輯與治理架構[J].四川輕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版,2021,36(1):1-9.
[14]劉心悅,劉賽,王舒琪.天然材料在包裝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J].河北農機,2020,(6):44-45.
作者:黃瑤婷 姜霄 范惠燕 代成宇 單位:嘉興學院設計學院
- 上一篇:農村中學德育隊伍建設研究
- 下一篇:民法典時代民法學課堂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