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技術專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11:04: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林業技術專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課程目標:通過1~2個月的林業生產性(綜合)實訓,讓學生實際參加林木種苗生產、森林資源調查等工作過程,使學生掌握從事林業生產的主要技術,鞏固和加深對“必需”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培養學生積極的工作態度,提高其文明操作與安全意識,養成“愛林、護林、興林”的職業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加深對林區、林業以及林業生產技術的了解。
2.課程設計:中職二年級利用4~5月份,集中派遣學生到相關校企合作企業實訓1~2個月。以小組為單位,安排一名企業技術人員作為指導教師,根據企業要求完成種苗生產、森林資源調查、野生動植物保護等相關工作任務,學生在學校委派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全面參與林業實際工作,利用山區下雨時間由企業技術人員講授林業生產的技術要點和相關理論知識,真正做到“做中學、學中做”,實現課程與崗位的對接,專業與行業的對接。
3.成績考核:實訓結束后,由學生填寫《實習指導手冊》,獨立撰寫2000字以內的實訓總結。由本人、小組、校內委派的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參與考核評價。以知識目標、素質目標和能力目標并重的原則,注重過程考核,側重綜合素質和實踐操作能力的考核。態度和技能各占55%和45%,其中,每項中考勤占10%,自我評分、小組評分各占5%,實習報告、教師評分各占10%,企業評分占15%,綜合后最終形成學生的生產(綜合)實習成績。
二、調查樣本和方法
采用自編調查問卷分別對2012級現代林業生產專業、實施實訓的區內林業企業進行抽樣問卷調查。2012級共3個班100人、企業共11個110人,分別回收有效問卷共100份(2012級)、110份(林業企業)。調查分為學生版和企業版,問卷的項目也有所區別。項目包括:“開展生產(綜合)實習的季節”、“生產(綜合)實習的內容”、“是否有收獲、增強了實踐動手能力”“、對學校委派的教師評價”等20個項目。
三、結果分析
1.企業對我專業參加實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工作態度、文明操作與安全意識、團隊協作精神等職業能力的滿意程度。就企業而言,通過實習,對我專業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工作態度、文明操作與安全意識、團隊協作精神給出的選擇分別為:“滿意”64%、“基本滿意”36%“、滿意”73%“、基本滿意”27%、“滿意”64%、“基本滿意”36%(見圖1)。企業對我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都表示滿意,說明我專業在平時的日常教學中對職業能力在專業、專業基礎課的滲透教學比較成功。
2.企業對我專業教學內容是否貼近企業生產崗位技能需求、學生是否具備了在企業工作的綜合能力的選擇。就企業而言“,對我專業教學內容是否貼近企業生產崗位技能需求”的選項,認為“是”、“還可以”的人數比例分別為90%、10%;“學生是否具備了在企業工作的綜合能力”的選項,認為“是”、“還可以”的人數比例分別為80%、20%(見圖2)。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多數企業認為我專業教學內容貼近企業生產崗位技能需求,同時,也認為我專業學生具備了在企業工作的綜合能力。
3.學生對我專業選擇的生產(綜合)實習企業、企業對我專業學生掌握的實踐技能的滿意程度。就學生而言,“對我專業選擇的生產(綜合)實習企業是否能滿足實習需要”的選項,認為“能滿足”、“基本滿足”、“不滿足”的人數比例分別為71%、24%、5%;就企業而言,對“我專業學生掌握的實踐技能是否能滿足企業生產需要”的選項,認為“能滿足”、“基本滿足”的人數比例分別為73%、27%(見圖3)。
4.學生、企業對我專業生產性(綜合)實習整體的滿意程度。學生對“我專業生產性(綜合)實習整體是否滿意”的選項,認為“滿意”、“基本滿意”的分別為99%、1%,說明絕大多數學生對開展生產性(綜合)的認同度較高;企業對該選項認為“滿意”、“基本滿意”的分別為82%、18%,說明我專業安排的生產(綜合)實習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校內實踐操作與現場實訓的差距,學校、企業對學生期望值過高與學生本身存在問題的差距等。
四、結論與討論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學生生產性(綜合)實訓對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工作態度和團隊協作精神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大多數學生對現代林業專業實施的生產性(綜合)實訓感到滿意。但是,對有些選項,如:“學生認為生產(綜合)實習的成績評定方式是否合適”的選項,有選擇“不合適”的學生;“企業認為生產(綜合)實習的成績評定方式是否合適”的選項,有27%的企業選擇了“基本合適”,說明現代林業技術專業生產性(綜合)實訓在成績評定方式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總結和完善。
1.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林業實訓。林業行業屬于艱苦行業,掌握林業技術離不開實踐經驗和時間的累積,這是林業的特性所決定的。現在的中職學生,雖然絕大多數來自林場或林區,他們很少有從事林業勞動的經歷,對他們來說,高質量地完成林業實訓,積累“實踐性知識”就更有必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林業生產性(綜合)實訓除了增強其實踐動手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培養學生積極的工作態度、團隊協作精神等現代職業能力。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學校安排的指導教師的總體評價較高,但是有少部分學生認為企業技術指導缺乏教學經驗,其所講授的實踐操作與校內指導教師之間有些差異。使學生認為“技術含量低”,甚至認為是“勞動課”或者不知道是按照技術指導還是按照老師的講授去操作。由于林業行業標準的不同,必須有實踐經驗非常豐富的、下過企業鍛煉的、熟悉企業業務的教師作保障。一是加強校內教師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實踐指導能力;二是提高下派企業實踐鍛煉教師的數量,以滿足校內和企業的對接,滿足學生“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要求,不僅讓學生知道“怎么做”,還要知道“怎么樣會做的更好”。
篇2
【關鍵詞】林學專業;產學研合作;培養
產學研合作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模式,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1]。這種教育模式充分利用高等學校與有關企業、科研院所等的不同學術環境和不同資源,充分發揮不同單位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培養學生全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為目的,為社會和國家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應用人才[2-4]。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有利于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有利于書本知識與操作技能的辯證統一,有利于高校課堂與社會實踐的緊密聯系。這種教育模式與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相比,突破了在相對固定的校園課堂授課為主的人才培養的單一的模式,是企業參與辦學的一種形式,也是社會與學校共同培養人才的一種開放式教育模式,對于企業和學校都是有利的。
黃山學院林學專業起源于安徽省黃山林業學校,具有60多年的辦學歷史,培養了一大批林業行業的管理和技術人才。林學專業設置2個培養方向即森林資源培育與經營管理方向和城市林業方向,其中森林資源培育與經營管理方向畢業的學生主要進入林業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森林資源培育、森林資源調查和編制經營管理措施;城市林業方向畢業的學生主要進入苗圃、園林公司,從事園林苗木培育、城市綠化施工和養護。
1 建立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實現“零距離”就業
實訓教學是高等教育教學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主體性教學之一。黃山學院構建相對完善的林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把實訓教學、生產實踐、社會服務貫穿到教育全過程,對林業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我院林業類專業設立以來,非常重視院內外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近幾年來,根據林業類專業行業的特點,與林業類專業生產單位合作,構建了集教學、職業培訓、技術推廣、技術示范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同時在校外建立起緊密合作的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職業環境,使學生在畢業前就能感受職業環境,熟悉職業特點,激發學習興趣,為就業后盡快適應工作奠定基礎。
2 產學結合,提高學生職業競爭力
①參與林區技術服務,為現代林業做出貢獻
A、幫助林業部門進行森林資源調查、編制森林經營方案
受績溪縣林業局的委托,林學專業師生分赴績溪縣所轄的林場和自然保護區,完成全縣森林資源調查任務。
歙縣坑口鄉人民政府委托林學專業師生對枇杷品種改良進行研究,為該地枇杷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B、參與全省林權制度改革工作
我院林學專業師生完成了休寧縣林權發證的前期工作,為林權改革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②積極融入新農村建設,為農村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受歙縣建設局和小川鄉小川村村委會委托,生環學院多次組織林學專業學生深入小川村,在實地調查、測繪、廣泛征求村民及當地黨政部門意見的基礎上,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小川村的實際情況、村兩委和村民代表的建設基本思路,對小川村的村居建設和山地綜合開發進行詳細規劃。
3 學研結合,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高低,關鍵在教師。因此,林業類專業通過吸收優秀學生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承擔一部分力所能及的科研任務,鍛煉培養學生的學術興趣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科研能力;通過完善學生成長導師制,加強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的指導和管理,將學生的畢業論文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結合起來,使教師對學生論文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確保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的質量;把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成學生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黃山學院林學專業學生結合林學專業老師主持和參與的“微生物防治黃山松紅蜘蛛關鍵技術研究”,“基于廢水利用的節水灌溉技術引進”,“安徽省山核桃遺傳資源調查編目”,“闊葉箬葉無性繁殖生產技術標準”等課題進行技術研發,完成力所能及的外業調查、數據資料整理、調查報告撰寫等工作,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林學專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紅豆杉種子育苗、扦插繁殖等技術實踐,培育的紅豆杉形成了5000株的規模,后續將進行盆景制作等進一步學習。林學專業學生還在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黃山綠源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參與進行香榧嫁接快繁,油茶苗木繁育等技術研究,現已可進行規模化生產。
黃山學院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模式,有效提升了林學專業教師和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職業技能、職業素質,培養了創新人才,增強了學生創業能力,為實現“零距離就業”創造了條件。林學專業學生,在參與森林資源清查及其它大量的專業技能實踐、林業類行業技術研發、社會技術服務,技術應用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林學專業學生無論是就業還是考研,都得到了廣泛的好評。經過幾年建設黃山學院林學專業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同時也成為教育部、農業部和國家林業局批準的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也是安徽省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重點專業。
【參考文獻】
[1]左健民,張麗娟.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比較研究[J].江蘇高教,2002(5):115-117.
[2]謝安邦.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5.
篇3
[關鍵詞]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創新能力;開放式教學
林下經濟資源利用課程是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在全國各大院校開設植物資源學課程基礎上,適應林業行業“發展林下經濟”而開設的具有林業行業特色的本科生課程。林下經濟資源利用是一門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蔭空間,發展林下種植業、采集業、森林旅游業等的課程。林下,主要指樹林中林冠以下的相對有限的空間。林業行業發展林下經濟,主要是發展林下林菌、林藥的種植業。廣義的林下經濟資源利用,既包括林下產業,也包括林中產業,還包括林上產業[1-5]。林下經濟資源利用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理論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相結合,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開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設計與實踐進行總結,為基于課程學習中心和翻轉課堂的東北林業大學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林下經濟資源利用》的混合式教學提供參考。
1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分類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1.1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分類教學設計的依據
2017年,全國首個“林下經濟”博士點學科在東北林業大學成立,主要研究方向分為林下動植物資源高效培育、食用菌資源撫育及利用、林下資源活性成分及深加工利用,依據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定義以及相關博士點研究方向,林下經濟資源利用主要是發展林下林菌、林藥的種植及其利用,涉及較多的是非木質林產品,非木質林產品、經濟植物學的含義[6-14]如表1所示。表1可為林下經濟資源利用的非木質林產品種類等提供參考。
1.2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分類的教學實踐
依據林下經濟資源利用的定義和表1,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分為林藥、林農藥、林果、林菜、林菌、林精油、林油脂、林樹脂、林樹膠、林纖維、林色素、林淀粉、林鞣料、林草、林花等15類,每一類細化為林下、林中、林上等3小類。主要參考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委會編寫的《中國植物志》講授資源植物的植物學名、科、屬、主要利用部位形態特征、資源分布與生境等,吉林農業大學楊利民主編的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全國高等農林院校“十一五”規劃教材《植物資源學》的植物資源分類、張以山等的《林下經濟概論》講授,如林藥資源利用、林果資源利用等。
2課程論文的教學設計與實踐
2.1課程論文教學設計的依據
林下經濟資源利用課程第4學期開課,第5學期學生將接觸到更多專業課,專業性和實踐性增強。第4學期部分學有余力的同學,利用自己4學期所學知識申請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來提高自己的創新實踐能力。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鍛煉,需要寫申請項目的申請書,設計實驗方案等。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學科歸屬植物資源學(經濟植物學)學科,所以課程教學可以參考植物資源學和經濟植物學課程教學。北京林業大學經濟植物學課程采用了課程論文的考核方式[15]。林下經濟資源利用課程應用性較強,比較適合鍛煉學生寫課程論文,來增強自己實踐能力。第4學期,學生具備了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和基礎實驗能力,依據課程內容鍛煉學生撰寫課程論文,是比較合適時機。能力培養需要一個長期的鍛煉過程,學生需要在文字表達、方案設計方面加強練習。第4學期依據課程內容鍛煉學生撰寫課程論文,增加學生自主學習體驗,對學生大四撰寫本科畢業論文也是一個很好的鋪墊。
2.2課程論文教學實踐
利用互聯網等現代工具查閱文獻,撰寫課程論文,理論聯系實際,具有國際視野、溝通、協作、自主學習的能力。課程論文,不占用教學學時,單獨組織。題目自擬,以林藥、林果、林菜等一種資源植物為例,綜述林下經濟資源利用研究,結合植物資源的特點以及林學專業特點(如森林植物資源等),談談你對林下經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建議(林下經濟資源利用,如林藥種植模式案例分析等或科研項目綜合性實驗方案設計等)。
3理論聯系實踐應用能力培養教學設計與實踐
3.1開放實驗及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能力培養的依據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資源學課程在森林旅游、林學、林產化工等林學院、創新學院、農學院相關專業開設。將最新的學科動態及研究成果引入課堂教學中,保持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先進性[16]。開放實踐性教學在其他大學植物資源學課程均有體現[17-19]。
3.2開放實驗及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能力培養的教學實踐
通過開放實驗和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實驗等(不占用教學學時,單獨組織),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能夠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實驗儀器獲取數據,提取信息,具有林特產品加工利用等分析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開放實驗主要是設計綜合性實驗,鍛煉學生利用自己學的理論知識去設計解決實踐中的科研實驗項目問題,為生產實踐服務。自己設計,自己利用業余時間,自己到實驗室驗證,可以預約,老師給予指導。驗證性實驗,已經在課程學習中心都有,課程學習中心有實驗關鍵步驟的微視頻(1-3min)、學生開放實驗照片,供學生網上在線學習。分層次教學,感興趣的學生就看一下,不做硬性要求,愿意實踐一下就預約去實驗室體驗一下。開放實驗的目的是為了驗證學生自己的實驗方案設計,每個人根據自己需要選擇。依據理論課程,增加學生設計綜合性實驗能力,以一種合適的方式,考核學生設計科研項目能力,還有網絡在線學習能力,可以在閉卷考試體現,加強這方面的應用題。理論課也一樣能培養學生能力,現在互聯網發達,學生可以多渠道獲得知識和創新能力,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累積實踐經驗。開放實驗等給學生提供一個利用所學理論,應用到實踐,尤其是綜合性科研項目設計中的一個體驗機會,閉卷考試時側重原理應用和方案設計。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大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教學、多媒體教學、板書輔助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手段,以課堂講授為主,采用啟發式、案例式、講解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結合案例分析、課程論文、開放實驗等教學環節共同實施。線上、線下、課堂教學緊密結合,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每一種教學手段都有其特點和優勢,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相結合,百花齊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適合學生提高學習效果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張以山,曹建華.林下經濟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2]國家林業局農村林業改革發展司.全國林下經濟實踐百例[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
[3]李榮和,于景華.林下經濟作物種植新模式[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
[4]王海英.課程學習中心網絡資源的混合式教學研究[J].廣東化工,2016,43(24):162-163.
[5]王海英.課程學習中心在線學習教學實踐[J].廣東化工,2016,43(13):282-284.
[6]胡延杰.非木質林產品認證[J].森林與人類,2016(3):136.
[7]WickensGE,王維榮.什么是經濟植物學[J].世界科學,1991(7):18-21.
[8]楊利民.植物資源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9]楊雨晴,萬志芳.黑龍江省發展林下經濟影響因素分析[J].林業資源管理,2016(6):17-21.
[10]王孟生.淺談如何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J].中國林業產業,2017(1):119.
[11]梁珍海.新時期發展林下經濟的模式研究[J].綠色科技,2017(1):83-84.
[12]張玉柱.黑龍江省林下經濟資源開發與高效利用探討[J].防護林科技,2015(12):101-102,104.
[13]黑龍江省院士工作辦公室.2013年院士龍江行暨林下經濟發展咨詢會在伊舉行[J].中國國情國力,2013(9):2.
[14]李婭,陳波.我國林下經濟發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國林業經濟,2013(3):36-38.
[15]賀康寧,趙云杰.進行開放式教學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意識—“水土保持經濟植物學”教學改革嘗試[J].中國林業教育,2000,18(1):48-49.
[16]蔡靖,張文輝.“植物資源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林業教育,2013,31(4):73-76.
[17]任玉鋒,魏玉清,周立彪.“主導—主體”教學模式應用于植物資源學的調查與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5(16):194-195.
[18]黃寶康,秦路平,張宏,等.《野生植物資源學》選修課程的教學策略[J].西北醫學教育,2010(6):1169-1172.
篇4
關鍵詞:山西林業產業,問題,對策
在當前,我國林業正經歷著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的重要時期,山西林業產業也不例外。論文參考網。山西省委、省政府確立了建設“綠色山西”的目標,明確提出建設“綠色山西”的具體標準、實施步驟和政策措施,為山西林業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1.山西林業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近些年來,山西省在加速“六大”林業工程和“綠色山西”建設的同時,依靠政府引導和市場拉動,使林業產業得到迅猛發展。然而山西省林業產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還存在以速生豐產用材林為主的第一產業基礎不牢, 以人造板制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素質不高, 以森林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滯后,產業發展科技含量不高,相關部門管理不適應,政策制定不完善,木材和林產品的供給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等問題。形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幾點:
1.1思想上不夠重視林業產業的發展
與其他產業部門相比,林業產業有其特殊性:它既承擔著生態環境保護的功能,又承擔著為國民經濟提供物質產品的任務,同時還承擔著促進林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當前,我省林業正處在以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轉變的歷史時期,因此,有的人在認識上淡化了林業追求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相統一的經營目標,很多地方甚至把林業生態功能與經濟功能對立起來,認為林業以生態建設為目標,就必然排斥林業產業的發展。這些片面、機械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全省林業產業的發展。
1.2缺乏規模性的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
目前,全省林業產業項目大都處在小規模、初加工、低效益階段。論文參考網。這些產業項目企業不僅規模小,技術裝備水平也普遍比較低,除了少數外資企業和以進口設備為主的大型企業外,大多數仍處于國際上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如:全省經濟林干果加工余個,其中年加工能力在 噸以上的僅占企業有1000 2000,在 噸以下的占 ;全省林下資源開發項目有0.4% 500 97%多個,年總產值在 萬元以上的僅占 ,在 萬600100 1.10% 10元以下的占97.20%。[1]
1.3未建立健全的市場運行機制
目前,全省林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是:市場融資渠道不夠暢通、流通體系不夠健全。主要表現:一是在融資渠道上,既缺乏國家投資支持,又缺乏銀行等金融部門的信貸支持和科學有效的社會融資支持;二是在市場流通體系方面,既缺乏大型的原產地拍賣交易市場和銷售地批發零售市場,又沒有形成健全的網絡體系,用以緊密有效地連接種植、養殖、加工、貯藏、銷售等產業的各個環節。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既有相關管理部門管理不到位的問題,也存在缺少林業產業行業協會對相關企業經營行為進行有效協調和規范的問題。
2.加快推進山西林業產業發展的對策
2.1政府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推進產業健康發展
相關部門制定的行業規劃要增強預見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要通過對我省林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國內國際形勢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我省社會經濟乃至全國發展對林業產品及服務的需求進行預測,提出今后一定時期內林業行業發展思路、大致目標及主要任務,確定產業發展的重點,并圍繞重點發展產業及產業發展目標,制定具體的政策和措施。政府制定的產業政策要強化指導性和方向性,要通過林業產業政策明確發展的重點和方向,確定重點支持或者限制、制止發展的產業和產品,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項目,在政策上大力給予支持;對限制發展的產業和產品,要加強管理、嚴格控制;對禁止發展的產業、產品,要采取措施,堅決予以杜絕。論文參考網。
2.2強化科技支撐,促進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要挑選一批先進、成熟的科技成果和適用技術到生產中進行組裝配套、系統集成并加以推廣和應用,不斷提高林業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二是要大力支持新興林業產業發展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盡快提高我省林業產業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三是要健全科技服務體系,大力培養和引進高科技人才,并配備具有一定技術職稱的技術人員擔任領導和骨干;四是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利用網絡開放共享的特性,建立林業產業信息網絡系統,廣泛收集國內外林業產業生產、加工、貯藏、包裝、銷售、科研新成果、新技術等各種信息,為全省林業產業發展提供全面科學的決策依據;五是強化專業技術培訓,人力資源是最重要的生產力,針對各級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生產作業等不同層次人員的不同要求,舉辦不同類型的技術培訓,通過提高人員綜合素質從根本上提高林業產業的發展水平;六是要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體制和新時期林業發展戰略要求的林業科技創新機制,創新是產業升級換代,提高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加強企業自主科技創新,提高林業產業經營水平,推動我省林業產業快速發展。
2.3大力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加快推進林業產業化進程
相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出臺扶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培植產業龍頭企業,以拉動整個產業向前發展。首先是重視并扶持引導現有的林業產業大戶發展,使其發展規模和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二是加大培養力度,扶持一批有特色的新的林業產業項目上馬,給我省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力量;三是根據林業產業發展未來走向,對現有的林業產業項目進行重組,遵循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規律,通過對一部分分散、低效生產的小企業的收購、兼并等,重新組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高效運營的林業產業龍頭,這些支柱型的龍頭企業應該能夠對全省的林業產業真正起到輻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我省林業產業由獨立、分散經營向“公司 基地”的規模化、專業企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走產業化經營之路,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我省林業產業的經營水平。
2.4充分發揮林業產業協會作用
林業行業協會是由從事林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專業種養和購銷大戶、以及相關科研、技術推廣等組織和個人參加,為謀取、維護和增進全體成員共同利益,自愿組成的具有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社團組織。可以說,林業行業協會是政府與企業、農戶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市場與企業、林農之間的中介服務組織,是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民間的方式來處理貿易糾紛,加強經濟交流與合作比政府參與效率更高,因此林業產業行業協會的作用日顯重要和突出。[2]相關部門要通過強化引導措施,改進我省林業產業協會工作,協會自身也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業務水平,切實發揮協會在規范市場秩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保護合法權益、推進行業的技術創新、貫徹國家的政策、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形成行業發展合力,實現行業自治、自律的有效管理。
參考文獻:
[1]趙晉龍.山西林業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中國林業產業,2006,(12),20.
[2] chinalmy.com/jjlt/lyjj/200606/27.html,加快推進林業產業發展,中國林牧漁業經濟網.
篇5
關鍵詞 林業教育;供給側;改革;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 G5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152-01
當前主流觀點認為,供給側改革是相對于投資、消費與出口需求側刺激而言,加強勞動力、土地與資本管理,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張國慶基于其提出的生態論認為,供給側改革不能只是站在經濟層面上增加經濟發展潛在動力與質量,而應該定位在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類社會和諧發展上。因此,供側改革重點應該是通過人、資源和科學技術三要素管理的改革,實現科學、公平的公共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實行科學、持續、高效的資源利用方式,實現社會的公平有序與發展。
1 林業教育的供給側
就林業教育而言,“供給側”是個相對的概念。從宏觀上看,林業院校是供給側,社會則是需求側。從微觀上看,對于林業院校外部而言,入學前的學生是林業院校的供給內容,也即中學教育是林業院校的供給側,社會則是林業院校的需求側。對于林業院校內部而言,在校的林業學生則是林業院校的需求側,林業院校是在校林業生的供給側。因此,對于林業教育供給側改革而言,既涉及到林業院校本身,還涉及到即將入學的中學學生和在校林業學生。一般而言,對于林業教育的供給側改革,更多涉及的是林業院校的教學改革[1-12]。
2 我國當前林業教育供給側存在的問題
首先,對于社會而言,我國當前的林業教育在知識傳授上缺乏基礎性,學生技能訓練不足,林業畢業生實踐能力弱,不能適應復雜的社會需求。其次,對于林業院校而言,其供給側的中學教育,應試教育的中學生社會通識教育不夠,尤其是基本民主素質的培養,入學后乃至畢業后,由于基礎性社會知識的缺乏,不能很好地理解林業管理、林業技術應用的內涵,特別是難以運用民主思維和我國正在逐步完善的法律來解決林業實際工作實踐中的復雜社會問題。再次,在林業教學管理上,濃重的行政化教條式管理,約束了林業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阻礙了林業領域的科研創新及其成果的推廣應用,其中突出表現在教師職稱評定與聘用評估中,對數量權重占比過高,嚴重影響了林業教師教學積極性與教學的創新。在林業教育中,林業科研創新畢竟是少數,高質量的教學才是林業教育的根本。因此,職稱制度改革,在林業教育供給側改革中顯得尤為重要。
3 提高林業教育的供給能力――理論水平、實踐能力
在林業院校層面看,林業教育供給側改革,主要是提高入學前的林業專業學生學業水平。在社會層面看,林業教育的供給側改革,主要是提高林業院校的教育供給能力,包括教學管理水平、林業理論教育水平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等。
(1)就教育整體而言,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國民整體素質,而不是培養精英,更不是把全體國民都培養成科學家、企業家與政治家。因此,改革我國當前的中小學教育制度,提升入學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顯得尤為迫切。對于中小學教育制度改革,要逐步取消當前的應試教育制度,將統一高考改為學業水平測試,降低大學入學門檻;改革當前中小學課程設置,只保留語文、數學與英語為基本教育課程,并減少這3門課的教學內容,將物理常識、化學常識、生物常識、地理常識等簡化合并為自然通識教育課程,將歷史常識、政治常識簡并后加入社會學常識、法律常識、民主常識等內容作為社會通識教育課程;對于法學、臨床醫學等專業要求較高的高校招生,可以在學業水平測試的基礎上,法學專業學生入學前加試法律常識與社會學常識,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入學前加試生物常識與化學常識。
(2)在林業教學管理上,逐步推進去行政化,高校所有教職員工采用統一的級別管理,取消行政、事業、技工等人為藩籬隔閡,借鑒當前的公務員職級平行的工資管理方式,大力推進工資制度改革。改革目前的職稱評聘制度,將林業教師的職稱評聘改為考評結合,即林業教師職稱的評聘,結合教學成果進行考評,并且在教學成果評估中,降低論文的評分比重,提高教學成效的評分比重,以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
(3)改革當前的林業高等教育模式,以滿足社會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將目前的林業專業教育模式招生改為本科、本碩連讀、博士3種模式,取消專科與職專,將其并入本科,本科生與六年制本碩連讀生招生對象為具有高中學業水平的學生或其他專業大專以上的畢業生,博士生招生對象為林業碩士畢業生或者獲得林業工程師資格考生。之所以在林業專業招生對象中增加其他專業學生,其目的是將其他專業的知識、思維模式、研究方法等內容引入林業領域,加強學科間的融合,以新的思想來開拓林業領域,遏制長久以來林業領域“近親繁殖”帶來的獨自尊大的學術藩籬,以提升林業研究水平。
在培養目標改革上,林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是一般林業事務工作者,林業碩士培養目標是高級林業工程師和一般高校林業教師,林業博士培養目標是正高級林業工程師、林業
(下轉第156頁)
(上接第152頁)
專業研究人員和林業院校高級專業課教師。
在課程設置改革上,本科階段教育適當設置社會通識專業課,取消政治課教育,增加專業課比重,特別是基礎林業事務處置課程,碩士階段教育增加林業專業技術實務教育比重,以提高林業專業畢業生對當前林業事務與社會實際環境的融會貫通能力以及林業實務實踐能力。
(4)在實踐能力教學方面,聘請林業實踐水平高、能力突出的高等級林業技術人員,給學生講授林業實務實踐課。
4 改進林業教育的供給方式――案例教學、生產實踐、“互聯網+”等
林業教育改革的供給側改革的另一方面,是林業教育供給方式的改革,除了改革目前的課堂教學與專業實踐之外,還應該引入案例教學,加大專業實踐的教學管理。
(1)在課堂教學上,除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應該引入自由討論、自由命題小論文寫作等教學方式,以及引入教學動畫、教學游戲等新的教學工具。
(2)在專業實踐上,嚴厲禁止專業實踐成為找工作的代名詞的走過場做法,借鑒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實踐方法,林業專業本科生學完專業課之后,至少要留有半年到1年的時間,分別到國有林場、鄉鎮林業工作站、林業產業經濟體、縣級以上林業行政管理部門等機構中實習,以完成林業專業基礎技能實踐。碩士生、博士生至少要有半年時間在省級以上林業行政管理機構、林業院校、林業科研機構和林業產業公司等機構中實習,以完成林業專業高級技能訓練。
在案例教學上,在林業生產機構、管理機構、科研部門聘請林業生產實踐經驗、管理經驗與科研經驗豐富的林業技術專業人員,教授林業專業學生的案例教學,以真實的案例和林業親身實踐,傳授學生林業實務處置能力,培養學生法治與民主意識,提高學生對林業專業知識深層理解能力與社會實際事務的融合能力,以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3)在林業教學中,積極引入互聯網技術,尤其是大力推廣“互聯網+林業實踐”和“互聯網+林業專業課課件”教學。在“互聯網+林業實踐”方面,大力推進林業數據無門檻共享,讓學生在共享數據中更加深入地學習林業知識,讓林業教師與研究者更加方便地獲得所需要的教學素材或研究資料。在“互聯網+林業專業課課件”上,讓更多更加優秀的林業教學課件實現網上無障礙共享,以便林業專業學生更加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課件開展學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還可以將學生選擇課件的數量,作為教師教學成績進行考核,以促進教師教學積極性的發揮,促進林業教師開展林業教育創新,提高林業教育水平,增強林業教育的供給能力[12-20]。
5 林業繼續再教育的供給側改革
當前,有相當一部分林業從業人員,實際專業技術能力普遍不高,甚至頻犯低級的基礎性技術錯誤,這就需要林業繼續再教育進行補救。但是,目前的繼續再教育普遍流于形式,特別是網上進行的繼續再教育,尤其是公務員中的領導崗位人員的繼續再教育,基本上都是由其下屬進行。因此,繼續再教育不能由地方人事部門,而交由高等院校進行正式的脫產培訓與考試,所有在職公共管理人員,包括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和在公共管理機構從業的其他人員,至少每3年輪訓1次,3年累計輪訓學時不得少200學時,并且輪訓考試要合格。輪訓內容包括民主與法治、社會與經濟、生態環境、公共管理等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輪訓內容通識課與專業課參考比例可以為1:4,通識教育可以由綜合大學承擔,專業教育可以就近在相應的專業院校進行[1,9,20]。
6 參考文獻
[1] 張國慶.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之陋見[EB/OL].(2016-10-29)[2016-11-02].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1011604.
[2] 張國慶.林業供給側改革探討[EB/OL].(2016-10-27)[2016-11-02].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1011249.
[3] 張國慶.林業標準化原理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225-226.
[4] 張國慶.林產品溯源系統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1(22):226.
[5] 孫笑俠.法學教育的制度困境與突破[J].法學,2012(9):108-116.
[6] 張國慶.復雜系統生態論方法及其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3(11):190-193.
[7] 張國慶.生態論:復雜系統研究[EB/OL].(2013-03-27)[2016-10-27].http:///data/attachment/home/201304/01/082301npp-13fnh5bllmra3.attach;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74444.
[8] 張國慶.系統法學與我國生態法制建設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3(10):160-161.
[9] 張國慶.發展學基本理論與我國當前農村發展問題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3(17):303-313.
[10] 張國慶.生態健康評價及生態系統管理方法[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247-248.
[11] 張國慶.生態論與經濟生態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0):28-29.
[12] A余兵.林業公平發展淺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5(23):175-176.
[13] 張國慶.基于高分辨率遙感數據與TSE方法的生態系統精細化管理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16):153-156.
[14] 王艾.從減熵化角度探討林業多元化發展策略[J].現代農業科技,2015(23):178-179.
[15] 王坤宇.基于減商化理論的我國林業產業發展對策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4(18):172-173.
[16] 張國慶.森林健康與林業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業科技,2008,29(6):77-80.
[17] 張國慶.和諧城市融入文化、生態[J].綠色中國,2005(9):53-55.
[18] 張國慶.現代和諧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N].中國綠色時報,2008-05-20(004).
篇6
論文摘要:本文針對目前我國高等林業教育的實際提出了符合我國國情,適應21世紀我國林業行業需求的高等林業教育的對策,這為我國實現生態林業、數字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了基礎保證。
我國對21世紀林業發展提出一個宏偉藍圖,對林業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業教育要順應這一時代的要求,深化改革,探索適合于21世紀林業發展的現代化教育,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輸送合格的優秀的林業人才。
一、我國高等林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現狀
1.人才的知識結構不能適應現代林業發展的要求
我國高等林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是在原蘇聯的模式上建立起來的,是根據當時林業資源豐富,國家急需木材,林區墮待開發的局面所設置的,知識結構單一、專業面窄。進人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森林經營的指導思想發生變化。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基礎,推動林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原有的知識結構就顯得不夠用和跟不上時展的步伐,不適應現代林業實際的需要。
2.專業設置不能適應現代林業的發展需要
我國與從事森林作業密切相關的專業,從解放以來直到現在主要是兩大專業,一是林學,二是采運,延續了四十多年。可以說,這四十多年來這兩大專業為祖國建設和林業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但進人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林業經營的環境發生了變化,生態環境問題愈益受到世人的重視,森林工程師不但要考慮工程問題和經濟問題,而且要考慮環境問題、生態問題和資源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林業工程技術人員不僅要懂合理采伐而且要懂如何營林、造林,以及速生產林的知識;而營林技術人員不僅要懂造林、經營,也要懂得如何合理采伐,以及生態采伐的技術。與生態環境密切結合起來,這就是z1世紀林業工程人才的必備的素質。故21世紀林業工程專業應該培養一個以營林為基礎,生態為指導,掌握科學實施木材生產及加工利用的技能,懂得現代化管理理論與技術的綜合性人才。
3.人才培養方式不適應現代林業的發展
我國的林業工程人才的培養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下列問題:
(1)林業工程人才科研能力普遍較弱。林業高校按照培養目標進行培養,重點放在第四學年中鍛煉,實習時間相對不足,使畢業設計深度不夠,且畢業設計題目不能與林業企業實際相結合,達不到教學要求和林業企業的需要。加之林業高校忽視實踐教學,師資的實踐和科研能力也相對較弱,造成了培養人才的科研能力較弱的傾向。
(2)林業工程人才的實踐技能較弱。目前,我國的教育經費相對不足,加之近年高校的擴招,造成教學設備的不足,尤其是實踐教學條件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不緊密,學生參加實踐的時間不足,造成學生實踐能力較弱。
(3)社會交際能力弱,道德水準不高。林業企業的人際關系應該是團結、合作、奉獻的社會主義新型關系。我們培養的林業工程人才應具有社會交際能力的相關知識,即人文知識、法律知識和高尚的道德修養。但目前我國高校有些環節上薄弱,造成了大學畢業生人文知識鷹乏,道德水準下降。傳統的教學方式很少給學生留有思維的時間余地,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學生素質的提高,面向21世紀,要求高校培養大學生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想和創新能力。因此,必須加強素質教育、實踐教學。但受經費的影響,使得學校的實踐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二、我國高等林業教育發展的對策
1.我國高等林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討論
高等林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指林科本科畢業生整體素質的規定性,或者說是要將畢業生培養成什么類型和規格的人才,是經營管理型、研究型、技術型還是復合型,屬于各類型的什么層次。培養的人才最好是廣識博學,但廣識博學到什么程度?畢業生自然科學、工程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知識技能各占多少?如何處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畢業后就業崗位適應性的關系等都需要認真研究。確定培養目標決不能憑空想象,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廣博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知識,精熟的專業業務技能固然是最理想的目標,但學生的基本條件、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限的學習時間和培養過程、培養方式的制約是否能達到理想的培養目標是必須認真考慮的現實問題。
根據國外專家學者的觀點結合我國林業行業實際和林業發展的要求,提出我國林業工程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具備森林培育、森林病蟲害防治與檢疫、野生動植物的開發利用、森林采伐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知識,懂得現代化的管理技能,能在林業、農業環保等部門從事森林管理、資源保護和森林生態建設、能團結合作、在艱苦條件下持久工作的現代林業高級科技人才。
2.高等林業教育要走產、學、研結合,“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1)明確產學研接合教育的基本內涵及必要性
產、學、研合作的主要內容除了包含科研成果轉化、產品與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外,還應該包含人才培養(也就是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內容。但在實際中,產、學、研合作通常沒有將人才培養的內容納人其內涵中,至少目前很多部門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一些學校把產、學、研合作進行的科研與開發、科研成果轉化與產、學、研合作教育相提并論,工作重點沒有放在人才培養“教育”上,仍停留在依靠企業支持經費和提供科研項目上,或解決校外實習或獲得畢業設計課題等某些教育教學環節上,對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缺乏深入研究。而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工作實踐的主要目標:一是通過實踐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得以鞏固;二是通過實際工作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養;三是通過實際的頂崗工作實踐,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使學生畢業直接上崗工作。
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普遍存在問題,不是企業不需要人,而是需要招上來馬上就能獨當一面的人,在用人單位看來,一定的社會工作經歷積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由于學校里剛剛出來的學生幾乎都沒有接觸過用人單位需要他們做的事情,不少人開始在單位真正發揮作用都需要一個不短的“適應期”,不少人二三年才找到感覺,浪費企業的資源,增加了成本。這就是我國畢業生與就業接口存在的問題,解決的辦法筆者認為:一是參照發達國家開展合作教育,在校頂崗實習畢業直接上崗。二是有些企業利用學校的教育資源,實行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招生時與相關學校簽約、招收定向生,避免培養后不能長期為企業工作的現象。
(2)制定推動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政策法規
在我國,開展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政策依據并不缺乏,政府在一系列文件中都有明顯的規定。應該說,政府對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倡導和支持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這種倡導和支持只停留在口頭和紙面上,沒有真正落實到行政工作中,缺乏與政府文件精神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法規和實施細則。
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可以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一是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將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實踐和研究,通過列人類似“21世紀初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的方式給予適當的經費支持,引導學校參與產、學、研合作教育。有關部門也應盡早建立專門的“產、學、研合作教育基金”,鼓勵和幫助學校進行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二是政府在制定有關法律時如(企業法),要有明確條文規定,生產條件先進的企業有為教育服務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充分考慮企業的經濟利益,對承擔了產學研合作教育任務的企業,可根據接受學生的數量和消耗企業材料的費用,享受一定減免稅額或其他優惠政策。
篇7
聯系縣(區)農林局,建設局、園林局,行業協會。
二年來,我強化學習,扎實工作,廉潔自律,團結班子,帶好隊伍,加大落實力度,不斷開拓進取,圓滿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實現林業、園林城鄉一體化,開創城鄉綠化工作新局面。現述職述廉如下:
一、立足本職工作,認真履行職責,較為滿意四項工作
一是積極聯系客商,發揮行業優勢,切實搞好服務,完成招商引資任務。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第一責任,第一要務,調動多方關系,多次上門造訪客商,邀請客商以商引商。在土地選擇、項目資金爭取、銀行貸款聯系等方面給客商解決實際問題,深受客商信任。在胡局長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引進竣工和簽約項目各1個。
竣工項目:ddd吉星針織襪業有限公司在市經濟開發區投資16000萬元建設__博遠實業有限公司,一期投資已到位,9月份正式投產,產品已遠銷海外。
簽約項目:經過兩年半的洽淡,ddd林木產品有限公司投資定向刨花板(osb)項目,20__年10月中旬,已與宿城區簽訂投資合同。
二是對內全面規范管理,對上策應扶持支持,對外強化形象宣傳,做好分工負責的主體工作。強化制度建設,注重學習提高。堅持每月例會制度,學習重要文件,布置業務工作,提出嚴格要求,形成局務會議紀要。
選舉產生林業(園林)局第三屆黨支部委員會、第一屆團支部委員會、第一屆工會委員會。完善市風景園林協會、花卉園藝協會、木材行業協會和林學會運行機制,通過協會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行業整體運行水平。
定期召開黨組會、民主生活會、班子碰頭會,組織青年職工座談會、主題教育演講比賽、國防教育專題講座、林業形勢報告會、扶貧慰問、書畫攝影比賽、論文評比等系列活動,營造班子團結,同事配合,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
多次帶項目申請赴省進京,并邀請上級領導到__現場辦公,爭取支持,二年共爭取到國家和省各類項目資金逾2500萬元。
深入開展“楊樹產業年”活動,每年植樹1000萬株以上,積極引導木材加工企業發展,全市木材加工企業2587家,規模以上369家,產值達105億元。
完成黃河景觀橋及周邊造景工程;建成新河濱公園;抓好春秋兩季市區綠化工程;完成__省第五屆(南通)園博會__工地建設任務;全面接管雪楓公園。
同時,借外省外市林業考察團來我市之際,積極宣傳__生態特色,提高__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是高標準嚴要求,努力爭先進位扛牌奪旗爭一流,力取創新創優佳績。常給同志們灌輸“有牌就扛,有獎就得”意識,每年度匯總一次局各處室、單位在省市內獲獎情況,張榜公布,并分不同檔次再予以適當獎勵,以激發大家在其位謀其政履其職盡其責創其優。
20__年,局榮獲全國林業產業突出貢獻單位,__林業產業先進單位,綠色__建設一等獎,省第五屆園博會造園藝術獎二等獎、組織工作優秀獎,《綠色__實踐與建設》主題生態文化建設唯一最佳組織獎,市20__年度目標管理先進集體;河濱公園榮獲市創建文明風景
旅游區(點)工作先進單位,雪楓公園榮獲__市文明風景旅游區(點)稱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已通過省初檢。積極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組建專門班子,配強人員,量化任務目標,責任落實到人,10月中旬,省專家已進行專題調研。
創新公園管理體制。實行“免費開放”和“公園綠地管理人”模式,花錢買服務,養事不養人,并加大園林綠化主體培育,靠大靠強,設立省建筑園林設計院__分院。
創辦“中國楊樹網”,推出移動農信通“楊樹產業”頻道,向林農和企業,傳播楊樹育苗、造林、營林、采伐、運輸、加工等產業體系技術、產業動態、產品價格等信息。
四是全面摸清家底,理清舊帳,深入調研,編制規劃,做好具有長遠效應的打基礎工作。林業園林工作分幾大塊:造林營林、木材加工、林政執法、古樹名木、園林工程、綠化管養、風景名勝、濕地野保。
逐項調查摸底,逐類編制規劃,近二年已完成《現代林業發展規劃》、《木業發展中長期規劃》、《駱馬湖濕地保護與生態修復工程》、《駱馬湖—三臺山、古黃河—運河風光帶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古樹名木保護總覽》;啟動《野生動物保護規劃》、《有害生物風險管理體系建設》、《植物多樣性與鄉土樹種保護規劃》、《綠地系統規劃》。
就如何進一步理體系、順體制、建制度、強隊伍、上臺階,作了為期一旬的深入調研,制訂出臺《綠地補償實施意見》、《園林綠化規劃建設導則》等規范性文件。并組織人員對建市以來,市園林局承擔的所有工程124項進行全面清理,請財政審計人員再驗收核查,理清帳目,結清欠款。
二、強化理論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勤奮好學、明理敏行、廉潔奉公的良好形象
一是坐得住,學得進,在理論學習上取得豐碩成果。20__年3-4月,在省委黨校學習,被評為優秀學員;20__年8月參加全國地市級林業局長培訓班半個月,被推為學員代表發言受到好評,隨后不少地區林業考察團來宿。
20__年2月起,堅持學習南林大森林培育專業研究生課程。
組織人員編寫《楊樹良種繁育與速生豐產栽培技術》一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組織完成的《__市木材加工產業可持續發展中長期規劃》和《__
市森林分類區劃界定及應用研究》,均榮獲“第二屆(20__年)__省優秀軟科學成果獎”三等獎。
合作撰寫的《__市森林資源現狀、特點及培育技術措施探討》在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河北林業科技》20__年第二期發表。
合作撰寫的《楊樹產業在平原地區現代化林業建設中的作用》在《中國林業》20__年第4期發表,收入《中國林業論壇(論文集)》并獲論文二等獎。
撰寫的《楊樹林地高效復合經營模式研究與初步實踐》被收入__科技論壇__分論壇優秀論文集。
二是嚴要求,常警省,在廉潔自律上做到警鐘常鳴。作為局領導班子班長,作為年輕干部,我時刻提醒自己,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受委托行使的公共權力,只是意味著責任和義務,而不是個人炫耀的資本,更不是謀取個人私利或小集團局部利益的工具。
要求自己政治上不軟,經濟上不貪,工作上不浮,生活上不奢,紀律上不散,管理上不松;要守住__的綠線,守住自律的底線;要健康而充實,善思而踏實,肯干而廉潔。
平時,認真執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試行)》及省、市關于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認真執行工作紀律、“禁令”等規定,堅持自省自警,并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同時,履行監管職能,嚴格要求教育管理監督好干部職工,努力使集體成為團結進取陽光向上學習型創新型奉獻型團隊。
篇8
一、實驗室開放的形式和內容
由于高校性質不同,表現出不同層次、不同功能的開放實驗室,因此開放實驗室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我院林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是綜合性開放實驗室,為適應教學、科研對實驗室及儀器設備的需求,更好為教學和科研服務,我們對林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采取了全天開放的形式,即在實驗時間、內容、教學形式等方面對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師和科研人員全天開放。在開放的內容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承擔林學、森林保護等專業本科生“生物技術概論”、“林木遺傳育種學”、“植物病理學”、“昆蟲學”以及研究生“林業生物技術”等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在實驗教學方面,學生除了指定的實驗項目外,學生也可以自選實驗題目,自己安排時間,獨立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
2.承擔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本科生“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科技創新課題(項目)和大學生“挑戰杯”科技創新項目的實驗和研究任務。林學院本科生每年申請獲批的我校“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科技創新項目15~20項,大學生“挑戰杯”科技創新項目3~5項,其中大部分實驗研究是在林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完成的。3.承擔本科生、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實驗研究任務。每年在林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完成學士學位畢業論文實驗研究的本科生約20~25人,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畢業論文實驗研究的研究生10~15人。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期間實驗室全天開放。
4.承擔教師及科研人員的科研項目的實驗研究任務。幾年來共承擔國家“863”項目“耐鹽、抗蟲轉基因楊樹新品種的選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菌根真菌對黃土高原植被恢復和生態系統重建的作用機制”、“落葉松-楊柵銹菌DNA多態性及小種SCAR標記”以及省部級課題和校內課題等15項課題的實驗研究任務。
二、開放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
1.實驗室建設
實驗室對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和研究人員全面開放,實驗室的硬件環境必須要有保障。隨著實驗項目和實驗時間的增加,在使儀器設備使用率提高的同時,對儀器設備的需求量(包括種類和數量)也會增加。所以,增加實驗室經費投入,加強實驗室建設是十分必要的。幾年來學校及學院對林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不斷增加經費投入,先后購置了PTC-200,HybaidPXⅡ基因擴增儀、冷凍高速離心機、凝膠成像系統、電泳系統、細胞融合儀、分子交聯儀、超低溫冰箱、Leica熒光顯微鏡等大型設備30余臺件,實驗室目前有儀器設備90多(臺)件,總價值133.6萬元,可進行基因擴增、基因克隆、分子標記、原生質體融合、分子定位等實驗和研究。除了保證本科生和研究生“生物技術概論”、“林木遺傳育種學”、“植物病理學”、“昆蟲學”、“林業生物技術”等課程的實驗教學外,也為實驗室對博、碩士學位論文以及教師和科研人員科研項目的開放提供了硬件保障。
2.實驗室管理
實驗室開放后,進入實驗室的人數增多,實驗項目及內容和實驗時間也不盡相同,這不僅使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同時也給實驗室的管理帶來一系列列問題,因此開放實驗室能否良好運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開放實驗室的管理方面,先要制定相應規章制度,完善開放實驗室管理體系和考核辦法。我校實驗室管理處對全校實驗教學中心、專業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在此基礎上學院又根據林業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開放的情況制定了實驗室開放實施細則等相應的制度,其中一些規章制度直接上墻公示,使進入實驗室的學生或其他人員能夠隨時看到并遵守這些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的建立為開放實驗室的運行奠定基礎,但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細節問題需要考慮。如實驗室的開放使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但同時導致儀器損壞率也相應增高。由于學生對儀器設備不太了解,操作不熟練,造成儀器設備不同程度的損壞。即使是一些教師和研究人員也不一定對所有儀器都能熟練操作,由此導致儀器損壞率增高,增加了維修設備的費用。由于有些大型儀器不能很快修好,會影響實驗的繼續進行。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編寫了《常用儀器使用手冊》,掛在實驗室墻壁上,并對初進實驗室的學生進行適當的培訓。對于一些貴重儀器則在每臺儀器上都配有詳細的操作使用說明和要求,如《熒光顯微鏡操作規程》、《高速冷凍離心機普通操作規程》、《HybaidPXⅡ基因擴增儀操作規程》等。使用大型儀器要登記,并填寫使用記錄,做到責任到人,使儀器的損壞率明顯降低。
三、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1.專業實驗隊伍和技術力量不足
實驗室開放之后,實驗內容增多,除了教學計劃內的實驗外,還有學生自己設計的實驗,以及學生申請到的“基地”科技創新項目和“挑戰杯”科技創新項目,雖然這些項目都有指導教師,但教師不可能隨時跟隨學生進實驗室進行指導,主要是靠學生自己動手、獨立思考,因此隨時會提出各種問題。實驗技術人員不可能對所有的問題都能給予解答或解決。因此要使實驗室做到全方位的開放,就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包括實驗教師在內實驗技術隊伍。學校各級領導及管理部門應重視實驗隊伍的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在建立專業實驗教師隊伍的同時,鼓勵實驗室工作人員深造,提高學歷層次。并建立相應激勵機制,調動實驗教師及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2.實驗經費不足
實驗室開放后,由于實驗內容增多,而且很多實驗是創新性、綜合性實驗,實驗費用遠高于傳統實驗的費用。實驗經費不足,影響了實驗的開出,達不到開放實驗教學的目的。為了保證開放實驗的正常運行,學校應設立開放實驗室專項基金,從源頭解決制約開放實驗室的問題。對科研項目的開放項目,學校或學院應制定相應的政策,如一些儀器設備的有償使用等,以便給實驗室一定經費支撐,保證開放實驗室的正常運轉,使其進入良性循環。
3.要找到有效的實驗管理方法
篇9
論文摘要: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需要知識需要人才。知識和占有知識的人才,是知識經濟社會最重要的資本。知識經濟,就是以知識為資本,主要依靠同代科學技術來發展經濟。人才是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資源。建立全國人才信息網,以期利用這一電子人才信息平臺,使林業人才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利用,加快林業現代化建設進程。因此,人才資源是市場經濟社會發展最寶貴的財富。
據第四次森林資源調查,全國現有森林面積 1.34億hm2,森林蓄積量101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建國前的8.6%提高到13.92%。我國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經國家批準黑龍江等8個省已跨入生態系統行列。我國現有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的絕對值是可觀的,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但由于國家大、人口多,人均森林面積和人均蓄積量分別只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2%和13%左右,屬于森林資源嚴重缺乏的少林國家。全國現有沙漠化面積達171.1km2,占國土總面積 17.85%,其中風沙化土地 5.4萬km2,沙塵暴時有發生,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以黑龍江省為例,全省沙區每年有460多萬畝農田不同程度地受風沙危害,其中重災年份毀種面積達40多萬畝,300多萬畝草原由于沙化造成草質退化,載畜量減少,每年因風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2億多元(林業廳提供)。林業企業地處偏遠,條件艱苦,待遇偏低,加上長期單一生產結構,致使人才結構不合理,知識在創新過程中的創造性尚未激活,使得一些人才外流。要建立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建立接近自然的林業,建設具有多樣性的生態系統的林林,必須加快林業現代化建設步伐,為實現這個奮斗目標,關鍵在于人才,根本在于人才。
首先,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與實現現代林業現代化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全新發展新理念,把實施林業人才戰略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布局之中,堅持以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為根本出發點,人才要打破系統之間、部門之間、省市之間的界限,實施人才共享。人才共享是充分發揮最大創造力一種人才資源配置新方式,它既包括人才的引進,也包括在不改變人才原有身份和人才所在單位利益情況下,對人才能力充分發揮和合理使用。建立人才信息網,就必須大力發展“數學林業”。信息化是當代林業現代化的標志,它主導著未來一個時期林業現代化的方面,而電子信息技術是實現林業現代化管理和發展持續林業的重要支撐技術之一,只有通過全局性、整體性人才資源的合理開發,才能直接為林業經濟建設與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資源與智力保證。
其次,加快整體性林業科技人才資源開發與利用。開發利用創新型人才,堅持以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主題,發揮人才的潛能,提高人才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鼓勵支持人才開展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讓科技人才自覺參與國家林業創新體系建設,在林業領域保持技術優勢,促進部分學科、專業有重大突破。讓知識資本參與分配,知識經濟已成為決定生產力、競爭力、經濟成就的關鍵因素,以知識為資本將高技術成果產業化,高技術成果可作無形資產參與項目產業化投資,依據效益應獲得相應的股權收益。開發國內外兩個人才市場,吸引人才為林業經濟建設服務,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堅持以調整優化人才結構為主線,以市場為依托,以需要為導向,通過市場機制合理調整人才結構與布局,既保證人才分布的動態平衡。人才要堅定不移地穩步推向市場,以實現人才資源市場化,優質化。加強對人才的宏觀調控與科學管理,保證國家重點建設及基層對人才的需要,兩種手段結合并用,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
篇10
有關農林經濟管理類論文范文一:地方綜合性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探討
摘要:地方綜合性大學在制定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規范時應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明確自己的定位,遵循相應原則,形成自己的專業規范。
關鍵詞:地方綜合大學 農林經濟管理 專業規范
一、專業規范的作用
專業規范是高等院校深化專業建設與改革的基礎,它是對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內容的總體規范。具體地說,專業規范是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對本專業的知識體系、課程體系等給出的定性描述和量化規定。具體包括本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規格、教育內容、教學條件等。專業規范的核心是構建本專業的知識體系、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提出多層次的規范性質量標準和教學要求。
第一,專業規范是大學本科培養的基本規則。所謂規則,或是說在一定情況下你能做什么、應該做什么或是不能做什么、不必做什么。這就是制度的核心,制度構造了人們在政治、社會或經濟方面發生交換的激勵結構,制度變遷則決定了社會演進的方式。有了專業規范,各個大學就得按照專業規范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
第二,專業規范是高校培養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制定專業規范有利于建立相應的社會評價、監督標準和機制。制定專業規范和教學規范是保證高校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措施,也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履行宏觀管理職能提供了分類指導的依據。同時,在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背景下,專業規范是高校交流合作的共同語言。高校間往往根據專業規范、課程設置與教學大綱等基礎文件,來進行學分互認、判斷是否授予學位等。
第三,專業規范是保證大學培養質量的基礎。從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來看,專業規范確立了大學教育的質量標準。美國原來沒有全國統一的教育質量標準,在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之后,就更是五花八門,各個學校制定標準的隨意性很大,差異懸殊。對此,美國高質量教育委員會1983年發表了著名的公開信《國家處于危險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由此引發了美國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改革的核心問題是提高教育質量,而提高教育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制定和推行全國大致統一的質量標準。從我國的情況來看,隨著大學擴招及學校升格,國家每年又新增很多本科專業,例如2010年公布高校新設置或調整的1733個本科專業和7個醫學類專科專業,2011年公布高校新設置或調整的1887個本科專業,分別從2010年和2011年開始招生。大學擴招,尤其是新增本科院校擴招,導致大學生培養質量下降。誠然,大學培養質量下降是多種原因導致的,但缺乏專業規范,一些院校沒有達到本科培養的基本要求就開始招生,或者得到國家批準為新專業之后,由于沒有專業規范等原因,沒有很好進行專業建設。因此,制定專業規范是保證大學生培養質量的基礎。
二、制定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規范的基礎
1.是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性
從本質上講,全國專業規范對大學某一專業人才培養的共同要求,有利于保證大多數學生達到一個基本水平。但我們知道,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這就使得我們不能只用一個標準來要求來衡量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應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多樣性的培養標準。在大學的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同大學應根據自己的市場定位確定相應的專業定位,使得各校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類型也應有所不同。以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為例,社會上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需求是有差異的,有些地區需求的重點是種植業經濟,有些地區需求的重點是草業經濟,有些需求的重點是可能是漁業經濟,有些需求的重點是可能是林業經濟管理,還有的地方需求的重點可能是海洋農業經濟管理等等。各校不可能培養具有所有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知識的人才,而只能在某一方向上體現人才的特色,這就決定了各校人才培養的多樣性。專業規范的制定就是力求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多樣性化基礎上的統一。
2.應從地方性綜合大學的專業定位出發
地方綜合性大學在思考自己本科專業定位時,應從地方綜合性大學的實際出發,如何培養農林經濟管理本科應有一個清楚的定位。我們認為,地方性綜合大學在培養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定位時,應立足于地方性、綜合性實際,讓學生具有較好的農學、林學、畜牧學、生命科學基礎,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尤其是有較好傳統文化中經濟、經營及管理素養;學生還要具有較強的數學基礎、經濟學基礎和行為科學的基礎;掌握現代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具有較強從事實際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制定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規范的原則
地方性綜合大學制定專業規范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本科教育的基礎性原則。樹立終身教育觀念,注重本科教育的基礎性,構建人文社會科學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專業基礎及基本技能等有機結合的大基礎教育體系。
第二,通用性與地方性相結合的原則。在做一種專業規范,應具有一定的通用性,要具有地方性綜合大學的一般性,能夠滿足地方綜合大學培養學生的需要,同時也對地方性綜合大學如何培養本科生提出一般性的要求。同時,由于各個綜合性大學都具有自身的特點,都有服務地方的任務,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制定專業規范時,應充分考慮到地方性綜合大學的特殊性和地方性。
第三,專業建設應立足于綜合性。綜合大學不同于專業性大學,具有學科齊全、學科眾多的特點,因此,人才培養應充分發揮綜合大學的優勢,真正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大學生。
第四,課程體系整體優化原則。立足教學全過程,科學地處理好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主干學科與相關學科、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口徑,增強學生適應能力,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
第五,加強實踐訓練,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實踐訓練,密切教學與科學研究、社會實踐的關系。提高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實驗、各類實習、社會實踐的質量,增強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六,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落實到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全過程中,改革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應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術活動。一、二年級可結合課程學習寫讀書報告,鼓勵和支持學生成立各種科研興趣小組。院、系應創造條件吸納二、三年級學生,在導師指導下參加創新性實驗項目和科研活動。
四、地方性綜合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規范
1.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管理科學和經濟科學的基礎理論和相關的農(林)業科學基礎知識,掌握農(林)業經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類農(林)業企業、教育科研單位、中介咨詢機構和各級政府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咨詢服務、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
2.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管理學和經濟科學的基本理論和相關的農(林)業科學基本知識,受到調查方法、研究方法、項目可行性分析、專業寫作、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扎實訓練,掌握企業經營管理基本原則和管理技巧,具備從事經營管理、政策研究咨詢服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第一,具備較深厚的農學、林學、畜牧學、生命科學、數學、計算機基礎知識,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文社會科學素質;第二,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對經濟學、管理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有所了解,具備扎實的經濟學、管理理論;第三,能夠較為熟練地掌握和運用經濟研究方法、農村調查方法及分析方法,能夠熟練地撰寫各種專業文章;第四,對于會計、財務管理、統計學及項目可行性研究等應用較強的課程,不僅掌握基本原理,而且能夠熟練地運用;第五,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能力、較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組織協調、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3.主干學科
農學,經濟學,管理學。
4.主要課程
農學概論、林學概論、畜牧學概論、人文科學概論、經濟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實驗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制度經濟學、林業經濟學、管理學原理、企業管理學、農業經濟研究方法、農村調查方法、項目可行性研究、專業寫作與訓練、投資與理財、市場營銷學、統計學、財務管理、組織行為學。
5.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教學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科研訓練、社會實踐等;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學分比例占總學分的15-25%。
6.專業基本教學條件
(1)師資隊伍。專業教師12-1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5人,講師5-6人,助教1-2人,師生比20-25之間,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所比重應高于40%;其中60%以上的教師應具有碩士以上學位。
(2)圖書資料、教材。公共圖書館中有一定數量本專業比較典型的和本專業有關的圖書、刊物、資料、數字化資源的工具。人均圖書100冊,核心期刊應該全部訂閱,電子期刊包括CNKI、維普、人大復印資料、萬方數據庫、EBSCO全文數據庫、超星電子圖書館。要選用符合專業規范的教材,基礎課程的教材應為正式出版教材,專業課程至少應有符合本校教學大綱的講義,對于新開辦的專業,教材選用盡量用國家級教材,對于實力較強的地方綜合性大學,可以編寫自己的教材,但應由國家正規出版社出版發行,尤其是特色教材可以自己編寫。
(3)實驗室。基礎課程實驗室要達到一定的要求,每個學生擁有的實驗儀器設備要達到一定的數量。實驗設置除計算機外,還應有數碼照相機、數碼攝相機、錄音筆等。同時,還應有可供實驗用的教學實習軟件。另外,實驗室還將具備利用實驗形式講授經濟學理論的基本條件。專業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固定資產總額應達到40萬元以上,應具有可進行經濟學實驗(或者開設實驗經濟學課程)、會計模擬實習、財務管理模擬實習、投資、理財模擬實習等的基本條件。
(4)實習基地。要有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包括校外)2-5個,實習基地應要能夠滿足進行農學、林學、畜牧學、農村調查、統計、企業管理實習等課程進行教學實習的基本條件,能夠滿足學生進行畢業論文調查的基本條件。
(5)教學經費。新設本專業,開辦經費一般不低于(不包括固定資產)20萬元。每年的生均教學經費不低于金額500元。
7.主要課程教學要求
農學概論: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緒論、作物的生長發育、作物產量和產品品質的形成、作物與環境的關系、作物栽培措施和技術,等。
林學概論: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林業及林學的基本概念、掌握森林植物、林木與環境關系、森林分布、森林分類、林木育種、森林保護、造林、森林植被恢復與重建、森林可持續經營、城鎮園林綠化等。
畜牧學概論: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動物營養原理、飼料、動物遺傳基本原理、動物育種、動物繁殖、動物環境工程、動物保健、養牛生產、養豬生產、養羊生產、養禽生產、養兔生產等。
人文科學概論: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語言文學、社會學、心理學、音樂、藝術等。
微觀經濟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論、需求、供給及局部均衡價格的決定、彈性理論、效用理論、消費者選擇、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博弈認入門、市場失靈等。
宏觀經濟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言、國民收入的核算與循環、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貨幣市場的均衡、雙重均衡的宏觀經濟模型:IS-LM模型、總需求-總供給模型:AD-AS模型、宏觀經濟政策、通貨膨脹與失業、開放的宏觀經濟模型、經濟周期和經濟增長等。
實驗經濟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市場均衡實驗、生產與成本實驗、廠商理論實驗、要素市場實驗、博弈化實驗、制度實施實驗、市場失靈實驗等。
農業經濟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論、農產品需求與供給、農產品市場與價格、農產品國際貿易、農業生產要素總論、農業自然資源:土地和水資源、農業勞動力、農業資本、農業科學技術、農業經濟的微觀組織、農業的宏觀調控、農業產業結構、農民收入與消費、現代農業與農業現代化、農業可持續發展等。
林業經濟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論、林業資源介紹、林業資源配置、林產品的供給與需求、林產品市場均衡、林產品貿易、林業市場失靈、林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林業制度等。
制度經濟學: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制度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基本假設、制度的基本理論、交易費用理論、產權的基本理論、合約理論、制度變遷與制度創新等。
管理學原理: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管理概述、道德與社會責任、信息獲取、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等。
企業管理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企業管理概述、企業管理的領導制度與管理組織、企業管理理論、經營策略、生產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庫存管理、質量管理、資產管理、財務管理等。
農業經濟研究方法: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經濟研究、研究方法概述、規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方法、實驗研究方法等。
農村調查方法: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農村經濟調查的方法概論、調查方案設計、傳統的問卷調查方法、參與式的調查方法、質的調查方法、抽樣基本原理、樣本設計、問卷設計、指標與標度、調查的組織與實施、調查資料處理等。
項目可行性研究:36-54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論、市場預測及建設規模、原材料及供應品、廠址選擇、方案設計、企業組織與勞動定員、項目實施進度計劃、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財務效益分析、國民經濟及社會效益評分析等。
財經專業寫作與訓練: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專業寫作概述、財經寫作的概念、功能、特點極其要求、經濟發展規劃、經濟發展戰略、調查報告、工作總結、預測報告、經濟活動分析報告、經濟決策報告、招標書與投標書、經濟合同、經濟論文、本科畢業論文等。
投資與理財: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投資與理財的基本知識、投資和理財的基本理論、投資和理財的環境、農業的投資和理財、工業的投資和理財、流通業和服務業的投資和理財、風險投資、銀行業的投資和理財、證券投資和理財、投資基金和基金投資、家庭(個人)投資和理財、投資理財的法律規范等。
市場營銷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論、營銷環境分析、市場定向、市場定位、產品決策、渠道決策、促銷決策、價格決策、營銷組織與控制、營銷哲學、營銷策劃案設計等。
統計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統計數據與統計學的概念、統計數據的類型、數據的搜集、數據的整理與顯示、數據分布特征的測度、時間序列分析、指數等。
財務管理: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論、籌資管理、流動資產管理、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管理、對外投資管理、成本費用管理、銷售收入和利潤管理、外幣業務管理、企業清算、財務分析等。
組織行為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組織行為學的研究對象與方法、知覺與個體決策、個體行為、態度與管理、激勵理論與應用、群體行為與溝通、領導行為與管理、組織行為與管理、組織發展與變革等。
會計學:54-72學時,主要講授內容包括導論、會計科目和賬戶、復式記賬、賬戶和復式記賬的應用、賬戶的分類、會計憑證、賬簿、會計核算形式、財產清查、會計報表、會計工作的組織等。
參考文獻:
[1]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1994:4
[2]徐定華,關勤,樓盛華.論高校專業規范與專業特色的內涵及關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0(8):57-58
[3]蔡克勇.大眾化的質量觀:多樣性和統一性結合[J].高等教育研究,2001(4):7-9
有關農林經濟管理類論文范文二:淺談農林經濟管理
【摘 要】隨著現代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農林經濟的重視程度也逐漸增加。農村產業結構也跟隨市場經濟的變化在不斷調整和升級,農林經濟管理在此期間也面臨著很多矛盾和沖突,因此,對農林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需要建設科學的經濟管理體系,為更好地打造健康科學的農林發展環境奠定基礎。
【關鍵詞】農林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林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現代化的農林經濟在不斷的完善和發展。但是現代的農林經濟管理模式還有待完善,發展農林經濟離不開完善的管理,需要我們從根本上研究農林經濟管理,了解國家對農林經濟實施的政策,才能解決農林經濟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對農林經濟管理體系建設的研究,希望能夠為農林經濟的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1 農林經濟管理的現狀
目前我國農村人口數量眾多,農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與農業強國比較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國的農業種植土地分布的比較散,而且農業種植缺少現代化的種植生產技術,農民的農業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一些經濟發展比較慢的山區,大型的農業機械設備不能得到廣泛的應用,還是需要靠人力去進行種植,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另外,我國很多農村人員選擇進城務工,導致農村人口數量急劇的減少,大量的農田荒廢、出現嚴重的土地閑置現象,這樣家中了城市發展的負擔,也拉大的城市與農村收入的差距,對城鄉一體化建設產生了很多負面的影響。如果不能建立規范的農林經濟管理體制很容易導致農林經濟走下坡路。提高農林經濟的管理,對提高農林經濟競爭實力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可以解決農村人口吃飯難,生活壓力大等諸多問題。
2 農林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2.1 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解決農林經濟管理中的問題就要堅持不懈的走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通過科學的方法對農村建設進行合理的規劃,無論是農業發展還是工業發展都應該遵循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原則。農民的工作熱情要通過不斷的鼓勵來帶動,這樣才能讓農民獲得更多的利益,才能夠促進農業的發展,保障現代化技術的實施。對農林企業運用科學的管理理念是提高資源利用率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農林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據。
2.2 農林業現代化管理的實現
農林業要實現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就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根據農業的發展和改造情況進行規劃,制定行之有效的農林經濟的管理方法,提高農林建設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要求工作人員不僅具備農業操作的理論知識,還具備綜合的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讓先進的科學技術真正應用到農林業的工作當中。
實現農林現代化的管理還需要有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社會服務體系的建立能夠給農林業的生產和銷售方面做出正確的指導,同時政府部門的鼓勵政策也對農林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實現農林現代化的管理提供有力幫助。
2.3 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
農林經濟的管理問題關乎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其正確的管理不僅能夠幫助農業企業穩定的發展,還能夠提高農林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而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不僅能夠提高農林經濟的管理,還能夠使我國農林經濟的科技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現在我國農村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的現象,不能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所以科技興農戰略的實施,還需要盡快從農村教育抓起,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是非常重要的任務。在農林科技體系的改革方面也要加強,無論是從技術服務管理還是科技管理方面都要實施科技興農的戰略,只有加大農林經濟管理方面的力度,才能加強農林科技機構的管理,從而提高農林經濟管理水平。
3 農林經濟管理的教育與創新
農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優秀人才的培養,因此,農林經濟管理的教育和創新至關重要。農林經濟管理的教育主要讓學生了解到農林經濟管理的重點內容和特色內容,以及如何協調好經濟與管理的關系,在傳統的農林經濟管理的基礎上如何進行創新。這也是農林經濟管理的教育的重要任務。農林經濟管理是以服務為特色的學科,服務于農林經濟的發展是教育的使命,只有適應于農林和農村教育發展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有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目前農林經濟管理的教育正在不斷的創新和改革,是根據農村經濟的轉型所制定的。農村經濟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不斷的提高其生產水平,加強生產經營方面的管理。迫使農林經濟管理不斷的提高和完善。同時農林生產經營方式封閉的自給自足的供銷方式,需要改變為開放的生產和供銷一體化的經營方式。針對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型要進行深入的了解,可以通過具體的轉型案例來對農林經濟管理學科體系的建立進行指導。讓學生從資源的分配到產品的銷售進行全過程的了解。總之,農林經濟管理的教育需要建立科學的教育體系,培養出具有專業知識技能和專業管理的人才,從而為我國農林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結束語
本文對農林經濟管理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對問題進行解決。農業經濟管理的重點內容就是農林技術的發展,需要從農林教育開始抓起,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同時對農林經濟管理要建設完整的學科體系,對農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市場需求不斷的分析。在傳統農林經濟管理的方法基礎上,采用現代化的手段進行管理。不僅需要學校教育,還需要在農村開展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農林技術水平。相信隨著我國農林經濟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社會服務體系的不斷建立,以及科技興農戰略的重點實施,一定能夠使我國的農林經濟發展的更好,讓農林企業在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為我國農林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沈宇丹,劉宇虹. 基于能力建設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究――以山西財經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為例[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4(04)
[2] 蘇紅偉. 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4(03)
[3] 徐秀英,付雙雙. 新時期農林高校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基于浙江農林大學學生的調查[J]. 人力資源管理.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