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推廣方法
時間:2022-07-30 08:45:37
導語: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推廣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重點介紹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簡要提出其推廣方法,以期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從而提升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滿足市場對于馬鈴薯的需求,穩定馬鈴薯的市場價格,增加農民的收入。
[關鍵詞]馬鈴薯;種植技術;技術推廣
馬鈴薯產量、營養價值均較高,已成為全球第四大糧食作物,因此,我國十分重視馬鈴薯種植。我國很多地區的土壤、氣候環境等都非常適合種植馬鈴薯,但馬鈴薯種植技術相對落后[1]。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需要技術人員對馬鈴薯種植提供全程的技術指導,不斷提高馬鈴薯栽培技術水平、產量及商品性,這對于穩定馬鈴薯市場、提高馬鈴薯市場占有率、推動地區發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馬鈴薯種植概況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部分農戶沒有掌握馬鈴薯的種植要領,使得部分土壤攜帶大量病菌,從而造成馬鈴薯減產嚴重;部分馬鈴薯品質存在退化現象,使得馬鈴薯的產量、品質嚴重下降。為了改變這些狀況,要對馬鈴薯的種植過程進行嚴格管控,分析馬鈴薯產量低的原因,分析馬鈴薯種植地塊的情況,確保馬鈴薯薯種少毒、脫毒。通過分析發現,病毒侵入是影響馬鈴薯高產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選擇馬鈴薯薯種時,要選擇優良、健康的馬鈴薯薯種,這是提升馬鈴薯產量的關鍵一步,可以有效減緩馬鈴薯品質退化現象,使農民增收。同時,要不斷宣傳和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使農民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并掌握技術要領,從而實現馬鈴薯高產高效生產[2]。
2馬鈴薯高產種植技術
2.1選地與地塊處理
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疏松、透氣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為宜,有利于馬鈴薯適期早播,播種后及時出苗、生長。地塊選好后,對地塊進行疏松,保證土壤中沒有土塊、碎石等,同時修建灌溉和排水渠道。疏松土地時,需要深耕25cm,確保深淺一致,使整個地塊均能得到均勻疏松,再用平整機對整個地塊進行平整。在耕地過程中,要施入腐熟的農家肥37500~45000kg/hm2作為底肥[3]。
2.2合理選種
選擇品種時,要根據不同用途,選擇合適的薯種。如果用于食用,可以選擇東北白、紫花白等。如果用于淀粉加工,可以選擇荷蘭15、夏波蒂、冀張薯12號等。其中,荷蘭15的塊莖呈長橢圓形,芽眼極淺,薯皮光滑,外形美觀,黃皮黃肉,食味好,品質優良;夏波蒂的塊莖干物質含量為19%~23%,還原糖含量為0.2%,商品率為80%~85%;冀張薯12號屬于晚熟鮮食品種,天然結實少,薯塊長圓形,淡黃皮白肉,芽眼淺,匍匐莖短,結薯集中[4]。上述3種馬鈴薯品種能適應內蒙古自治區的生態環境,同時能滿足消費者的口感,因此具有較高的商品性,適合大規模種植。另外,因為馬鈴薯復種率較高,因此,選擇馬鈴薯品種時要根據土壤狀況等進行合理選種。
2.3種塊處理
2.3.1催芽曬種。播種前15d將種薯移出窖之后,放在散射光充足的室內,將溫度保持在10~15℃,一兩天翻動1次,使種薯受光、受熱均勻,待種薯長出0.3~0.5cm長的紫綠色壯芽后,即可進行種薯的大小分類和切塊。2.3.2切塊。機械播種對于種薯的大小有嚴格的要求。應根據種薯的大小進行分類,質量為5~15g的種薯可以整薯播種,15g以上的種薯則需要切塊,使薯塊的質量控制在5~15g。一般播種前兩三天進行種薯切塊。在切塊過程中,需要準備兩把刀交替使用,做到一薯一消毒。切刀要用75%酒精或0.3%~0.5%高錳酸鉀溶液或1%漂白粉嚴格浸泡消毒,預防環腐病、黑脛病、病毒病等種傳病害。2.3.3種子包衣。常用的包衣方式有2種:①用高巧60%懸浮種衣劑30mL+衛福20%膠懸種衣劑40mL兌水30~40g,包衣75~100kg種薯;②用適樂時(1.5L/15L水)+銳勝(200~250g/15L水)混勻后,用噴霧器噴勻。
2.4雙行起壟栽培
實施雙行起壟栽培時,按照1.2m開墑,溝寬30cm,壟高13~14cm,壟寬90cm,行距控制在26cm左右,株距控制在28cm左右,根據土壤肥力狀況確定種植密度為6萬株/hm2左右。播種時將種薯直接擺放在壟面上,芽眼朝上,稍用力壓一下,使種薯與土壤充分接觸。播種后覆土并整平壟面,覆土厚度在8cm左右。
2.5田間管理
2.5.1定期除草。一般選擇氟樂靈等除草劑來防除正在萌發的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及部分雙子葉雜草的幼芽。該除草劑除草效果好,但易揮發、易光解,比較適合馬鈴薯播種機邊噴藥邊培土的作業方式。氟樂靈在壤土中的半衰期為33d,在沙土中為54d,正確使用對后茬作物無殘留藥害。2.5.2培土。馬鈴薯長至現蕾期,需要對其進行培土,避免薯塊外露。一般需要培土16~18cm,具體的培土量需要對天氣狀況、氣候特點等進行綜合判斷后確定。2.5.3合理灌溉。播種后根據土壤墑情,需要滴灌補水。苗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10%~15%,需水量較少,但根系淺,灌溉間隔期不宜過長;塊莖形成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23%~28%,需水量適中,灌溉間隔期與苗期相似;塊莖增長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45%~50%,蒸騰量大,灌溉頻率需加大;淀粉積累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10%,視土壤、天氣情況酌情考慮,土壤濕度保持在65%~75%為宜。2.5.4科學追肥。在馬鈴薯塊莖膨大初期進行追肥,667m2追施尿素10.0kg或三元復合肥15.0kg。也可用2%尿素液或磷酸二氫鉀0.2~0.3kg兌水50.0kg進行葉面噴施。2.5.5病蟲害防治。常見的馬鈴薯病蟲害有晚疫病、蚜蟲、蠐螬和地老虎等。發現晚疫病病株后,667m2用75%代森錳鋅100g兌水40kg噴施,并拔除中心病株,以后每隔7~10d噴灑1次;發現蚜蟲危害時,可用25%溴氰菊酯10~15mL兌水50kg進行噴霧防治;發現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危害時,可用90%敵百蟲制作毒餌撒于田間誘殺。噴藥時務必做到霧化均勻、完全覆蓋,植株上、中、下葉片全濕而不滴水。
2.6適時收獲
正常情況下,馬鈴薯收獲時間為塊莖生理成熟期。此時植株停止生長,葉色由綠逐漸變枯黃,匍匐莖與薯塊脫離,塊莖表皮形成較厚的木栓層。應選擇晴天收獲,避免雨天收獲。收獲的薯塊要及時運走,不能放在露地,更不能用發病的薯秧遮蓋,要防止雨淋和日光暴曬;如果收獲時地塊較濕,應在裝袋和運輸儲藏前,使薯塊表面干燥。
3馬鈴薯高產高效技術的集成與推廣
由于內蒙古自治區馬鈴薯種植技術較為落后,馬鈴薯產量較低,因此需要對相關的種植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可以通過報紙、教材、開辦學習班或組織田間講解、講座,以及利用電視、廣播、電影等方式,加快技術的推廣和傳播,讓廣大農戶了解相關技術,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5]。也可以通過項目計劃、企業牽動、農貿結合等,在實現馬鈴薯高產高效的同時,擴大馬鈴薯的銷售渠道,提升馬鈴薯品牌的知名度。
4結語
通過科學的薯種選擇、種植、田間管理等,能實現馬鈴薯優質高產;通過開辦培訓班、田間指導、利用電視和廣播等進行宣傳,能加快相關技術的推廣,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從而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提升馬鈴薯的市場地位,實現農民增收。
參考文獻
[1]馮梅,陳小花,李豐先.干旱半干旱區不同栽培模式對馬鈴薯生育期和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9(18):48-50.
[2]石建芳.馬鈴薯種植技術分析與推廣發展分析[J].新農業,2018(23):18-19.
[3]曹國.農機化技術推廣與信息化融合發展分析[J].農民致富友,2017(9):194.
[4]金順福,姜成模,玄春吉,等.脫毒試管薯工廠化生產技術及應用研究[J].延邊農業科技,2003(1):27-31.
[5]田海山.馬鈴薯高產高效種植技術分析[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0(11):172,174.
作者:梁俊萍 單位:太仆寺旗幸福鄉人民政府
- 上一篇: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策略
- 下一篇: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策略