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校標準化在科技期刊出版的價值
時間:2022-11-08 09:35:37
導語:編校標準化在科技期刊出版的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言
一方面互聯網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信息的獲取變得方便快捷,編校工作的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科技期刊數量遞增,區別于其他休閑類期刊,科技期刊具備刊文內容學術性強、數據多、公式多、圖表多等特點,加上紛繁蕪雜的信息、編校軟件等新技術的不成熟都給編校工作帶來干擾和影響。因此,在編校過程中涉及的標準多而廣且雜,還存在很多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影響學術論文所傳達內容的正確性與嚴謹性,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基于此,如何優化編校標準,提升編校標準化在科技期刊中的價值實現值得思考和探索。
2編校標準化對科技期刊的影響及現狀
每本期刊都需要編校標準,而大部分作者或讀者基本是參照期刊的投稿要求或是通過已經刊出的期刊,直觀感知編校中的規范,很少有人會去查閱編校標準和相關規定的原文。同時,通過編輯加工過程中雙方的互動,可以促進編校規范的修訂,使其逐步進入標準化,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編校標準化—編輯—作者(讀者)—編校標準化”的閉環[1]80。這個閉環不僅僅局限于編輯出版的圈子,其中的各元素是相互影響的。在整個閉環的傳導過程中,各類標準如不能很好地整合于科技期刊中,使得編校標準化執行得不扎實,那么就會影響整個期刊的編校質量,從而會影響期刊內容高質量地傳播。因此,注重期刊編校標準化十分重要,需要從整體到細節,以更高的層次、更寬的角度看待優化編校標準化在科技期刊中價值實現的意義。從目前編校標準化的使用情況看,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2.1編校標準繁多
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規定的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5類。國家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是推薦性標準[2],每個標準中又包含多個具體的規范文件。為了加強標準出版活動的管理,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實施條例》《出版管理條例》和國家有關出版管理規定,國家技術監督局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又聯合制定了《標準出版管理辦法》[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作為編輯,更應該掌握有關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標準,至少要大致了解。而實際編校工作中,僅出版物常用標準規范就千變萬化,編輯工作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和編校標準打交道。科技期刊中除了出現標點、數字、字詞、格式等常規性規范外,還會存在表格、圖文混排、公式、行業簡稱等方面的顯性和隱性規則,數不勝數[1]81。繁多的標準規范導致編輯無法精通掌握所有規范,常常如履薄冰、背負壓力。
2.2標準來源渠道分散
編校標準來源渠道廣而分散,沒有統一的獲取通道。包括有來自權威部門公開的法律法規、各類標準;來自專業工具書和編校手冊、書籍或教材;來自各類數據庫,包括越來越多的在線數據庫和微信公眾號;編輯業務培訓,等等。供給渠道多卻很分散,獲取并不通暢,需要編輯多方關注,主動搜集;而且很多國標、行標的獲取非常困難,編輯因此耗費了不少精力。
2.3隱性規范標準化
在實際工作中,有些隱性規范會自然形成為編校標準,而其參考的依據又是變化的。比如:《現代漢語詞典》是作為標準字詞出處的參考依據,有些字詞的用法翻來覆去地變化;有些字詞用法國際上已完全認可了但質檢中仍是不規范等等。像“想象”一詞,舊版《現代漢語詞典》中只收“想象”,新版則“想象”和“想像”兩者兼收,但以“想像”為主條;同樣,如果參考《辭海》,1979年版只收“想象”,1999年版則反其道而行之,只收“想像”。還有一些詞語很難定奪正誤又找不到合適的標準,那么編輯會借助一些專業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的通用解讀來作為標準的參考依據,存在不確定性,缺乏嚴謹性。問題不勝枚舉,使得編輯在實際工作中無所適從,拿捏不定。
2.4國內標準和國際規范的不兼容
國內科技期刊需要遵從國標,難免會和國際期刊的要求有出入。比如參考文獻的著錄,按照國內科技期刊的規范要求,需參照國家標準(GB/T 7714—2015 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執行,而國外自然科學期刊很多并沒有嚴格的著錄要求。很多作者寫作時習慣于借助EndNote等工具直接導出生成參考文獻,這類格式與國外期刊的投稿要求也是一致的。因此在向國內期刊投稿時,他們一般不會再去參照國標,這樣編輯就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加工以符合國標,尤其是英文文獻居多時,對于責任者的姓名順序、標點符號的半全角等均要調整。但是在對這些進行編輯加工過程中,編輯需要思考的是,按照國標規范以后,讀者對文獻的查找是更便捷了,還是文獻更不易被查到,這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2.5標準執行中存在沖突和誤差
從標準編制角度,涉及出版編輯的國家標準絕大多數是推薦標準,不強制執行。有些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在對某些用法上說法不一,比如,關于表注結尾是否要加句號,根據國家標準(GB/T 15834—2011 標點符號用法)附錄A中對其的解讀是不加句號,而按照國家新聞出版行業標準(CY/T 170—2019 學術出版規范 表格)中對其的解讀是需要加句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存在沖突。另一方面,編輯編校中依照標準執行,而目前期刊的質檢仍舊是純粹的人工操作,存在一定的主觀性。盡管標準中的條款是分為要求型、指示型、推薦型、允許型、陳述型5類,在執行或審讀中如果有關人員沒有準確掌握條款的性質,缺乏嚴格的、統一的客觀標準,就會出現偏差。比如同一標準對于圖書和期刊在執行時就應該區分對待。不同素質的質檢人員會采取不同的處理標準,那么就會對質檢的結果有一定的影響。同一本期刊,不同的質檢人員檢出的結果經常會存在明顯的誤差。恰恰有時候質檢人員認定的標準,逐漸會被作為業內隱性規范在實際編校工作中執行,無形中也就成為了事實上的 標準[4]。
3編校標準化在科技期刊中價值實現的思考
編校標準過于繁雜會對編輯造成心理壓迫。編輯有時為了迎合標準,走向過度審稿的極端,編校過程中難免會畏手畏腳、過度刪改、循規蹈矩,這樣就有可能掩蓋了稿件本身的寫作風格及語言自身的意境和美感,盡管符合了所謂標準,但僅為標準而標準,留下來的可能是泛泛之作,很難引起讀者的思考和共鳴。因此,編校標準化如何在科技期刊中體現真正的價值亟待優化和思考。
3.1梳理簡化目前的編校標準
2018年10月,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科院和中國工程院聯合的《關于開展清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的通知》指出,我國科技期刊應早日做好迎接國內高科學價值、高技術價值、高經濟價值、高社會價值及高文化價值的科技論文的準備[5]。這對于科技期刊的稿件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編校標準化的價值實現勢在必行。我國期刊工作自20世紀80年代就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國家標準與行業規范,相關部門應該重視這些標準規范對科技期刊標準化的執行情況,加強科技期刊標準化的梳理優化,對于一些過時的、沒有發揮功用的標準要進行修訂、簡化或取締。對于多渠道解讀同一個主題的多個標準,相關管理部門可以考慮把這幾個文件簡化為一個文件。簡化并不是降低標準,標準越多越細,反而會給編校質量造成負擔。因此,我們應該在編校標準上減少無效供給;同時改版和增加標準時要更加嚴謹,避免為了改進不足而出現新的問題,從而提高有效供給。
3.2完善編輯管理體系建設
在編輯加工過程中,除了滿足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的質檢要求外,要更加重視期刊的編校標準化的執行質量。同時,大多數期刊編輯人員在參與出版專業職業資格考試培訓與考試時,因為考試內容中涉及期刊編校標準的題目不易量化和得分,所以他們通常會選擇套路清晰、考點多又易拿分的圖書類題目進行解答。這樣雖然可以提高考試通過的概率,但這類題目對日常的期刊工作幫肋并不大,僅僅為考試而學。國家在出版從業人員的資格考試的命題和后期的繼續教育培訓中,應側重加強期刊中標準化應用的教育力度,以幫助編校人員樹立自主強化編輯標準化行為,使其更系統、更完整地貼近日常工作。
3.3標準制定注重相容而穩定,精益求精
不同出處的標準有時會出現有交叉又不相容的情況,當編輯遇到這類情況時,就會左右為難,無所適從。比如有些專業名詞在相關標準規定中的定義與相關學科中的解讀相背;社會上共存的不同版本的詞典,導致某些字詞用法一定程度上的混亂等等。對于一些已經約定俗成的東西,如無必須,沒有必要來回更改。因此,編校標準化的傳導需要時間,即使有改變,也需要得到大家的認可。標準制定或更新時,應該對不同標準之間相左或矛盾的地方進行梳理,加強溝通,注重其相容性和穩定性,精益求精。
3.4辯證認識編校標準化
作為編輯,應該辯證地看待標準的價值,對標準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要認識到標準為人服務,而不是人為標準服務;標準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使用條件和使用限度,在解釋和執行標準時,不能張冠李戴,無限類推[6],否則會被困于標準之中無法駕馭自如,達不到提高編校質量的目的。有些標準規定中,其強度是有優先級的,面對現實中復雜多樣、千變萬化的情況,應從宏觀、總體上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標準化,在執行時適度把握;對于特殊情況、具體情況,應予以尊重,在不影響閱讀規范的情況下靈活執行。
3.5編校標準化價值實現的改進措施
3.5.1國家層面重視標準的把關1)出版行業的相關規范及標準是編校工作的依據,這個“據”一定要有力。當前出版行業的標準修訂或再版的更新速度略顯落后,國家相關部門應重視出版行業標準的起草、撰寫、更新修訂以及適時宣傳貫徹落實。2)目前,期刊行業缺少具有公認性的即時指導書,在科技期刊編輯人員編校中廣泛使用和認可的《科技書刊標準化18講》,這本書雖然匯集了多位資深科技編輯的豐富經驗,但自1998年出版后一直未重印,對于這類書籍的流通性和時效性都有待改進;其他一些非官方的編輯參考書,相對來說難免疏于行業認可,內容完整性上也有所欠缺,對許多經驗不足的編校人員容易產生誤導[7]。因此,重視發展扶持科技期刊出版行業組織專業權威人士組成編委會,匯集專業意見、形成專業指導或參與制定出版行業的標準或指導性藍皮書是很有必要的。3.5.2職業層面重視標準的執行1)重視編校標準化,強化國家出版類相關標準的宣傳與落實。可將期刊出版標準作為審核與評價出版物編校質量的一個客觀指標,同時將編校質量作為入選相關數據庫索引的主要條件,以此帶動整個科技期刊出版行業編校標準化水平的提高,促進整個期刊業良性發展。2)加強編輯部內部對標準的學習,以老帶新,循序漸進。各編輯部可自行建立標準資料庫,方便編輯人員隨時查閱,并安排專人負責維護更新,定期組織統一學習。3)對于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形式和命題上應針對不同服務對象全面深化考察內容,增加涉及標準化、規范化的考點。另外,在中級考試中宜適當增加考察語言文學和出版專業基礎知識的力度,加強科技期刊編輯人員的文科功底,以更好地解讀標準。3.5.3編輯層面標準化意識的提高編輯工作中應當具備高度的標準化意識,善于思考,不以對錯論標準。如果執行標準中存在無法解釋或疑惑的地方,首先應保持嚴謹的治學態度,并通過各種途徑尋找答案,做到有理有據;若自己找不到完整的答案時,應與經驗豐富的老編輯討論,既要綜合考慮整體規范性,更要尊重期刊自己的規范,以形成內部全刊統一標準參照執行。
4結語
期刊審讀的導向是為了提升期刊的品質,繁雜的編校標準占用了科技期刊編輯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編校過程中大多是為了應對標準、避免犯錯的細枝末節的修改,而沒有更多的精力考慮期刊內容質量的提升。標準的制定是為編輯和讀者服務,卻因為多而泛被異化為編輯要對標準負責。科技期刊中涉及不同專業,差別較大,不同專業有不同專業的特點標準。因此,科技期刊對標準的審讀執行需要優化、精簡和統一,使編校標準化在科技期刊中的價值真正實現和提升,才能達到標準化審讀推進期刊質量的目的。
- 上一篇:建筑工程廢棄物處理技術及管理措施
- 下一篇:企業采購監督管理體系完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