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SCI期刊發展現狀分析
時間:2022-06-04 03:41:00
導語:林業SCI期刊發展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我國科研實力持續增長,但是作為科研成果展示平臺的學術期刊發展速度卻相對滯后,在國際上嚴重缺失話語權。據統計,2017年,SCI被引頻次前1%的高被引論文中,中國作者產出論文14.3萬篇,全球占比16.62%[1]。然而與科技論文產出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20年,SCI收錄的中國期刊僅從67種增加到192種[1],而中國科技期刊總量為5052種,因此,被SCI收錄的期刊占比不到4%[1],只占SCI收錄期刊總數8856種的2%,最終導致中國原創的約95%的高水平在國外SCI期刊上[1-4],表現出科技大國與期刊小國的發展矛盾。“一帶一路”倡議的五大內容中,“民心相通”是重點發展方向,而學術出版是“民心相通”中“學術往來”的重要組成[5]。另一方面,林業發展是共建綠色“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性支撐保障[6]。“一帶一路”的起點在中國,目前,沿線國家數量已發展到65個[7],然而,65個國家的語言約有2488種[8],且各國學術期刊規范不盡相同,國際標準執行參差不齊,期刊發展水平也不一致。筆者以《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為數據源,分析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林業sci期刊發展現狀,以期為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林業SCI期刊共同發展,從而帶動各國林業產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1數據來源與樣本采集
在ISI(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2018年的JCR中的67種FORESTRY類期刊中,通過SelectCountry/Region篩選出“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以及中國的所有林業類SCI期刊,共計10種。對10種SCI期刊的語言、創刊年份等基本信息,以及影響因子、發文量等引證數據逐項查找,對于JCR中缺失的信息則通過各期刊主頁或網絡等途徑進行檢索補充。此外,又篩選出67種林業類SCI期刊中2018年影響因子最高的3種期刊AgriculturalandForestMeteorology,CurrentForestryReports和AppliedVegetationScience作為對照組。
2結果與分析
2.1“一帶一路”國家林業類SCI期刊基本信息
“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以及中國的林業類SCI期刊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在“一帶一路”66個國家所在的7個區域中[7],僅東亞、東盟和中東歐存在林業類SCI期刊,其余4個區域(南亞、西亞、中亞和獨聯體)均未見林業類SCI期刊。這也與這4個區域的森林覆蓋率及林業產業發展有關[7,9],特別是西亞地區,在7個“一帶一路”地區中的森林覆蓋率最低。從國家分布來看,包括中國在內的66個“一帶一路”國家中,僅6個國家擁有林業類SCI期刊,占比僅為9%。其中,波蘭有3種林業類SCI期刊,中國和克羅地亞各有2種,這3個國家的林業類SCI期刊占總數的70%。從主辦單位來看,有7種林業類SCI期刊的主辦單位是高校或科研機構,其余3種則分別由動物園、企業和學會主辦。這個現象與我國的科技期刊主要由高校、科研機構和學會主辦的情況一致[10-11]。從語種來看,英語期刊占比60%,另外還有3種英語和所在國母語混排的期刊。這也可以看出,英語出版是林業科技期刊被SCI收錄的重要條件之一。由創刊年份可以看出,有2種林業類SCI期刊創辦于19世紀。其中,最早創刊的Sylwan期刊發展至今已有200年;中國的ForestEcosystems是唯一創刊于21世紀的期刊,其余8種期刊都始創于20世紀,而其中又有7種期刊在1950年以后創辦。從表1還可以看出,“一帶一路”國家的林業類SCI期刊出版周期都較長。其中,僅2種創辦于18世紀的期刊分別為月刊和雙月刊,而有7種期刊都是季刊或半年刊,還有1種期刊為年刊。10種林業類SCI期刊的開放獲取(OpenAccess,OA)情況則分布較為平均,有一半的期刊是完全OA的。從JCR對于期刊的分區來看,僅克羅地亞的CroatianJournalofForestEngineering是Q1區的期刊,而Q3和Q4區的期刊占比高達80%,中國的ForestEcosystems為Q2區期刊,且該刊創刊僅5年就已被SCI收錄,說明其發展比較迅猛。從總體上看,“一帶一路”國家林業類SCI期刊的影響力普遍較低。從編委數量來看,除了2種期刊未查到編委信息,其余8種期刊的編委數量為11~71人,國際編委占比為29%~92%。其中,3種Q4區期刊的編委數量都僅為十幾人。期刊編委會是期刊的重要學術資源和寶貴的人脈資源,對期刊的編輯出版具有重要意義[12],期刊編委過少,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期刊的影響力不足。因此,增加編委數量或許可以提升“一帶一路”國家林業類SCI期刊的影響力。
2.2“一帶一路”國家林業類SCI期刊引證數據分析
2.2.1各刊影響因子的比較影響因子是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可反映期刊近期所發論文的學術影響力[13]。2014—2018年“一帶一路”國家及對照組林業類SCI期刊影響因子的變化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馬來西亞的JournalofTropicalForestScience在5年內的影響因子始終在0.5左右擺動;中國的ForestEcosystems創刊較晚,僅采集到2017年和2018年這兩年的數據,但這2年的影響因子都較高,年均達到2.139,再次印證其創刊后的較快發展;其余8種期刊的影響因子則基本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在所有10種期刊中,有50%的期刊影響因子在2018年達到了1.0以上。這也表明,“一帶一路”國家林業類SCI期刊總體發展趨勢向好。此外,從近5年的影響因子均值可以看出,80%的期刊年均影響因子都低于1.0。根據JCR可知,全球所有67種林業類SCI期刊2018年的影響因子均值為1.596,而排名前三位的林業類SCI期刊近5年影響因子均值都超過了2.5。這也表明,“一帶一路”國家林業類SCI期刊的影響力總體還是偏低。2.2.2各刊發文量的比較發文量是期刊在統計當年發表的全部論文數。2014—2018年“一帶一路”國家及對照組林業類SCI期刊的發文量變化如表3所示。從表3中可以看出,除了羅馬尼亞的年刊AnnalsofForestResearch發文量表現出逐漸下降的趨勢以及中國較晚創刊的ForestEcosystems發文量表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外,其余8種期刊的發文量基本保持穩定。結合期刊影響因子可知,AnnalsofForestResearch雖然發文量逐年下降,且刊期較長,但是其影響因子逐年上升,這說明該期刊采用了降低發文量的方式來提高影響因子的方法。從年均發文量來看,有2種期刊都超過了100篇,但也依舊低于對照組中影響因子最高,也是年均發文量最大的AgriculturalandForestMeteorology期刊。從每期平均發文量來看,有4種期刊低于10篇;而對照組中具有第二高影響因子的CurrentForestryReports每期平均發文僅4.5篇。波蘭的SilvaeGenetica期刊影響因子在所有10種期刊中最低,該刊為半年刊,在JCR中未顯示其2016年和2017年的發文量,也無法找到該刊物的官方網站以及編委信息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該期刊的信息公開程度較低。中國的ForestEcosystems雖然每期發文量不到9篇,且根據JCR來看,可帶來高被引頻次的綜述論文每期也不到1篇[14],但是結合其在10種期刊中最高的年均影響因子可以看出,該期刊所發試驗研究類論文的受關注程度及熱點程度較高。2.2.3各刊其他引證數據比較引用刊數是引用被評價期刊的期刊數,反映被評價期刊的使用范圍;平均引文數是期刊當年每一篇論文平均引用的參考文獻數量;而海外論文比則是海外作者占全部論文的比例[15]。從引用刊數可知,所有10種期刊中僅中國的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引用刊數超過100,其余9種期刊的引用刊數基本都低于50,這也說明其余9種期刊的使用范圍較窄,或文章涉及的領域范圍較小;而對照組中的3種高影響因子期刊的引用刊數則明顯較高。從平均引文數來看,中國的ForestEcosystems最高,達到了71.07,其余9種期刊的引文數為30~56;而對照組中的3種高影響因子期刊的引文數明顯較高,為57~105。將所有13種林業類SCI期刊的引文數與影響因子進行線性擬合,所得擬合方程的決定系數為0.62。這也表明,引文數與影響因子存在一定的正比關系[16]。海外論文比高于0.90的期刊有5種,0.50~0.90的期刊有4種;而對照組中的3種高影響因子期刊的海外論文比基本都高于0.97。通過對比所有13種SCI期刊的海外論文比和影響因子可知,高影響因子期刊通常都具有較高的海外論文比,但高海外論文比卻未必會給期刊帶來高影響因子。波蘭的SilvaeGenetica期刊海外論文比達到了0.99,但是5年平均影響因子僅為0.356,低于創刊時間最早的波蘭Sylwan期刊的5年平均影響因子0.505,而后者海外論文比僅為0.03。這兩種期刊在海外論文比差距極大的情況下,影響因子都較低,可能的原因還需進一步結合期刊發文的內容進行分析。但從總體來看,提高海外論文比對于提升期刊的影響因子還是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海外論文比越高,期刊在全球的知名度就越高,也就會吸引更多科研人員的關注和引用。從各期刊作者數量最多的5個來源國可以看出,對照組中3種高影響因子期刊的作者主要集中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科研能力較強的國家,而“一帶一路”國家10種林業類SCI期刊的作者來源國分布則不盡相同。波蘭Dendrobiology期刊、立陶宛BalticForestry期刊和克羅地亞SumarskiList期刊的作者絕大多數都來自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本身,其中,立陶宛的BalticForestry期刊因具有較強烈的地域性刊名,使其作者數量最多的5個來源國都是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因此,盡可能多地吸引科研能力較強國家的作者投稿,對于期刊影響力提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結論與討論
通過分析“一帶一路”國家林業類SCI期刊的發展現狀可知,包括中國在內的6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僅9%擁有林業類SCI期刊,期刊主要由高校或科研機構主辦。最早創刊的波蘭Sylwan期刊發展至今已有20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林業類SCI期刊出版周期都較長,編委國際化程度不高,且Q3和Q4區期刊占比80%。從引證數據分析可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林業類SCI期刊總體發展趨勢向好,期刊的發文量基本保持穩定,但總體引文數偏低,期刊的使用范圍較窄,海外論文比不高,影響因子總體偏低[17]。從本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北京林業大學在2014年創辦的ForestEcosystems期刊各項指標均接近世界林業高影響因子SCI期刊,表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也說明該刊物的辦刊理念和思路與國際接軌。因此,可以發揮其引領帶頭作用,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的SCI期刊實現更好的發展,同時也提高了期刊主辦高校“一帶一路”建設的服務貢獻度[18]。“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所屬每個地域片區都具有一定的語言和文化相同或相似性[5],這就為實現期刊的集群化發展提供了有利途徑。此外,各片區通過努力打造“一帶一路”學術交流平臺,吸引各國專家學者和青年學生開展學術交流[19],也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優質海外稿件,從而進一步提升期刊的影響力。
- 上一篇:藥物儀器分析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 下一篇:互聯網+時代企業戰略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